保健与康复相结合模式在高危脑瘫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保健与康复相结合模式在高危脑瘫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长沙县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保健与康复相结合模式在高危脑瘫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5月期间诊治的高危脑瘫儿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将本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观察组采取保健与康复相结合模式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育儿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前后的智力、运动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脑瘫发生率是2.70%,远低于对照组的13.51%(P<0.05);同时,观察组干预后的MDI指数与PD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健与康复相结合模式在高危脑瘫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提升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以及运动发育指数,降低脑瘫发生率。

【关键词】保健与康复相结合模式;高危脑瘫儿;早期干预

本研究为明确保健与康复相结合模式在高危脑瘫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对医院收治的74例脑瘫高危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74例脑瘫高危儿均为医院儿保康复科自2014年10月到2015年5月期间诊治,并经Amiol-Tison神经运动检查法和Voita神经反射检查法明确诊断为脑瘫高危儿,全部高危儿均存在神经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和肌张力改变等脑瘫高危因素,且年龄不足8个月。排除合并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7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为1~8个月,平均年龄为(3.04±1.21)个月;Voita姿势反射异常程度:极轻度7例,轻度12例,中度13例,重度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为2~8个月,平均年龄为(3.09±1.13)个月;Voita姿势反射异常程度:极轻度8例,轻度13例,中度13例,重度3例;两组患儿家长均在参与本组研究前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而两组患儿于年龄、性别和Voita姿势反射异常程度等资料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应用保健与康复治疗相结合模式予以早期干预,其具体治疗措施如下:根据患者肌张力、肌力以及运动模式等选择性的应用上田法、Voita法、穴位按摩以及Bobath法等康复技术。对于肌张力高的患儿先使用上田法,对于合并下肢肌肉挛缩患儿,则先使用颈部法和下肢法缓解其肌张力。配合反射性翻身、肌力训练和反射性俯爬等。根据患者病情和顺应性进行康复训练,其训练强度与时间以不影响患儿睡眠、进食和体重增长至正常范围为宜;指引家长每个月到医院协助患儿进行康复训练1周,将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结合。另外,适当给予患儿导频、药物、针灸、高压氧疗和小脑循环功能治疗等其它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育儿治疗,即婴儿抚触、功能训练操指导、婴儿操指导以及科学育儿宣传教育等,不强调特殊干预内容。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高危儿干预后的脑瘫发生率,并使用湖南医科大学制定的《婴儿智能发育量表》[1]评估两组高危儿干预前后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7.0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通过均数表示,2组正态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析,而P<0.05代表其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高危儿干预前后的智力、运动发育情况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在MDI指数与PDI指数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MDI指数与PD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表示P<0.05

2.2对比两组高危儿的脑瘫发生率

观察组干预后发生脑瘫者1例,其脑瘫发生率是2.70%;对照组干预后发生脑瘫者5例,其脑瘫发生率是13.51%,两组高危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瘫,即脑性瘫痪,指的是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因非进行性脑损伤所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2],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3]。脑瘫病因复杂,且临床症状不一,其在婴幼儿时期临床表现可伴随生长发育出现明显变化,因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然而,脑部可塑性理论分析,脑瘫康复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4]。大脑组织神经细胞在死亡后通常不能再生,然而早期一些细胞特殊功能可以变化,从而代替相邻受损细胞功能,并产生新神经轴突与树突,使得神经兴奋传递通道能够恢复[5]。所以,临床医生需警惕新生儿是否合并脑瘫高位因素,可对Vijta姿势反应异常脑瘫高位小龄儿(年龄不足八个月)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其脑瘫发生率,提升其智力与运动发育水平。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高危儿即在早期干预中应用保健与康复相结合模式,强调家长参与,不仅能丰富家长育儿知识,还可增强其小儿保健知识,在保留、吸引保健及康复病源同时,还可促使专业发展[6]。同时,患儿保健与康复干预过程,也是评估其生长发育过程,通过上田法、Voita法、穴位按摩等康复技术可有效缓解或消除姿势异常患儿下肢挛缩症状以及肌张力,并结合氧疗、针灸等康复疗法促使患儿智力发育趋于正常化,并促使患儿血液循环,强化其骨骼、肌肉发育,增强其运动能力[7]。保健与康复干预模式均简单易行,且成本较小,效益明显。通过本组研究结果可知,与采取常规育儿法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智力、运动发育指数均较高,且干预后的脑瘫发生率也明显较低,印证了保健与康复相结合模式在高危脑瘫儿早期干预中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保健与康复相结合模式应用于高危脑瘫儿早期干预中,可在降低高危脑瘫儿脑瘫发生率、提升其智力和运动发育水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钟晨,杨红,王文香,等.两种评估方法对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结局和脑性瘫痪预测效度的比较[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8):856—859.

[2]彭光阳,彭晓芳,周德,等.脑瘫高危儿家属对疾病与早期干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7):659—661.

[3]景玉珍,周青蕊.引导式教育对高危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6):527—529.

[4]陆青梅,梁英,黄境旺,等.健康教育联合超早期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适应行为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075—7077.

[5]覃洪金,黄任秀,李玉梅,等.健康教育联合口腔运动指导对脑瘫高危儿家长喂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65—68.

[6]赵晓科.原始反射消失时间与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的关联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

[7]马立新,张毅,俞红,等.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随访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560—562.

标签:;  ;  ;  

保健与康复相结合模式在高危脑瘫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