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移动性论文-和何,李琳琳,路云飞

节点移动性论文-和何,李琳琳,路云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点移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容迟容断网络,移动性,运动水平指数,历史接触信息

节点移动性论文文献综述

和何,李琳琳,路云飞[1](2018)在《战场环境下基于节点移动性的DTN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些战场环境下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缺少稳定的端到端路径,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移动性的容迟容断网络(Delay/Disruptive Tolerant Network,DTN)路由算法MRA(Mobility-based Routing Algorithm):根据运动水平指数和历史接触信息,尽量将消息副本传送给战场环境下移动性更高的节点。通过ONE仿真,相比于Epidemic、Spray and Wait、PROPHET 3种经典算法,MRA算法以牺牲一定的平均时延为代价,得到了较高的消息投递率和可观的网络负载率。(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8年12期)

李齐鹏[2](2018)在《命名数据网络中节点移动性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体系结构,以信息和内容为中心的信息中心网络最有可能解决目前以IP地址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在可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信息中心网络自提出以来,其基本思想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认可,并迅速成为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方面的热点。在众多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项目研究中,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s,NDN)具有灵活的选择路由策略和基于数据本身实现的安全机制两个特点,在信息中心网络的几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信息中心网络研究的主流。面对当今网络应用中越来越多的移动场景,NDN的移动性支持研究又成为NDN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研究内容是NDN节点的移动性管理。首先详细说明了当前NDN体系中的移动性支持策略,然后深入分析了NDN的基本通信原理、模拟平台ndnSIM的基本结构和移动通信中节点的移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可以支持数据生产者移动的基于概率的兴趣包转发策略,当内容提供者在自相似的移动模型下移动时,该策略可以主动探测移动节点发出的寻路信息,并通过NDN节点中的历史信息来预测移动节点(内容提供者)的位置,从而减少因频繁维护节点移动更新路由信息表FIB带来的开销,降低往返时延,提高整个网络的数据包传输效率,实现在内容提供者移动的场景下,NDN兴趣包的有效转发。为验证本文提出的移动性支持算法的正确性,在NDN模拟平台ndnSIM上搭建了带有固定节点和移动节点的模拟场景,采用接近人类活动的移动模型――自相似最小行为行走模型(Self-similar Least Action Walk,SLAW)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改进后的Flooding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概率预测转发接口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包的投递率,减小数据的请求往返时延,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晨[3](2015)在《水下传感器网络基于节点移动性模型的路由协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各国对海洋资源开发步伐的加快,需要对海洋环境、地质变化、海洋资源等进行长时间连续稳定的监测,研究人员对水下信息传输技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于是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并且已经成为各国传感器网络研究的热点。水下传感器网络与陆地无线传感器网络有很大不同,其中最为重要的在于通信方式的不同,由于电磁波在海水中的衰减非常大,而声波在水中具有更好的传播性,使得声音成为水下通信技术的较好选择。由于声音在水下传输时速度较慢且传播损耗大,并且易受到多径效应和多普勒效应的影响,导致水下传感器网络带宽窄、网络延迟大,水下信道的上述特性对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首先对水下节点的移动模型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几种常见的水下节点移动模型,包括静态移动模型、浅水移动模型以及拉格朗日移动模型。这些模型虽然均能描述二维场景中节点的移动,但却没有考虑水下网络拓扑的叁维特性,因此并不能很好的描述叁维水下场景节点的移动规律。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下锚节点的叁维移动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刻画出了水下锚节点的运动;本文提出了基于锚节点移动模型的拓扑控制算法,该算法可以通过发送控制报文并结合锚节点的移动规律尽可能的使网络拓扑中的节点找到可靠邻居节点。在该拓扑控制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锚节点移动模型的路由协议AVBF(Vector Based Forwarding Based on Anchor Node Mobility Model),在选择下一跳节点时,节点从可靠邻居表中选择下一跳节点,替代了原有的VBF路由协议中的冗余转发策略,从而解决了VBF协议的传输不可靠以及冗余问题。本文在扩展自NS2的网络仿真工具Aqua-Sim上实现了锚节点的移动模型,并且实现了AVBF协议,并将其与VBF协议在数据传输成功率和网络平均延迟以及网络总能耗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证实AVBF协议要优于VBF协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刘沁,汤红波,赵星[4](2016)在《基于相似节点转接的命名数据网络移动性支持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命名数据网络应用于无线多跳环境时,节点移动造成兴趣包转发找不到可达下一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相似节点转接的移动支持方案。该方案在移动节点周围的众多邻近节点中找到最佳目标节点,并把移动节点上的通信进程转接到最佳目标节点。为了找到这一最佳节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前向信息转发表的相似性算法来进行节点切换选择。仿真通过与目前的解决方案相对比,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减小设备在移动环境下的请求失败率和请求时延,并且随着移动节点的增多,网络对于抑制移动的影响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验证了该方案能有效支持命名数据网络应用于无线多跳环境时的移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6年09期)

