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与现实论文-李卫民

史学与现实论文-李卫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史学与现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史学史,方志学,史官制度,史学史研究

史学与现实论文文献综述

李卫民[1](2018)在《让史学研究更具有现实关怀和思想高度——牛润珍教授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牛润珍教授是资深史学史学者,他受刘乃和教授、杨翼骧教授等名师的教诲,在学术理念、治学方法上,主要是学习、借鉴、传承陈垣先生的学术精华,是优秀的陈垣先生的再传弟子。他在中国史学史、历史地理学等领域内都做出了显着成绩。他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关怀,不打"跨学科"的旗号,但是,多学科渗透的特点非常突出。他不炒作"国际化"的名头,却早已走出国门,目前,正领导着一个国际化学术团队,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牛教授的学术生涯,确实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荀海[2](2016)在《马衡“重篆轻刻”印学观念的史学价值及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马街先生的"重篆轻刻"印学观点出发,结合马街先生的篆刻创作实践,论述其"重篆"是对刻印"字法准确、字法多样、章法讲究、刀笔互见"等四个方面的重视;指出"轻刻"则是"轻"类似细未文篆刻的"镌刻工夫",认为这仅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手艺而已;同时就马街先生对吴昌硕和齐白石颇具微词甚至持否定态度作了深层剖析,认为这与马氏独特的篆刻审芙趣尚、识见及其学者身份不无关系;重点阐述了马街先生"重篆轻刻"印学观的实质内涵、局限性、史学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以及对当下篆刻创作及高校专业篆刻教学的启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书法》期刊2016年09期)

马轶才[3](2016)在《论圣史学的兴起、发展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圣史学是伊斯兰文化史上的一门传统学科,主要对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生平历史进行研究。从圣史学的最初发端到发展成熟,再到今人对圣史学的重新解析和专题研究,其中不仅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而且还蕴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进一步开展对圣史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穆斯林正确理解和把握伊斯兰教的中正仁爱思想,弘扬伊斯兰教的和平宽容精神;而且有助于人们客观、公正、全面地了解伊斯兰文化,消除误解,促进文明对话,维护社会和睦。(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程平[4](2015)在《坚持经典与现实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5年年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5年年会"于7月4日至6日在安徽大学召开。来自全国70多所高校和有关单位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典与现实"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会议主要议题有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并就此进行了分组讨论。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理解、阐释的方法论颇受关注。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围绕"方法决定视域"这一主题,强调"方法论自觉",主张从文本类型上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的梳理,文本类型应该经历从公开文献回到手稿再回到笔记叁个阶段,要(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8期)

李巧[5](2015)在《20世纪80年代“史学与现实关系”讨论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史学界就史学与现实关系展开了一场持续而又热烈的大讨论。从当时史学界对“史学与现实关系”讨论论题的演变看,这场讨论可分为叁个阶段。而每一阶段关注的焦点不同,如在80年代初期,史学界集中讨论的是史学与政治的关系。而到80年代中期时,为推进史学的进一步科学化,史学界集中讨论了史学功能,以期实现史学的社会价值;同时,又探讨了以史学方法变革为主要内容的的史学方法论,以期增强史学的学术价值。也就是说,对这二者的讨论是为了要做到历史研究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科学统一。到80年代末期时,史学界则转向探讨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主体意识走向觉醒,以期从认识论的层面打开“史学与现实关系”大讨论的新局面。因而,此时的史学界对史学与现实关系的认识,既是中国史学界在特定背景下对史学与现实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的是中国史学界对史学自身认识的逐步提升。那么,今天回顾、总结这场“史学与现实关系”大讨论,可以展现中国史学界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发展的历程。(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左玉河[6](2015)在《经世致用:当代史学须努力回应现实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自1954年创刊以来,《历史研究》一直继承这一传统,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现实挑战,引领当代中国史学发展潮流,展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世致用的特性。《历史研究》2014年第6期刊发的纪念创刊60周年暨首届青年史学家论坛笔谈,再(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4-08)

