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绿石结构论文-曾旭

烧绿石结构论文-曾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烧绿石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烧绿石结构,光催化,离子交换,二氧化碳转化

烧绿石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曾旭[1](2018)在《缺陷烧绿石结构氧化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全球工业化对化石燃料大量消耗,带来的能源及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因此,基于半导体的光催化剂在环境净化和太阳能转化中的应用成为了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热点。包括金属氧化物,氮氧化物,硫化物和有机金属配合物在内的各种半导体光催化剂已被广泛研究。其中缺陷烧绿石结构氧化物由于其特有的结构、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特别是元素构成的灵活多样性,可以将特定离子引入到晶格中来控制其能级结构以及电子/空穴迁移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在光催化降解有机物及光解水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文中,我们基于缺陷烧绿石结构氧化物KNbWO_6·H_2O,针对其光吸收范围窄、电荷分离效率差、难于回收等关键科学问题,采用离子交换、构建复合材料以及薄膜制备等手段进行改进,使其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降解有机染料的活性增强,而且更易回收,方便重复利用。另一方面,研究了KNbWO_6·H_2O在溶液中对金属离子的交换能力,并对离子交换产物进行了表征。主要结果如下:1.我们利用两步溶剂热法合成了缺陷烧绿石结构氧化物KNbWO_6·H_2O,在室温下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反应将Sn~(2+)掺入晶格中,得到KNbWO_6·H_2O:x Sn~(2+)。与KNbWO_6·H_2O相比,离子交换后的产物仍然保持缺陷烧绿石结构,同时在形貌上也无明显变化。XPS结果显示Sn~(2+)在离子交换反应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KNbWO_6·H_2O:xSn~(2+)展现出了光催化还原CO_2的活性,可以将化学性质稳定的CO_2转化为可以利用的CO和CH_4。Sn~(2+)掺入量最大的样品KNbWO_6·H_2O:0.208Sn~(2+)表现出最高的光催化活性,各产物的产量分别为CH_4(7.5μmol·h~(-1)·g~(-1))、CO(12.5μmol·h~(-1)·g~(-1))和O_2(20.0μmol·h~(-1)·g~(-1))。光催化活性的提高可归因于Sn~(2+)掺入后引起的可见光吸收增强、电荷分离效率的提高以及对CO_2吸附量的增加。2.我们使用KNbWO_6·H_2O:0.208Sn~(2+)通过充分混合及烧结的方法负载于g-C_3N_4形成了复合材料。XRD结果显示KNbWO_6·H_2O:0.208Sn~(2+)与g-C_3N_4的物相在复合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复合材料的衍射峰为二者衍射峰的迭加。TEM照片结果显示,g-C_3N_4和KNbWO_6·H_2O:0.208Sn~(2+)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界面。与二者的单体及物理混合物相比,负载材料催化剂显示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g-C_3N_4)_(0.5)(KNbWO_6·H_2O:0.208Sn~(2+))_(0.5)与(g-C_3N_4)_(0.25)(KNbWO_6·H_2O:0.208Sn~(2+))_(0.75)在可见光照射5 h内,亚甲基蓝降解效率可达90%以上。PL光谱结果显示二者形成负载材料后抑制了电子-空穴的复合并改善了光催化性能。3.我们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缺陷烧绿石结构氧化物KNbWO_6·H_2O,该方法不仅为此类材料增添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而且可以为制备缺陷烧绿石结构氧化物薄膜材料提供支持。通过对体系pH值、溶剂用量、烧结温度等反应条件的调控,确定了产物的最佳合成路线。另外,使用旋涂法可以将前驱体溶胶附着在石英基片上,烧结后得到KNbWO_6·H_2O薄膜。制得的薄膜仍然可以进行Sn~(2+)离子交换反应,产物显示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与粉体光催化剂材料相比具有易收集、方便重复利用等优点。