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立体导航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深部电极,癫痫患者,影像导航,神经导航
立体导航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侯智,陈欣,石先俊,安宁,杨梅华[1](2016)在《神经导航和有框架立体定向系统置入癫痫深部电极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癫痫患者深部电极置入中的应用。方法收集36例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置入深部电极的癫痫患者,观察深部电极置入的精度和并发症,同时和有框架立体定向方法比较。结果影像导航组36例患者置入深部电极数目在2-14根,共173根,平均为4.8根/例。置入平均误差在2.03±0.98mm,较立体定向组无明显差异。影像导航组置入每根电(本文来源于《第五届CAAE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大会会刊》期刊2016-10-21)
李亮[2](2016)在《鼻内镜手术导航系统的叁维立体显示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内镜下鼻窦手术(ESS)在极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手术范围、适应征的不断拓展,眼眶、颅底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在精准手术理念的要求下,内镜手术导航系统应运而生。现有的手术导航系统能够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向术者准确提供手术中器械与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指导术者安全准确的完成手术操作。目前临床所用的各类导航系统(电磁、红外等),在物理追踪精度及使用便捷程度方面均已能够满足手术需求,但在图像显示方面却都沿用着“叁视图”模式。术者需根据导航屏幕中器械尖端在矢状位、冠状位及水平位图像上的坐标及鼻内镜术野内的真实图像在头脑中重建出器械与解剖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指导手术。正确还原解剖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者基于解剖学基础及临床经验的主观思维和判断。因而立体图像的构建往往因不同术者对影像资料判读的准确程度不同,以及对解剖结构的熟悉理解程度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此外,现有的导航系统多是利用探针来验证相应的解剖标志,这就需要经常中断手术而导致费时较多。基于上述问题,在现有导航系统硬件配置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立体显示模式。将基于术前影像资料的叁维虚拟图像与畸变校正后的内镜真实图像匹配、融合并渲染,使内镜图像与重建出的鼻窦颅底影像实时、同步的显示于屏幕,使术者能够立体的观察到术区表面、深面及周边的解剖结构。从而让导航界面更友好,信息获取更直观,为精准安全的内镜手术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支持。第一部分叁维立体显示模式下导航系统内镜坐标校准方法的研究目的为呈现实时立体显示的效果,首先要将现有导航系统对探针或器械尖端的定位转变为对于内窥镜尖端的定位。本部分研究目标即在于探讨并提出在叁维立体显示模式下,导航系统中内窥镜坐标的校准方法,并通过模具实验对校准结果进行验证。最终将上述结果与导航坐标系转换矩阵相结合,形成本导航系统特有的定位方法。方法利用POLARIS Vicra:跟踪系统生产厂商提供的校准程序及我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内镜校准器”,通过“锥摆法”获得鼻内镜尖端的校准参数,以此对鼻内镜坐标进行重新定义。继而以标准测试探针顶端坐标的偏移误差为参照,对比内窥镜坐标校准效果,评价得到参数的可靠性。最终将校准参数代入到坐标转换矩阵,为下一步的导航精度验证打下基础。结果通过实验获得了内窥镜坐标校准参数,结合校正公式得出内镜坐标转换关系为:FEJR'(FRTx一51.50,FRTy+ 0.00,FRTz+230.50);通过软件对实现坐标转换的内窥镜进行校准偏差的验证,并与标准参照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校准偏差值的均数分别为0.170±O.048mm. 0.153±0.055mm,经过T检验证实无统计学差异。将得到的校准参数代入导航坐标系转换矩阵,推导出了总的坐标转换关系Fv=RWVFW+TMV。结论在鼻内镜手术导航系统的叁维可视化改造中,我们设计“锥摆法”实现了鼻内镜原点坐标的准确转换。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将校准参数代入导航坐标系转换矩阵得到总体坐标转换关系。从而使系统能够对内窥镜尖端实时定位,并以该点坐标为基准对虚、实图像进行融合。第二部分内镜手术导航系统叁维立体显示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对追踪内镜尖端的导航系统显示效果和精确度进行验证,评估其可靠性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体模实验及尸头实验测试导航系统的叁维立体显示效果并获得其精度;通过比较本导航模式与传统导航模式辅助下模拟手术的时间、损伤等因素,以及基于主观评价的NASA-TLX评分,评估叁维立体显示模式的作用及使用者的主观感受。结果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叁维立体导航模式实现了对真实内镜图像与虚拟叁维重建图像的精确融合。在尸头实验中,其导航精度为1.28+0.45mm,符合鼻内镜手术导航设备的技术要求;本导航模式与传统导航模式引导完成模拟手术的平均时问分别为88.27±20.45min.104.93±24.61min,(P<0.05):术中受试者精神负荷综合评分分别为53.15+10.90、65.98+15.43,(P<0.05)。叁维立体的导航模式在以上两方面具有优势,其中低年资医师从中获益更为明显。结论我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这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鼻内镜手术叁维立体导航模式较传统模式更符合临床医生的实际需要。它能为鼻科医生提供更直观、更富有层次感的图像信息,从而在复杂的鼻-颅底手术中减少术者的判断时间,缓解精神负荷。此外,具有叁维立体显示模式的鼻内镜导航系统能够帮助低年资医生提高专业训练的效率。