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殖民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非合作,“一带一路”,新殖民主义,中国威胁论
新殖民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子祥,张煊[1](2019)在《对西方的“新殖民主义”之考与中非合作之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提升,西方国家对一带一路下的中非合作敌视,极力渲染中国在非洲的"新殖民主义"行为,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通过历史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深入分析"新殖民主义"质疑的演变历程,以及"新殖民主义"引发的思考,旨在为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新殖民主义"猜忌,提供理论参考,让"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绽放光芒。(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1期)
邓也[2](2019)在《新殖民主义还是利益共同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洲是中国长久以来的政治经济伙伴,中非关系源远流长,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中非贸易也是中非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日,加强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合作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8年,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非洲第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积极寻求与非洲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互利共赢。在“一带一路”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开展下,中非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非利益共同体的建设欣欣向荣。与此同时,日渐密切的中非贸易往来也带来了“中国威胁论”。西方舆论将中非关系定义为新殖民主义,这种被扭曲的中国形象影响着人们对于中非贸易的认知。为了解非洲媒体如何看待中非贸易,本文选取了四个具有代表性,并于中国贸易往来频繁的非洲国家,即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和阿尔及利亚。以该国发行量最大的媒体为研究对象,本文收集并分析了第六届至第七届中非合作论坛期间,非洲媒体对于中非贸易的报道。结合报道呈现的框架和议程设置,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非洲媒体视角下的中非贸易形象兼具新殖民主义和利益共同体的特征。本文还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探讨了非洲媒体对于中非贸易的总体态度,并从总体中非经贸往来、中非双边贸易、中国对非援助、中国对非投资和承包工程以及对比非洲传统合作国家五个角度具体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反驳和解释。最后,本文也对塑造互利共赢的中非贸易形象提出了两方面建议,从而促使中非贸易朝着利益共同体的方向发展,建立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中非贸易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韩秀丽[3](2019)在《关于中国在非洲经济存在的国际法思考——兼驳西方“移花接木”的“新殖民主义”谰言》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国家在非洲的存在经历了由殖民主义到新殖民主义的转变,新殖民主义原本无涉中国。随着中非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经常被西方国家贴上"新殖民主义"的标签。西方各种"新殖民主义"谰言对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存在带来负面影响,损害中非双方利益,并阻碍中非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在论述反殖民主义、反新殖民主义国际法发展的基础上,本文论证了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存在是反新殖民主义国际法的创新实践,批驳了西方"移花接木"的"新殖民主义"谰言,揭示了中非经济合作"同舟共济""共同发展"的实质,并进而探讨了践行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际法治之路。(本文来源于《国际经济法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王义桅[4](2018)在《“新殖民主义论”背后的战略焦虑》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吸引了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被写进联合国有关决议,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国际合作倡议。然而,“一带一路”毕竟是新生事物,中国提出如此宏大的国际合作倡议,也是历史头一遭,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媒体,仍有诸多不适应、不理(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8-11-12)
刘爱兰,王智烜,黄梅波[5](2018)在《中国对非援助是“新殖民主义”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援助和贸易是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式,将二者结合则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典型特征。中国对非援助与贸易相结合的经贸合作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中非双方的比较优势,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实现互利双赢。然而,以欧盟为主的西方国家却将中国在非洲的经贸活动视为掠夺非洲资源和抢占当地市场。2004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将中国在非洲的经贸活动视为"新殖民主义";2011年,BBCJustin Rowlatt制作的纪录片"The Chinese are(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8年09期)
袁源[6](2018)在《我们与中国互惠互利》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卡其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插着一只黑色钢笔,带着些中国味道,9月2日晚7时许的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华灯初上,《国际金融报》见到了塞拉利昂总统朱利叶斯·马达·比奥。比奥端坐椅子上,温和中透着些许拘谨。对于中国,比奥既陌生又熟悉。(本文来源于《国际金融报》期刊2018-09-10)
张衡[7](2018)在《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中非合作论坛驳斥了“新殖民主义正在非洲扎根”观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衡报道“中非合作论坛倡导的价值观、运作方式和对非洲国家的影响,驳斥了‘新殖民主义正在非洲扎根’的观点。”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说,非洲视中国为推进非盟《2063年议程》宝贵、可信、坚定的伙伴;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中国(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8-09-06)
李双双[8](2018)在《一带一路实践证伪“新殖民主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实施至今已经四年有余,这一倡议得到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然而,这一追求共享繁荣的倡议却被某些西方媒体抹黑为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这种错误言论自然是站不住脚的,“一带一路”倡议四年多来的实践成就恰是“一带一路”与“新殖民主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8-16)
马汉智,程恩富[9](2018)在《中非经贸关系不是“新殖民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以来,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建立,中非关系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6年,中非双方贸易额达到19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国外某些媒体将中国从非洲大量进口石油等原材料的行为渲染为"新殖民主义",中国的确从非洲进口了大量的以石油为主的原材料,但如何将这一行为与新殖民主义进行区分,是一个需要认真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来源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马汉智,程恩富[10](2018)在《中非经贸关系不是“新殖民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非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关于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开始在国际社会盛行起来。事实上,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中非关系超越了传统的西方与非洲的殖民主义或新殖民主义模式,走出了一条新型国际关系的道路。为了更好推进中非关系的发展,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非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全面合作关系。(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期刊2018年05期)
新殖民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洲是中国长久以来的政治经济伙伴,中非关系源远流长,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中非贸易也是中非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日,加强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合作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8年,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非洲第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积极寻求与非洲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互利共赢。在“一带一路”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的开展下,中非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非利益共同体的建设欣欣向荣。与此同时,日渐密切的中非贸易往来也带来了“中国威胁论”。西方舆论将中非关系定义为新殖民主义,这种被扭曲的中国形象影响着人们对于中非贸易的认知。为了解非洲媒体如何看待中非贸易,本文选取了四个具有代表性,并于中国贸易往来频繁的非洲国家,即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和阿尔及利亚。以该国发行量最大的媒体为研究对象,本文收集并分析了第六届至第七届中非合作论坛期间,非洲媒体对于中非贸易的报道。结合报道呈现的框架和议程设置,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非洲媒体视角下的中非贸易形象兼具新殖民主义和利益共同体的特征。本文还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探讨了非洲媒体对于中非贸易的总体态度,并从总体中非经贸往来、中非双边贸易、中国对非援助、中国对非投资和承包工程以及对比非洲传统合作国家五个角度具体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应的反驳和解释。最后,本文也对塑造互利共赢的中非贸易形象提出了两方面建议,从而促使中非贸易朝着利益共同体的方向发展,建立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中非贸易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殖民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子祥,张煊.对西方的“新殖民主义”之考与中非合作之辨析[J].青年与社会.2019
[2].邓也.新殖民主义还是利益共同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3].韩秀丽.关于中国在非洲经济存在的国际法思考——兼驳西方“移花接木”的“新殖民主义”谰言[J].国际经济法学刊.2019
[4].王义桅.“新殖民主义论”背后的战略焦虑[N].北京日报.2018
[5].刘爱兰,王智烜,黄梅波.中国对非援助是“新殖民主义”吗?[J].社会科学文摘.2018
[6].袁源.我们与中国互惠互利[N].国际金融报.2018
[7].张衡.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中非合作论坛驳斥了“新殖民主义正在非洲扎根”观点[N].中国财经报.2018
[8].李双双.一带一路实践证伪“新殖民主义”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9].马汉智,程恩富.中非经贸关系不是“新殖民主义”[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
[10].马汉智,程恩富.中非经贸关系不是“新殖民主义”[J].当代世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