4.我们使用KNbWO_6·H_2O对含有Fe~(3+)、Cr~(3+)、Co~(2+)、Ni~(2+)、Cu~(2+)、Zn~(2+)和Mn~(2+)的混合溶液进行了离子交换反应。发现KNbWO_6·H_2O优先对混合溶液中的Fe~(3+)进行离子交换,交换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离子交换效率可达90%以上。Fe~(3+)交换完成后,KNbWO_6·H_2O继续对Cr~(3+)进行离子交换。KNbWO_6·H_2O对溶液中的贵金属Ag~+也可以发生离子交换反应。所有离子交换后的产物物相及形貌没有发生变化,与KNbWO_6·H_2O相比,离子交换后产物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性质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焦绪丽[2](2018)在《烧绿石结构Lu_2Ti_2O_7辐照损伤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核能的不断发展,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核废物,其中包含众多的高放射性核废物。对高放射性核废物进行固化处理后,进行深地质掩埋,是处理核废物的主要方式。因此,选择良好的固化材料是发展核能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选择固化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的抗辐照性能,研究材料在辐照环境下的宏观、微观变化。烧绿石结构的Lu2Ti2O7因其浸出率低、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抗辐照性而成为高放射性核废物的理想固化材料的重要候选者,被大家广泛研究。关于材料辐照损伤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验方法(高能电子辐照、离子辐照、中子辐照、等离子辐照)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动态蒙特卡洛、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本文中,实验方法选用的是离子辐照,模拟方法选用的是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基于蒙特卡洛的SRIM模拟。对于离子辐照实验,我们采用不同的离子在不同剂量下对烧绿石结构的Lu2Ti207在室温下进行辐照,然后用GIXRD进行表征。在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建立模拟盒子的过程里,首先我们采用的势能是短程势—Buckingham势和长程势—库伦势。由于Buckingham势在靠近核的位置处为吸引势,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对靠近核的位置,采用库伦排斥势进行修正以得到适用于研究辐照动态过程的势能函数模型。其次,在系综的选择上,通过比对,我们发现两种系综对于缺陷的生成与湮灭没用很大区别,由于要对系综体积变化监测,因此,我们采用的是NPT系综。最后,关于辐照Lu2Ti207过程中产生的点缺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Frenkel缺陷对,我们用泰森多边形法和比对法来判定;另一种是反位缺陷,我们用反位比例法和比对法来判定。通过离子实验以及XRD的表征,我们发现对于烧绿石结构的Lu2Ti2O7在用Kr2+和He+分别辐照的过程中,当采用重离子Kr2+对样品进行辐照时,辐照剂量为2x1014ions/cm2时,样品出现非晶,而用轻离子He+辐照样品,即使剂量高达2x1017 ions/cm2也只会发生有序烧绿石相到无序萤石相的转变,而没有发生非晶的现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SRIM模拟发现,Frenkel缺陷对的积累是导致样品非晶的直接原因,并且重离子Kr2+辐照,能量会大部分转化为核能损,生成大量Frenkel缺陷;而轻离子He+辐照,能量会大部分转化为电子能损,导致体系温度升高,加速了原子运动,促进了 Frenkel缺陷湮灭。也就是,重离子辐照相对轻离子辐照,会产生更多的Frenkel缺陷对,湮灭更少的缺陷对,从而导致重离子辐照发生非晶,而轻离子辐照即使在更高的剂量下也难以非晶。最后,我们也分别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初始PKA对烧绿石辐照性能的影响,不同入射能量辐照烧绿石产生的辐照损伤,以及不同入射方向的初始PKA引起的烧绿石中的缺陷变化。相同能量不同种类的初始PKA产生的缺陷个数是随着初始PKA的原子质量数增加而增加的;同种类不同能量的初始PKA中,能量越高产生的缺陷个数越多;初始PKA的初始速度不同,缺陷的个数也是不同的。(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4-01)

