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硫酸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磷石膏,硫酸钙,净化增白,溶解
硫酸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义明,黄斌[1](2019)在《硫酸体系中磷石膏净化增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磷石膏杂质含量高,白度较低,直接影响其应用。本文利用硫酸溶液处理磷石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常压酸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常压酸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25、反应温度80℃、搅拌反应时间5min、硫酸溶液浓度3mol·L-1,白度值由33.5%提高到79.0%,长径比为90.00,大大提高了磷石膏的白度,具有广泛的实际用途。(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刘祎,吉飞,李朝林[2](2019)在《Cu/AC/过硫酸氢钾体系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湿法浸渍法制备了Cu/AC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活化过硫酸氢钾(PMS)降解处理罗丹明B废水。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所制备的催化剂。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可有效抑制Cu O的聚集。同时,Cu/AC由于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氧化铜较均匀的分布在表面,其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Cu O。此外,还研究了反应过程中各操作参数的影响,如溶液的p H值,PMS投加量,铜负载量和初始罗丹明B浓度。最后研究了Cu/AC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经过几轮的重复使用仍保持了较高的催化活性,30 min后脱色率仍超过96%。(本文来源于《贵州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钟晓聪,陈芳会,王瑞祥,徐志峰[3](2019)在《硫酸体系铅基阳极稳定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铅基阳极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湿法电沉积领域。随着矿物品位降低,锌电解液中氟、氯浓度逐步增大,导致铅基阳极腐蚀加剧、电锌品质降级。传统铅基阳极无法满足工业应用要求,直接限制了锌冶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铅基阳极在硫酸体系中的稳定性亟待提升。当前,国内外研究者为提升铅基阳极服役稳定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调控铅合金的金相结构,如优化合金成分、热处理和塑性加工;(2)铅阳极板表面预处理,如喷砂处理、溶液预处理等;(3)优化铅阳极结构,如多孔阳极、夹层阳极和涂层电极等。上述措施大部分以铅或铅合金电极为改进对象,然而,电解过程中铅合金阳极表面覆盖有氧化物膜层,本质上是以金属/氧化物电极形式服役的。因此,上述改进措施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铅基阳极稳定性差的难题。作为金属/氧化物电极,改善铅基阳极在硫酸体系中稳定性的关键在于同步提升铅基阳极的基底/氧化膜层结合稳定性和氧化膜层内部稳定性。本文归纳了基底的耐腐蚀性能、力学性能、表面预处理叁个因素对基底与氧化膜层结合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析氧反应、膜层成分、膜层结构叁个因素对氧化膜层内部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因素对铅基阳极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开发新型铅基阳极应着眼于同步提升基底/氧化膜层结合稳定性和氧化膜层内部稳定性。设计高结合强度、低化学势差、结合形态稳定的金属/氧化物过渡层,预制成分分布均匀、结构致密的氧化膜层,是制备满足高氟、氯电解体系工业应用要求的新型铅基阳极的关键。基于上述分析,可以预测硫酸体系析氧铅基阳极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有:(1)设计叁维有序多孔Pb或Pb合金基底,提高基底与氧化膜层的结合强度;(2)构筑梯度氧化物过渡层,即在基底与氧化膜层间构筑Pb-PbO-PbO_x-PbO_2过渡层,形成O浓度梯度,抑制析氧反应产生的活性氧向基底扩散;(3)实现氧化物颗粒与基底冶金结合,提高氧化物涂层的服役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7期)
王斌,李虎平,胡广寿,李甜甜,胡志龙[4](2019)在《不同镁盐在硫酸萃取体系下皂化P507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硫酸体系萃取分离稀土过程中,为了提高萃取能力,避免硫酸稀土复盐生成,通常采用钙盐或镁盐对P507进行皂化。由于钙、镁化合物反应活性不同,杂质含量差异较大,容易造成反应不完全以及萃取乳化等现象。本课题通过不同固体镁盐和液体碳酸氢镁对P507有机相进行皂化对比,选择出满足实际工艺生产过程的最优镁盐皂化剂。(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7期)
