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梗死范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半乳糖凝集素-3,急性心肌梗死,冠脉血栓负荷,心室重塑
梗死范围论文文献综述
杜发旺,陈丹丹,吴玥婷,王纪人,陈保林[1](2019)在《人半乳糖凝集素-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范围冠脉内血栓负荷及心室重塑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Gal3水平与心肌梗死范围、冠脉内血栓负荷、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8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A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62例,患者于入院即刻、PCI术后3及5天分别抽血测Gal3,PCI术后24 h检测肌钙蛋白I(CTNI)。术后24h完善心脏彩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叁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3组,计算Gensini积分。依据冠脉造影时影像将冠脉内血栓负荷分为0~5级。从中分析入院即刻、PCI术后3及5天Gal3水平的变化及其分别与肌钙蛋白、冠脉病变及血栓负荷等的关系。结果患者入院、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天的Gal3分别为(93.38±9.37)ng/L、(82.76±7.43)ng/L及(72.71±7.58)ng/L,其水平逐步降低,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17,P<0.001)。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叁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组患者Gal3入院、Gal3术后第3天及Gal3术后第5天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al3入院、Gal3术后第3天及Gal3术后第5天水平皆与Gensini积分无显着相关性(P>0.05)。依据冠脉血栓分级将患者分为血栓分级0级组(T0组)及血栓分级1-5级组(T1-5组),T1-5组入院时Gal3水平明显高于T0组,为(95.6±7.31)ng/L对(89.62±11.3)n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术后第3天及第5天T1-5组Gal-3水平也明显高于T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入院、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天的Gal-3水平都与患者的PCI术后24 h的肌钙蛋白I水平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结论 Gal-3在AMI急性期释放,行急诊PCI术后5天内逐步下降。Gal-3水平与AMI患者冠脉血栓负荷有关,血栓负荷越重,Gal-3水平越高。Gal-3水平与AMI患者心肌坏死范围呈正相关,与急诊血运重建术后患者LVEF呈负相关,反映Gal-3参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虹璎,赵红,孙占京,崔灿,顾定伟[2](2019)在《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因胸痛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6例,男性132例,女性7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检测入院时血浆Lp(a)、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依据心肌梗死定义分为心绞痛组(AP组)(n=100)和AMI组(n=106),依据AMI冠脉造影结果AMI组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n=8)、双支血管病变组(n=33)、叁支血管病变组(n=65),依据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进一步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 AMI组血浆Lp(a)水平较AP组升高[(332.67±228.33)mg/L vs.(125.41±90.7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Lp(a)>300 mmol/L患者冠脉Gensini评分高于Lp(a)<300 mmol/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了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饮酒等危险因素后,Lp(a)水平与AMI具有相关性(OR=1.011,P=0.000);血浆Lp(a)水平在AMI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叁支血管病变组未见差异;血浆LP(a)与Gensini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392,P<0.01)。结论血浆Lp(a)水平、高血压、吸烟是AMI的危险因素。血浆Lp(a)与AMI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与冠脉病变范围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江利敏,杨佳蕾,李小刚[3](2018)在《正常范围同型半胱氨酸不同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常范围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脑栓塞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同时根据有无脑梗死病史再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再抽出同期住院的200例非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初发和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和正常范围Hcy高水平(10μmol/L<Hcy<15μmol/L)所占比例。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脑栓塞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正常范围Hcy高水平患者(25.4%)比例低于复发组(3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常范围Hcy高水平和高血压是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正常范围Hcy高水平仍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脑梗死患者Hcy在正常范围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王伟芳,郝宏,丁智超[4](2018)在《叁维和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肌梗死范围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叁维和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肌梗死范围(MIS)的评估价值。方法:以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组,根据MIS分为小MIS组与大MIS组,以32例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人为对照组。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判断二维、叁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左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及二维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RS)、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CS)和叁维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AS)对MIS的评估价值,用ROC曲线分别分析二维、叁维应变值对大、小MIS的判别价值。结果:叁维超声心动图和SPECT检查LVESV、LVEDV、LVSV、LVEF相关性高(r=0.596~0.764),均显着优于二维超声心动图和SPECT检查左心室功能参数的相关性(r=0.378~0.512)。二维、叁维超声应变值与MIS均有较高的相关性(r=0.569~0.786),其中二维GLS的相关性最高。ROC曲线显示,二维、叁维应变值均能判别大小MIS,其中二维GLS具有最大曲线下面积(AUC),诊断阈值为13.06%时,敏感性为79.86%,特异性为94.78%。结论:叁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效果较好,而二维GLS评估MIS大小效果较佳。(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8年09期)
周丽芳[5](2018)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性AMI)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方法研究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50例急性AMI患者的资料,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值,并分析生化指标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de AST、CK、CKMB、LDH、Mb、cTnT、cTnⅠ检测指标值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前后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AMI患者生化指标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关系,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越大,CKMB、cTnT、cTnⅠ指标值越高。(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3期)
