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适应论文-胡艳,许白龙

外派适应论文-胡艳,许白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派适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全氛围,跨文化适应,安全行为,调节作用

外派适应论文文献综述

胡艳,许白龙[1](2019)在《安全氛围和外派员工的安全行为:跨文化适应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安全氛围与海外员工安全行为的关系,引入调节变量跨文化适应对二者作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全氛围、跨文化适应均对外派员工的安全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跨文化适应强化了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的积极作用,工作适应、一般适应与安全氛围存在互补效应。海外施工企业未来强调安全行为时,除了营造安全氛围外,还应考量员工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何蓓婷[2](2019)在《跨国企业中方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企业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同时大量管理者、专业人员等被派遣到海外帮助公司开拓市场、完成项目或协助母子公司之间的资源流动。外派人员进入陌生的社会环境会遭遇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而导致外派失败率高、外派工作绩效低、外派人员流失多等问题。因此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简称“外派适应”)问题成为困扰企业海外扩张的战略难题。海外学者关于该主题的横向量化研究多、纵深质性探索寡,因而缺乏对真实故事深入的实证剖析。国内学者对外派适应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理论研究远滞后于中国跨国企业的发展实践。虽然国外研究成果有一定借鉴意义,但细化到中国情境下外派管理的特殊性未能得到深入讨论。本文以此理论和现实背景为切入点,探究跨国企业中方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的具体内容及作用机理。基于文献分析和前期探索研究,通过深度访谈法收集了来自华为公司33位中方外派人员的一手数据,同时搜集了众多来源的二手数据进行叁角验证,运用扎根理论系统分析资料以深入探索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尤其从工作适应、心理适应、跨文化互动叁方面进行深度挖掘,最终建构了相应的跨文化适应的概念框架。研究结论如下:(1)工作适应主要体现在工作角色与工作职责的双重转变而引发的“工作-家庭平衡”问题。工作职责转变引发的高强度、高压力使其工作需求严重“侵占”家庭需求,从而导致显着的外派工作→家庭冲突;工作角色转变带来的职业能力提升、视野开阔、财富积累等工作领域的资源增益可在未来促使家庭生活质量提升,从而产生外派工作→家庭增益。家庭资源损耗和工作资源增益的相互转化使外派个体找到了新的工作-家庭平衡。组织通过工具性和情感性支持共同作用促使他们实现暂时的角色平衡。(2)心理适应过程经历了“危机期→调整期→成长期”叁个阶段。心理适应问题的严重程度从浅到深依次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社交压力→孤独感。心理适应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内调外养”的双重驱动。“内部调理”即外派人员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赋能以调节心态、应对适应压力。组织支持、同事支持、家庭支持“叁管齐下”共同构成了“外部滋养”的心理适应调节机理。(3)中方外派人员在东道国主要的跨文化互动对象包括本地同事、本地客户。他们与本地同事是基于“需求导向”的浅层次互动;与本地客户是基于“功利导向”的全方位、深层次互动。与东道国的跨文化互动因时因势因人而变。在互动过程中他们面临跨一系列诸如文化误解、沟通与习惯差异等的跨文化互动障碍,通过认知并理解对方文化、改变沟通方式、调整管理模式等相应的跨文化互动策略,最终寻找到了“中方理念、西方标准”的调适方式,坚守“学习适应”与“自我保持”天平的动态平衡。(4)本研究最终统合上述发现,一方面,深入描绘了外派人员不同维度的适应过程及作用机理,归纳出各个维度的具体行为表现,建构了中方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维度的概念框架。另一方面,深入探索外派人员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如何与组织、家庭和东道国民众互相作用,最终建构了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的利益相关者综合框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整合跨文化心理学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知识精华,建构了中方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维度概念框架;第二,深刻描绘了每一个适应维度的动态变化、作用机理,建构了相应的概念模型;第叁,深化了利益相关者视角对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的理论诠释;第四,拓展了外派适应的研究情境,贡献了基于中国本土实践的理论智慧。这些结论为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跨国企业外派管理实践提供了一定启示。(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0)

