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氰途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替途径,光胁迫,交替氧化酶,拟南芥
抗氰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张娟[1](2014)在《抗氰交替途径对强光下拟南芥叶片光合—呼吸协同作用的调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替呼吸途径(抗氰呼吸途径)是植物线粒体内除细胞色素途径外的另一条重要的电子传递途径,该途径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藻类及原生生物中。目前为止,交替呼吸途径在调节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运行中的功能和信号调控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抗氰交替呼吸途径作为两大生命代谢活动协同节点的理论研究对于人们理解光照下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协同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不同光照条件下拟南芥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交替呼吸途径及交替氧化酶表达的变化,初步研究了光合组织在光下发育过程中交替呼吸途径的运行规律和信号调节机制。实验发现,在植物转绿过程中,叶绿素的合成随光强增加而增加,而光胁迫阻止叶绿素的再合成,光周期显着影响叶绿素的积累,正常光周期下Col、E-14及AS-12幼苗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69mg/g、0.53mg/g及0.64mg/g,而持续光照下Col及E-14叶绿素合成的显着增加,分别增加至2.0mg/g和1.2mg/g;光照刺激了交替氧化酶基因aox1a和aox1c的表达以及交替呼吸容量的增加,提升的交替呼吸途径可能参与了叶绿素的合成及叶绿体的增殖与发育。这些结论暗示在植物转绿中激活交替呼吸途径的生理意义在于辅助叶绿体的生物合成。光胁迫下光合器官交替呼吸途径及细胞色素途径的运行研究表明,SHAM(水杨基氧肟酸)抑制交替呼吸途径后引起叶绿体结构紊乱及解体,显示交替呼吸途径的运行在维持植物叶片叶绿体结构稳定及光合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光胁迫下,AOX过量表达型XX-1及E-14两株拟南芥叶片叶绿体结构相对稳定,而AOX缺失型AS-12株的拟南芥叶片叶绿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光胁迫下,交替呼吸途径和细胞色素途径的抑制破坏了叶绿体结构的完整性,交替途径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光胁迫对叶绿体结构造成的损伤。由此可见,交替呼吸途径在植物抵抗光胁迫和保护叶绿体结构中具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研究逆境下不同AOX水平拟南芥突变体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发现在光胁迫下,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实际量子效率(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大幅上升,显示光抑制和光胁迫使PS Ⅱ非辐射能量的耗散增加。同时还发现,Aox缺失型AS-12在光胁迫下呼吸作用明显低于野生型及Aox过量表达型E-14。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加,达到12 μmol CO2m-2s-1。叶片总呼吸及抗氰呼吸随之持续增加,分别达到0.82 μmol O2g-1FWmin-1和0.13 μmol 02g-1FWmin-1。同时抗氰呼吸在总呼吸中的比例随着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由11%逐渐增大到15%。另外,研究表明光胁迫下交替呼吸途径在刺激线粒体蛋白合成中有一定的生理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5-01)
郭芹,李庆鹏,靳婧,李伟明,哈益明[2](2013)在《交替氧化酶在果蔬抗氰呼吸途径的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氰呼吸是以交替氧化酶(AOX)为末端氧化酶的氰不敏感电子传递链呼吸,AOX具有清除活性氧、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加果蔬抵御能力等功能,在果蔬生长发育的各个生理过程及果蔬对贮藏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果蔬抗氰呼吸的调节机理以及外界胁迫下AOX运行的生理学意义已成为果蔬采后成熟衰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AOX结构、生理功能、抗氰呼吸运行机制及在果蔬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进展》期刊2013年06期)
