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老龄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登,新型城镇化,农业社会化,适度规模经营,西洋参,大水泊,农产品营销,村党支部,叁农,股份合作社
农村老龄化论文文献综述
唐园结,高杨,吕兵兵,李纯[1](2019)在《看文登如何以强镇带动乡村振兴》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振兴,是不是每个村庄都要振兴?我国城镇化正在推进,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一些村庄会衰败消失,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我们要客观面对。那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如何科学合理投入资源要素,最大限度避免“打造盆景”的短期行为和“撒胡椒面”的(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9-12-06)
周晓东[2](2019)在《推广“离家不离村,就地抱团养老”》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是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还比较滞后,服务设施条件、运营管理水平等相对薄弱,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还较为有限。针对省政协常委吴向明提出的推广“离家不离村、就地抱团养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新路径(本文来源于《江淮时报》期刊2019-11-22)
周雪松[3](2019)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在农村》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9日,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出席会议并讲话。李斌强调,进入新时代,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持续加深;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升级,对老龄事业发展寄予新期待;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老(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9-11-22)
李永萍[4](2019)在《养老抑或“做老”: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农村的老年人问题不宜还原为养老问题。富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制度和土地制度塑造了农村应对老龄化的独特路径。家庭制度注入的伦理韧性和土地制度支撑的老人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农村的养老问题,但同时也塑造并生产了农村老年人问题。因此,当前的社会政策思维需要区分作为供养对象的老年人和作为生活主体的老年人。中国农村老年人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养"的缺位,而在于老年人的主体性需求的满足。面对农村快速老龄化的现实,需要超越养老问题的视野,以家庭制度、土地制度和村社组织为基础,构建合乎老年人主体性需求的村庄社会生活秩序,形成应对农村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张伟国,张爱红[5](2019)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与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育在人类历史沿革中展现出的医养效果,对于解决中国的"银发困扰"具有积极价值。当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亟待完善,尤其是针对农村养老服务需要格外加以重视。作为我国养老事业的薄弱点,2016年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为18.47%,而城市则是14.34%,且农村地区人口总抚养比高达45.38%,高于全国平均水准的36.96%,无论是老龄化程度还是老龄化速度农村都要高于城市很多,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的非农就业和持续外流则使得农村老龄人口"空巢化"、"高龄化"问题更显突出。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上同样显然。本文简要分析了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与解决路径,以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进行撰写,以当下的农村老龄化、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各类文献为研究依托,给出了自己对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与现实出路的思考。研究结果:研究发现,面对农村高度突出的老龄化情况,当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1)由"上"至"下"意识不足。"上"主要指政府层面对农村老年人体育服务需求的忽视,缺乏政策倾斜与引导;"下"则指村委会、农村老年人及其家人未能充分意识到体育对于健康保障的意义,农村老年人整体体育参与程度不高。(2)供需错位明显,需求越发多元,供给越显同质。农村老年人人口基数大,地区差别大,且不同阶段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差距显然,多层次差距的累积下造成的需求差异更加多元。但是针对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盲目向城市看齐、高水平看齐,未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差异,农村老年人口特点,缺乏针对性,同质化严重。(3)供给主体单一,社会化程度不高。县乡政府仍为主要的供给主体,作为农村群众自治组织的村委会依赖于乡镇文化站等政府公益部门,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社会组织、社区单位、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不足使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在内容与质量上无法保证。(4)老年人体育组织化程度低,社会指导人才缺乏。不同于城市老年人丰富的广场舞活动站、社区活动中心等,农村老年人体育活动分散且单一,缺乏组织。另一方面,很少有专业的体育社会指导员深入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处于深度贫困的农村地区给予指导。面对当下困境,从以下几点着力解决有助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农村老龄化现状更加贴合。(1)坚持党的叁农政策、老龄化政策和体育政策的协调制定。政府必须从思想和政策高度认识到当钱农村老龄化的严重性及体育对于破解农村老龄化现状的积极意义,在政策制定上予以适当倾斜,重视地域特点与农民意识培养,对本地区农村的"体育养老"做出积极探讨。(2)重视供给主体选择,提升供给能力。对于较发达地区,加强与协会组织合作,积极采用向基层社会力量购买等方式逐步实现农村公共体育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提升农村养老供给内容丰富度。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政府则应充分发挥供给"主力军"作用,从无到有,逐步完善。(3)引导加强农村老年人体育组织网格建设。农民体育协会与老年人体育协会应当协作发力,发挥低龄、健康的老年人的带头作用,提升老年人群体的自我服务能力。(4)构建体、文、卫一体的政策体系与合作机制。体、文、卫在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叁足鼎立,缺一不可,且互为补充,互为支撑,"文体结合"、"体医结合"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更为长效的机制保障。研究结论:研究认为基于老龄化社会视角审视当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有助于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是促成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积极举措,对于拓展农村养老空间、构建医养结合的农村养老体系,实现"健康乡村"、"幸福乡村"意义重大。