何蓓婷,安然[3](2019)在《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派管理是跨国企业亟待解决的战略难题。本文整合压力-应对和资源保存理论,探索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机理。运用诠释性质性研究,通过与27位外派管理者的深度访谈,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数据分析发现:①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应对过程包括"压力-资源-策略-结果",在应对资源的影响下,中方外派管理者的应对策略相对积极且对情境高度依赖。②混合关系资源增益能有效缓解跨文化适应压力,因而产生相对积极的适应结果。最终建构了"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理论框架,为既有研究贡献了基于中国情境的新知与解释,并能为中方外派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本文来源于《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赵洋[4](2018)在《外派人员的外派意愿、文化智力对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带一路”的大潮下,中国越来越多技艺精湛的工程人员远赴海外,在陌生的异国环境开展建设工作。大量的数据表明,外驻异国的工程人员面对的挑战不单有工程建设方面的问题,还有一系列跨文化适应的问题。在工作压力和跨文化适应导致的心理压力下,出现外派工作失败而提前回国,或者回国之后选择离职的工程人员比例超过55%~([1],)因此外派人才流失远超国内项目人才流失的平均水平。国际工程项目并非完全封闭的施工环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需要不断与该国公民相互配合。若跨文化适应出现障碍,他们的日常工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针对中国国际工程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研究是海外工程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工的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一环。本次研究选取外派意愿和文化智力为切入点,构建以跨文化适应为中心的研究模型。再将叁个量表组合为调查问卷,最后结合数据分析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是如何被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外语水平、职称能显着影响外派意愿,其中外语水平为很好的和具备高级职称的外派人员的外派意愿显着较高;外派年限、外语水平能够显着影响文化智力,其中外派年限在3至5年的和外语水平为很好的外派人员的文化智力显着较高;外派年限可以显着影响跨文化适应,其中外派年限在1至2年的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显着较高;外派意愿对跨文化适应有显着正向影响;元文化智力、认知文化智力、动力文化智力、行为文化智力在外派意愿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本次研究重点关注外派人员这一职业群体,使用外派意愿和文化智力切入国际工程外派群体的跨文化适应研究领域。论文的结尾部分,本文立足于数据分析结果,引导出相应的对策和具体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群体的跨文化适应。(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10-01)

焦文婷[5](2018)在《中资企业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全球竞争的行列,中资企业派遣人员到海外工作日益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非经贸往来日渐频繁。非洲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中资企业,许多外派人员被派往非洲。然而,由于中非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外派员工会面临文化冲突。文化差异会使外派人员感觉不适应,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产生,甚至带来外派失败。外派失败不仅会给“走出去”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给个人造成各种损失。因此,跨文化适应问题应引起足够的关注。中国十五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海外发展。刚果(金)位于非洲中部,被称为非洲中心,其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勘探程度低,已成为十五冶开拓海外市场的目标之一。本研究依据Colleen Ward的二维度理论和Black的叁维度理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收集定量数据,其设计基于Black和Stephen(1989)的14项量表的研究,Black和Stephen(1989)的8项量表和Zung(1965)的抑郁自评量表。笔者还对7个外派员工进行了访谈。本文运用了SPSS软件等对问卷的数据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从采访内容中分析了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的现状。以刚果(金)十五冶参与RTR项目的外派人员为例,分析其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文化适应性建议。本研究发现,跨文化适应对工作适应有直接影响,会影响到工作绩效与任务。从访谈结果来看,受访者的工作适应总体上是好的。在一般适应方面,受访者对住宿条件感到满意,但对提供的膳食不满意。至于互动适应,由于外派人员的个性特征以及刚果(金)公共安全等原因,外派人士倾向于与那些熟悉的本地同事交流,而不是那些陌生的同事或本地陌生人。外派人员需要提高跨文化适应的能力,从而降低外派失败,并最终实现工作目标。本文从公司角度和外派人员个人角度提出了建议,对公司的建议包括改善外派人员生活条件,组织一些活动,以促进外派人员和当地员工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对外派人员的建议包括提高跨文化知识和提高员工的语言技能等。希望本研究能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中资企业的外派员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8-06-05)

