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定短语论文-翟玲玉,杨贵兰

类固定短语论文-翟玲玉,杨贵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固定短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N1来N2去,表意价值,节律价值,语体价值

类固定短语论文文献综述

翟玲玉,杨贵兰[1](2018)在《类固定短语“N_1来N_2去”的语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固定短语"N_1来N_2去"这一特殊形式,不仅具备特有的语法特点和语里意义,还自有其独特的语值,即表意、节律、语体、修辞以及语篇功能等方面的语用价值:表意丰富,节律整齐,口语色彩浓,修辞效果和语篇衔接作用比较突出。(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王晓娜[2](2017)在《类固定短语“或X或Y”格式的多角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类固定短语结构的考查,基于前人研究发现同素格式类固定短语“或X或Y”短语在研究领域中仍处于空白阶段,故本文就“或X或Y”短语在性质定义、内部构成、句法功能、语义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通过对构成“或X或Y”短语结构中的X、Y分别进行了词性划分,并将它们以“或N1或N2”、“或V1或V2”“或A1或A2”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和统计,总结出构成“或X或Y”短语的X、Y词性和单音节词或语素的特点。另外,对X、Y为代词性单音节或语素、单音节方位词或数词的情况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在句法功能方面,就“或X或Y”短语在句中充当主、谓、宾、定、状、补等情况依次进行了列举,并对其在成句时所受到的制约条件进行了总结。对于“或”为不同意义时,“或X或Y”短语中X、Y两种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短语的格式义,并从其内部语义特征和外部语义特征两方面着手,对“或X或Y”短语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概述,并在整合度的层级性上将该格式短语划分为“低—中—次高”叁个层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刘素丽[3](2017)在《类固定短语“A来B去”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概念整合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固定短语“A来B去”以“来、去”为固定成分,“A、B”为可变成分,其中的“A”“B”最为常见的是单音节的语素或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A、B”的词性除了常见的动词以外,还有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等。“来、去”在不同的组合中表现出意义实在、意义较虚、意义虚化等情况。“A”与“来”、“B”与“去”的句法关系主要有主谓、中补与偏正叁种。该结构中“A、B”的位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总体上符合动作先后顺序、自然顺序等,称为正序,也存在规律之外的情况,本文称为倒序。采用正序还是倒序主要跟“A、B”两者的地位是否对等以及“来、去”的虚化程度有关。句法方面,“A来B去”的句法功能虽然会受制于“A、B”的词性,但是整体上表现出强烈的谓词性特征。语义方面,“A”和“B”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叁种:语义相同或相近、相反与相关,“A来B去”的整体语义有表动作或形状的持续与反复、表事物数量繁多、表事物性质或状态等,表述功能主要有表陈述、表指称、表陈述叁种。该结构表示不同语义时,对“A、B”的词性有一定的限制。语用方面,“A来B去”主要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和主观大量,具有以简洁的形式表示足量信息的功用。“A来B去”结构最早出现在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A、B”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副词的“A来B去”开始出现萌芽,此时的类固定短语以“来、去”为核心,构成成分之间关系松散,整合度低,格式义不明显。隋唐时期,“来、去”出现虚化,位移义及方向性减弱,产生“反复”义,整体有了一定的整合度与凝固性。宋元时期,“来、去”有继续虚化成为话语标记的趋势,格式的整合度更高。到了明清,“A来B去”发展迅速,数量激增,类型完善,少数“A来B去”固化为成语,与现代汉语的“A来B去”在语义与句法上相差无几。进入现代汉语阶段,“A来B去”数量不断增加,能产性更强。按照语义、句法以及固化程度高低,将“A来B去”的整合度分为低、次低、次高、高四个等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5-01)

