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极端气温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祁连山,气候变化,极端气温指数
极端气温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吕越敏,李宗省,冯起,李永格,袁瑞丰[1](2019)在《近60年来祁连山极端气温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4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逐日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CCl/CLIVAR气候变化检测监测和指数专家小组(ETCCDI)所推荐的12个极端气温指数,分析了祁连山区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极端气温暖指数以祁连山中部和东部为较小变暖幅度区,向外围递增,极端气温冷指数的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递减。相较暖指数,冷指数变暖幅度更大;夜指数变暖幅度大于昼指数,这与气温日较差显着减少具有一致性;生长季长度明显延长;冰冻日数、霜冻日数显着减少,减少幅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祁连山南部。1985年后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祁连山加速变暖,2000年后变暖趋势有所减缓,2010年后变暖幅度大幅增加。海拔越高,极端气温指数的变暖幅度越大,高海拔区(>2500 m)极端气温冷指数变化明显,低海拔区(<2500 m)极端气温暖指数变化明显。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热带北大西洋指数(Tropical Northern Atlantic Index,TNA)、热带南大西洋指数(Tropical Southern Atlantic Index,TSA)、北热带大西洋海表温度指数(North Tropical Atlantic Index,NTA)、加勒比地区海温指数(Caribbean Index,CAR)对祁连山极端气温暖指数的影响强于极端气温冷指数,中热带太平洋海温(Nino 4)主要影响极端气温冷指数,南海夏季风(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dex,SCSSMI)主要影响极端气温暖指数。(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9年05期)
石慧兰,张建海,杨晨,胡雪红,周成[2](2019)在《山东德州市近50年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趋势系数、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山东德州市所属11个台站1966—2015年气温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最低和极端最低气温都为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是平均最高气温的3.46倍,极端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是平均最低气温的1.66倍。年极端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高温日数和低温日数都为减少趋势,低温日数减少明显。在1988年出现平均最低气温突变,在1989年出现平均气温突变,在1992年出现平均最高气温突变,低温日数在1986年出现突变。各县之间最高气温无明显差异,最低气温差异明显。最低气温受城市化影响最显着,德州市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在全市属最高。(本文来源于《青海气象》期刊2019年03期)
焦文慧,张勃,黄涛,马尚谦,候启[3](2019)在《近30a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时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61个气象站1988—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检验、滑动t以及相关分析方法,对河东地区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河东地区近30 a日最高气温的极大(小)值、日最低气温的极大(小)值、年平均最高(低)气温、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昼(夜)日数、气温日较差、暖日持续日数、生物生长季呈现增大(加)趋势,霜冻日数、冰冻日数、冷昼(夜)日数、冷日持续日数呈现减小(少)趋势;②暖指数的变暖幅度大于冷指数,昼指数的变暖幅度大于夜指数,陇东高原地区变暖幅度最大,甘南高原地区变暖幅度最小;③多数指数的突变点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期;④多数极端气温指数与经度和海拔高度显着相关,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与区域性增暖有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吉正熙,赵景波[4](2019)在《云南省丽江市1960-2017年极端气温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丽江市是位于南方且具有温带气候特点的地区,研究该区近58年极端气温变化对查明极端气温变化特点、规律和趋势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对极端气温引起的气象灾害的预防及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实际意义。利用丽江市气象站1960—2017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等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值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复数小波变换系数及小波方差法,对选用的8个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丽江市的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夏季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等5个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冷昼日数、冷夜日数、霜冻日数等3个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丽江市的夏季日数、暖昼日数和暖夜日数的增加对气温升高起到了主要作用。突变分析表明:丽江各指数的突变年主要出现在21世纪初和1983年前后。Morlet小波分析表明:丽江市极端气温指数的主周期普遍为18年,个别指数有12年、30年的周期。初步认为,全球气温升高是导致研究区极端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预测丽江市未来2—3年的气温仍会呈现上升趋势,且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呈现上升趋势。(本文来源于《地球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学哲,孙才志[5](2019)在《西辽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干旱半干旱地区西辽河流域为例,选取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委员会推荐的9个极端气温指数,利用森式斜率、M-K检验、Morlet连续小波变换和R/S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除了夏日日数和热夜日数分别以3.50、1.44d/10a的速度增长外,其他7个极端气温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极端气温指数存在多个主周期,其中1~4年为主导周期;各站点的霜冻日数均呈显着减小趋势,与霜冻日数相比,冰冻日数的最大减小速率约为前者的1/4,夏季日数的增加速率从西向东依次递增;热夜日数的变化速率从东向西依次递减;对相对指数来说,其多年平均的空间差异性较小,仅暖夜指数的增长速度最为显着;气温日较差的速率是从西南向东北依次递减;该地区未来出现持续高温、干旱化趋势的概率较高。(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安彬,肖薇薇[6](2019)在《1955~2015年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汉中1955~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项极端气温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年汉中增温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06℃/10 a、0.45℃/10 a趋势增加;(2)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分别以2.91 d/10 a、3.31 d/10 a、0.67 d/10 a、2.66 d/10 a、3.89 d/10 a的趋势增加;(3)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冷夜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分别以-4.41 d/10 a、-0.57 d/10 a、-1.93 d/10 a、-0.15℃/10 a的趋势减少;(4)汉中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不一,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叶。