第叁部分叁维立体显示的内镜手术导航系统在鼻颅底手术中的初步应用目的对本导航系统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进一步评估叁维可视化的鼻内镜手术导航系统的精度,探讨其在鼻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叁维立体显示模式的导航系统应用于12例鼻腔、鼻窦、颅底、眼眶占位患者的手术治疗,记录导航精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Likert问卷及NASA-TLX模拟量表反映术者主观获益程度。同时,尝试在一些关键的主客观指标方面与常规手术组进行对比。结果12例导航手术平均精度为1.35±0.53mm。在系统的引导下,导航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Likert问卷结果显示:导航组术者中,有3人次在针对“本导航系统在性能方面是否符合临床需求”问题上持中立态度,其余均认可本系统在对操作者的主观帮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NASA-TLX模拟量表反馈结果表明:在脑力需求、体力需求、时间需求、自信心、努力程度、挫败感等6项主观指标中,时间需求及主观努力程度平均分值在导航组与常规手术组之间比较时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余4项平均分值在组间比较时均存在差异(P<0.05),导航组术者在叁维立体显示模式引导下精神负荷更小。结论经过叁维可视化改进的导航系统精度可靠,显示直观,能够实时显示术区后方及周围的重要结构。更便捷的帮助术者确认解剖结构,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鉴于样本量有限,叁维立体的显示模式在鼻内镜导航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还需在更多的临床应用中得到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期刊2016-05-23)
陈兆秋,徐亮,李万湖[3](2016)在《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系统中图像注册标记物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作新型的神经导航系统图像注册标记物。方法在塑料底座的中心孔上压嵌一含有不同模态囊液的标记点球作为研制品,现行的标记物作为标准品,分别在CT和MR多序列扫描成像上,测量它们的CT值和相对MR信号强度。结果 CT/MR型研制品的密度和信号强度均明显高于标准品。结论研制品优于标准品。(本文来源于《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陶勇,宗少晖,陈晓明,赵劲民[4](2015)在《立体导航系统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立体导航系统技术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手术治疗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立体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治疗20例(导航组),非导航传统手术治疗21例(非导航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非导航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导航组,近期临床疗效优于非导航组。两组远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导航传统手术治疗相比,立体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近期临床疗效显着,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5年08期)
张文彩[5](2014)在《面向机器人导航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机器人想要融入到人类生活中,协助或替代人类完成任务,一定要充分感知自己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基于视觉的测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但是,考虑到单目测量条件的苛刻和多目测量的复杂性,本文选择双目立体视觉来测量。双目立体视觉获取现实场景中物体的方位和距离信息,为机器人导航提供支持,避开障碍接近目标。双目立体视觉主要包括叁个部分,立体标定、立体匹配和叁维重建等。本文使用成熟的平面棋盘标定算法。对于光轴互相平行的双目视觉系统,本文给出了一种实验方式,验证了理论推导——当只有基线长度发生变化时,系统的内参数不变、外参数只有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应用该结论可以减少标定工作量。本文提出了基于立体校正后图像的边缘特征匹配与抽样区域匹配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分以下几个主要步骤。首先,提取彩色图像边缘,将目标图像划分成互不重迭的超像素,选取MAD-Tanimoto相似度量,对目标图像进行超像素匹配,得边缘初步视差;其次,校正边缘初步视差,并对非边缘区域进行抽样匹配,依据视差传播机制完成水平填充,得到初步稠密视差;同时,使用基于边缘的区域增长对图像分割,在此之前可以选择Mean Shift平滑滤波;最后,根据分割结果对初步稠密视差进行校正,得最终稠密视差图。基于上述的立体匹配方法,在保证匹配效果的情况下,同时结合机器人导航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两种基于子图像的立体匹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与传统全图立体匹配方法相比,提高了时间和空间效率。根据立体校正后双目立体视觉的内外参数和最终视差,本文完成了准平行式双目立体视觉的叁维重建,从而获得场景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信息。其实现简单快捷,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验证了其合理性和精确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12-01)
