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研发合作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合作模式,运作机制
研发合作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任志宽[1](2019)在《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及企业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能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开展源头性技术创新。然而,不同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采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各方的地位将发生变化,形成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本文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技术持股、联合共建、项目孵化和人才交流四种模式,从引发过程、催化过程和阻化过程叁个角度研究产学研合作的运作机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0期)
苏中锋[2](2019)在《合作研发的控制机制与机会主义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避免合作研发中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是实现合作研发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关注合作研发的控制机制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关系,以及合作研发伙伴间的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契约控制和信任控制都可以减少合作研发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契约控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作用在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大时会被削弱,而信任控制的抑制作用在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大时会更加显着。本文识别出可以抑制合作研发中机会主义行为的要素,并丰富了对控制机制的价值和有效性的认识。同时,本文还可以指导企业针对合作研发伙伴间差异这一情境,设计控制机制来减少合作研发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促进合作研发目标的实现。(本文来源于《科学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甘立双[3](2019)在《基于隔离机制的合作研发资源依赖演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作研发组织间的相互资源依赖既是确保合作稳定的保障,也是衡量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来析出合作研发资源依赖的影响因素;然后以华为和东风的合作研发为例,探讨隔离机制在资源依赖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隔离机制的合作研发资源依赖演化路径模型。该研究揭示了隔离机制在结构依赖向过程依赖演进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性的将结构依赖与过程依赖放在同一模型中,进一步丰富了资源依赖理论的内容体系。(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朱晨,杨晔[4](2018)在《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诱发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以"成本"视角为出发点探究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的诱发机制,并以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运营环境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线性概率模型,探索成本因素在诱发合作研发中的具体作用。本文以1491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对上述两种成本因素在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违约成本与交流成本都对合作研发有负向阻碍作用。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因对方违约而造成的己方损失越大,其开展合作研发的概率越低;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交流成本越高,其开展合作研发的概率越低。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合作研发理论,更在实践中有助于指导本土企业更好的与跨国公司展开研发合作,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8年10期)
李潇芮,张黎明,钟永光[5](2018)在《奖惩机制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商合作研发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奖惩机制与回收处理商创新研发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考虑存在技术溢出效应和回收竞争,构建有无奖惩机制下回收处理商独立研发与合作研发的4种决策模型。研究表明:无论政府是否实施奖惩,回收处理商合作研发时的利润始终不小于独立研发时的利润,而研发水平的相对高低与技术溢出率和奖惩力度有关;当回收处理商合作研发时,奖惩机制总可以激励回收处理商提高研发水平,而回收处理商是否获得更优的利润,受到技术溢出率和奖惩力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8年14期)
邱国栋,甘立双[6](2017)在《资源依赖理论视角的隔离机制与协同效应——以叁组合作研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技创新强国时代背景下,通过合作研发弥补自身资源短缺、创新能力不足并且实现协同效应已成为企业合作的共识,但合作关系不稳定从而导致失败率居高不下也成为企业难以实现协同效应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通过对叁组典型案例样本所做的研究提出,具有隔离机制特征的合作双方能够产生协同效应,隔离机制与协同效应的中间机制是双向资源依赖。(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张翠娜[7](2017)在《我市认定10个中小企业研发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的《自贡市中小企业研发机构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评审考核,我市最近认定自贡中天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酰亚胺产品研发中心”等10个研发机构为自贡市中小企业研发机构。这10个自贡市中(本文来源于《自贡日报》期刊2017-08-15)
刘克宁[8](2017)在《不完全信息下供应商参与合作研发的契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在技术、设备、服务和管理等诸多层面进行合作创新,生产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必须联合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以获得所需要的资源、技术和资金,因此供应商参与产品研发成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一方面,创新研发具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合作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可能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各节点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往往隐瞒甚至虚报私有信息,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企业在选择研发供应商时面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存的局面。在产品更新换代的同时,大量废弃产品不当回收所产生的污染,给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许多发达国家实施了废弃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实施EPR的根本目的是鼓励生产者从产品研发设计的源头融入低碳回收的理念。