韩娜[3](2009)在《抗氰呼吸途径在水稻幼苗低温胁迫和黄化水稻幼苗转绿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分叁个部分,分别研究了抗氰呼吸途径在水稻幼苗低温胁迫下的作用,抗氰呼吸途径在黄化水稻幼苗转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外源H_2O_2提高水稻幼苗抗寒性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水稻幼苗低温处理12h之后,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明显下降,相对膜透性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明显上升,总呼吸速率(V_t)、交替途径容量(V_(alt))和交替途径容量在总呼吸中的比值V_(alt)/V_t于对照相比都上升。低温处理前4h,用交替途径抑制剂水杨基氧肟酸(salicylhydroxamic acid,SHAM)处理叶片,低温胁迫后测得SHAM处理过的叶片与对照相比拥有更低的RWC和更高的相对膜透性、O_2~(-.)产生速率、H_2O_2含量。电镜结果显示:常温下,交替途径抑制后对叶绿体结构和H_2O_2含量影响不大,低温胁迫下,SHAM可使水稻幼苗叶绿体结构破坏更加严重,H_2O_2还出现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周围等多个地方。实验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交替途径的升高在抑制ROS方面发挥作用,表明交替途径与提高水稻幼苗抗寒性有关。2.黄化水稻幼苗持续光照12h后,经过交替途径抑制剂SHAM预处理的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高于对照,显示交替途径在叶绿体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且与ROS之间有密切关系。O_2~(-.)的清除剂钛铁试剂(4,5-dihydroxy-1,3-benzene disulfonic acid,Trion)能够明显抑制叶绿体的发育,H_2O_2的清除剂二甲基硫脲(N,N'-Dimethylthiourea,DMTU)却使叶绿素含量有了增加。外源O_2~(-.)明显促进叶绿体发育,高浓度时对其有抑制作用,但随着外源H_2O_2浓度的升高,叶绿素含量一直下降。表明O_2~(-.)对黄化水稻幼苗转绿过程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并存的“双重性”影响,H_2O_2却具有毒性作用。交替途径的存在降低了O_2~(-.)和H_2O_2,增加了叶绿素含量,重要的是缓解了H_2O_2的破坏作用。3.常温下,用不同浓度的外源H_2O_2(0-20mM)对水稻幼苗进行预处理,12h 6℃低温胁迫后,测定RWC和相对膜透性,结果表明:0-8mM H_2O_2可以增加水稻幼苗的RWC、降低相对膜透性,以4mM浓度为最佳。低温胁迫后,与没有进行4mM H_2O_2处理的实验组比较,水稻幼苗V_t、V_(alt)都有增加,4mM的外源H_2O_2还抑制了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含量,增加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然而,外源H_2O_2对内源H_2O_2的含量以及O_2~(-.)产生速率没有显着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外源H_2O_2可以通过提高呼吸速率、降低脂质过氧化、增加碳氮代以有效地增强水稻幼苗的抗寒性,同时可以看出外源H_2O_2可能以一种方式独立于内源ROS系统之外。(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05-01)
肖曼,张波,姜月霞,李红玉[4](2007)在《硫化氢气体处理对水稻叶片抗氰途径的诱导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稻为试验材料,分析水稻叶片在不同时间经H2S气体处理对其呼吸系统的影响,通过C lark氧电极追踪了H2S处理中抗氰呼吸活性变化及电子传递在两条途径中的分配。结果表明,水稻叶片组织随着H2S气体处理时间的增加,其总呼吸明显下降,同时,细胞色素途径(CP)容量也明显下降。但是交替途径(AP)在短时间的H2S气体处理下上升,在长时间的H2S气体处理下(≥5 min)时,交替途径下降。Western杂交结果表明,交替呼吸的诱导运行主要是由交替氧化酶的表达结果。此外,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交替氧化酶AOX1基因家族中AOX1 a、AOX1b、AOX1 c的表达调控情况进行分析,AOX1b的转录表达量的变化与交替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相一致;因此,推测AOX1b在硫化氢气体处理下是交替氧化酶活性变化的调控基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晏婴才,林宏辉,梁厚果,张年辉[5](2004)在《不同低温胁迫对烟草愈伤组织抗氰交替途径诱导和交替氧化酶表达影响的比较(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不同低温(14℃和4℃)胁迫对烟草(Nicotiana rustica L.)