林培杰,褚野,程树英,章杰,赖松林[6](2014)在《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自主导航运动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视觉系统的自主导航技术是近年来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以双目视觉为基础,采用张正友棋盘标定法实现了立体摄像机的精确标定,基于区域的归一化互相关法完成视频的立体匹配,并通过盒滤波技术改善了算法的执行速度,基于膨胀栅格的距离向量直方图法实现运动系统最优路径的选择.通过使用标准测试图和真实场景图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算法符合要求.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实现方案.(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李婕[7](2013)在《盲人导航系统中双目立体匹配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搭建出的双目立体视觉平台因为采用不同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算法,导致平台的性能差异较大。综合考虑实际应用中具体的性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对立体视觉进行问题建模,从计算方法和系统设计多方面去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推进立体视觉在实际中的应用。由于匹配的不确定性,立体匹配问题始终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法。以利用可穿戴计算机Bi-eButton实现盲人导航系统为背景,本文重点研究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中基于区域的立体匹配算法。基于区域的匹配算法,根据算法处理的对象是局部窗口还是全局图像又被分为基于局部的立体匹配算法和基于全局的立体匹配算法。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强调保证局部匹配算法实时性的同时能提高精度,在对全局匹配算法的研究改进上强调保证算法精度的同时能提高实时性,而针对真实环境中的匹配算法研究首要考虑算法的鲁棒性。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以双目立体视觉“成像模型-摄像机标定和极线校正-立体匹配-深度获取”为主线,逐次分析各个阶段的相应理论和处理方法,并借助OpenCV和OpenGL搭建一个简单的双目视觉系统,最后给出叁维重建实验效果图。2.局部立体匹配算法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一种能平滑匹配代价的同时保留视差不连续边缘的滤波器的研究。对滤波器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古老而成熟的领域,怎样将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滤波器(如:图像去噪、去雾)引入到局部立体匹配算法是本文研究局部立体匹配算法的重点。在分析了几种经典的局部立体匹配算法的优缺点后,提出了一种已经成功应用在图像抠图和去噪中的基于仿射变换模型的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局部立体匹配算法在满足计算复杂度低利于实时实现的同时,精确度也有一定的提高。3.对一维动态规划优化和二维的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的图割和置信传播全局优化算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强调了边缘的重要性,提出一种基于边缘约束的马尔科夫随机场-最大似然估计(MRF-MAP)的全局立体匹配算法。采用本文提出的局部匹配算法的仿射变换模型的聚合策略作为全局算法的初始化步骤,将初始化后的边缘约束加入到基本的MRF-MAP模型中作为能量方程的软约束,再利用加速的置信传播算法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全局优化算法的精确度从主观效果和客观评测上都有一定提高。4.对场景中的均匀区域匹配对视差值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研究,提出了在场景的均匀区域加入分割约束,即假设同一分割区域内的像素深度值应该相差不大。利用局部仿射聚合模型得出的初始视差和彩色图像过分割的结果,结合视差平面拟合的思想解决均匀区域的误匹配。5.传统算法在斜面出现“阶梯”现象是因为匹配算法都假设镜头的光轴和场景中的物体是垂直的,即前向平行平面的假设。针对这些问题,本章提出了一种能在叁维面上旋转移动的子像素支持窗口局部匹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斜面场景中的有效性。最后,还介绍了一种能解决这种现象的较为前沿的更加合理和复杂的基于二阶先验假设的全局立体匹配算法。6. Bi-eButton盲人导航系统的应用场景包括室内和室外,本章采用KITTI提供的室外场景测试平台作为算法的测试平台。考虑到现实场景对鲁棒性的要求,本文比较了几种相似性准则,并选择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聚合的Census半全局立体匹配算法。并利用现实场景图像库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3-04-01)
武雪梅,刘奇[8](2011)在《基于立体视觉的手术导航光学定位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以立体视觉技术为基础的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可为医生实时显示手术器械相对于病灶部位的位置和方向,提高手术定位精度。目的: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对手术持针器导航标志物进行立体定位。方法:采用带阈值的重心法提取手术持针器导航标志物的球心特征,采用张氏平面标定法得到立体摄像机的内外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手术持针器导航标志物叁维坐标,进而确定穿刺针相对于病灶部分的位置关系。结果与结论: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立体光学定位系统能够对手术用持针器标志物进行实时定位,且手术精度能够满足导航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35期)
