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背景论文-向丹

民俗文化背景论文-向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俗文化背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湖湘古村镇,民俗文化主体,七巧龙

民俗文化背景论文文献综述

向丹[1](2019)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湖湘古村镇民俗文化主体研究——基于衡南县省级非遗项目“七巧龙”的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俗文化主体是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现代社会,民俗文化主体随着时代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城市文明的渗入而发生了变化,这导致了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的困境。新时期,在党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政府管理职能、村落组织职能不断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保护理念日益深入,这些都将促使民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将重构民俗文化主体的价值,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9年22期)

王洪涛[2](2019)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民俗的含义,接着从民俗文化充实了旅游的内容,民俗文化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民俗旅游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叁个方面解析了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最后从体验参与、感受新奇,欣赏民间艺术之美,体会民族精神之美,感受民俗节日、促进文化交流四个层面讲述了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9年22期)

李慧真[3](2019)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广西民俗文化在手机微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网络技术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表情动画造型和动画设计是手机微动画的核心,手机微动画创作发展逐渐成熟,跨界融合、产业创新等理念逐渐落实。本文通过阐述广西民俗文化在手机微动画中的应用,以及手机微动画创作渗透广西民俗文化的必要性,探索广西民俗文化应用到手机微动画创作中面临的困境,最终提出相关策略。(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潘晓波[4](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水流域指长江的支流汉水所流经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北两大文化板块的结合部。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在渊源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整体性的文化系统和文化结构,构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其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是我国民俗文化演变的一个缩影。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与丝路文明在地域、民俗特色等方面存在诸多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拟从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内涵入手,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点进行探讨,分析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困境,研究如何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加快融入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中去?如何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与中国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如何在协同发展中寻求保护与传承。这些对于当前我国城市文明的建设与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分析认为当前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的传承困境主要体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汉水流域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也未能幸免,在一定程度上群众思想流变,缺乏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户籍制度的改革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汉水流域沿线人口也不例外,从而导致了地域变迁、人口流动,缺乏文化传承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项目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中,各地政府及单位积极筹备、积极申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申报结束后,绝大部分民俗体育文化项目完全停留在目录展示的喜悦上,失去了申报伊始的激情,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总体呈现出了"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各地政府及社会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价值及意义认知度不够,缺乏一定的保护意识。针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困境,研究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支持下,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可借鉴"一带一路"的成功经验,以陕西为起点,节选优秀的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项目为代表,充分发挥民俗特色,以点带面,带动其他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项目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旅游产业不断的飞速发展,在旅游产业中融入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能够有效的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更进一步了解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同时对诸多濒临灭绝的民俗体育文化项目起到一定的宣传、保护作用;汉水流域沿线城市可通过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追寻其与古丝绸之路的渊源与价值,开展"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与丝绸之路文化"、"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传播"等学术对话与交流,让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充分认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了解其民俗文化的魅力;汉水流域沿线城市资源充沛,集设计、制造、销售等为一体,可借助"一带一路"的机遇,以汉水流域民俗体育为主题,依托陕西的源头优势及武汉自贸区的优势,共同建立汉水流域民俗体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相关的休闲、度假、养生及户外特色民俗体育形态,打造"一带一路"的汉水流域民俗体育产业基地;在"一带一路"教育活动大背景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行教育国际化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我们可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将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有机的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汉水流域民俗体育项目,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挖掘、培养优秀的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是以陕西为起点,以汉水流域为核心的地域性民俗体育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贸易畅通"和"人心想通"具有诸多契合点,主要体现在体育学术的对话与交流、体育旅游及体育产业建设等几个方面。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要积极的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去,我们可以以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为主题,开展国家及城市间的学术对话,不断提升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同时精选汉水流域特色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建立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圈。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国家、社会的支持,也离不开与经济相互融合。我们应当抓住"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依托"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以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为载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使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不断更快、更好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璐茜,刘佳,蔺泽丰[5](2019)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河北民俗文化的传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来,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2019年是媒体融合的重要一年,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已然成为中国传媒行业的新趋势与生存策略。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河北民俗文化的传播存在娱乐化严重、传播力不足、传播断层等问题。新时期,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确立源于尊重历史,当前产生了不少以民俗文化为中心的文化节目,这是传统文化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努力尝试。(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19期)

薛健[6](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研究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促进了国家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为国家进行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文化的有效翻译不仅能够巩固各国的友谊,还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基于此,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对我国民俗传统文化的翻译进行全面探究,以便促进人民群众对民俗文化的翻译有基本的了解。(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8期)

杨润桂,陈刚,许娜[7](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潮汕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潮汕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蕴深厚,拥有潮剧、潮绣、潮州木雕、潮州陶瓷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多项,另外还有品类繁多的省市级非遗。本项目围绕潮汕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通过研究新媒体背景下潮汕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发展现状,基于对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基础上,充分开发其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推动其传承与发展,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经营版)》期刊2019年10期)

王丽[8](2019)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民俗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旅游这种高层次文化旅游形式,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苏州千余年积淀的民俗旅游资源充足、文化内涵丰富,本文在梳理苏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基础上,通过分析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探讨苏州民俗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以促进其科学合理发展。(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9年08期)

田瑞敏[9](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民俗文化跨文化影像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原民俗文化是中原文化最具特色的部分,研究"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民俗文化的传播路径,不仅有利于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而且有利于促进中原民俗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近年来,中原民俗文化影像传播逐渐从自发走向自觉,然而,适应全媒体语境的传播方式尚未形成。传播目的的改变也导致中原民俗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很难保持其原生性。做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民俗文化跨文化影像传播工作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其一,立足文化差异,科学区分受众;其二,发挥影像优势,坚持深度传播;其叁,培育拟态环境,培养意见领袖;其四,借力现代科技,完善反馈体系。(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魏浩,黄灿灿[10](2019)在《文化传承背景下井冈山民俗文化保护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俗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一个支流,其本身的重要性越来越明确。文章以井冈山民俗馆为例探究民俗文化保护,指出井岗山民俗馆在展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井冈山民俗馆的改良设计,提升大众对井冈山民俗馆的吸引力和关注度,使游客在获得良好体验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层次地认识井冈山民俗文化,最终达到对井冈山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目的,为井冈山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对策。(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7期)

民俗文化背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民俗的含义,接着从民俗文化充实了旅游的内容,民俗文化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民俗旅游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叁个方面解析了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最后从体验参与、感受新奇,欣赏民间艺术之美,体会民族精神之美,感受民俗节日、促进文化交流四个层面讲述了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俗文化背景论文参考文献

[1].向丹.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湖湘古村镇民俗文化主体研究——基于衡南县省级非遗项目“七巧龙”的田野调查[J].中国商论.2019

[2].王洪涛.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文化旅游研究[J].人文天下.2019

[3].李慧真.文化自信背景下广西民俗文化在手机微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4].潘晓波.“一带一路”背景下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张璐茜,刘佳,蔺泽丰.媒体融合背景下河北民俗文化的传播策略[J].明日风尚.2019

[6].薛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的现状研究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

[7].杨润桂,陈刚,许娜.新时代背景下潮汕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

[8].王丽.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民俗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9].田瑞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民俗文化跨文化影像传播[J].新乡学院学报.2019

[10].魏浩,黄灿灿.文化传承背景下井冈山民俗文化保护对策研究[J].大观(论坛).2019

标签:;  ;  ;  ;  

民俗文化背景论文-向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