蒋雨枫[6](2018)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射血分数中间范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将射血分数40%~49%的心力衰竭患者划分为一个独立亚组,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心力衰竭不同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目前还没有针对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分类方法,但是,左心室射血分数已经被证实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关。关于入院时LVEF40%~49%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证据明显不足。AMI伴mrEF是否在临床表现及预后上明显区别于rEF和pEF的AMI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以往急诊PCI手术患者病历,比较mrEF的AMI患者与pEF、rEF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与全因死亡的早期预后特征,从而提供更多关于急诊PCI术后mrEF患者的临床证据,指导临床医师对mrEF患者的认识及早期预后评估。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因急性心肌梗死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急诊PCI治疗的住院患者,按照入院48h内的心超LVEF 值分为 pEF 组(LVEF≥50%),mrEF 组(LVEF40%~49%),rEF 组(LVEF<40%)。摘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既往史、入院时的基本情况、实验室检查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记录住院期间急性心力衰竭与全因死亡事件发生与否及事件时间。叁组间连续性变量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及事后分析(Post-hoc),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 rank检验评估mrEF、rEF、pEF对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冠脉病变支数进行多因素校正。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 24.0软件实现,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270例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其中rEF组共 149 例,占 11.7%,mrEF 组 664 例,占 52.3%,pEF 组 457 例,占 36.0%。1.急诊PCI术后不同EF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与rEF组AMI患者相比,mrEF组AMI患者年龄轻、男性比例高、吸烟比例高、既往心绞痛发作史比例高、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高、NT-pro-BNP低、CK-MB低、肌钙蛋白I低、hs-CRP低、谷丙转氨酶低、肌酐低、脂蛋白(a)低、血红蛋白高、白细胞计数低、中性粒细胞比例低、多支病变比例低、X线曝光时间短,且均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仅糖尿病史、前壁梗死比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pEF组AMI患者相比,mrEF组AMI患者糖尿病比例高、前壁心梗比例高、NT-pro-BNP高、CK-MB高、肌钙蛋白I高、hs-CRP高、肌酐高、白细胞计数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高、X线曝光时间长,且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年龄、性别比例、吸烟史、既往心绞痛发作史、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谷丙转氨酶、脂蛋白(a)、血红蛋白、多支病变比例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急诊PCI术后不同EF组患者的早期预后分析: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HR1.05,95%CI 1.04-1.07,p<0.001)、高血压(HR1.66,95%CI 1.07-2.56,p=0.02)、病变支数(HR1.88,95%CI 1.54-2.31,p<0.001)是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HR1.07,95%CI 1.05-1.09,p<0.001)、病变支数(HR1.68,95%CI 1.22-2.31,p=0.002)是住院期间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EF相较mrEF而言,是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5.01,95%CI3.53-7.11,p<0.001),也是住院期间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7.05,95%CI 4.12-12.1,p<0.001);pEF相较mrEF而言,是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HR0.49,95%CI 0.30-0.82,p=0.01),也是住院期间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HR0.33,95%CI 0.11-0.96,p=0.0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mrEF患者的临床特点与pEF患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预后却明显比pEF患者差,提示我们需要重视AMI伴mrEF患者的管理;而mrEF患者与rEF患者在临床特点及预后方面均有明显不同。另外,年龄、高血压、病变支数是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病变支数是住院期间发生全因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王金成,姜立刚,李海平,王军民[7](2018)在《大鼠脑梗死范围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脑梗死模型大鼠梗死范围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脑梗死模型,分别于术后6、12、24、48 h时统计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之后分别处死做病理染色及脑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形态改变,计算梗死范围大小,分析神经功能缺损与梗死范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6、12、24、48 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逐渐增加,在术后12 h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病理染色结果显示大鼠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的尾状核、苍白球,皮质主要包括顶区、颞区及部分的枕区和额区;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范围逐渐增大,术后48 h时大鼠的梗死范围最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脑梗死范围大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相关(r=-0.196,P>0.05)。结论脑梗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但脑梗死范围随时间延长持续扩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梗死范围并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李小磊[8](2017)在《急性大范围脑梗死87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大范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将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7例急性大范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数(61例)明显多于女性(26例),患者年龄47~81岁,63例患者在活动中发病,24例患者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中发病;77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疾病史,69例患者存在血脂异常,43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存在异常;发病后24~48 h的患者进行MRI或CT检查,全部患者表现为大范围梗死。结论急性大范围脑梗死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血脂异常、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是急性大范围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该病的治疗需及时给予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同时,由于其早期CT表现不典型,故早期患者应使用功能性MRI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查。(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7年11期)
