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滑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摩擦,微滑动,切向接触刚度,迟滞环
微滑动论文文献综述
罗杨雄,蒋向华,王延荣[1](2018)在《叶片缘板阻尼器切向接触刚度及其微滑动摩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解决叶片缘板阻尼器的微滑动摩擦建模问题,针对带圆角的平板接触模型,推导得到了阻尼器切向接触刚度的解析表达式,包括初始切向接触刚度和微滑动阶段平均切向接触刚度,并将其与平面应变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初始切向接触刚度的值仅与接触体的材料属性、阻尼器轴向长度与接触区半宽度的比值有关,平均切向接触刚度还与接触面的压力分布有关;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的切向接触刚度值与理论解之间的计算误差与文献中有限元解的误差相比减小约7.1%。基于切向接触刚度的理论分析结果,发展了一种微滑动摩擦模型,给出了模型中实验系数λ的解析表达式,对于本文研究的带圆角平板接触模型,λ的值通常在1.00~1.15。将所发展的微滑动摩擦模型用于B-G型缘板阻尼器减振特性分析中,并与宏滑动摩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发展的微滑动摩擦模型可以用来计算阻尼器接触面发生微滑动时所能提供的阻尼比。(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陈杰,周惠娣,安宇龙,赵晓琴,刘光[2](2011)在《微滑动条件下PS304涂层与Si_3N_4配副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不锈钢表面制备PS304高温自润滑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涂层的组成和结构;采用SRV微动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PS304涂层和Si3N4摩擦副从室温到800℃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和对偶球的磨损形貌,并分析涂层在室温和600℃的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常温下,涂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较高,磨损表面伴随脆性断裂迹象,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机制。在600℃下,涂层表现最低的摩擦因数和最小磨损率,其表面形成润滑膜并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1年09期)
田军,赵家政,薛群基[3](1999)在《钢球在石墨层间化合物上微滑动的SEM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溶剂法合成了南墅大鳞片氯化铁石墨层间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粉末法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探讨了这种化合物的结构。应用SEM观察了钢球在石墨层间化合物上的微滑动及石墨层间化合物在金属上擦涂的形貌。在钢球划行或其擦涂于金属表面上时,GIC表面出现脱插的氯化铁颗粒,表明它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附着,从而提高了石墨的耐极压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缪盘铭[4](1998)在《对国外两例微滑动大拉机的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低、微滑动理论对国外两种大拉机的技术参数进行剖析和验证,说明国外已普遍采用了滑动量很低的拉线机。最后建议我国应迅速研究开发这类新型的系列产品。(本文来源于《电线电缆》期刊1998年05期)
缪盘铭[5](1994)在《低滑动微滑动拉伸的配模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曾在论述滑动式拉伸的滑动机理的同时,提出了滑动量合理安排的问题。现就如何在具体配模计算中遵守和实现这些要求,完成计算,介绍了两种计算方法──循序计算法和反向计算法。只要借助一个小型电子计算器,一般可在半至一小时内精确地完成计算,并作出全部必要的核算。(本文来源于《电线电缆》期刊1994年01期)
微滑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在不锈钢表面制备PS304高温自润滑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涂层的组成和结构;采用SRV微动摩擦磨损实验机研究PS304涂层和Si3N4摩擦副从室温到800℃的摩擦磨损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涂层和对偶球的磨损形貌,并分析涂层在室温和600℃的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常温下,涂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较高,磨损表面伴随脆性断裂迹象,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机制。在600℃下,涂层表现最低的摩擦因数和最小磨损率,其表面形成润滑膜并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滑动论文参考文献
[1].罗杨雄,蒋向华,王延荣.叶片缘板阻尼器切向接触刚度及其微滑动摩擦建模[J].推进技术.2018
[2].陈杰,周惠娣,安宇龙,赵晓琴,刘光.微滑动条件下PS304涂层与Si_3N_4配副的摩擦学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1
[3].田军,赵家政,薛群基.钢球在石墨层间化合物上微滑动的SEM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1999
[4].缪盘铭.对国外两例微滑动大拉机的剖析[J].电线电缆.1998
[5].缪盘铭.低滑动微滑动拉伸的配模计算[J].电线电缆.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