王亮[6](2018)在《中国企业外派人员社会网络对外派适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走出去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关于中国企业员工在海外工作情况的研究也开始增加。外派适应是外派人员海外取得预期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对外派适应的研究也越来越关注其适应的过程,尤其是外派人员在海外如何构建新的社会网络,进而形成良好的海外适应。本文通过叁个研究逐步揭示中国企业外派人员海外社会网络构建的特征和过程,探索了外派人员社会网络对其外派适应的影响,并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希望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践有所启发。研究一采用访谈法对中国跨国公司中外派人员管理的负责人和已经回国的外派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构建和发展了一个员工社会网络对其外派适应影响的路径模型:外派人员海外社会网络包括建构的动机、建构的途径、网络中节点的类型和维护方式;外派人员社会网络构建的动机决定了其构建的途径、节点类型和维护方式,同时节点类型也影响了其构建的途径和维护方式;环境相关因素、组织相关因素和个人相关因素都是外派人员社会网络形成过程和特征的影响因素;外派人员社会网络通过社会网络价值传递影响员工的外派适应。通过研究一形成了对中国企业外派人员社会网络对外派适应影响的初步模型。研究二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分布于西亚、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的外派人员发放了问卷。数据检验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与外派人员外派适应之间并无显着关系;社会网络亲密度正向影响外派人员的社会资本,进而影响其外派适应;核心自我评价正向调节了社会网络亲密度通过社会资本影响外派适应的中介作用;社会网络规模负向影响外派人员关系能量,进而影响其外派适应;社会网络亲密度正向影响外派人员关系能量,进而影响其外派适应;核心自我评价调节了社会网络规模和社会网络亲密度通过关系能量影响外派适应的中介作用。社会网络文化异质性对外派人员社会资本和关系能量均无显着影响。因此,研究二表明,中国跨国公司外派人员海外构建社会网络不能一味扩大网络规模,而应重视社会网络中的亲密度。此外,应该强调构建社会网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社会资本和关系能量,这样才能有更高的适应水平。通过研究二进一步验证了中国企业外派人员社会网络对外派适应影响的内部机制。研究叁通过对山东一家国际经营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了企业在外派过程中企业、中年管理层和新员工外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方面印证了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结论,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外派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外派人员海外社会网络的特征、建构过程和对外派适应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结果突出了外派人员构建新的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以及具备何种网络特征和个性特征才能有更高水平的外派适应。不仅在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个关于外派人员社会网络与外派适应的概念模型,并验证了社会网络影响外派适应的内在机制,在实践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走出去企业来说,营造形成社会网络的环境成为解决外派人员适应问题的有效措施。对外派人员个人来说,构建和维护与自己特征匹配的社会网络成为其快速适应的重要方法。(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宇婷[7](2018)在《CJIC公司外派人员出国适应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更广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有效配置。与此同时,企业越来越乐于把人力资源带到另一个国家,使他们有机会与当地员工联合起来为公司创造财富成为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异国文化的传递也使得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取代了单一的商品贸易传递方式。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也正在快速向海外扩增投资,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大量员工被外派至海外工作。然而,外派失败会让企业对于外派人员的资金投入付之东流。在此背景下,外派人员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CJIC公司于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一家大型综合外向型国有企业。公司主要经营境内外工程承包、境内外房地产开发、对外劳务合作、矿产资源开发、对外贸易、建筑设计和设计咨询,承担国家对外经济援助项目等。公司先后在亚、非、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施了400余个工业和民用建筑、农田水利、电力、给排水、打井、道路桥梁、地质勘探和城乡基础设施等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和我国政府对外援助项目,累计完成合同额超50亿美元。在赞比亚、肯尼亚、博茨瓦纳、埃塞俄比亚、加纳、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23个国家开展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并设立了办事处、代表处,注册了近20家境外子公司。目前,公司外派人员面临着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家庭关系失调、人际交往淡化等心理困扰,呈现出工作绩效降低、人才离职率提高等现象,为研究外派人员的适应性问题提供了必要性。本文将在详细介绍该公司企业情况、管理构建、所在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外派人员跨文化管理理论,通过对CJIC公司外派人员的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利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后得出结论:1.不同属性的被调查者对企业外派各政策的关注度不同;2.不同属性的被调查者的外派意愿、外派适应差异很大;3.完善企业外派政策能加速外派人员的外派适应;4.文化差异未能完全负向影响员工的外派适应,达到帮助跨文化企业寻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优化举措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8-06-01)

