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服务论文-张亦驰,杭添仁,任重

中继服务论文-张亦驰,杭添仁,任重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继服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征四号,探月,大幕,火星探测器,拉格朗日点,近地点高度,中继星,天文观测,远地点,叁号

中继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张亦驰,杭添仁,任重[1](2018)在《“鹊桥”搭起,月背着陆任务拉开大幕》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21日晨,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中继通信卫星鹊桥号发射升空。虽然中国官方对于这次的任务比较低调,但这一具有很高价值的发射仍然引起外媒的广泛关注。据《环球时报》了解,鹊桥号发射入轨之后将为年底择机实施(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8-05-22)

傅林捷[2](2018)在《基于云服务的实时视频中继多路径传输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视频直播的发展,行业对直播延迟和交互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互动直播技术已经是直播行业的标准配置。如何提升网络延迟性能成为实时视频应用保证用户交互体验质量,跻身行业领先水平的关键因素。尽管可以选择无线接入条件良好的环境进行直播活动,实时视频在传统网络中长距离、跨区域、跨网络传输时,性能下降十分明显。围绕该问题,论文利用网络基础建设良好的云服务,研究基于云服务的实时视频中继多路径传输方法,并对这一应用模式下引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升实时视频中继多路径传输的性能。针对云服务网络质量好、路径冗余性高的特点,论文分析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和传输特性,综合考虑现有软硬件条件和多路径传输技术特点,提出基于DCell架构的中继多路径传输方法,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的路径资源,提升实时视频业务在长距离、跨区域、跨网络传输时的性能和用户体验质量。实测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中继多路径传输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长距离、跨区域传输的性能。针对数据中心网络传输时背景业务突发性高、链路可用带宽动态变化的问题,论文在中继多路径传输架构下,提出一种时延最小化的中继流量分配算法,通过对路径质量的评估和多路径传输平均时延的估算进行流量动态分配,提升实时视频的传输的交互性和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时延最小化的中继流量分配算法,在链路可用带宽波动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小传输过程中的平均传输时延和最大传输时延,提高视频流的实时性和交互性。针对数据中心多路径传输过程中汇聚节点可能出现的Incast丢包情况,论文基于MPTCP和MPUDP对分割/聚合模式下的多路径传输进行建模,分析可用带宽、数据分组发送时间间隔、缓冲区大小等与Incast丢包的关系,提出发送步长调整的Incast缓解算法,通过调整数据包发送时间间隔,降低数据流突发性,缓解Incast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发送步长调整算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数据的突发性,提升高并发情况下的吞吐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5-01)

陈昊,单长胜,李亚晶[3](2017)在《面向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传输服务的中继卫星应用模式和资源调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中继卫星,将对地观测卫星的图像数据及时传输至地面对于实时目标观测来说非常重要。中继卫星面向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传输的服务申请时,如何高效分配中继卫星资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中继卫星资源调度策略入手,首先研究了中继卫星应用对地观测卫星的服务模式;其次,深入分析了中继卫星资源调度策略、中继卫星资源调度和冲突消除原则;最后,基于中继卫星资源分配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中继卫星系统资源分配优化算法。(本文来源于《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9-17)

孙宝升,耿淑敏,尹曙明,高坚,史西斌[4](2016)在《中继卫星S频段多址系统应用服务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深入分析TDRSS(Tracking and Data Relay Satellite System,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多址业务的主要能力、业务类型以及服务对象,概括总结出了TDRSS多址业务的2种应用服务模式,即周计划模式和按需接入模式。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我国中继卫星SMA(S-band Multiple Access,S频段多址系统)的预分配服务模式、周计划服务模式和按需接入服务模式等3种应用服务模式。针对这些,建议:低速测控及数传需求的用户平台在安装S频段中继终端时,考虑兼容S频段单址和多址业务;用户中心S频段低速测控及数传服务尽可能使用SMA;用户在单独使用返向SMA资源时,必须确保中继终端处于开机状态,并指向中继卫星。(本文来源于《飞行器测控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5](2016)在《宁波市13条中继线贯通声讯服务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波市以第一代地名数据库为依托,研制开发出全市统一操作、市县两级共享的网络版地名数据库,新版数据库收集了各类地名数据共4万多条。以地名数据库为基础,拓展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模式,相继建成了宁波和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市县两级地名网站和电子地图,同时以网站信息更新、数据质量和业务查询为重点,及时将(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名》期刊2016年01期)

