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型淋巴瘤论文-余静静

滤泡型淋巴瘤论文-余静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滤泡型淋巴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R-CHOP化疗方案,FL,临床疗效

滤泡型淋巴瘤论文文献综述

余静静[1](2019)在《R-CHOP化疗方案应用于治疗初治滤泡性淋巴瘤病人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R-CHOP化疗方案应用于治疗初治滤泡性淋巴瘤(FL)病人的疗效及其影响。方法选取80例FL病人进行观察,将病人分为低危组35例、中危组25例,高危组20例。均采用R-CHOP化疗方案治疗,随访3年,观察叁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低危组总有效率(97.14%)明显优于中危组(80.00%)、高危组(70.00%);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86%、68.00%、50.00%(P <0.05);低危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单核细胞绝对计数比值(ALC/AMC)为(4.8±0.2)明显优于中危组(3.4±0.3)、高危组(2.8±0.6);且A L C/A M C≥4. 7组病人的总有效率(97.14%)明显优于ALC/AMC<4.7组病人(80.00%)(P <0.05)。结论初治FL病人应用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整体疗效好,国际预后指数评分越低、ALC/AMC比值越高者疗效越显着。(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王长荣[2](2019)在《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伴显着滤泡植入1例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伴显着滤泡植入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伴显着滤泡植入进行镜下观察、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光镜检查示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呈结节状结构紧密排列,肿瘤细胞小到中等大小,胞质丰富透亮,细胞核不规则,免疫组化表达CD20、PAX5、BCL2、CD21、CD23示残存滤泡树突网完全破坏或虫噬样破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提示BCL2基因无重排,IGH基因有重排。确诊并接受化疗后随访7个月好转。结论 "伴显着滤泡植入"是原发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的少见生长方式,形态上易与其他呈结节状生长的淋巴瘤混淆,结合临床病史、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本文来源于《浙江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马霞,杨柯,郭晓宇,梁顺玉,潘耀柱[3](2019)在《流式细胞术快速诊断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滤泡淋巴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式细胞术在疑难恶性浆膜腔积液鉴别诊断及分类中具有重要价值,其速度快、准确率高。通过流式细胞术快速分析淋巴瘤合并乳糜胸患者胸腔积液的特点,可为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早期淋巴瘤患者诊断提供帮助,并为化疗中联合应用美罗华等靶向药物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吴一凡,杜建伟,高雪,董丽华,魏旭东[4](2019)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起源于生发中心B细胞,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易复发和进展~([1]),儿童的滤泡性淋巴瘤罕见。2016年WHO最终修订版中已将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PTFL)确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2])。国外近几十年仅几组小样本报道,国内近十余年仅几例病例报道。本文将对郑(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9年18期)