从供给主体出发,在政策端着力,积极调动村委会积极性与社会力量,关切农村老年人体育需求、强化其自我服务意识,久久为功,逐步提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农村老龄化现状的贴合度。(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高升,邓峰[6](2019)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机械化与小麦两阶段生产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这对农业发展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本文把小麦经营分成生产和销售两个阶段,基于DEA-Windows模型,使用2004—2017年15个小麦主产省的投入产出数据,测评出两个阶段的效率,结果发现我国小麦生产效率年平均值稳步提升,而小麦销售效率年平均值逐年走低。基于Tobit模型,使用2004—2017年15个小麦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显着促进了小麦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机械化程度却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农村人口老龄化显着抑制了小麦销售效率的提升,而机械化程度对小麦销售效率有正向的调节作用和促进作用。在东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小麦生产效率和销售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赵祯祺[7](2019)在《当老龄化来袭,农村养老何去何从?》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媒体爆出多起独居老人在家中死亡多日后才被发现的事件。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独居老人已经成为出事高发人群。过去,人们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大量的老人留在农村,出现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9亿。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大》期刊2019年20期)
李宏洁,张艳,王荣华,余自娟,杜灿灿[8](2019)在《郑州市农村失能老人积极老龄化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农村失能老人的积极老龄化现状,为促进农村失能老人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郑州市周边行政村的12名农村失能老人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农村失能老人的健康状况较差,虽然健康信念积极,但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欠缺,影响了健康行为的实施。有较强烈的社会参与愿望,但理解较片面、自卑心理、缺乏社会参与机会,实际社会参与较少、且大多局限于较低层面。农村失能老人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但在经济保障、医疗急救以及社会参与硬件设施等方面影响了社会保障需求的满足。结论:农村失能老人在健康知识、社会参与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较大的需求,应从健康、社会参与、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给予帮助,切实有效地提高其积极老龄化水平。(本文来源于《医学与社会》期刊2019年10期)
王嘉薇[9](2019)在《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及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老年教育,大中城市的老年教育迅速发展,而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愈发严重的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依然停留在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上。开展的老年教育活动往往不是农村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得本就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的农村老年教育更加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探索农村老年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提出相关策略改善农村老年教育现状及问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老年教育新格局。(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曹丙林[10](2019)在《人口老龄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以及社会消费动力不足等现状,在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机制和路径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通过影响农村居民储蓄率和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进而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储蓄率对消费有负效应,而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则对消费有正效应,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总效应要看两个中介效应孰高孰低。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如何促进农村老年人口的消费、开发老年银发市场以及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9期)
农村老龄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是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还比较滞后,服务设施条件、运营管理水平等相对薄弱,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还较为有限。针对省政协常委吴向明提出的推广“离家不离村、就地抱团养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新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老龄化论文参考文献
[1].唐园结,高杨,吕兵兵,李纯.看文登如何以强镇带动乡村振兴[N].农民日报.2019
[2].周晓东.推广“离家不离村,就地抱团养老”[N].江淮时报.2019
[3].周雪松.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在农村[N].中国经济时报.2019
[4].李永萍.养老抑或“做老”:中国农村老龄化问题再认识[J].学习与实践.2019
[5].张伟国,张爱红.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困境与路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高升,邓峰.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机械化与小麦两阶段生产效率[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7].赵祯祺.当老龄化来袭,农村养老何去何从?[J].中国人大.2019
[8].李宏洁,张艳,王荣华,余自娟,杜灿灿.郑州市农村失能老人积极老龄化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9
[9].王嘉薇.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及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
[10].曹丙林.人口老龄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路径探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标签:文登; 新型城镇化; 农业社会化; 适度规模经营; 西洋参; 大水泊; 农产品营销; 村党支部; 叁农; 股份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