朱志文[5](2015)在《基于节点移动性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定位大多数是基于静态节点的定位。然而,在真实的水环境中,传感器节点很容易受到水体流动、水下扰动及水生动物触碰引发移动,当这些节点移动至脱离参考节点的通信范围时,将无法借助于参考节点来实施对自身的定位,这种节点就成为了孤立节点。为了解决孤立节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直线拟合的UWSN多级定位方法,其主体思想是考虑将参考节点与普通节点之间的其他节点作为路由节点,这些路由节点可以转发来自参考节点的数据给普通节点。参考节点信息的转发路径不止一条,可以使用贪心法从众多路径中选取一条转发次数最少的记录写入路由表中;然后,根据路由表将这条折线形的路径采用余弦定理递归的算法拟合成直线距离,这条直线距离就是近似的参考节点与普通节点之间的距离;最后,利用叁边测量法对普通节点实施定位。仿真结果表明拟合直线后的定位算法精度更高。在文章的最后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基于ZigBee技术的传感器节点定位原型系统,通过在传感器节点芯片上下载Z-Stack协议栈代码,节点间就可以使用射频进行通信,再结合定位算法就可以实现对传感器节点的定位。最后,文章统计了原型系统中节点的定位平均精度。(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5-03-01)

李丞[6](2014)在《Ad Hoc网络中基于节点社会性的移动性模型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Ad Hoc网络打破了蜂窝网等传统网络需要固定基础设施支持,才能完成终端之间通信的禁锢。凭借其自组织、无中心、灵活组网的优势,成为无法建立固定基础设施、临时网络、车载网等应用场景的宠儿,因此得到科研工作者的持续关注。对Ad Hoc网络的研究,是基于移动性模型的。构建能如实反映真实场景的移动性模型成为研究工作的前提。本论文从Ad Hoc网络移动性模型构建和相关性质研究方面展开,内容涵盖的主要创新点总结如下:首先,总结了移动性模型的发展趋势,并针对近年研究的热点,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社会性的移动性模型(Attracting Group Mobility Model,简称AGM)。该模型中采用Markov状态转移图来描述对节点的运动建模,能很好的模拟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行为规律和惯性特点,通过简单的改变模型参数,可以将模型适用于移动节点有在某些热点周围成簇趋势运动规律的相关场景中。其次,对AGM移动性模型在传统非均匀度测量方法下的非均匀度上界分别给出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并在对AGM模型性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非均匀度测量方法在节点成簇分布时存在缺陷。为了更好的刻画节点的非均匀特性,提出采用欧氏距离的改进的非均匀度测量方法。在对其性质进行初步理论分析后,也分别用理论和仿真分析验证了其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4-04-13)