[5](2019)在《硫酸分解磷矿体系中稀土的提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织金磷矿的磷矿石矿物组成以白云石、石英、氟磷灰石和方解石为主,还存在微量的黄铁矿、粘土矿物和重晶石,P_2O_5含量为19.45%,稀土含量为0.678mg/g,以Y、La、Ce和Nd为主。采用硫磷混酸体系对含稀土的织金磷矿进行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在晶种质量分数为15%(与磷矿的质量比,下(本文来源于《化工矿产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高凯,张卜升,王靖坤,许万祥,李波[6](2019)在《钽铪在硫酸体系下的浸出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钽、铪分离多采用HF体系,易造成环境污染这一现状,以某牌号含钽、铪合金渣为原料,采用焙烧+浓硫酸浸出工艺对钽、铪的分离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当合金渣与碳酸钠质量比为1∶1、焙烧温度1 000℃、浓硫酸与合金渣体积质量为1∶1、浸出时间1h时,钽、铪的分离效率最高,可实现钽与铪的有效分离。(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9年06期)
于晴[7](2019)在《基于叁烷基氧化膦从硫酸体系中分离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钪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凭借其自身优良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航天、化工等领域。钪的分布极其分散,主矿物较少,主要作为副产品回收。目前我国生产的氧化钪大部分来自硫酸法生产钛白过程产生的硫酸废液,其中钪含量约为6-15 mg/L。由于钛白硫酸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钛、铁、锆、稀土等杂质元素,严重影响钪的分离和氧化钪产品的纯度。所以研究从硫酸体系中分离钪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性膦类萃取剂叁烷基氧化膦(TRPO),采用萃取色层法研究了其在硫酸体系中对抗的分离行为及机理。本文通过减压浸渍的方法将TRPO担载到硅基载体SiO_2-P上合成大孔硅基吸附剂 TRPO/SiO2-P,并利用 SEM-EDS、TG-DSC、BET、FT-IR对上述制备得到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吸附剂中TRPO的有效担载量高达31 wt%。通过批次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硫酸浓度、接触时间、吸附温度、竞争离子及离子浓度等因素对TRPO/SiO2-P吸附钪行为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柱分离实验,研究了对钪的连续分离。最后利用IR、XPS、IC探究了吸附机理,得到TRPO/SiO2-P对钪的吸附反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TRPO/SiO_2-P对钪具有较好的选择性,5M酸度下TRPO/SiO_2-P对钪吸附良好而对其他稀土元素几乎没有吸附性能;向溶液中加入H202能够抑制TRPO/SiO2-P对钛离子的吸附。当硫酸浓度为5M,接触时间为180min,实验温度为25℃时,TRPO/SiO2-P对钪的吸附效果最佳,对钪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3.3 mg/g。动态柱分离实验表明,TRPO/SiO2-P可实现从5 M H2SO4溶液中分离钪与其他常见竞争离子。上述研究表明,TRPO是一种较有希望从硫酸体系中分离提纯钪的候选材料。(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黄驰洲[8](2019)在《离子液体/硫酸耦合体系催化C4烷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烷基化油是异丁烷和丁烯在强酸催化作用下经过烷基化反应生成的以异辛烷为主的C8异构烷烃混合物,具有不含芳烃、烯烃和硫,高辛烷值,低蒸汽压等优点,是理想的高品质汽油调和组分。目前烷基化油在工业生产上主要以硫酸作为催化剂,但是硫酸工艺存在酸耗大和废酸处理难等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在硫酸催化体系中添加离子液体助剂来改善反应体系的界面性质以强化反应过程,提高烷基化油产品质量。研究发现,[OPSIm][HS04]/H2SO4和[Pr3NPS][HS04]/H2SO4两种耦合体系的催化效果最好,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温度3℃,酸烃比1:1,[OPSIrrm][HSO4]添加量100 mmol.L-1,而[Pr3NPS][HS04]的最优添加量为200 mmol.L-1。其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分子尺度下离子液体助剂对酸烃两相界面性质的调节作用,发现[OPSIm][HS04]和[Pr3NPS][HSO4]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酸烃界面性质,其中[OPSIm][HSO4]能够促进异丁烷在反应界面上的溶解,从而提高反应区域内的烷烯比;[Pr3NPS][HS04]可以显着增加界面厚度,提高过程速率。最后,本文基于Aspen Plus平台建立了包含烷基化反应动力学的反应器用户模型,实现了C4烷基化工艺全流程模拟。通过研究反应温度和原料丁烯种类对烷基化过程的影响,发现当反应温度从14℃降低至0℃时,烷基化汽油产品的辛烷值可以从95.0提高至97.9;模拟结果表明以2-丁烯为原料时烷基化油的辛烷值最高,1-丁烯次之,异丁烯最差。本文研究结果可为C4烷基化过程新工艺的设计和过程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2)
