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效益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效益评价
后效益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玲,周瑜,赖奇[1](2019)在《基于AHP-FCE模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完善、更科学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评价,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万年县为项目样区,选取新增耕地率、高标建设面积完成率等15项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FCE)模型应用于评价。对项目区高标准农田实施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使得各效益均有明显提高,但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是由于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变化率一般,影响了项目总体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翟孟颖[2](2016)在《基于乡土知识的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以江苏省沛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基于乡土知识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研究其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采用了深度访谈法、李克特量表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的效益评价应从生态、社会、经济3个方面展开;基于乡土知识的效益评价与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评价在评价角度、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基于乡土知识的评价结果更符合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改造项目综合效益达到b级,与项目实施前相比有显着改观。(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2期)
苏磊,王晶[3](2016)在《五原县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用地矛盾日益突出,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治就成为解决农户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来源于《西部资源》期刊2016年01期)
李昂[4](2015)在《禹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后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而土地治理项目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内容之一,在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田基础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农产品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等土地治理后效益开始显现。建立土地治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和比较不同土地治理项目产生的后效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对策,对提高土地治理效益、完善土地治理项目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禹城市2010年十里望乡土地治理项目、2011年市中街道土地治理项目、2012年伦镇土地治理项目等3个土地治理项目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禹城市土地治理项目后效益进行了评价和比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为:(1)构建了土地治理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土地治理项目效益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叁个二级指标,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新增农业及种植业总产值、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亩均新增防护林面积等12个叁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2)评价了禹城市3个土地治理项目后效益。2011年十里望乡、2011年市中街道、2012年伦镇土地治理项目的综合效益分别为0.788、0.775、0.772,其中,2010年十里望乡土地治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最好。3个土地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分别为0.814、0.864、0.811,其中,2011年市中街道土地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好;社会效益分别为0.771、0.621、0.797,其中,2012年伦镇土地治理项目的社会效益最好;生态效益分别为0.751、0.751、0.667,其中,2010年十里望乡土地治理项目和2011年市中街道土地治理项目的生态效益最好且相同。土地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提高经济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个土地治理项目的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分别为0.114、0.131、0.104;新增农业及种植业总产值分别为0.216、0.251、0.224;新增利税收入分别为0.256、0.265、0.234;改善灌排条件分别为0.021、0.031、0.061;新增机耕路分别为0.068、0.068、0.064;土地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与投资总额、投资比例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土地治理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服务农民、农业,提高农民的满意度,增加农民的收入。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分别为0.278、0.195、0.361;直接受益农户分别为0.148、0.186、0.09;土地治理项目的社会效益与农民自筹资金的比例、项目区农户总数等存在相关关系。土地治理项目的生态效益主要是改善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生活质量。亩均新增防护林面积分别为0.417、0.417、0.25;亩均年节约水量分别为0.334、0.334、0.417;土地治理项目的生态效益与科技措施的投入等方面存在相关关系。(3)提出了提高土地治理项目效益的建议。针对禹城市土地治理项目存在投资结构不合理、农民满意度低、科技投入比较少等问题,提出在不违背现行土地治理项目政策的前提下,提出适当调整土地治理项目投资结构、扩大农民自筹与投资投劳的比例;提高农民满意度;适当加大科技措施的投入等叁方面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11-15)
王栋[5](2014)在《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以安定区苏家岔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安定区苏家岔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从影响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方面,选定农地单产、人均耕地面积等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及其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经过土地整治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7期)
肖静[6](2014)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不断扩张的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占用耕地,导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存在巨大压力。而与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紧张局面相反的是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粗放,浪费现象严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促进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缓解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一项有效措施。但我国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仍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都不够成熟,因此开展项目实施后效益进行研究,对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完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详细描述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相关理论与成果,从我国耕地保护与城乡统筹发展角度提出增减挂钩的内涵,确定评价内容。(2)比较分析多种后效益评价方法后,本研究选择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实施评价,构建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叁个方面选取的12个评价指标构成指标评价体系并确定指标计算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综合效益评价,并引入分值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3)以东乡县挂钩项目为实例研究对象,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实践,得出评价东乡县挂钩项目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由“差”提升为“良”,社会效益由“差”提升为“良”,生态效益由“差”提升为“优”,综合效益由“差”提升为“良”。对评价结果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项目区取得的生态效益尤为显着,基本做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效统一;同时也反映出各项效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还应多加注意。(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4-06-16)
杨俊,王占岐,金贵,程丙银,侯现慧[7](2013)在《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进行科学研究,对于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实现土地整治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以相关研究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项目区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由15个指标所组成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景观效益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方面,拟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的完善做出有益探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项目区土地整治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项目实施使得各效益均有明显提高,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另外,景观效益潜力巨大,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并将其作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3年08期)
潘岩,程久苗,沈非,肖宜挺[8](2013)在《基于能值理论的土地整理后效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完善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土地整理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以安徽省全椒县武岗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整理前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能值输入与输出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总能值投入产出比提高,取得较为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改善不显着,土地环境负荷率加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降低。(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03期)