愈伤组织抗氰交替途径诱导和交替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结果显示,不同低温胁迫处理能显着诱导烟草愈伤组织交替途径容量和实际运行的增加,且都呈现出基本相同的变化模式:在胁迫的初期(1~3 d)持续增加,在3 d时达到最高,而后下降到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但交替途径容量增加的幅度与温度下降的程度密切相关,而交替途径实际运行量的诱导程度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差异却很小。 表明交替途径容量和实际运行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是不同的。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明显诱导了交替氧化酶总蛋白的增加,且其随低温胁迫进程的变化与交替途径容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而对交替氧化酶单体与二聚体在低温胁迫下的含量变化检测结果则显示,烟草愈伤组织中交替氧化酶主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且这一存在形式并不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发生改变。两种形式的交替氧化酶蛋白含量都能被低温胁迫诱导增加,但其单体水平在两种不同的低温胁迫下并无明显差别,而4℃低温胁迫诱导的二聚体交替氧化酶蛋白含量明显高于14℃。表明不同程度低温对抗氰交替途径发生的不同影响主要是由于对交替氧化酶蛋白二聚体形式的不同诱导程度所致;而高活性的交替氧化酶单体形式则不因低温胁迫程度的(本文来源于《植物学通报》期刊2004年03期)
李红玉,周功克,胡铁强,孟雪琴,万东石[6](2000)在《抗氰交替途径参与马铃薯软腐病菌对马铃薯块茎的侵染》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软腐病菌中的强致病菌 Ecc、弱致病菌 Eccb在马铃薯块茎中诱导抗氰交替途径运行的能力依次为 Ecc,Eccb。即病原菌的致病性越强 ,诱导抗氰交替途径的能力越强 ,显示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侵染过程与寄主植物体内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密切相关。 SHAM抑制剂试验表明病原菌对寄主植物的侵染过程中寄主植物中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可增强寄主植物的感病性。信号传导试验显示 La Cl3、Li Cl可通过促进体内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而促进感病性 ,GDPβs有模拟抗氰交替途径促进寄主植物感病性的功能 ,okadaic acid不抑制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 ,但是它抑制由侵染所诱导的交替途径的上升而导致的感病性的增加 ,因此 ,在病原菌侵染寄主植物的过程中 ,寄主植物体内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的变化可能也是寄主植物抗感病反应调控机制的一部分。(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0年06期)
李红玉,周功克,郭进魁,梁厚果[7](1999)在《抗氰交替途径对寄主植物感病性的调节》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块茎切片- 软腐病菌亲和互作过程中, 不同强度的亲和互作中活性氧的释放有其不同的特点。在强亲和互作中的24 小时内,无明显的活性氧释放。但在弱亲和互作中,互作8 小时后,即有明显的活性氧的释放,20 小时达到高峰,并且这种活性氧的释放提高寄主的抗病性。试验显示马铃薯块茎切片与软腐病菌的亲和互作诱导寄主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SHAM 处理降低亲和互作过程中寄主的感病性, 同时SHAM 处理也促进亲和互作中寄主活性氧释放高峰的出现, 表明抗氰交替途径的运行可通过抑制亲和互作中寄主活性氧的产生而促进寄主的感病性。从而证明了一种新的寄主植物抗感病反应机制(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梁五生,梁厚果[8](1999)在《用于测定抗氰呼吸途径活性的氧同位素分馏法和氧肟酸抑制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同位素分馏法和氧肟酸抑制法的测定结果都表明,马铃薯切片在12 ~24 h 陈化期间抗氰呼吸途径的实际活性基本保持恒定,尽管前者的测定结果是后者的2 倍。