余宗鹤[9](2019)在《硫酸体系碳酸氢镁沉淀制备碳酸稀土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头混合型稀土矿成分复杂,目前主要采用第叁代酸法处理工艺,即浓硫酸强化焙烧分解、水浸、中和除杂、碳铵沉淀-盐酸溶解转型-P507萃取分离或P507/P204萃取转型分离。碳铵沉淀转型工艺中,产生大量氨氮废水,回收成本高且难以达标排放,这是制约稀土行业绿色清洁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新型绿色沉淀剂Mg(HC03)2用于硫酸稀土沉淀,从源头消除了氨氮污染,并耦合了现有硫酸体系Mg(HC03)2制备工艺,实现了镁盐循环利用,发展了绿色友好的稀土冶炼和分离理念。文中针对硫酸体系单一碳酸轻稀土(La/Ce/Pr/Nd)的沉淀结晶过程开展了基础研究,重点阐明SO24-存在形式和单一碳酸稀土沉淀结晶行为;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了晶型混合碳酸稀土的制备工艺,并探明关键控制因素,最终获得了符合GB/T 16479-2008要求的合格产品。主要内容如下:(1)碳酸稀土制备中SO42-行为研究。结合单一碳酸轻稀土体系Fraction-pH图,考察了加料方式对硫酸体系碳酸稀土中SO42-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归一化成分组成中,硫酸镧/铈采用正向加料方式获得沉淀物中SO42-含量超过16%,且分别以复盐La2(CO3)2.15(SO4)0.85·4H20和Ce2(CO3)2.15(SO4)0.85·3H20形式存在。(2)单一碳酸轻稀土沉淀结晶过程行为研究。在并流加料方式下考察了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及搅拌强度对单一碳酸轻稀土沉淀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碳酸镧/铈/钕影响显着。碳酸镧在高于50℃时由针状形成无方向性片状;碳酸铈在低于50℃时呈十字状晶型沉淀,含水率低,高于50℃时呈片状,含水率高于80%;碳酸钕随温度升高由无定型成为晶型沉淀。延长陈化时间对碳酸钕有促结晶作用。(3)晶型混合碳酸稀土制备。结合单一碳酸轻稀土沉淀结晶行为,重点考察了加料比例、陈化温度及时间等对混合碳酸稀土结晶性能的影响,发现存在晶种加速结晶的效应。结果表明:在n(HCO3-):n(RE3+)=3.15时,40℃下陈化6h可获得了REO质量分数高达45.96%的符合国标要求产品。依托混合碳酸稀土在陈化过程始终伴随着溶解-再结晶的生长机制,选取了特定阶段的碳酸稀土为晶种,在优化晶种用量和加料速度下将晶型混合碳酸稀土的制备时间从6h锐减至3h,提升了结晶效率。(4)含镁废水回收循环利用。含镁废水经碱转和碳化制备出的Mg(HCO3)2溶液中Fe、A1和Si含量均小于5ppm,该Mg(HCO3)2可再次用于沉淀制备碳酸稀土,实现了镁盐废水的循环,有效耦合了现有Mg(HCO3)2制备工艺。(本文来源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期刊2019-04-30)
方清,杨秀丽,欧阳辉[10](2019)在《硫酸体系中锰钽铌矿加压浸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一硫酸体系锰钽铌矿加压浸出下钽铌浸出率均不到10%的问题,在硫酸体系引入助浸剂,考察氟化铵、双氧水、反应压强、硫酸浓度、反应温度、氟化铵矿比对锰钽铌矿加压浸出的影响,采用XRD对浸渣进行物相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锰钽铌矿加压浸出中,引入助浸剂氟化铵,温度200℃、硫酸浓度50%及氟化铵/矿比为0.8∶1的条件下钽浸出率超过93%,铌浸出率超过96%。引入氟化铵对硫酸体系下锰钽铌矿的加压浸出效果的提升十分显着。(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硫酸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湿法浸渍法制备了Cu/AC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活化过硫酸氢钾(PMS)降解处理罗丹明B废水。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所制备的催化剂。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可有效抑制Cu O的聚集。同时,Cu/AC由于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氧化铜较均匀的分布在表面,其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纯Cu O。此外,还研究了反应过程中各操作参数的影响,如溶液的p H值,PMS投加量,铜负载量和初始罗丹明B浓度。最后研究了Cu/AC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催化剂经过几轮的重复使用仍保持了较高的催化活性,30 min后脱色率仍超过9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酸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刘义明,黄斌.硫酸体系中磷石膏净化增白的实验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2].刘祎,吉飞,李朝林.Cu/AC/过硫酸氢钾体系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J].贵州科学.2019
[3].钟晓聪,陈芳会,王瑞祥,徐志峰.硫酸体系铅基阳极稳定性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
[4].王斌,李虎平,胡广寿,李甜甜,胡志龙.不同镁盐在硫酸萃取体系下皂化P507的对比[J].世界有色金属.2019
[5]..硫酸分解磷矿体系中稀土的提取研究[J].化工矿产地质.2019
[6].高凯,张卜升,王靖坤,许万祥,李波.钽铪在硫酸体系下的浸出分离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
[7].于晴.基于叁烷基氧化膦从硫酸体系中分离钪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9
[8].黄驰洲.离子液体/硫酸耦合体系催化C4烷基化反应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9].余宗鹤.硫酸体系碳酸氢镁沉淀制备碳酸稀土过程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9
[10].方清,杨秀丽,欧阳辉.硫酸体系中锰钽铌矿加压浸出研究[J].有色金属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