于艳平[4](2017)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类固定短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固定短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类较特殊的语言单位,在现代汉语中所占比重较大,使用频率也较高。某个类固定短语格式嵌入不同成分可以生成很多具体形式的类固定短语,并且根据格式义和嵌入成分就可以推测出整体意义,很少有引申义。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正是处在急于扩大词汇量以提高汉语水平的阶段,类固定短语的特性便于留学生掌握,也有助于留学生说出一口地道的汉语。然而,目前学界对于类固定短语的应用价值和语言创新价值没有足够的关注,因此,本文将尝试从对大纲和教材考察的角度来说明类固定短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文共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具体包括研究对象、选题意义、相关研究现状、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为类固定短语的词汇语法属性。本章首先阐述了类固定短语的词汇属性,主要指类固定短语表意的双层性和结构的定型性。表意的双层性是指类固定短语既有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又有格式意义和具体意义,结构定型性是指格式的定型性和嵌入成分的约定俗成性。语法属性主要说明了类固定短语的谓词性倾向。第叁章为大纲和教材中类固定短语情况考察。本章考察了词汇大纲和教学大纲收录的类固定短语,又考察了《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I、II、III)、《发展汉语中、高级》(I、II)和《走进中国·高级本》收录的类固定短语情况。第四章为中高级留学生类固定短语偏误分析。本章立足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调查问卷中的偏误语料,将留学生类固定短语偏误类型归为句法、语义和语用叁个层面,并总结了类固定短语偏误的成因。第五章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类固定短语教学建议。本章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叁条教学建议,以期能对对外汉语教师带来某些帮助和启发。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晨曦[5](2017)在《类固定短语“无X无Y”的整合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固定短语“无X无Y”大量存在现代汉语中,又不同于一般短语,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比如说灵活性、能产性、经济性等,大多以四字格的形式组合而成。从以往研究来看,还尚未从概念整合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对“无X无Y”进行研究。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提出自己研究的问题,运用相应的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第二章主要考察“无X无Y”的内部构成,考察了变项X、Y的音节,主要是以单音节为主,考察了变项X、Y语法性质以及哪些能进入“无X无Y”格式,以及变项的位序是否有规律可循。第叁章从语义的角度分析类固定短语“无X无Y”,首先考察了常项“无”,其次考察了变项X、Y的语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无X”和“无Y”之间存在并列关系,最后,从整体考察“无X无Y”的语义关系。第四章考察“无X无Y”的句法功能,格式在表达功能上呈现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特点,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句法功能。第五章在具体的语境中,探讨“无X无Y”的语用功能,从语体色彩的差异、感情色彩的差异、焦点凸显的功能、表达的主观性进行研究。第六章考察“无X无Y”的概念整合及其特点,首先对概念整合进行理论概述,将理论运用到格式分析中,其次分析“无X无Y”的整合度等级,分为低级整合度、中级整合度、高级整合度,通过叁个等级详细地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于艳平[6](2017)在《留学生类固定短语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固定短语在现代汉语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留学生在使用中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误。从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两个角度考察分析留学生类固定短语偏误,指出留学生在句法、语义和语用叁个层面的偏误及原因,并提出教学建议。研究留学生类固定短语的偏误现象对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7年02期)

陈振艳[7](2016)在《成语和类固定短语的语体鉴别及语体动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成语和类固定短语的格式和功能相似,两者有密切联系,但类固定短语的语体色彩存在"稳定、庄重"与"简明、随便"的争议,语体属性难以定论。文章从语体、语法角度,以"语法的标准""交际的标准"和"时空的标准"为原则,对成语与类固定短语语体属性进行鉴别,并探讨两者语体差异的动因。(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翟玲玉[8](2016)在《类固定短语“N_1来N_2去”的句法语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类固定短语,"N_1来N_2去"具有特有的语法特点和语里意义而目前学界尚未对这一特殊格式进行细致描写和解释。从语言事实出发运用小叁角理论、语法化和认知语法的相关理论分析并尝试揭示"N_1来N_2去"格式的句法语义特点和规律句法上分析该格式的结构特点、句法功能和特点;语义上探析格式的语法意义、内部成员及格式的语义特征。(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李桂玲[9](2016)在《关于类固定短语“V来V去”的语义与语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V来V去"是由两个动词与趋向动词"来"和"去"组成的联合型动词结构,其中前后两个动词可以变化,而趋向动词"来"和"去"是不变的。吕叔湘先生曾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此种结构做出说明:"V来V去",表示动作的多次重复,前后两个动词为同一词,有时为近义词。有的是习用语。《现代汉语实用语型》提到"‘来’、‘去’嵌入同一个或意义相近的两个单音节动词或双音节联合词的两个语素,构成四字语。‘来’、‘去’表示‘趋近’、‘趋远’的(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6年14期)