陈青,张燕林,何妙侠,郭广秀,廖青[5](2019)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22例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 FL-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FL-D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内镜表现和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 22例FL-D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男女比为1.2∶1,中位年龄53岁(年龄29~82岁)。起病时表现为轻微的消化道症状,内镜下表现为小息肉或黏膜粗糙,镜下为黏膜腺体减少,大量中心细胞及少量中心母细胞增生,中心母细胞不超过15个/HPF,部分区域呈滤泡样结构,部分区域弥漫分布。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20、Pax-5及BCL-2,CD21表现为生发中心中央部分区域缺失,边缘出现浓集现象。15例未治疗,4例病变自愈,11例病变无变化。3例仅行利妥昔单抗治疗,病变均消失。4例行化疗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病变均消失。结论 FL-D属于惰性淋巴瘤,即使未经治疗,也很少快速发展或向高级别转化,部分患者可自愈,最合适的方法为随访观察。(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张秋鹂,常建民[6](2019)在《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78岁,右侧耳前皮疹1年,伴轻度瘙痒。皮肤科情况:右侧耳前3 cm×4 cm大小红色斑块,边界较清,表面光滑,无鳞屑、糜烂,可见明显毛细血管扩张,质硬。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可见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增生,肿瘤细胞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以中心母细胞和中心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CD20(+)、CD10(+)、Bcl-6(+)、Bcl-2(-)、CD3(-),Ki-67阳性指数20%;滤泡树突状细胞CD21(+)。诊断: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权小英,叶斌,吴春芝,雷蕾,陈小艳[7](2019)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滤泡淋巴瘤预后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0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Tile 3.6.1软件计算PLR的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186.8,n=59)和高PLR组(≥186.8,n=15)。采用Cox回归分析P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42个月(范围:6~144个月),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2.0%,4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54.7%。低PLR组的4年PFS较高PLR组长(51.3%vs 6.7%,χ~2=25.320,P<0.001),4年OS亦较高PLR组长(65.7%vs 8.3%,χ~2=29.41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R≥186.8是影响FL患者PFS(HR=3. 949,95%CI:1.856~8.404,P<0.001)和OS(HR=4.795,95%CI:2.259~10.1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高于高PLR组(PFS:75.5个月vs 19.0个月,χ~2=14.798,P<0.001;OS:85.5个月vs 28.0个月,χ~2=13.271,P<0.001)。在中高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亦均高于高PLR组(PFS:32.0个月vs 12.0个月,χ~2=10.766,P=0.001;OS:51.0个月vs 19.0个月,χ~2=13.404,P<0.001)。结论 PLR与FL患者预后相关,PLR高的FL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蔡瑞敏,陈皓,李毅,王文洋,冯强[8](2019)在《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滤泡型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第二常见类型,多数患者发病隐匿,表现为无痛性症状,进展缓慢,中位生存期目前约为14年,少数患者1年内病情可迅速进展,所以大多数患者通常在晚期(III/IV期)被确诊,目前FL仍然几乎无法治愈,或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转化为一种慢性疾病[1]。我们最近收治1例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伴血常规异常的滤泡型淋巴瘤确诊病例,旨在探讨该病的发病特点及病理学等特征,以期进(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梁丽婷,郑杨[9](2019)在《利妥昔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回顾近年利妥昔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药理和临床进展。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利妥昔通过拮抗CD20的靶点起到诱导维持治疗非霍奇金细胞瘤作用,同时在治疗初治型、复发型、难治型或其他罕见滤泡性淋巴细胞瘤的过程中,激活补体,增强细胞毒性反应。利妥昔不仅可以单抗用于诱导维持,也可以利妥昔为一线基础药物,联合化疗治疗,延长病人的无进展期、总生存期,提高总缓解率。在临床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赵丽,赵林胜,万钧,胡晓丽[10](2019)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pediatric-type follicular lymphoma, PTF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天津市儿童医院诊断的3例PTFL的临床病理资料,3例均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多重PCR检测免疫球蛋白基因单克隆性重排及EBER原位杂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男童,年龄最大者12岁,最小者8岁。3例均发生于颈部淋巴结,淋巴结被膜尚完整;镜下见大小不等、形状欠规则、密集分布的滤泡结构,套区显着变薄,部分消失,部分滤泡融合,可见"星空"现象,中心母细胞数>15个/10 HPF。免疫表型:滤泡CD20阳性,滤泡间区内散在阳性;生发中心及滤泡间区CD3散在少数阳性;生发中心CD10、BCL-6阳性;生发中心Ki-67增殖指数70%~80%;CD5显示套区变薄,局部消失;BCL-2、TDT、MUM1、CD15、CD30和MPO均阴性。EBER原位杂交结果均阴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显示IgH/IgK单克隆性重排。结论 PTFL少见,需与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相鉴别,此外PTFL与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在组织学、免疫表型、发病机制、预后上均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谨慎。(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滤泡型淋巴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伴显着滤泡植入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伴显着滤泡植入进行镜下观察、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光镜检查示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呈结节状结构紧密排列,肿瘤细胞小到中等大小,胞质丰富透亮,细胞核不规则,免疫组化表达CD20、PAX5、BCL2、CD21、CD23示残存滤泡树突网完全破坏或虫噬样破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提示BCL2基因无重排,IGH基因有重排。确诊并接受化疗后随访7个月好转。结论 "伴显着滤泡植入"是原发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的少见生长方式,形态上易与其他呈结节状生长的淋巴瘤混淆,结合临床病史、免疫组化及FISH检测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滤泡型淋巴瘤论文参考文献

[1].余静静.R-CHOP化疗方案应用于治疗初治滤泡性淋巴瘤病人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王长荣.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伴显着滤泡植入1例临床病理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9

[3].马霞,杨柯,郭晓宇,梁顺玉,潘耀柱.流式细胞术快速诊断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滤泡淋巴瘤1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9

[4].吴一凡,杜建伟,高雪,董丽华,魏旭东.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肿瘤临床.2019

[5].陈青,张燕林,何妙侠,郭广秀,廖青.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22例回顾性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6].张秋鹂,常建民.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性淋巴瘤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7].权小英,叶斌,吴春芝,雷蕾,陈小艳.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滤泡淋巴瘤预后中的价值[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9

[8].蔡瑞敏,陈皓,李毅,王文洋,冯强.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滤泡型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

[9].梁丽婷,郑杨.利妥昔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19

[10].赵丽,赵林胜,万钧,胡晓丽.儿童型滤泡性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标签:;  ;  ;  

滤泡型淋巴瘤论文-余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