黄仲,李赛赛,谭操,刘江昊,鲁礼林[3](2016)在《熔盐法合成烧绿石结构La_2Zr_2O_7粉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氧化锆和氧化镧为反应原料,以氯化钾-氯化锂为熔盐介质,采用熔盐法制备了烧绿石结构锆酸镧(La_2Zr_2O_7)粉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和熔盐含量对该粉体纯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显微结构。结果表明:La_2Zr_2O_7粉体除了由原料直接反应合成外,还有部分是由La_2O_3与熔盐先生成中间产物LaOCl,该中间产物再与ZrO_2反应而生成;La_2Zr_2O_7相的生成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熔盐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当熔盐与反应原料的质量比为3∶1时,在1 200℃下反应3h后可以合成纯La_2Zr_2O_7相的粉体,其形貌与原料ZrO_2粉体的基本相似,呈无规则颗粒状,晶粒大小为80~200nm。(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6年06期)

冯建情,王耀,李成山,于泽铭,金利华[4](2015)在《烧绿石结构La_2Zr_2O_7薄膜的外延生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化学溶液沉积(CSD)法在双轴织构的Ni W基带上制备了烧绿石结构的La2Zr2O7(LZO)氧化物薄膜,并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升温路线对其外延生长行为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不同热处理路线下所制得的LZO薄膜的织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LZO薄膜的织构度以及表面形貌影响较大.可以认为通过选择合适的热处理路线,利用CSD法可以制得具有锐利织构度、表面平整且无明显缺陷的LZO薄膜,同时,在最佳热处理条件下制得的LZO薄膜适合用作涂层导体缓冲层.(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焦世惠,韩永男,徐曼,庞广生,徐跃华[5](2014)在《缺陷烧绿石结构KNbWO_6·H_2O的水热/溶剂热合成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烧绿石结构的铌钨酸盐化合物由于其热稳定性好、可进行离子交换、催化性能好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们在水热/溶剂热的条件下,获得了具有缺陷烧绿石结构的KNbWO6·H2O,并对其离子交换性质、光催化以及稀土离子交换后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KNb WO6·H2O对染料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有很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降解率可达95%以上;研究了在不同的溶液p H值、反应温度、吸附剂量以及Pb2+浓度等条件下KNb WO6·H2O对Pb2+离子的交换吸附性能,在pH=5.0的条件下,实验结果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KNbWO6·H2O对Pb2+离子的最大交换吸附量为86.95 mg/g;研究了掺杂稀土离子KNbWO6·H2O:x Ln的发光性能。KNbWO.6H2O:x Eu3+样品在464 nm光的激发下产生Eu3+电子跃迁的橙红光,孔道结构中的水对发光性质有明显的影响,经450℃煅烧处理后,KNb WO.6H2O:x Eu3+的发光强度增加了10倍。(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8-17)

吴琼,张鑫,彭浩然,冀晓鹃,章德铭[6](2014)在《烧绿石结构A_2B_2O_7热障涂层材料热物理性能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烧绿石结构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高温相结构稳定性,低热导率等优点,是最为广泛研究且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热障涂层材料系列之一。本文从烧绿石结构材料高温相稳定性、热导率、热膨胀系数、断裂韧性、抗烧结性、与Al2O3化学相容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将成分和掺杂对各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新型烧绿石结构热障涂层材料的成分设计、性能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热喷涂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莫忠,曹一鸣,刘志宇,卫红,王小辉[7](2013)在《高取向烧绿石结构Er掺杂Bi_2Ti_2O_7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在透明导电(indium-tin-oxide,ITO)玻璃基片上制备了高取向烧绿石结构Er掺杂Bi_2Ti_2O_7薄膜,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不同沉积温度(500-600℃)制备的薄膜都呈现高度的(111)择优取向生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薄膜的表面和截面形貌,用光致发光谱和光学透射谱表征薄膜的光学性能。结果显示,薄膜在波长为980 nm激光的激发下发出荧光,光谱包含发光中心为527 nm和548 nm的绿光带及发光中心为660 nm的红光带,且样品在可见光区间具有很高的透过率。结果表明,烧绿石结构Er掺杂Bi_2Ti_2O_7薄膜是潜在的多功能材料,有望在透明光电器件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广东省光学学会2013年学术交流大会”暨“粤港台光学界产学研合作交流大会”会议手册论文集》期刊2013-12-13)