殷俊[10](2016)在《类固定短语“无X无Y”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X无Y”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一个类固定短语,是由常量“无”加上变量“X”和“Y”构成的,在句中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并且其整合度存在高低之分。在内部构成上,常量“无”是动词,意义是“没有”,而变量“X”和“Y”的情况较为复杂。首先,“X”和“Y”音节数量的组合有五种情况,且普遍情况是“X”的音节数要少于“Y”的音节数量;其次,在“X”和“Y”词性的方面, “X”和“Y”的词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者的情况占多数,其中“X”和“Y”均为名词性的情况最多;最后,在“X”和“Y”的位序方面, “X”和“Y”进入“无X无Y”要遵循时间顺序、“重要-次要”顺序、认知的肯定与否定顺序和韵律顺序。在“无X无Y”的构成方式上,根据韵律构词法的理论,区分出了“并合式”、“拆补式”以及“变式”叁种情况。在句法功能方面,“无X无Y”主要充当谓语,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在语义方面,首先对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的“X”和“Y”作了分类讨论,名词性的“X”和“Y”有意义相近、相类和相反叁种情况,动词性和形容词性的“X”和“Y”有意义相近和相反两种情况;其次对“无X无Y”的格式义进行了考察,“无X无Y”可以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格式义,表示肯定的情况较少,表示否定的情况较多,表示否定的“无X无Y”有四种情况,分别是“既没有X也没有Y”、“无”否定与“X”和“Y”处于同一语义场的其他成员、格式义的加深以及“不管……”,“不论……”。从概念整合的角度来分析“无X无Y”。首先,判定“无X无Y”整合等级的依据由格式内部和格式外部两方面组成,格式内部的依据为“无”的语义与“X”和“Y”的属性,格式外部的依据为“无X无Y"的形式特征和句法功能;然后,根据上述依据把“无X无Y”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A级:低整合度“无X无Y”、B级:次低整合度“无X无Y”、C级:次高整合度“无X无Y”、D级:高整合度“无X无Y”。(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05-01)

类固定短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对类固定短语结构的考查,基于前人研究发现同素格式类固定短语“或X或Y”短语在研究领域中仍处于空白阶段,故本文就“或X或Y”短语在性质定义、内部构成、句法功能、语义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本文通过对构成“或X或Y”短语结构中的X、Y分别进行了词性划分,并将它们以“或N1或N2”、“或V1或V2”“或A1或A2”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和统计,总结出构成“或X或Y”短语的X、Y词性和单音节词或语素的特点。另外,对X、Y为代词性单音节或语素、单音节方位词或数词的情况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在句法功能方面,就“或X或Y”短语在句中充当主、谓、宾、定、状、补等情况依次进行了列举,并对其在成句时所受到的制约条件进行了总结。对于“或”为不同意义时,“或X或Y”短语中X、Y两种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短语的格式义,并从其内部语义特征和外部语义特征两方面着手,对“或X或Y”短语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概述,并在整合度的层级性上将该格式短语划分为“低—中—次高”叁个层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固定短语论文参考文献

[1].翟玲玉,杨贵兰.类固定短语“N_1来N_2去”的语值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

[2].王晓娜.类固定短语“或X或Y”格式的多角度考察[D].吉林大学.2017

[3].刘素丽.类固定短语“A来B去”的共时、历时考察及概念整合度分析[D].扬州大学.2017

[4].于艳平.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类固定短语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5].刘晨曦.类固定短语“无X无Y”的整合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6].于艳平.留学生类固定短语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

[7].陈振艳.成语和类固定短语的语体鉴别及语体动因[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6

[8].翟玲玉.类固定短语“N_1来N_2去”的句法语义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

[9].李桂玲.关于类固定短语“V来V去”的语义与语用研究[J].知识文库.2016

[10].殷俊.类固定短语“无X无Y”研究[D].扬州大学.2016

标签:;  ;  ;  ;  

类固定短语论文-翟玲玉,杨贵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