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屈服点钢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屈服点,超韧性混凝土,抗震性能,延性
不同屈服点钢筋论文文献综述
万泽青,刘平,韩军[1](2012)在《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由超韧性混凝土和不同屈服点金属构成的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基于对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试验,对其裂缝发展、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等抗震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2年12期)
宗俊,许丽萍,刘平[2](2011)在《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柱耗能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柱,共设计了4根柱:普通钢筋混凝土柱,配置低屈服点钢和高韧性混凝土柱,配置低屈服点钢、普通钢筋弯起和高韧性混凝土柱,低屈服点钢和普通钢筋并排的高韧性混凝土柱,通过对4根柱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研究表明: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柱在弹性阶段时,由于低屈服点钢筋发生塑性变形可以有效吸收地震能量,阻尼系数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柱有较大提高,而高屈服点钢筋仍处于弹性阶段,则度没有明显退化,可以保证结构的强度。(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1年09期)
李琪,张景,刘平,徐志坚,帅华国[3](2011)在《配置不同屈服点钢筋的RC十字型节点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钢筋屈服点的不同,分别制作了一级钢筋、叁级钢筋以及低屈服点钢筋的RC十字型节点;通过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了3种节点构件在水平荷载下的滞回曲线,分析比较了3种节点构件的耗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等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试件J-3在各级位移控制下第1循环的滞回环面积大于试件J-1、J-2;试件J-3的位移延性系数也远大于试件J-1、J-2;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节点比配置一级钢、叁级钢的节点耗能能力强,延性也有明显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张景[4](2011)在《配置不同屈服点钢筋RC十字型节点的耗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字型梁柱节点是框架结构中重要的部位之一,其变形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体结构抗震能力的好坏。本文拟探索一种节点抗震新思路,即低屈服点钢筋和高韧性混凝土配置在节点构件中,通过其变形耗能以提高节点构件的抗震能力。根据钢筋屈服点的不同,制作了六个节点试件:两个一级钢筋节点,两个叁级钢筋节点,两个低屈服点钢筋节点。相同配筋的节点分别采用普通混凝土与高韧性混凝土浇筑。将制作好的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出十字型节点在压、弯、剪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分析比较了延性、耗能能力、承载力退化和刚度退化等特征,试验结果分析表明:(1)、高韧性混凝土节点构件比普通混凝土节点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和正反方向的平均延性系数都有提高,其中延性系数提高了28%。配置低屈服点钢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与一级钢大小类似,但低于叁级钢筋;配置一级钢的节点比配置叁级钢的节点正反向平均延性系数大22%,配置低屈服点钢的节点又比配置一级钢的节点延性系数大26%。以上表明,高韧性混凝土和低屈服点钢在改善构件延性方面起到了显着的作用。(2)、进入弹塑性状态,低屈服点钢配置的节点滞回环面积要大于一级钢和叁级钢配置的节点,高韧性混凝土构件在各级位移控制下的滞回环面积要大于普通混凝土构件,说明低屈服点钢、高韧性混凝土的耗能能力较好。(3)、进入屈服阶段,配置低屈服点钢筋的节点其承载力退化和一级钢筋类似,较叁级钢筋要快,且刚度小于叁级钢筋。运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节点进行非线性分析。钢筋采用塑性模型,混凝土采用损伤塑性模型,通过分离式建模并对其进行弹塑性分析,其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1-05-01)
宗俊[5](2011)在《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柱耗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柱都由单一的钢筋构成,考虑抗震要求,在设计中一般都采用“强柱弱梁”的设计思路,采用高强钢筋和高强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柱,在弹性阶段刚度大,耗能低,混凝土的脆性大,柱子一旦屈服,就丧失承载力。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一种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柱,该柱主要由高屈服点钢筋、低屈服点钢筋和高韧性混凝土构成。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原理是低屈服点钢筋由于屈服点较低所以较早进入塑性变形,形成耗能能力,高屈服点钢筋仍处于线弹性状态,在地震不大时,高屈服点钢筋能提供恢复力,从而使柱在线弹性工作状态就可消耗地震能量。本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柱相比有以下明显特征:(1)新型钢筋混凝土柱采用了高韧性混凝土,其应变很大,延性很好,因此该新型钢筋混凝土柱在低屈服点钢筋屈服后不会急剧开裂和压碎,大大延长了柱的塑性工作段,故该新型钢筋混凝土柱比传统钢筋混凝土柱耗能能力有明显改善。(2)新型钢筋混凝土柱中低屈服点钢筋屈服强度在245MPa左右,在荷载作用下,低屈服点钢筋可以在高屈服点钢筋屈服之前较早地进入屈服阶段,通过自身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新型钢筋混凝土柱的阻尼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柱提高了80%以上,与此同时,结构整体上仍具有较强的弹性变形恢复能力。(3)用低屈服点钢相当于在柱中内置一个阻尼器,既减少了空间又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有:(1)材料设计。包括高韧性混凝土的设计与配制、低屈服点钢筋的选择与力学性能等。(2)结构设计。包括柱的构造形式、不同类型钢筋配量、不同类型混凝土配量。(3)实验研究。通过对柱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破坏机制、变形恢复能力、位移延性、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4)数值模拟。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混凝土柱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验证。(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1-05-01)