李锐锐,郑喜淑[7](2015)在《移民性在朝鲜族历史与现实的折射——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5月16日至18日,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主办、浙江工商大学承办、浙江省中韩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会协办。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近60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延边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还有来自海外朝鲜族学者等,共提交会议论文32篇。(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民族丛刊》期刊2015年01期)

贺鹏丽[8](2014)在《历史与现实的联动——从“问题史学”看教育活动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活动史与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共同构成了叁维一体的教育史学科体系。不同于后两者,教育活动史打破以往只关注精英群体、宏观史实的研究视角,着重发掘基层民众、微观具体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实践活动,力求为世人展现教育活动的原生态面貌。"问题史学"孕育于法国年鉴学派,从提出、实践到成熟,经由叁代年鉴派史学家的理论创设和完善,形成一套以问题为核心的史学阐释模式,转变了传统史学重叙述轻分析的研究取向,提倡带着问题去研究历史,主张史料和方法的革新,注重现实与过去的联系与互动。所以,研究教育活动史也要有问题意识,采用问题分析法关注现实,并生动表述展现教育活动史问题等。(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韩伟[9](2013)在《创新未新、史学无史——评《历史与现实的选择——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法制史学科在很多大学、法学院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被吞并的命运,作为法律史的一支——革命根据地法制史,更是冷门之中的冷门,甚少人去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对现实法治影响也微乎其微。以当代中国司法中极为受瞩目的司法调解为例,学者们宁愿去找在西方也是非主流的ADR,或"能动司法"作为理论依据,却忽略了扎根于新中国革命法制传统中的充满着乡土气息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此而言,新作《历史与现实的选择——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1]的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表现了作者独具匠心(本文来源于《法律史评论》期刊2013年00期)

张雨[10](2014)在《《史记》史学、文学的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司马迁站在"秉笔直书"的立场,对历史进行客观还原,对历史人物做了公证的评价,但他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他本人是孔子思想的忠实追求,形成理性态度和批判意识。《史记》体现作者对人类历史的独特见解,看到了人类社会进步的真正力量。(本文来源于《科技致富向导》期刊2014年12期)

史学与现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马街先生的"重篆轻刻"印学观点出发,结合马街先生的篆刻创作实践,论述其"重篆"是对刻印"字法准确、字法多样、章法讲究、刀笔互见"等四个方面的重视;指出"轻刻"则是"轻"类似细未文篆刻的"镌刻工夫",认为这仅是一门熟能生巧的手艺而已;同时就马街先生对吴昌硕和齐白石颇具微词甚至持否定态度作了深层剖析,认为这与马氏独特的篆刻审芙趣尚、识见及其学者身份不无关系;重点阐述了马街先生"重篆轻刻"印学观的实质内涵、局限性、史学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以及对当下篆刻创作及高校专业篆刻教学的启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史学与现实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卫民.让史学研究更具有现实关怀和思想高度——牛润珍教授访谈录[J].晋阳学刊.2018

[2].荀海.马衡“重篆轻刻”印学观念的史学价值及现实意义[J].书法.2016

[3].马轶才.论圣史学的兴起、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程平.坚持经典与现实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5年年会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15

[5].李巧.20世纪80年代“史学与现实关系”讨论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6].左玉河.经世致用:当代史学须努力回应现实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7].李锐锐,郑喜淑.移民性在朝鲜族历史与现实的折射——中国朝鲜民族史学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综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

[8].贺鹏丽.历史与现实的联动——从“问题史学”看教育活动史研究[J].吕梁学院学报.2014

[9].韩伟.创新未新、史学无史——评《历史与现实的选择——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J].法律史评论.2013

[10].张雨.《史记》史学、文学的价值以及现实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2014

标签:;  ;  ;  ;  

史学与现实论文-李卫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