徐俊[7](2014)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移动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其在工业、农业、军事以及环境检测等方面的巨大实用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传统静态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和汇聚节点静止分布在网络中,数据信息通过多跳的方式从源节点发送到汇聚节点。这导致了汇聚节点附近的传感器节点成为数据传输的热点,这些热点需要更多地为其他节点转发数据信息,因此,其能量消耗速率远远高于网络中其他位置的传感器节点。当这些热点的自身能量消耗殆尽时,网络的连通性被破坏,出现所谓的“能量空洞”的问题,网络进入瘫痪状态。“能量空洞”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制约了传感器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能量空洞”的问题,研究者提出将移动汇聚节点引入传感器网络。在基于移动汇聚节点的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不再静止分布在网络的某个位置,而是在网络中不断移动,其周围的传感器节点不断变化,因此能够有效地解决/缓解“能量空洞”的问题。此外,移动汇聚节点能够提升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并均衡网络不同区域能量消耗的速率。总的说来,引入汇聚节点移动性后给传感器网络各方面性能带来了很大提升,为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随着对移动汇聚节点研究的不断加深,研究者发现了新的问题:当汇聚节点在网络中不断移动时,网络拓扑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汇聚节点需要频繁地在网络中广播其新的位置信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连通性。这一位置更新过程给传感器节点带来了额外的开销,当汇聚节点在网络中不断移动时,其位置更新过程不仅消耗传感器节点大量能量,而且极容易造成网络的数据拥塞。本文针对移动汇聚节点位置更新过程中产生额外能量开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栅格的局部位置更新策略。当汇聚节点仅仅是在当前栅格内移动时,其位置更新过程将仅仅在当前栅格内部进行。仅当汇聚节点需要移动出当前栅格时,其位置更新过程才会在全网络进行。通过管理汇聚节点的移动路线和停留位置,局部位置更新和全网络位置更新发生的比率可以得到优化控制。此外,管理移动性还能达到调整汇聚节点与源节点间的距离,均衡不同栅格间能量消耗速率的效果,最终实现延长网络生存时间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3-07)

刘子超,孙世温,王莉,王娟,夏承遗[8](2014)在《无线网络中节点移动性对病毒传播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无线网络上病毒传播的实际特点,以蓝牙网络为载体,通过在SIS传播模型上引入移动的网络节点,分析和研究节点的移动速率对病毒传播的影响.数值仿真采用类似于蜂窝网络的拓扑结构,使网络中的节点按照指定的角度和速度在指定的网络区域内朝任意方向移动以建模实际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节点移动越活跃,网络病毒感染速率越快,网络中被感染的节点数就越多.因此,通过控制网络中节点的移动速度来抑制无线网络中病毒的传播,进而为网络管理部门部署病毒的预警和控制措施等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葛文[9](2013)在《城市VANET网络节点移动性特征的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车辆节点的移动性特征是车载自组网仿真研究的重要基础。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构建一个符合现实环境的车载移动模型,对相应环境下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有很大影响。为了满足车载自组网的仿真需求,本文针对城市环境提出一种城市交通网络移动模型。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已有的移动模型的分析和评估,深入地调研与分析了城市中行人与车辆的移动性行为特点,并对城市场景下车辆节点移动性的影响因素同步进行定性分析;(2)在上述基础上,通过多参数的建模手段构成城市交通网络车辆节点RVMM模型,探讨了单个车辆节点在交叉路口及行驶中的多种规则,多节点行驶中安全距离和速度限制情况;(3)基于RVMM模型的分析情况,根据Google earth提供的定点坐标,使用Matlab工具搭建局部城市场景,构建局部城市环境下的RVMM模型,模拟节点在该场景下的运动情况;(4)定义了性能指标平均邻居比率,通过多次仿真实验,对比RVMM和RWP两种移动模型对网络连通性的影响,验证了模型的优良性。还通过改变模型参数,对比性能指标从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3-06-30)