韩军[6](2009)在《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梁是土木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元素,目前的钢筋混凝土梁中使用的混凝土材料基本上属于脆性材料,其开裂应变很低,而对应的钢筋极限应变却大得多。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工作阶段是弹性工作,而弹性阶段无法有效耗散地震能量,当钢筋进入塑性变形时,虽然可以耗散地震能量,但是此时钢筋的塑性变形引起梁的挠度增大,进而使混凝土急剧开裂和压碎,钢筋混凝土梁已不能有效地工作。本文针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该梁是由大变形混凝土和不同屈服点金属复合材料组合而成,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有以下明显特征:(1)该新型钢筋混凝土梁采用了大变形混凝土即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其最大应变与钢筋的屈服应变相当,因此该新型钢筋混凝土梁在钢筋屈服后混凝土不会急剧开裂和压碎,大大延长了梁的塑性工作段。此外ECC多裂缝间的咬合摩擦力可以有效消耗传入结构的地震能量,因此该新型钢筋混凝土梁相比传统钢筋混凝土梁耗能能力有明显提高。(2)该新型钢筋混凝土梁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纵筋附近配置了低屈服点金属筋,低屈服点金属筋屈服强度在60MPa左右,在荷载作用下,低屈服点金属可以在钢筋屈服之前较早地进入屈服阶段,通过自身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而此时梁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梁获得较高的弹性耗能能力,通过试验得出在弹性工作阶段,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的阻尼比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提高了50%以上。(3)该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无需另设阻尼器,较好地实现了结构、材料、阻尼的一体化,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降低建筑成本。本文针对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的构造形式、布置方式、材料研制、基本力学性能、力学模型以及能量耗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工作有:(1)ECC性能研究,主要包括ECC的制备、力学性能试验及阻尼性能试验等。(2)不同屈服点金属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包括不同屈服点金属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建立、力学性能试验和耗能能力试验。(3)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的性能研究,主要通过试验对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研究该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的静力学性质、拟动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性等。(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9-05-01)
韩军,刘平[7](2009)在《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混凝土应变峰值低、极易破碎、极易开裂等固有缺陷在地震中出现严重的结构破坏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阻尼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混凝土结构的核心技术是采用了水泥基复合材料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和不同屈服点金属耗能技术,利用配筋ECC在大位移下表现出的高延性行为和不同屈服点金属弹性滞变耗能特性,使结构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得到数倍的提高,即使在强地震等外部强激励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可修复性,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文中重点介绍了ECC的概念、基本性能、设计原理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其次介绍了不同屈服点金属耗能技术的原理、性能和实验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整体结构的实验研究方法和思路。(本文来源于《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5-01)
周卫明[8](2008)在《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结构耗能铰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研究中,塑性铰的研究一直为各国学者所关注。塑性铰的产生虽然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但在塑性铰发生区域内,钢筋进入屈服阶段时,混凝土已发生局部严重破坏。本文针对普通钢筋混凝土塑性铰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较强耗能能力的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耗能铰。该结构耗能铰采用本文新近研制的大变形混凝土,配置不同屈服点的钢筋。其中低屈服点钢筋作为耗能筋,高屈服点钢筋提供恢复力。该耗能铰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塑性铰相比较,有以下明显特征:1、由于新型结构耗能铰采用了本文新研制的大变形混凝土,其变形能力是普通混凝土的4倍,使得结构耗能铰的非损伤变形能力与耗能减震能力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塑性铰相比获得了明显的提高。2、新型结构耗能铰的低屈服点钢筋可以在高屈服点钢筋屈服之前较早地进入屈服阶段,而此时结构仍处于弹性阶段,因而使结构获得了较高的弹性滞回能力,使得结构在弹性阶段的阻尼比提高了一倍以上。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设置新型耗能铰的框架结构的耗能性能要明显优于普通框架结构,在同样的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反应较普通框架可降低50%。3、具有结构耗能铰的结构无需另设阻尼器,成功地实现了结构、材料、阻尼的一体化,可以有效地节省空间,降低建筑成本。本文针对新型结构耗能铰的构造形式、布置方式、基本力学性能、力学模型以及能量耗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工作有:1、大变形混凝土研究,主要包括聚合物水泥砂浆性能试验、大变形混凝土的研制及其力学性能试验等。2、不同屈服点钢筋结构研究,包括耗能铰构造设计、受力分析、低屈服点钢筋的制备等。3、耗能铰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具有耗能铰梁的破坏形态、裂缝发展、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性能等有价值的数据。4、具有结构耗能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包括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地震波瞬态分析等并与传统结构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8-06-01)
不同屈服点钢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柱,共设计了4根柱:普通钢筋混凝土柱,配置低屈服点钢和高韧性混凝土柱,配置低屈服点钢、普通钢筋弯起和高韧性混凝土柱,低屈服点钢和普通钢筋并排的高韧性混凝土柱,通过对4根柱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研究表明: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柱在弹性阶段时,由于低屈服点钢筋发生塑性变形可以有效吸收地震能量,阻尼系数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柱有较大提高,而高屈服点钢筋仍处于弹性阶段,则度没有明显退化,可以保证结构的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屈服点钢筋论文参考文献
[1].万泽青,刘平,韩军.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2
[2].宗俊,许丽萍,刘平.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柱耗能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1
[3].李琪,张景,刘平,徐志坚,帅华国.配置不同屈服点钢筋的RC十字型节点试验[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
[4].张景.配置不同屈服点钢筋RC十字型节点的耗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1
[5].宗俊.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柱耗能性能研究[D].扬州大学.2011
[6].韩军.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性能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9
[7].韩军,刘平.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C].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9
[8].周卫明.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结构耗能铰的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