邵慧莹,李剑锋[6](2015)在《基于多参数服务质量的多点中继选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最优化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没有考虑多参数服务质量的缺陷,为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提出一种多参数服务质量的多点中继选择算法。采用延时、带宽、节点的饱和率、链路稳定性等参数构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在多点中继选择时,同时考虑邻居节点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参数,在路由选择算法中,综合考虑最小跳数和服务质量参数。采用仿真对比实验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路由协议有效降低了平均延时、丢包率以及TC分组数量,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5年10期)

李伟[7](2015)在《基于SDN的多径中继传输服务网络组织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GPP在R5版本中引入的IMS多媒体标准体系,成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基于传统的缺省路由的单一路径传输模式,IMS存在着端到端的QoS保证困难、传输效率低下、带宽瓶颈效应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 IMS应用的发展和创新。而基于应用层中继构建多径中继传输服务网络,可以通过多径冗余或分发传输方式实现具有QoS保证的传输,进而解决相关的制约IMS技术应用部署问题,实现IMS网络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在多径中继传输服务网络构建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诸如重迭网络组织方式、路径选择和控制以及QoS体系的评价等多方面的问题。以重迭服务网络组织模型和相关的算法为基础,研究过程中主要获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首先,为解决多径传输路径的选择问题,本文针对重迭服务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提出了分别针对节点和路径进行形式化的两种描述方法;其次,基于SDN的技术思想,将控制器和转发器相分离,在P2P传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MR-Cluster模型,其将中继节点分为超级节点、簇管理节点以及普通节点叁类,并论述了节点加入和退出以及相关的网络拓扑算法;再次,对于控制器与簇管理节点、簇管理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消息交互设计了 OpenPath协议,能够有效地对重迭服务网络和中继路径的生成进行管理;最后,在综合分析各个路径类别以及QoS约束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满足QoS约束要求的多径传输路径选择算法,该算法要求路径满足带宽和时延两个要求,选择不相交特征的路径来实现多径冗余和分发传输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了系统传输性能和效率。本文最后采用网络仿真软件OMNeT++对MR-Cluster网络模型和多径中继传输路径选择算法进行仿真测试,验证了该服务网络模型及路径选择算法在某些业务需求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万功伟[8](2015)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中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种类不断丰富,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如何对网络中的大量传输数据包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缓解网络拥塞,提升网络整体性能已成为一项亟须解决的任务。服务中继机制作为一种热门研究课题,为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它可以通过中继节点协调终端与服务源之间的通信过程,同时达到缓解网络拥塞、减少访问延迟以及降低服务源工作压力等多方面的目的,提升网络的整体工作性能。但是,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存在许多特性,比如用户移动性、终端设备资源有限性等,所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中继机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更复杂。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中继机制进行了研究,利用服务中继技术改善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整体性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移动互联网中终端用户的移动性特点以及网络中各节点的活跃状态变化性,提出一种动态中继选择方案(Dynamic Relay Selection Scheme,DRSS),综合衡量用户与各候选设备之间的距离和节点的实时请求转发量,选择目前最优的节点作中继节点。通过采用集中式控制实现中继选择过程的动态性,改善网络整体性能。2)针对移动互联网中并发访问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运行于中继节点的请求调度方案(Request Scheduling Scheme,RSS)。通过采用请求分类处理,进一步缓解中继节点与服务源间的网络拥塞问题,减少用户等待延迟和实现网络性能的提升。通过实验与仿真,对上述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比较应用方案前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访问延迟变化情况。3)基于用户访问流媒体业务的行为特点,提出一种流媒体预读策略。通过分析用户历史访问记录,基于马尔可夫模型,构建用户访问模式库,实现对用户未来行为的预测,进行服务数据预读,减少用户访问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高用户体验。通过仿真,分别从缓存字节命中率、延时降低量等方面对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5-01-12)