杨锦瑜[8](2010)在《烧绿石结构稀土锡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发光材料由于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而极有希望成为下一代的新型发光材料。在众多的纳米发光材料中,以烧绿石结构复合氧化物为基质的稀土掺杂纳米发光材料在紫外光以及真空紫外光的激发下具有优秀的发光性能,而且在恶劣工作环境下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因而在照明和显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发展制备条件温和的新的合成方法,以获取特定尺寸、形貌、维度、单分散性的烧绿石结构稀土锡酸盐微/纳米材料,并探索其形成机制,深入研究物相结构、尺寸、形貌等与发光性能的关系,最终实现烧绿石结构稀土锡酸盐发光材料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Eu3+、Ce3+和Tb3+等稀土离子掺杂的立方烧绿石结构La2Sn2O7. Y2Sn2O7和Gd2Sn2O7等为研究对象,利用绿色的水热合成手段,采用XRD、SEM、TEM、EDS、SAED、XPS、FT-IR、Raman、TG-DSC和PL等多种表征手段对烧绿石结构稀土锡酸盐微/纳米发光材料进行液相调控合成及其光学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微/纳米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成核与生长规律和光学性能等进行了探索。通过大量的实验工作,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建立一种分步沉淀-水热合成法合成八面体状La2Sn2O7:Eu3+微米晶的新方法。考察了起始反应物的种类、反应物的比例、初始反应物的浓度、沉淀剂的种类、反应体系的pH、水热反应时间、水热反应温度及Eu3+掺杂量等合成工艺条件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发现反应体系的pH、反应物间的比例、前驱体浓度和水热反应温度等对产物的物相结构以及微观形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pH为12的条件下合成出了平均尺寸约为700 nm的规则的八面体状La2Sn2O7:Eu3+微米晶体。提出了水热法合成烧绿石结构La2Sn2O7:Eu3+的反应机理以及不同形貌La2Sn2O7:Eu3+微/纳米晶体的生长机理。样品的TG-DSC分析表明烧绿石结构La2Sn2O7:Eu3+具有非常优秀的高温稳定性能。样品的光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样品的形貌、Eu3+的掺杂量以及高温热处理温度对La2Sn2O7:Eu3+微/纳米晶的光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La2Sn2O7:Eu3+纳米晶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在587、602、615和630 nm等处发射出来自Eu3+离子的5D0-7F1和5D0-7F2间电子跃迁的线状橙红暖色调光,Eu3+掺杂量为18 at%时所合成的样品具有最强的发光性能;相比较其它形貌的样品,八面体状La2Sn2O7:Eu3+微米晶体表现出最强的发光强度,并且高温热处理可以显着地提高样品的晶化程度和发光性能。发展了一种共沉淀-还原水热合成法合成纯相Ce3+、Tb3+掺杂/共掺杂La2Sn2O7纳米晶的新方法,成功合成出了单一相烧绿石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10-20 nm的Ce3+、Tb3+掺杂/共掺杂La2Sn2O7纳米晶体。考察了反应体系的pH、水热反应时间、水热反应温度、Ce3+和Tb3+单掺杂和共掺杂的掺杂量以及是否加入一定的抗坏血酸等合成工艺条件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发现共沉淀-还原水热合成法和分步沉淀-水热合成法相比较可以在更宽的实验条件范围内合成出纯相烧绿石结构Ce3+、Tb3+掺杂/共掺杂La2Sn2O7纳米晶体。首次采用CTAB辅助共沉淀-还原水热法合成出了由一次八面体状纳米晶体自组装而成二次八面体状的La2Sn2O7:Tb3+微/纳米晶体,并探讨了CTAB辅助自组装合成二次八面体形貌颗粒的形成机理。样品的光致发光测试说明,Ce3+、b3+单掺杂La2Sn2O7纳米晶体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分别发射出紫外光和强烈的黄绿色光,并且Ce3+和Tb3+的掺杂量分别高于3 at%和9 at%时从样品的光致发光光谱中相应地观察到了浓度猝灭现象的出现。在Ce3+、Tb3+共掺杂La2Sn2O7晶体中观察到了明显的Ce3+敏化Tb3+发光的现象,并对从Ce3+到Tb3+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了探索。对Tb3+单掺杂以及Ce3+、Tb3+共掺杂La2Sn2O7样品中Tb3+离子的’D4能级的荧光衰减曲线进行了检测,发现Ce3+、Tb3+共掺杂体系由于存在着从Ce3+到Tb3+的能量传递而使得Tb3+离子的5D4能级的荧光寿命明显延长。在水热合成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是获得高发光性能纳米材料的关键因素。同时,在空气气氛中对共掺杂样品进行高温热处理会使得Ce3+被氧化为Ce4+而导致Tb3+发光的猝灭。采用共沉淀-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出了具有单一烧绿石结构的Eu3+掺杂Y2Sn2O7纳米晶。相比较于同样方法合成的稀土掺杂La2Sn2O7纳米晶体而言,可以在更宽的工艺条件范围内合成出纯相烧绿石结构Eu3+掺杂的Y2Sn2O7纳米晶体。对共沉淀-水热法合成Y2Sn2O7:Eu3+样品的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Eu3+掺杂Y2Sn2O7纳米晶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射出强烈的橙红色暖光;Eu3+离子以取代的方式进入Y2Sn2O7晶格中具有D3d反演对称性的位置;Eu3+的掺杂量高于9at%时观察到了浓度猝灭现象。高温热处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采用分步沉淀-水热法分别成功地合成了具有开口管状和八面体状Y2Sn2O7:Tb3+微/纳米晶体。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的沉淀剂可以合成出具有不同形貌的烧绿石结构Y2Sn2O7:Tb3+微/纳米晶体,其中采用NH3·H2O作为沉淀剂在形成中心堵塞的开口管状Y2Sn2O7:Tb3+微米晶体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提出了不同形貌Y2Sn2O7:Tb3+微/纳米晶体的形成机理。对分步沉淀-水热法合成的Y2Sn2O7:Tb3+样品的FT-IR、Raman和PL等光学性能的研究发现Y2Sn2O7:Tb3+样品具有典型的Tb3+激活发光材料的特征光致发光性能,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可以发射出强烈的绿色光。采用共沉淀-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出了具有单一烧绿石结构的Eu3+掺杂Gd2Sn2O7纳米晶体。相比较于La2Sn2O7:Eu3+、Y2Sn2O7:Eu3+纳米晶体的合成而言,Gd2Sn2O7:Eu3+纳米晶体可以在更宽的实验条件范围通过水热法而获得。样品的发光性能测试结果说明,Eu3+掺杂Gd2Sn2O7纳米晶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射出强烈的橙红色光;Eu3+离子以取代的方式掺杂进入Gd2Sn2O7晶格中具有D3d的反演对称位;Eu3+的最优掺杂量为7 at%,过高的Eu3+掺杂量会导致浓度猝灭现象的发生;并且高温热处理可以显着地提高Gd2Sn2O7:Eu3+纳米晶体的发光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0-06-01)