高杨[8](2018)在《A公司海外员工外派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的舞台上,扮演了世界生产组织者的角色,同时也伴随全球化进程迅速壮大。有资料显示,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约有7.5万家,共拥有约9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全球500家大企业的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8%,其内部和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上,投资已占全球累计直接投资的92%。随着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增加,由于不同文化冲突产生的摩擦也越来越多,多元互动跨国投资经营活动使得文化差异的冲突和碰撞成为新课题,跨文化企业管理问题对于跨国企业领导者以及他们的组织变得更加重要。一项调查表明,有35%的跨国公司管理者把文化差异排在其海外投资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的第一位。在跨国收购案中,许多企业在收购的一两年后便会出现收购综合症,即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管理冲突、合作障碍等。可以看出文化差异是管理冲突、外派员工不适应等问题产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本文主要探讨跨国公司员工海外外派适应问题。通过研究文献,了解外派适应的基本理论及内涵关系,并对影响外派适应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跨国公司的海外外派适应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A公司海外外派中实际产生的问题设计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数据进行验证,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外派员工适应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企业外派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外派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增强海外员工的外派适应,对影响A公司海外外派适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试着建立能有效增强员工适应能力的管理办法,为A公司海外外派员工管理方面提供有效建议,以促进A公司海外的外派成功。(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宋晓辉[9](2018)在《赴美外派汉语教师跨文化适应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汉语的热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启动了国家外派(公派)汉语教师项目。汉语教师作为赴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主力军,在完成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任务的同时,自身也需要经历跨文化适应的过程。虽然近几年己有些对汉语教师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但大多都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对赴美国,尤其是美国新墨西哥州任教的汉语教师的适应情况尚待深入研究。因此,笔者选取了赴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国家外派(公派)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探讨他们在美国新墨西哥州任教期间的跨文化适应情况。笔者在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调查的具体实施步骤。在文献综述部分详细介绍了国内外“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适应阶段”的理论及研究成果,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综述和分析。笔者针对新墨西哥州外派汉语教师跨文化适应问题的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分为赴任前的准备及赴任初期,国外任职期间,回国后叁个阶段。发放回收问卷后,笔者结合个人访谈分析跨文化适应阶段性的特点。从跨文化适应阶段来看,在赴任初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方面,赴任中期更多的是来自语言和工作适应上的困难,而在赴任后期阶段往往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负面情绪。结合赴美新墨西哥州外派汉语教师的跨文化适应各阶段的影响因素及规避对策和建议并针对汉语教师在国外任职阶段跨文化适应情况和问题不同的现状,笔者进行了阶段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对策建议。最后就如何提高外派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从汉办的培训、孔院和任教学校以及汉语教师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笔者总结了文章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王亮,牛雄鹰[10](2018)在《外派适应研究述评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派适应是影响员工达成其外派目标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外派适应意味着外派人员快速适应东道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进而迅速开展工作,而适应不良则意味着员工不能顺利完成外派目标,导致过早归国。随着当前中国跨国公司纷纷跨出国门,学术界对外派适应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文章在明确和梳理外派适应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对"以外派人员为中心"、"多利益相关者泛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这叁个阶段的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在探讨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02期)