朱国晖,薛茜,周广谭[9](2015)在《面向业务服务质量的中继系统资源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正交频分复用中继系统下行链路的吞吐量,满足用户对服务质量的需求,基于比例公平算法给出一种面向业务服务质量的资源分配算法。先根据用户在队列中的等待时延和用户对速率的需求,设计出时延因子和速率因子,并以此在时域阶段计算出不同用户优先级,最后在频域阶段根据用户的优先级分配资源。仿真结果表明,与原比例公平算法相比较,新算法吞吐量可提升35%到50%,用户公平性指数可提高13%,用户满意度也有增加。(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赵海霞[10](2014)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中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种类不断丰富,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如何对网络中的大量传输数据包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缓解网络拥塞,提升网络整体性能已成为一项亟须解决的任务。服务中继机制作为一种热门研究课题,为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它可以通过中继节点协调终端与服务源之间的通信过程,同时达到缓解网络拥塞、减少访问延迟以及降低服务源工作压力等多方面的目的,提升网络的整体工作性能。但是,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存在许多特性,比如用户移动性、终端设备资源有限性等,所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中继机制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更复杂。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中继机制进行了研究,利用服务中继技术改善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整体性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移动互联网中终端用户的移动性特点以及网络中各节点的活跃状态变化性,提出一种动态中继选择方案(Dynamic Relay Selection Scheme,DRSS),综合衡量用户与各候选设备之间的距离和节点的实时请求转发量,选择目前最优的节点作中继节点。通过采用集中式控制实现中继选择过程的动态性,改善网络整体性能。2)针对移动互联网中并发访问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运行于中继节点的请求调度方案(Request Scheduling Scheme,RSS)。通过采用请求分类处理,进一步缓解中继节点与服务源间的网络拥塞问题,减少用户等待延迟和实现网络性能的提升。通过实验与仿真,对上述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比较应用方案前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访问延迟变化情况。3)基于用户访问流媒体业务的行为特点,提出一种流媒体预读策略。通过分析用户历史访问记录,基于马尔可夫模型,构建用户访问模式库,实现对用户未来行为的预测,进行服务数据预读,减少用户访问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高用户体验。通过仿真,分别从缓存字节命中率、延时降低量等方面对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4-08)

中继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视频直播的发展,行业对直播延迟和交互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互动直播技术已经是直播行业的标准配置。如何提升网络延迟性能成为实时视频应用保证用户交互体验质量,跻身行业领先水平的关键因素。尽管可以选择无线接入条件良好的环境进行直播活动,实时视频在传统网络中长距离、跨区域、跨网络传输时,性能下降十分明显。围绕该问题,论文利用网络基础建设良好的云服务,研究基于云服务的实时视频中继多路径传输方法,并对这一应用模式下引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升实时视频中继多路径传输的性能。针对云服务网络质量好、路径冗余性高的特点,论文分析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和传输特性,综合考虑现有软硬件条件和多路径传输技术特点,提出基于DCell架构的中继多路径传输方法,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的路径资源,提升实时视频业务在长距离、跨区域、跨网络传输时的性能和用户体验质量。实测实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中继多路径传输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长距离、跨区域传输的性能。针对数据中心网络传输时背景业务突发性高、链路可用带宽动态变化的问题,论文在中继多路径传输架构下,提出一种时延最小化的中继流量分配算法,通过对路径质量的评估和多路径传输平均时延的估算进行流量动态分配,提升实时视频的传输的交互性和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时延最小化的中继流量分配算法,在链路可用带宽波动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小传输过程中的平均传输时延和最大传输时延,提高视频流的实时性和交互性。针对数据中心多路径传输过程中汇聚节点可能出现的Incast丢包情况,论文基于MPTCP和MPUDP对分割/聚合模式下的多路径传输进行建模,分析可用带宽、数据分组发送时间间隔、缓冲区大小等与Incast丢包的关系,提出发送步长调整的Incast缓解算法,通过调整数据包发送时间间隔,降低数据流突发性,缓解Incast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发送步长调整算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数据的突发性,提升高并发情况下的吞吐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继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亦驰,杭添仁,任重.“鹊桥”搭起,月背着陆任务拉开大幕[N].环球时报.2018

[2].傅林捷.基于云服务的实时视频中继多路径传输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8

[3].陈昊,单长胜,李亚晶.面向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传输服务的中继卫星应用模式和资源调度研究[C].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4].孙宝升,耿淑敏,尹曙明,高坚,史西斌.中继卫星S频段多址系统应用服务模式[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6

[5]..宁波市13条中继线贯通声讯服务体系[J].中国地名.2016

[6].邵慧莹,李剑锋.基于多参数服务质量的多点中继选择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5

[7].李伟.基于SDN的多径中继传输服务网络组织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5

[8].万功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中继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

[9].朱国晖,薛茜,周广谭.面向业务服务质量的中继系统资源分配算法[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5

[10].赵海霞.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中继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标签:;  ;  ;  ;  ;  ;  ;  ;  ;  ;  

中继服务论文-张亦驰,杭添仁,任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