曹莉[9](2011)在《手术导航中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立体视觉尤其是双目立体视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查、工业检测、视频监控、机器视觉系统等领域,兴起了一起以机器视觉为导向的热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类的双眼,也促进了科学可视化技术的巨大进步。随着机器视觉原理的广泛应用,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实现对目标的有效实时跟踪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目标进行动态实时跟踪定位在军事目标检测、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及本文涉及的手术导航中手术器械跟踪定位系统等方面均有着广泛应用。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很多系统已经应用于临床,如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心外科及小儿外科等多个领域。对手术器械、机器人进行实时跟踪定位是完成辅助外科手术的基础。立体定位装置若采用视觉定位器,可以在定位目标的同时,提供操作区域视频,利于提高系统效率、保证操作安全。本文以手术导航为应用背景,对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设计及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如摄像机标定、图像畸变矫正、特征点提取、视觉定位器的设计及手术器械的视觉标定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手术导航系统提供一个快速目标定位的方案,开发一套手术器械实时跟踪定位系统。实现对目标的在线高精度检测定位是研制视觉定位器的难点之一。在评估、比较了常用角点检测算法对X型角点检测能力的基础上,改进、采用了一种基于段测试的X角点检测与亚像素定位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检测X角点,排除其他类型角点,可在线实时处理图像,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能够满足辅助手术定位要求。为提高定位精度和速度,采用无近似的畸变校正模型,实现了局部图像的快速准确校正。设计了使用X型角点作为其特征点并可以附着于定位对象上的定位标识器,通过对标识器几何参数区分识别不同目标,实现了多个目标的在线跟踪定位。分析了定位标识器结构变化对手术器械标定精度的影响。手术器械标定是对手术器械进行跟踪和导航的基础,其目的是寻找描述手术器械与定位标识器空间关系的结构参数。本文放弃了对精度不高、过程繁琐的测量标定方法的应用,提出了采用双目摄像机对手术器械进行视觉标定的方法,通过记录器械标识器绕标定处旋转的轨迹,利用最小二乘获得标定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标定及定位的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标定精度不仅依赖于视觉定位器的定位精度,还与标识器的结构及其相对于手术器械针尖的位置有关;当定位标识器结构合理时,手术器械的标定误差不大于视觉定位误差。实验表明,系统可以在线跟踪4个以上目标,平均定位精度可达0.23mm,支持最高12Hz的定位刷新速率。(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1-05-01)
Hui,IDEO[10](2010)在《无框大脑立体定向导航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敦力公司和IDEO合作设计的StealthStation S7无框大脑立体定向导航系统是为病患、外科医生以及各类医院提供的一项以人为本的医疗产品。StealthStationS7无框大脑立体定向导航系统被用在大脑和颅底手术中。(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0年12期)
立体导航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内镜下鼻窦手术(ESS)在极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手术范围、适应征的不断拓展,眼眶、颅底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也随之增多。在精准手术理念的要求下,内镜手术导航系统应运而生。现有的手术导航系统能够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向术者准确提供手术中器械与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指导术者安全准确的完成手术操作。目前临床所用的各类导航系统(电磁、红外等),在物理追踪精度及使用便捷程度方面均已能够满足手术需求,但在图像显示方面却都沿用着“叁视图”模式。术者需根据导航屏幕中器械尖端在矢状位、冠状位及水平位图像上的坐标及鼻内镜术野内的真实图像在头脑中重建出器械与解剖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指导手术。正确还原解剖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术者基于解剖学基础及临床经验的主观思维和判断。因而立体图像的构建往往因不同术者对影像资料判读的准确程度不同,以及对解剖结构的熟悉理解程度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此外,现有的导航系统多是利用探针来验证相应的解剖标志,这就需要经常中断手术而导致费时较多。基于上述问题,在现有导航系统硬件配置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了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立体显示模式。将基于术前影像资料的叁维虚拟图像与畸变校正后的内镜真实图像匹配、融合并渲染,使内镜图像与重建出的鼻窦颅底影像实时、同步的显示于屏幕,使术者能够立体的观察到术区表面、深面及周边的解剖结构。从而让导航界面更友好,信息获取更直观,为精准安全的内镜手术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支持。第一部分叁维立体显示模式下导航系统内镜坐标校准方法的研究目的为呈现实时立体显示的效果,首先要将现有导航系统对探针或器械尖端的定位转变为对于内窥镜尖端的定位。本部分研究目标即在于探讨并提出在叁维立体显示模式下,导航系统中内窥镜坐标的校准方法,并通过模具实验对校准结果进行验证。最终将上述结果与导航坐标系转换矩阵相结合,形成本导航系统特有的定位方法。方法利用POLARIS Vicra:跟踪系统生产厂商提供的校准程序及我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内镜校准器”,通过“锥摆法”获得鼻内镜尖端的校准参数,以此对鼻内镜坐标进行重新定义。