由此可见,面向低碳回收的产品设计是供应商和生产企业进行合作研发的目标之一。因此,本文首先综合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和最优化理论方法,研究了创新产品生产企业与研发合作供应商之间在不对称信息下的契约协调机制。进而,将研发方纳入到低碳回收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中,研究了在不确定信息和不对称信息并存的情景下,生产商对研发方的激励机制设计。本文主要研究了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考虑研发成本信息不对称的研发供应商甄别问题。在创新产品研发外包过程中,同时考虑了创新研发成功的概率因素和研发供应商(研发方)成本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风险,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信息甄别模型,为生产商设计了研发外包的甄别菜单契约。通过设定不同的固定支付和收益共享系数两种契约参数,激励研发方根据真实的成本信息选择相应的契约,以诱使其透露真实的研发成本信息并作出最优研发努力决策。研究结果表明,不对称信息对双方的期望利润、甄别契约中的收益分配比例以及固定支付参数都会产生影响。生产商会给研发成本系数较低的企业支付额外的信息租金,且随其概率的增加信息租金减少;高成本系数的研发方只能获得保留利润;随着研发方是低成本系数的概率增加,为高成本系数研发方设计的契约中收益分配比例将减少,而前期的固定支付将增加。(2)不完全信息下考虑废弃产品回收的两阶段合作研发契约设计。在实施废弃产品回收的生产者延伸责任制背景下,进一步考虑消费者的低碳偏好,研究了低碳研发和回收两阶段闭合供应链系统中,生产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研发收益共享激励机制。进一步针对研发创新不确定性的问题,对比了预先承诺收益比例的完全契约模型和延迟承诺收益比例的不完全契约。研究表明,生产者在观察到一定信息之后再做契约决策,因而产生了信息价值,预先承诺模型下供应链整体收益水平较高。从降低碳排放量的角度而言,延迟承诺模型在一定区间内优于预先承诺模型;双方对低碳回收的贡献度影响其两阶段的努力投入和整体减排效果。同时要关注研发方的低碳技术水平和政府设置的碳税水平,当技术水平较低时,增加碳税反而对减排产生负面作用。(3)不对称信息下考虑低碳回收的两阶段合作契约更新机制。同时考虑研发方的低碳研发技术水平为私有信息以及研发结果不确定的情况,对前文研究的甄别契约进行改进,设计了两阶段的契约更新。求解过程发现,带有更新的甄别契约的最优解情况更为复杂,要同时考虑高低水平研发方的激励约束条件,实现帕累托改进。结果表明,研发供应商参与到废弃产品回收的闭环供应链中,其会根据自身真实的低碳技术水平平衡在两个阶段的努力投入决策。研究同时发现,回收过程的减排量与研发方低碳技术水平并非成简单的线性关系,生产商不能仅凭低碳研发水平而判断回收减排效果。防止低水平研发方的伪装,对该类型的初始契约设置更加灵活。双方在回收处理阶段的重要性也关系到契约条款的更新。(4)考虑信息不对称和产品市场风险的合作研发融资契约模型。新产品研发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受资金约束的生产商为获取最优订货量与上游供应商合作融资的决策问题。新产品的市场需求难以确定,最终价格对供应商而言是不对称信息。当市场需求不确定的情景下,为防范生产商破产倒闭,本文以供应商为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设计了以期望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混同融资契约和甄别融资契约,并对双方决策和收益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发现生产商的订货量与供应商的贷款利率负相关,因此为获得较低贷款利率生产商有谎报低价的倾向。对于生产者而言价格波动的幅度、价格类型所占的比例、市场规模等都影响其契约的选择,只有在一定范围内其才倾向于甄别契约;而供应商在甄别契约下能获得更大利润。低价格的生产商虽然只获得保留利润,但供应商可以通过降低贷款利率使其订货量增加,有助于扩大市场。高价格产品的生产商可以获得信息租金,从而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窘境。本文的研究为解决不完全信息下的合作研发契约设计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将研究背景扩展到低碳回收闭环系统中,所得到的结论和管理启示为生产商、研发供应商以及相关部门的运营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在总结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该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牟甜甜,毛锡荣[9](2016)在《校企合作“长效性”和“深度性”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以锦恒宠物玩具研发中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在分析校企合作"长效性"和"深度性"发展的运行机制创新方向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双向介入机制和学校内部动力机制,重点介绍"锦恒"中心校企合作的建设重点和运行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培训》期刊2016年18期)
张振军[10](2015)在《多元化“学徒制研发室”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企合作的传统模式存在弊端,单个企业不需要那么多毕业生,多个企业需求又有差异,学校教学究竟应该怎么适应多个企业的需求呢?我们通过对企业深入调研访谈发现,最佳的解决方案还是要在学校教学中,培养企业需要的、一毕业就能用的人才。因此经过和企业相关人员的探讨以及本专业教学人员的研讨,提出在一个专业群中建立至少一个多元化"学徒制研发室",根据多个合作企业的需求,将企业与研发室中的学生方向进行分类,将班级的学生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制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合各类企业需求的人才。(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研发合作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避免合作研发中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是实现合作研发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关注合作研发的控制机制与机会主义行为的关系,以及合作研发伙伴间的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契约控制和信任控制都可以减少合作研发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契约控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作用在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大时会被削弱,而信任控制的抑制作用在技术差异和管理差异大时会更加显着。本文识别出可以抑制合作研发中机会主义行为的要素,并丰富了对控制机制的价值和有效性的认识。同时,本文还可以指导企业针对合作研发伙伴间差异这一情境,设计控制机制来减少合作研发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促进合作研发目标的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研发合作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任志宽.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9
[2].苏中锋.合作研发的控制机制与机会主义行为[J].科学学研究.2019
[3].甘立双.基于隔离机制的合作研发资源依赖演化路径[J].价值工程.2019
[4].朱晨,杨晔.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研发诱发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8
[5].李潇芮,张黎明,钟永光.奖惩机制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商合作研发决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
[6].邱国栋,甘立双.资源依赖理论视角的隔离机制与协同效应——以叁组合作研发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7
[7].张翠娜.我市认定10个中小企业研发机构[N].自贡日报.2017
[8].刘克宁.不完全信息下供应商参与合作研发的契约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9].牟甜甜,毛锡荣.校企合作“长效性”和“深度性”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以锦恒宠物玩具研发中心为例[J].中国培训.2016
[10].张振军.多元化“学徒制研发室”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