王玮,孙家法,刘楣,刘苏[9](2009)在《β型烧绿石结构氧化物超导体AOs_2O_6(A=K,Rb,Cs)电子能带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计算β型烧绿石结构氧化物超导体AOs2O6(A=K,Rb,Cs)的电子能带结构及态密度.计算发现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和在位库仑势U的作用增大了费米面处态密度值.通过计算还得到这叁种化合物电子关联常数λc分别为1.55,1.12和0.73.由实验测量与能带计算得到的电子比热容系数的比值得到电子质量提高参数.通过分析这叁种化合物电子质量提高参数,推算出它们的电声子耦合常数λep分别为1.56,0.78和1.08.由此提出KOs2O6为强电子关联和强电声子耦合系统,而RbOs2O6和CsOs2O6的电子关联性与电声子耦合为中等.(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李鸿建,陈刚,李中华,周超[10](2007)在《烧绿石结构La_2Ti_(2-x)Co_xO_7的制备及可见光分解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烧绿石结构的光催化剂La_2Ti_(2-x)Co_xO_7(x=0,0.05,0.10,0.20),通过XRD、FT-IR、BET、UV-Vis漫反射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以及漫反射光谱进行了表征,采用光催化反应装置和气相色谱仪对产氢速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La_2Ti_2O_7只在紫外光下有吸收,而Co对La_2Ti_2O7的B位掺杂能使其在可见光区有明显的吸收;La_2Ti_2O_7的Co掺杂不仅提高了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分解水制氢的能力,而且可使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分解水制氢;在La_2Ti_(2-x)Co_xO_7(x=0-0.20)系列中,La_2Ti_(1.9)Co_(0.1)O_7分解水制氢能力最强.(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烧绿石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核能的不断发展,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核废物,其中包含众多的高放射性核废物。对高放射性核废物进行固化处理后,进行深地质掩埋,是处理核废物的主要方式。因此,选择良好的固化材料是发展核能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选择固化材料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的抗辐照性能,研究材料在辐照环境下的宏观、微观变化。烧绿石结构的Lu2Ti2O7因其浸出率低、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抗辐照性而成为高放射性核废物的理想固化材料的重要候选者,被大家广泛研究。关于材料辐照损伤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验方法(高能电子辐照、离子辐照、中子辐照、等离子辐照)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动态蒙特卡洛、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本文中,实验方法选用的是离子辐照,模拟方法选用的是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基于蒙特卡洛的SRIM模拟。对于离子辐照实验,我们采用不同的离子在不同剂量下对烧绿石结构的Lu2Ti207在室温下进行辐照,然后用GIXRD进行表征。在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建立模拟盒子的过程里,首先我们采用的势能是短程势—Buckingham势和长程势—库伦势。由于Buckingham势在靠近核的位置处为吸引势,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对靠近核的位置,采用库伦排斥势进行修正以得到适用于研究辐照动态过程的势能函数模型。其次,在系综的选择上,通过比对,我们发现两种系综对于缺陷的生成与湮灭没用很大区别,由于要对系综体积变化监测,因此,我们采用的是NPT系综。最后,关于辐照Lu2Ti207过程中产生的点缺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Frenkel缺陷对,我们用泰森多边形法和比对法来判定;另一种是反位缺陷,我们用反位比例法和比对法来判定。通过离子实验以及XRD的表征,我们发现对于烧绿石结构的Lu2Ti2O7在用Kr2+和He+分别辐照的过程中,当采用重离子Kr2+对样品进行辐照时,辐照剂量为2x1014ions/cm2时,样品出现非晶,而用轻离子He+辐照样品,即使剂量高达2x1017 ions/cm2也只会发生有序烧绿石相到无序萤石相的转变,而没有发生非晶的现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SRIM模拟发现,Frenkel缺陷对的积累是导致样品非晶的直接原因,并且重离子Kr2+辐照,能量会大部分转化为核能损,生成大量Frenkel缺陷;而轻离子He+辐照,能量会大部分转化为电子能损,导致体系温度升高,加速了原子运动,促进了 Frenkel缺陷湮灭。也就是,重离子辐照相对轻离子辐照,会产生更多的Frenkel缺陷对,湮灭更少的缺陷对,从而导致重离子辐照发生非晶,而轻离子辐照即使在更高的剂量下也难以非晶。最后,我们也分别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初始PKA对烧绿石辐照性能的影响,不同入射能量辐照烧绿石产生的辐照损伤,以及不同入射方向的初始PKA引起的烧绿石中的缺陷变化。相同能量不同种类的初始PKA产生的缺陷个数是随着初始PKA的原子质量数增加而增加的;同种类不同能量的初始PKA中,能量越高产生的缺陷个数越多;初始PKA的初始速度不同,缺陷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烧绿石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曾旭.缺陷烧绿石结构氧化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8