继而以标准测试探针顶端坐标的偏移误差为参照,对比内窥镜坐标校准效果,评价得到参数的可靠性。最终将校准参数代入到坐标转换矩阵,为下一步的导航精度验证打下基础。结果通过实验获得了内窥镜坐标校准参数,结合校正公式得出内镜坐标转换关系为:FEJR'(FRTx一51.50,FRTy+ 0.00,FRTz+230.50);通过软件对实现坐标转换的内窥镜进行校准偏差的验证,并与标准参照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校准偏差值的均数分别为0.170±O.048mm. 0.153±0.055mm,经过T检验证实无统计学差异。将得到的校准参数代入导航坐标系转换矩阵,推导出了总的坐标转换关系Fv=RWVFW+TMV。结论在鼻内镜手术导航系统的叁维可视化改造中,我们设计“锥摆法”实现了鼻内镜原点坐标的准确转换。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将校准参数代入导航坐标系转换矩阵得到总体坐标转换关系。从而使系统能够对内窥镜尖端实时定位,并以该点坐标为基准对虚、实图像进行融合。第二部分内镜手术导航系统叁维立体显示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对追踪内镜尖端的导航系统显示效果和精确度进行验证,评估其可靠性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体模实验及尸头实验测试导航系统的叁维立体显示效果并获得其精度;通过比较本导航模式与传统导航模式辅助下模拟手术的时间、损伤等因素,以及基于主观评价的NASA-TLX评分,评估叁维立体显示模式的作用及使用者的主观感受。结果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叁维立体导航模式实现了对真实内镜图像与虚拟叁维重建图像的精确融合。在尸头实验中,其导航精度为1.28+0.45mm,符合鼻内镜手术导航设备的技术要求;本导航模式与传统导航模式引导完成模拟手术的平均时问分别为88.27±20.45min.104.93±24.61min,(P<0.05):术中受试者精神负荷综合评分分别为53.15+10.90、65.98+15.43,(P<0.05)。叁维立体的导航模式在以上两方面具有优势,其中低年资医师从中获益更为明显。结论我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这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鼻内镜手术叁维立体导航模式较传统模式更符合临床医生的实际需要。它能为鼻科医生提供更直观、更富有层次感的图像信息,从而在复杂的鼻-颅底手术中减少术者的判断时间,缓解精神负荷。此外,具有叁维立体显示模式的鼻内镜导航系统能够帮助低年资医生提高专业训练的效率。第叁部分叁维立体显示的内镜手术导航系统在鼻颅底手术中的初步应用目的对本导航系统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进一步评估叁维可视化的鼻内镜手术导航系统的精度,探讨其在鼻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叁维立体显示模式的导航系统应用于12例鼻腔、鼻窦、颅底、眼眶占位患者的手术治疗,记录导航精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Likert问卷及NASA-TLX模拟量表反映术者主观获益程度。同时,尝试在一些关键的主客观指标方面与常规手术组进行对比。结果12例导航手术平均精度为1.35±0.53mm。在系统的引导下,导航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Likert问卷结果显示:导航组术者中,有3人次在针对“本导航系统在性能方面是否符合临床需求”问题上持中立态度,其余均认可本系统在对操作者的主观帮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NASA-TLX模拟量表反馈结果表明:在脑力需求、体力需求、时间需求、自信心、努力程度、挫败感等6项主观指标中,时间需求及主观努力程度平均分值在导航组与常规手术组之间比较时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余4项平均分值在组间比较时均存在差异(P<0.05),导航组术者在叁维立体显示模式引导下精神负荷更小。结论经过叁维可视化改进的导航系统精度可靠,显示直观,能够实时显示术区后方及周围的重要结构。更便捷的帮助术者确认解剖结构,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鉴于样本量有限,叁维立体的显示模式在鼻内镜导航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还需在更多的临床应用中得到证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立体导航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侯智,陈欣,石先俊,安宁,杨梅华.神经导航和有框架立体定向系统置入癫痫深部电极的比较[C].第五届CAAE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大会会刊.2016
[2].李亮.鼻内镜手术导航系统的叁维立体显示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
[3].陈兆秋,徐亮,李万湖.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系统中图像注册标记物的研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6
[4].陶勇,宗少晖,陈晓明,赵劲民.立体导航系统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
[5].张文彩.面向机器人导航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林培杰,褚野,程树英,章杰,赖松林.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自主导航运动系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李婕.盲人导航系统中双目立体匹配算法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
[8].武雪梅,刘奇.基于立体视觉的手术导航光学定位系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9].曹莉.手术导航中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1
[10].Hui,IDEO.无框大脑立体定向导航系统[J].设计.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