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我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团性,自我性,日语,文化模式
自我性论文文献综述
曹美兰,马琳琳[1](2016)在《集团性和自我性:日语的文化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站在语言文化学的研究角度,探讨日本人欠缺自我性的集团主义。很明显,这样的社会模式与日语本质特征不相符的,以集团性为依据可以想到的语言现象无疑否定了日语中很多已存在的语言现象。文章重点论述了这些语言现象的背后、集团主义的背后实际存在的自我意识等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范晓光[2](2015)在《论道德动机的自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道德行动的一类理由,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具有其特殊的意蕴与复杂性。虽然道德动机的自我性有着不同意义、不同程度的指向,但若作为一个道德准则仍面临着来自普遍立法和道德价值上的质疑。道德上的自我沉溺与利己主义从各自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所具有的复杂意蕴及其所面临的伦理处境。作为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有必要展开自我性的审视,在理性选择与人性本能的对话中进行自己的选择和言说,在道德价值和伦理生活的检视中直面自身的合理性与限度性。(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5年02期)
杨旸[3](2013)在《自我性与社会性的互补共存》一文中研究指出《到灯塔去》被广泛认为是最能展现伍尔夫纯熟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及其人生哲学的作品,因此,自1927年出版以来,这部小说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学者的关注。伍尔夫的文学创作主要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努力探寻人的本质和生活的意义,这部小说也不例外。本文旨在探索《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对于人格的二元性自我性和社会性的理解和阐释。通过细致剖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本文第一章论述了人对自我认同和自我独处空间的渴望与追求从而论证了捍卫自我性以突出自我的独特与独立是人本能的需求;第二章重点围绕人自身的社会性展开,通过揭示人物对社会认同的强烈渴望、对社会责任不自觉的承担以及对情感无法克制的需求论证了维护自身社会性以期能够融入群体,融入社会同样也是人的内在要求。第叁章首先指出自我性和社会性相互交织共同决定人的人格,然而二者像是两股对立的力量使得人们在认识自我和社会交往中陷入自我挣扎的困境。接着文章对比了两组人物面对这种困境时的不同处理方式及其结果得出结论伍尔夫事实上透过设置拉姆齐夫人这一人物作为榜样向读者传达出积极的暗示:自我性和社会性在人格中是互补共存的,通过自我调整,人们可以使内在的自我性和社会性达到平衡融合的状态,从而构建完整健全的人格。(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3-11-01)
李禛[4](2013)在《公共艺术——壁画公共性与自我性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壁画艺术处处可见,其对一些室外景观和建筑场所都具有象征意义,人们通过这种视觉艺术了解自我所置身的地方,并体会到其内在的情感思想。壁画作为一门典型的公共艺术,它具有双重特性,即公共性与自我性。单独强调其主体的公共性或创作者的艺术自我性都会造成对壁画这门艺术的曲解和误读。(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3年16期)
麻莉[5](2012)在《别一种启蒙——论启蒙的理性与自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的启蒙思想与同时代其他哲学家相比,又具有别样的特征,他对启蒙与文明的不满甚至批判,与其说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怀旧,不如说是对启蒙辩证法的深刻洞见,而这正是他与其他启蒙思想家的重要区别,也是他与浪漫主义的根本区别。(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2年09期)
王大春[6](2011)在《论绘画艺术的市场性与自我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当今绘画艺术界存在的一些艺术现象,分析了当世艺术领域中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创作两者之间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市场经济发展下,艺术者受到"艺术品=商品"、"艺术审美价值=艺术商品价值"这些价值观念的冲击,"拜金主义"引入了"Art for art"的艺术领域。如何适应这一时代现象而求其自身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是每个艺术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邵琦[7](2010)在《中国美术的转型:现代性转向自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我们有了绘画“现代”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只能笼统泛化地存在并且有效。我们的绘画不仅在现代化(“现代”的能指层面上)是以西方为参照的,而且在现代性(“现代”的所指层面上)也同样是以西方为参照的。这是事实的一面,事实的另一面则是以我们自身的历史(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0-09-07)
张屏瑾[8](2009)在《塑造自我:“性心理—内在现实”与都市里的人性观——重论施蛰存的都市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1920年代到1930年代施蛰存写于上海的小说,探讨施蛰存几组不同类型作品中逐渐展开的对都市新的感觉结构中"人性"观念的叙述。本文认为施蛰存将这一"人性观"叙述,与性心理观照下都市人新的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感受结合在一起,着力于书写都市人的"内在心理现实",以期与其身体感觉以及都市环境中的物象结构形成对应关系,从中建立起都市人的"自我"主体感受。而当这一主体感受需要在"现代"之时间范畴,以及"都市"之空间范畴同时树立普遍性主题时,都市主体的生成原则以及种种特质,即以"内在心理真实"为基础的"人性"观,必须在不同的叙事模式设置中得到检验。在施蛰存笔下,都市/乡村、现代/古代等对立关系依照某种叙述逻辑展开、参与到都市主体叙述中去,从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都市人"自我"的存在边界感以及种种复杂的问题与可能。同时,探讨现代都市人内在心理深度的过程,也是在心理自由和心理解放感这一点上,为都市主体新的感觉结构的进一步完成提供必不可少的环节与要素。(本文来源于《现代中文学刊》期刊2009年06期)
邱裕[9](2009)在《个人价值实现的自我性与社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价值、价值观是使用频率颇高的词汇,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成为年轻军人特别是新入伍战士的口头禅。但不少人对什么是个人价值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并不很清楚。因此,正确认识个人价值这个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并不笼统地反对追求个人价(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09-12-08)
李彤[10](2009)在《油画语言自我性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不令创造了口头语言和文字而且创造了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正是通过各自的艺术语言,创造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将这些体验和感受传达给观者和听众。同样,在绘画语境中,也存在着很多适合画家传达自己感情和目的的绘画语言,如油画语言,国画语言,版画语言等等,其中在油画语言中还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表现语言,如写实,超写实,表现,抽象等等。在众多的油画表达方式中,我们应如何在消费时代的今天选择合自己的语言?而且出于对话和交流的需要,该厉害成怎样和怎样达到的一种自我油画语言体系?都是非常重要,值得研究。(本文来源于《今日科苑》期刊2009年08期)
自我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道德行动的一类理由,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具有其特殊的意蕴与复杂性。虽然道德动机的自我性有着不同意义、不同程度的指向,但若作为一个道德准则仍面临着来自普遍立法和道德价值上的质疑。道德上的自我沉溺与利己主义从各自角度进一步揭示了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所具有的复杂意蕴及其所面临的伦理处境。作为自我指向性的道德动机有必要展开自我性的审视,在理性选择与人性本能的对话中进行自己的选择和言说,在道德价值和伦理生活的检视中直面自身的合理性与限度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我性论文参考文献
[1].曹美兰,马琳琳.集团性和自我性:日语的文化诠释[J].绥化学院学报.2016
[2].范晓光.论道德动机的自我性[J].道德与文明.2015
[3].杨旸.自我性与社会性的互补共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李禛.公共艺术——壁画公共性与自我性的对话[J].大众文艺.2013
[5].麻莉.别一种启蒙——论启蒙的理性与自我性[J].河南社会科学.2012
[6].王大春.论绘画艺术的市场性与自我性的关系[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
[7].邵琦.中国美术的转型:现代性转向自我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8].张屏瑾.塑造自我:“性心理—内在现实”与都市里的人性观——重论施蛰存的都市小说[J].现代中文学刊.2009
[9].邱裕.个人价值实现的自我性与社会性[N].解放军报.2009
[10].李彤.油画语言自我性的再认识[J].今日科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