滕艳玲[9](2017)在《体表心电图碎裂QRS波的检出率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缺血范围和程度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分类中最为严重的一类,半数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梗死后的1年内会因再梗入院。体表心电图上病理性Q波的出现在曾被认是透壁心肌梗死的标志,患者的预后与非Q波心肌梗死相比较差,近期和远期患者的死亡率都有所增加。随着早期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术(PCI)和溶栓等再灌注治疗方案,在急性期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大部分透壁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心肌再灌注治疗后,闭塞的冠状动脉得到了再通,心电图上病理性Q波不再出现。现大约2/3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无病理性Q波。部分患者随着病程的进展,其病理性Q波可因冬眠心肌或顿抑心肌的逐渐恢复而波逐渐减小或直至消失。碎裂QRS波(fQRS波)是一项无创心电指标,作为新的等位性Q波,因其价廉、安全又方便的特性,在临床中己备受关注。有研究发现体表心电图fQRS波在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其预后判读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fQRS波出现的频率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多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目的:研究分析关于体表心电图碎裂QRS波的检出率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缺血范围和程度相关性,为其提供新的预测方法。同时观察fQRS波的检出率在PCI术前、术后的变化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冠脉侧支循环)与碎裂QRS波的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次实验依次入选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7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98例。安排所有患者行心电图、冠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结合患者入院后冠脉造影结果及心脏超声检查比较fQRS波的检出率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缺血范围、程度不同的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差别,及aVR导联中fQRS波在多支病变中的检出率,fQRS波的检出率在PCI术前、术后有无改变。比较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与碎裂QRS波检出率间有无关联。应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fQRS波在不同冠脉狭窄程度中术前、术后出现的情况。所有的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病变患者中fQRS波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病变患者中fQRS波检出率,从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来看,叁支病变患者的fQRS波检出率最高。从心电图aVR导联指标中来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的fQRS波检出率69.39%明显高于非多支病变患者的fQRS波检出率3.57%。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参考心电图fQRS波的检出率具有一定科学性和价值性,能够通过该指标判定患者的实际患病情况甚至缺血范围等,对于后续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开通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从而减少心肌坏死,其碎裂QRS波检出率减少,术前、术后的变化提示早期进行PCI治疗的重要性。碎裂QRS波在aVR导联的检出率在冠脉多支病变的诊断中有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成松[10](2017)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生化指标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同时对患者的生化指标与心肌梗死范围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AMI患者的生化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治疗后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CKMB、cTnI与cTnT叁项指标与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r=0.915、0.937、0.998,P<0.05)。结论:急性AMI患者生化指标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梗死范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及病变范围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因胸痛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6例,男性132例,女性7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检测入院时血浆Lp(a)、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依据心肌梗死定义分为心绞痛组(AP组)(n=100)和AMI组(n=106),依据AMI冠脉造影结果AMI组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n=8)、双支血管病变组(n=33)、叁支血管病变组(n=65),依据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进一步计算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 AMI组血浆Lp(a)水平较AP组升高[(332.67±228.33)mg/L vs.(125.41±90.7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Lp(a)>300 mmol/L患者冠脉Gensini评分高于Lp(a)<300 mmol/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了糖尿病史,高脂血症,饮酒等危险因素后,Lp(a)水平与AMI具有相关性(OR=1.011,P=0.000);血浆Lp(a)水平在AMI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叁支血管病变组未见差异;血浆LP(a)与Gensini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392,P<0.01)。结论血浆Lp(a)水平、高血压、吸烟是AMI的危险因素。血浆Lp(a)与AMI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与冠脉病变范围无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梗死范围论文参考文献
[1].杜发旺,陈丹丹,吴玥婷,王纪人,陈保林.人半乳糖凝集素-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范围冠脉内血栓负荷及心室重塑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2].王虹璎,赵红,孙占京,崔灿,顾定伟.脂蛋白a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的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3].江利敏,杨佳蕾,李小刚.正常范围同型半胱氨酸不同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8
[4].王伟芳,郝宏,丁智超.叁维和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肌梗死范围的比较[J].河北医学.2018
[5].周丽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
[6].蒋雨枫.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射血分数中间范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预后分析[D].苏州大学.2018
[7].王金成,姜立刚,李海平,王军民.大鼠脑梗死范围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8].李小磊.急性大范围脑梗死87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7
[9].滕艳玲.体表心电图碎裂QRS波的检出率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缺血范围和程度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7
[10].张成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