[2].焦绪丽.烧绿石结构Lu_2Ti_2O_7辐照损伤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厦门大学.2018

[3].黄仲,李赛赛,谭操,刘江昊,鲁礼林.熔盐法合成烧绿石结构La_2Zr_2O_7粉体[J].机械工程材料.2016

[4].冯建情,王耀,李成山,于泽铭,金利华.烧绿石结构La_2Zr_2O_7薄膜的外延生长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焦世惠,韩永男,徐曼,庞广生,徐跃华.缺陷烧绿石结构KNbWO_6·H_2O的水热/溶剂热合成与性质研究[C].第十叁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6].吴琼,张鑫,彭浩然,冀晓鹃,章德铭.烧绿石结构A_2B_2O_7热障涂层材料热物理性能综述[J].热喷涂技术.2014

[7].莫忠,曹一鸣,刘志宇,卫红,王小辉.高取向烧绿石结构Er掺杂Bi_2Ti_2O_7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C].“广东省光学学会2013年学术交流大会”暨“粤港台光学界产学研合作交流大会”会议手册论文集.2013

[8].杨锦瑜.烧绿石结构稀土锡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0

[9].王玮,孙家法,刘楣,刘苏.β型烧绿石结构氧化物超导体AOs_2O_6(A=K,Rb,Cs)电子能带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物理学报.2009

[10].李鸿建,陈刚,李中华,周超.烧绿石结构La_2Ti_(2-x)Co_xO_7的制备及可见光分解水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07

标签:;  ;  ;  ;  

烧绿石结构论文-曾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