外派适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企业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同时大量管理者、专业人员等被派遣到海外帮助公司开拓市场、完成项目或协助母子公司之间的资源流动。外派人员进入陌生的社会环境会遭遇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而导致外派失败率高、外派工作绩效低、外派人员流失多等问题。因此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简称“外派适应”)问题成为困扰企业海外扩张的战略难题。海外学者关于该主题的横向量化研究多、纵深质性探索寡,因而缺乏对真实故事深入的实证剖析。国内学者对外派适应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理论研究远滞后于中国跨国企业的发展实践。虽然国外研究成果有一定借鉴意义,但细化到中国情境下外派管理的特殊性未能得到深入讨论。本文以此理论和现实背景为切入点,探究跨国企业中方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的具体内容及作用机理。基于文献分析和前期探索研究,通过深度访谈法收集了来自华为公司33位中方外派人员的一手数据,同时搜集了众多来源的二手数据进行叁角验证,运用扎根理论系统分析资料以深入探索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尤其从工作适应、心理适应、跨文化互动叁方面进行深度挖掘,最终建构了相应的跨文化适应的概念框架。研究结论如下:(1)工作适应主要体现在工作角色与工作职责的双重转变而引发的“工作-家庭平衡”问题。工作职责转变引发的高强度、高压力使其工作需求严重“侵占”家庭需求,从而导致显着的外派工作→家庭冲突;工作角色转变带来的职业能力提升、视野开阔、财富积累等工作领域的资源增益可在未来促使家庭生活质量提升,从而产生外派工作→家庭增益。家庭资源损耗和工作资源增益的相互转化使外派个体找到了新的工作-家庭平衡。组织通过工具性和情感性支持共同作用促使他们实现暂时的角色平衡。(2)心理适应过程经历了“危机期→调整期→成长期”叁个阶段。心理适应问题的严重程度从浅到深依次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社交压力→孤独感。心理适应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内调外养”的双重驱动。“内部调理”即外派人员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赋能以调节心态、应对适应压力。组织支持、同事支持、家庭支持“叁管齐下”共同构成了“外部滋养”的心理适应调节机理。(3)中方外派人员在东道国主要的跨文化互动对象包括本地同事、本地客户。他们与本地同事是基于“需求导向”的浅层次互动;与本地客户是基于“功利导向”的全方位、深层次互动。与东道国的跨文化互动因时因势因人而变。在互动过程中他们面临跨一系列诸如文化误解、沟通与习惯差异等的跨文化互动障碍,通过认知并理解对方文化、改变沟通方式、调整管理模式等相应的跨文化互动策略,最终寻找到了“中方理念、西方标准”的调适方式,坚守“学习适应”与“自我保持”天平的动态平衡。(4)本研究最终统合上述发现,一方面,深入描绘了外派人员不同维度的适应过程及作用机理,归纳出各个维度的具体行为表现,建构了中方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维度的概念框架。另一方面,深入探索外派人员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如何与组织、家庭和东道国民众互相作用,最终建构了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的利益相关者综合框架。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第一,整合跨文化心理学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知识精华,建构了中方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维度概念框架;第二,深刻描绘了每一个适应维度的动态变化、作用机理,建构了相应的概念模型;第叁,深化了利益相关者视角对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的理论诠释;第四,拓展了外派适应的研究情境,贡献了基于中国本土实践的理论智慧。这些结论为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跨国企业外派管理实践提供了一定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派适应论文参考文献

[1].胡艳,许白龙.安全氛围和外派员工的安全行为:跨文化适应的调节作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2].何蓓婷.跨国企业中方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何蓓婷,安然.中方外派管理者的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应对机理[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9

[4].赵洋.外派人员的外派意愿、文化智力对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5].焦文婷.中资企业外派人员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

[6].王亮.中国企业外派人员社会网络对外派适应的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7].王宇婷.CJIC公司外派人员出国适应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8].高杨.A公司海外员工外派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9].宋晓辉.赴美外派汉语教师跨文化适应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10].王亮,牛雄鹰.外派适应研究述评与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2018

标签:;  ;  ;  ;  

外派适应论文-胡艳,许白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