(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光焰[7](2019)在《塔里木河干流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塔里木河干流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利用新疆塔里木河干流6个气象站1962—2015年的极端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研究塔里木河干流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塔里木河干流极端气温均呈现显着上升趋势,但不同河段气象站点测得的极端温度增温速度不同。极端高温的增温速度具体表现为:铁干里克>阿克苏>若羌>轮台>阿拉尔>库尔勒。极端低温的增温速度表现为:阿克苏>轮台>库尔勒>若羌>铁干里克>阿拉尔。②塔里木河干流不同河段的极端气温发生突变年份不同。极端高温发生突变年份具体为:上游段,1982年和2001年;中游段,1985年和1989年;下游段,1989年和1994年。极端低温发生突变年份具体为:上游段,1972年;中游段,1988年;下游段,1973年和1982年。③极端高温呈现2个增-减的周期性震荡,变化周期为20 a左右;极端低温也呈现2个增-减的周期性震荡,变化周期为18 a左右。整体来看,塔里木河干流不同河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极端气温都出现了显着的周期性震荡。(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刘蒙蒙,李秦[8](2019)在《1961—2017年尉犁县极端降水和极端气温日数变化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尉犁县东南、西北2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分析尉犁县极端气温、极端降水和连续干旱日数的变化特征,采用Morlet小波和重标极差分析法得到其周期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近57 a尉犁县东南部和西北部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连续干旱日数东南部比西北部减少更多,西北部极端高温日数减少而东南部极端高温日数增加,西北和东南部极端低温日数减少幅度接近。即过去57 a尉犁县西北部极端气候趋于冷湿,尉犁县东南部极端气候趋于暖湿;(2)未来尉犁县西北部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日数可能减少,极端降水和连续干旱日数可能增加,尉犁县东南部连续干旱和极端低温日数可能减少,极端降水和极端高温日数可能增加;(3)尉犁县西北部极端降水和连续干旱日数的主周期分别为28 a和8 a,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日数的主要周期均为28 a;尉犁县东南部极端降水和连续干旱日数的主周期分别为13 a和28 a,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日数主要周期均为28 a。(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苗正伟,李娜,路梅,徐利岗[9](2019)在《1961—2017年京津冀地区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京津冀地区25个气象站1961—2017年的逐日气温资料,计算了16个极端气温指数,通过旋转因子分析获得5个公因子,进而选取冰冻时间(ID0)、作物生长季(GSL)、暖昼时间(TX90p)、气温日较差(DTR)、日最高气温极小值(TXn)5个代表性极端气温指数,采用Sen斜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反距离权重插值(IDW)、Morlet小波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57a来,ID0、DTR分别以-2.4d、-0.23℃·(10a)-1的速率显着下降(P<0.05),GSL、TX90p分别以2.5d、2.1d·(10a)-1的速率显着增加(P<0.05),TXn则以0.28℃·(10a)-1的速率不显着上升,这表明,京津冀地区具有明显的暖化趋势.2)ID0、TXn、GSL分别在1987、1988、1996年发生突变,而TX90p、DTR均未发生突变.3)5个指数的第1主周期尺度为16~38a,相应的平均周期为8.2~18.5a.4)空间上,全域各站ID0均减少,减幅南高北低;各站GSL、TXn均呈增加趋势,GSL增幅西高东低,TXn与之相反;TX90p以增为主,京津以北增幅较大,仅东南部局地呈现减少趋势;DTR则以减为主,西南部减幅最大,仅东北局部呈现增加趋势.5)ID0、DTR在平均气温突变后减少,TX90p、GSL、TXn均在突变后增加,表明京津冀地区对区域升温有很好的响应.6)除ID0外,GSL、TX90p、DTR、TXn这4个指数与ENSO指数的相关性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石丹[10](2019)在《水城县近51年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水城县国家气象站1986-2018年的年极端最高、最低温度,采用线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极端温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水城县极端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1年来水城县:1.水城县年最高气温极值主要发生于3-5月(春季),年最低气温极值集中发生在1、2、12月(冬季)。2.水城县年平均最高气温极值和最低气温极值差值为35.96℃,水城县气温变化幅度较大。3.年最高气温极值、最低气温极值均逐年增高,且表现为上升趋势。4.春、夏季最高气温极值较高,主要在30℃左右摇摆,总体有小幅度增长;秋、冬季最高气温极值维持在25℃左右,基本呈持续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2期)
极端气温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趋势系数、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山东德州市所属11个台站1966—2015年气温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最低和极端最低气温都为上升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是平均最高气温的3.46倍,极端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是平均最低气温的1.66倍。年极端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高温日数和低温日数都为减少趋势,低温日数减少明显。在1988年出现平均最低气温突变,在1989年出现平均气温突变,在1992年出现平均最高气温突变,低温日数在1986年出现突变。各县之间最高气温无明显差异,最低气温差异明显。最低气温受城市化影响最显着,德州市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在全市属最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端气温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吕越敏,李宗省,冯起,李永格,袁瑞丰.近60年来祁连山极端气温变化研究[J].高原气象.2019
[2].石慧兰,张建海,杨晨,胡雪红,周成.山东德州市近50年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J].青海气象.2019
[3].焦文慧,张勃,黄涛,马尚谦,候启.近30a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时空变化[J].干旱区研究.2019
[4].吉正熙,赵景波.云南省丽江市1960-2017年极端气温变化特征[J].地球环境学报.2019
[5].王学哲,孙才志.西辽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变化特征[J].水电能源科学.2019
[6].安彬,肖薇薇.1955~2015年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J].江西农业学报.2019
[7].王光焰.塔里木河干流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刘蒙蒙,李秦.1961—2017年尉犁县极端降水和极端气温日数变化趋势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苗正伟,李娜,路梅,徐利岗.1961—2017年京津冀地区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变化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石丹.水城县近51年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农家参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