此外,用上述2 种不同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内源乙烯在诱导陈化切片抗氰呼吸途径容量产生的同时并不调控其实际运行。上述结果表明尽管氧肟酸抑制法不能准确测定抗氰呼吸途径的实际活性,但用于一些比较研究仍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何军贤,韦振泉,梁厚果[9](1999)在《水分胁迫对小麦抗氰呼吸途径发生、运行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cv .LongchunNo .16)幼苗根部在 -0 .5MPaPEG溶液中渗透胁迫 2 4,48和 72h ,使叶片分别受到轻度、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 ,而根则只受到轻度胁迫 .与此相对应 ,叶片的交替途径容量 (Valt)、实际运行活性 ( ρValt)、运行系数 ( ρ)及其对总呼吸的贡献 ( ρValt/Vt)均呈递降趋势 ,而根的Valt,ρValt,ρ值和ρValt/Vt在胁迫 2 4h时下降 ,此后在进一步的胁迫过程中有所恢复 ,表明抗氰呼吸对轻度水分胁迫有一适应过程 .用烟草交替氧化酶基因 (Aox)探针进行的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 ,水分胁迫下叶片和根中AoxmRNA水平的变化与它们各自Valt和 ρValt的变化趋势一致 ,说明水分胁迫通过抑制Aox基因的表达而降低了抗氰呼吸的发生能力和运行活性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期刊1999年04期)
梁五生,梁厚果[10](1998)在《马铃薯切片陈化期间抗氰呼吸途径发生及运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24h陈化期间马铃薯切片交替途径发生与运行的变化。陈化切片的总呼吸活性(Vt)在前12h不断上升,从12h到24h则基本稳定。切片交替途径容量(Valt)及其与Vt的比值(Valt/Vt)在整个24h期间不断上升。然而交替途径活性(ρValt)及其对Vt贡献(ρValt/Vt)却与Vt的变化趋势相似,在12h前不断上升,然后基本稳定在约占Vt的17%水平。反映在交替途径运行系数上ρ值随整个陈化进程而不断下降。线粒体水平的呼吸速率、呼吸控制(RCR)及P/O与上述切片水平的各呼吸参数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显然切片陈化期间交替途径的发生与运行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且其实际活性仅占Vt的很小比例。对切片细胞色素主路活性的测定结果也表明陈化切片中细胞色素主路仍是其呼吸电子传递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抗氰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氰呼吸是以交替氧化酶(AOX)为末端氧化酶的氰不敏感电子传递链呼吸,AOX具有清除活性氧、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加果蔬抵御能力等功能,在果蔬生长发育的各个生理过程及果蔬对贮藏环境的适应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果蔬抗氰呼吸的调节机理以及外界胁迫下AOX运行的生理学意义已成为果蔬采后成熟衰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AOX结构、生理功能、抗氰呼吸运行机制及在果蔬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氰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1].张娟.抗氰交替途径对强光下拟南芥叶片光合—呼吸协同作用的调节机制[D].兰州大学.2014
[2].郭芹,李庆鹏,靳婧,李伟明,哈益明.交替氧化酶在果蔬抗氰呼吸途径的调控机制[J].生物技术进展.2013
[3].韩娜.抗氰呼吸途径在水稻幼苗低温胁迫和黄化水稻幼苗转绿过程中的作用[D].兰州大学.2009
[4].肖曼,张波,姜月霞,李红玉.硫化氢气体处理对水稻叶片抗氰途径的诱导和基因表达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
[5].晏婴才,林宏辉,梁厚果,张年辉.不同低温胁迫对烟草愈伤组织抗氰交替途径诱导和交替氧化酶表达影响的比较(英文)[J].植物学通报.2004
[6].李红玉,周功克,胡铁强,孟雪琴,万东石.抗氰交替途径参与马铃薯软腐病菌对马铃薯块茎的侵染[J].西北植物学报.2000
[7].李红玉,周功克,郭进魁,梁厚果.抗氰交替途径对寄主植物感病性的调节[J].生物物理学报.1999
[8].梁五生,梁厚果.用于测定抗氰呼吸途径活性的氧同位素分馏法和氧肟酸抑制法的比较[J].植物生理学报.1999
[9].何军贤,韦振泉,梁厚果.水分胁迫对小麦抗氰呼吸途径发生、运行及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1999
[10].梁五生,梁厚果.马铃薯切片陈化期间抗氰呼吸途径发生及运行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