任巍[10](2013)在《基于节点移动性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会网络(Opportunistic Networks)是对移动自组网络的改进。机会网络利用了节点的移动性在没有固定端到端连接的情况,在源和目的节点之间,通过其他中间节点来实现多跳的消息传输。机会网络中的路由算法通过对机会网络中节点的移动进行预测,来最大限度的进行消息的转发和传播。能够预测节点移动性规律的特征包括节点间相遇频率、联系持续时间、节点间平均联系周期、节点间联系的分布以及平均分开周期等。这些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测量节点之间的连接数量及其规律,但是这些不能准确表示节点相遇带来的转发机会。在由手机、蓝牙设备、支持Wi-Fi的手持电子设备等组成的机会网络中,由于这些移动设备通常由人来携带,所以除了上述的节点移动规律外,还具有社会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社会性和节点移动性来改进和提高机会路由算法的性能。在以往的社会性机会路由算法设计中,通常考虑的社会性度量包括节点的社区特性、中心性、相似性等,并没有考虑节点本身的消息传播能力。本文在Bubble Rap路由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节点移动性的机会路由算法Mobility Routing,尝试在转发节点选择时使用高联系率且移动性强的节点,从而在进行路由决策时,不仅度量节点的社会属性,还考虑选择传播能力更强的节点,以增强机会路由算法的性能。本文使用MIT Reality Mining、Infocom05和Infocom06叁种数据集在机会网络模拟平台One上进行了相关的实验。与传染路由和Bubble Rap路由算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提出的基于节点移动性的路由算法的有效性。在消息转发成功率和消息延迟与传染路由算法和Bubble Rap算法比较接近的同时,大大的降低了消息转发开销。在MITReality Mining、Infocom05和Infocom06数据集上,转发开销仅为Bubble Rap路由的6%、8%和9%。(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节点移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体系结构,以信息和内容为中心的信息中心网络最有可能解决目前以IP地址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在可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信息中心网络自提出以来,其基本思想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认可,并迅速成为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方面的热点。在众多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项目研究中,命名数据网络(Named Data Networks,NDN)具有灵活的选择路由策略和基于数据本身实现的安全机制两个特点,在信息中心网络的几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信息中心网络研究的主流。面对当今网络应用中越来越多的移动场景,NDN的移动性支持研究又成为NDN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研究内容是NDN节点的移动性管理。首先详细说明了当前NDN体系中的移动性支持策略,然后深入分析了NDN的基本通信原理、模拟平台ndnSIM的基本结构和移动通信中节点的移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可以支持数据生产者移动的基于概率的兴趣包转发策略,当内容提供者在自相似的移动模型下移动时,该策略可以主动探测移动节点发出的寻路信息,并通过NDN节点中的历史信息来预测移动节点(内容提供者)的位置,从而减少因频繁维护节点移动更新路由信息表FIB带来的开销,降低往返时延,提高整个网络的数据包传输效率,实现在内容提供者移动的场景下,NDN兴趣包的有效转发。为验证本文提出的移动性支持算法的正确性,在NDN模拟平台ndnSIM上搭建了带有固定节点和移动节点的模拟场景,采用接近人类活动的移动模型――自相似最小行为行走模型(Self-similar Least Action Walk,SLAW)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改进后的Flooding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概率预测转发接口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包的投递率,减小数据的请求往返时延,提高数据包的传输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点移动性论文参考文献

[1].和何,李琳琳,路云飞.战场环境下基于节点移动性的DTN路由算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8

[2].李齐鹏.命名数据网络中节点移动性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3].王晨.水下传感器网络基于节点移动性模型的路由协议设计[D].天津大学.2015

[4].刘沁,汤红波,赵星.基于相似节点转接的命名数据网络移动性支持机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

[5].朱志文.基于节点移动性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

[6].李丞.AdHoc网络中基于节点社会性的移动性模型及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

[7].徐俊.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汇聚节点移动性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8].刘子超,孙世温,王莉,王娟,夏承遗.无线网络中节点移动性对病毒传播行为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葛文.城市VANET网络节点移动性特征的建模与分析[D].南昌大学.2013

[10].任巍.基于节点移动性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  

节点移动性论文-和何,李琳琳,路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