杨俊[9](2012)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然而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飞速提升所带来的全社会对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与耕地资源紧缺、土壤污染、生态退化问题之间的矛盾却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整治作为目前促进耕地资源科学有效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协调人地关系、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最重要的途径,就成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土地整治项目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步,到如今已有十余个年头,土地整治的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之处,未来土地整治应朝怎样的方向进行,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我国土地整治事业的推进和发展。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作为土地整治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土地整治的相关理论,规范与指导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对于实现土地整治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的内涵、原则、目标和理论基础,提出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的方法和程序,构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以相关研究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项目区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由15个指标所组成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全部指标进行定量计算,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以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项目区土地整治前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研究,给出了各项效益评价的等级,在此基础上引入分值计算模型测算出各效益的分值,使评价结果更具直观性。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探讨。通过本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经济效益评价等级由C级上升到B+级,分值由33.42分上升到84.19分;社会效益评价等级由C级上升到B+级,分值由33.52分上升到82.08分;生态效益评价等级由C级上升到B+级,分值由34.46分上升到80.50分;景观效益评价等级由C级上升到A级,分值由32.73分上升到89.03分;对以上四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等级由C级上升到B+级,分值由33.70分上升到83.40分。因此,本项目实施对于项目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均有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预期目的,有效地做到了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效益的统一。同时研究发现,土地整治项目各效益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应寻求更大的突破,是下一阶段土地整治项目工作的重点。另外,景观效益潜力巨大,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应得到更多的重视。研究结论对于该地区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2-05-01)
黄春芳[10](2011)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后效益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该文件提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由此,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我国得以研究。但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相关学者在其理论和实践研究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但多集中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行性分析、意义、存在问题及模式运作等方面,而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效益评价尤其是项目后效益评价的研究尚为欠缺。为此,本文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后效益评价研究”为题,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园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为实证,进行项目后效益评价研究,以揭示研究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效果及影响等方面的规律,为该项目的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具有类似条件的项目区提供了参考依据,以推动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更科学、合理开展。根据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内涵,项目后评价的内容体系及项目后效益评价的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后效益评价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评价原则及评价内容进行了研究。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后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本文主要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论入手对其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对比分析了对比法、逻辑框架法、成功度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后效益评价的运用及其优缺点。根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后效益评价的内容及研究区域实际,本文从经济、社会及生态叁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前后的各项效益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如下:研究区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总体上取得良好效益,即该项目实施后一改农村居民点散、乱、脏及粗放利用的不合理状况;引进城市资金、龙头企业和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其综合效益评价分值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73.22分提高为实施后的83.68分,说明该项目整体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表现为:(1)经济效益方面:研究区域人均GDP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0.81万元/人提高到实施后的0.92万元/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5940元/人提高到实施后的6728元/人;土地单产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6.88万元/公顷提高到实施后的7.50万元/公顷;土地利用率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94.24%提高到95.20%;农业结构更趋合理化。经济效益评价分值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71.40分提高为实施后的81.54分,说明该项目的实施为研究区域带来了较可观的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方面:研究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1.36万元/人提高到实施后的1.53万元/人;人均交通用地面积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5.49平方米/人提高到实施后的7.61平方米/人;人均耕地面积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1.09亩/人提高到实施后的1.13亩/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程度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0.83%提高为实施后的1.05%;村民质量有较大提高。社会效益评价分值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74.19分提高为实施后的84.63分,说明该项目的实施在缓解研究区域乃至九龙坡区的入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生态效益方面:研究区域森林覆盖率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8.72%提高到实施后的9.17%;土地垦殖率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61.55%提高到实施后的61.75%;田、水、路、林、村布局合理,景观美观及视觉效应较好;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完善,水土流失治理状况较好。生态效益评价分值从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实施前的74.22分提高为实施后的85.17分,说明该项目的实施为研究区域带来的较理想的生态效益。(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1-05-18)
后效益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基于乡土知识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研究其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采用了深度访谈法、李克特量表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的效益评价应从生态、社会、经济3个方面展开;基于乡土知识的效益评价与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评价在评价角度、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基于乡土知识的评价结果更符合项目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改造项目综合效益达到b级,与项目实施前相比有显着改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效益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玲,周瑜,赖奇.基于AHP-FCE模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2].翟孟颖.基于乡土知识的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以江苏省沛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6
[3].苏磊,王晶.五原县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分析[J].西部资源.2016
[4].李昂.禹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后效益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5
[5].王栋.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以安定区苏家岔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
[6].肖静.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
[7].杨俊,王占岐,金贵,程丙银,侯现慧.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
[8].潘岩,程久苗,沈非,肖宜挺.基于能值理论的土地整理后效益评价[J].科技信息.2013
[9].杨俊.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
[10].黄春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后效益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