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纤维磨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压柱塞泵,摩擦副,聚合物,摩擦磨损
纤维磨损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龙,吴向阳,张振华[1](2019)在《碳纤维增强PI与PEEK水润滑下的磨损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聚合物和不锈钢是水压柱塞泵关键摩擦副常用的配对材料。为了比较CF增强PI与PEEK聚合物的磨损性能,分别制备了10%和30%CF含量的PI和PEEK聚合物,通过与AISI 630不锈钢在水润滑下的摩擦磨损试验获得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并借助磨损形貌分析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CF增强PEEK比CF增强PI表现出了更优异的摩擦稳定性和耐磨损性能;与10%CF增强PI相比,30%CF增强PI的摩擦磨损性能较好,相比30%CF增强PEEK,10%CF增强PEEK的摩擦磨损性能更好;随着CF含量由10%增至30%,聚合物对偶面AISI 630的摩擦损伤加剧。在海水润滑下,CF增强PI、PEEK与AISI 630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PEEK/AISI 630只发生轻微的磨粒磨损,而PI/AISI 630的磨粒磨损则较为严重。上述结果为水压柱塞泵摩擦副材料的选配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9期)
陈倩影,高宇,黄光竟,张梦梦,陆露[2](2019)在《改性椰壳纤维填充聚甲醛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未改性及经过氢氧化钠(NaOH)和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KH550)协同改性的椰壳纤维填充聚甲醛(POM),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备椰壳纤维/POM复合材料。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比测试改性前后椰壳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使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纯POM及改性前后椰壳纤维/POM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NaOH和KH550协同改性能有效改善椰壳纤维与POM的界面相容性,其中填充量为5%的改性椰壳纤维/POM复合材料的干滑动摩擦因数为0.15,磨损率较纯POM下降了70%,耐磨性显着提高,磨损机理主要为疲劳磨损。(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李建国[3](2019)在《碳纤维增强塑料切削加工刀具磨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纤维增强塑料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结合实验的方法,分析了切削加工过程中不同切削参数对切削刀具磨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对切削刀具磨损的影响小于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室温、高速、大进给量切削条件下,切削刀具磨损量较大,而在冷空气条件下,切削刀具磨损量明显降低;切削刀具磨损量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该研究为新型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及切削刀具寿命的延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王梦婕,彭金方,庄文华,张晓宇,蔡振兵[4](2019)在《碳纤维切向微动磨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制的多功能微动腐蚀试验机上,通过改变法向载荷和位移幅值,以碳纤维为研究对象开展球-面接触模式下的微动磨损试验.建立了微动运行工况图、F_t-D曲线和摩擦系数曲线,探究了碳纤维的微动磨损运行特性;结合光镜(OM)、扫描电镜(SEM)、白光干涉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磨损形貌及磨屑成分进行了分析,探究了碳纤维的微动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法向载荷的减小、位移幅值的增加,微动磨损区域由部分滑移区、混合区向滑移区转变.摩擦系数随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减少,随位移幅值的增加而增加.磨损体积随法向载荷和位移幅值的增加而增加;在部分滑移区和混合区,磨损率随载荷的增加而减小,在滑移区,磨损率存在波动,但依旧呈上升趋势.混合区和滑移区的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剥层和氧化磨损,但混合区氧化磨损较为严重.位移幅值和法向载荷对碳纤维微动磨损行为影响较大,对摩擦系数以及磨损体积也有较为显着的影响.混合区和滑移区微动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剥层和氧化磨损.(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伸干,易茂中,冉丽萍,朱林英,刘林[5](2019)在《镀铜碳纤维对Cu/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天然石墨、短切碳纤维和电解铜粉为原料,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和碳纤维表面均匀镀覆了一层铜粉,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出Cu/C复合材料,并研究碳纤维含量对其电阻率、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等物理性能的影响。在HT-1000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其摩擦磨损性能,分析了磨损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逐渐降低,电阻率变化不大,抗弯强度和硬度均有所提高。加入镀铜碳纤维后,有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当碳纤维含量在1.5wt%时,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最低。碳纤维优异的力学性能增强了复合材料承载能力,减轻了复合材料的黏着磨损,同时碳纤维和石墨的镀铜层提高了碳和铜之间的结合力,有利于应力在碳和铜之间的转移。(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4期)
陈克文,贺怀文,段亚萍,宋绪丁,李国兵[6](2019)在《填料和纤维配比对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填料和纤维组分含量不同的两种摩擦材料,通过变速变压实验分析不同配比对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摩擦材料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利用X-DM调压变速试验机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不同转速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比较两种摩擦材料摩擦因数和磨损失重的差异,并用正交表分析两种材料对温度、压力和转速变化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含增摩填料较多的摩擦材料摩擦因数低,摩擦因数稳定性好,磨损大且对温度变化敏感,适合在低温工况下使用;含增强纤维较多的摩擦材料摩擦因数高,磨损小且磨损稳定,适合在中高温工况下使用。(本文来源于《非金属矿》期刊2019年02期)
杨洁[7](2019)在《织造中碳纤维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围绕织造过程中碳纤维束的摩擦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立体织造过程中引起纤维损伤的仿真实验模拟方法,评价碳纤维束的力学损失状况,揭示碳纤维束在立体织造过程中的摩擦损伤机理,实现上机织造前对于不同织造工艺造成的纤维损伤范围的预估,为立体机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依据。在模拟织造过程中打纬期间经纱和筘齿之间的摩擦作用中,发现碳纤维束在法向负载的作用下重新排列而使其与筘齿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加,进而引起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增加。且碳纤维束的磨损程度随着法向负载的增加而增大,导致纱线的力学性能逐渐下降。实验选用的预加张力对碳纤维束与筘齿间的摩擦性能影响较小。而摩擦速率的增加使得碳纤维束极易产生疲劳损伤和塑性变形累积,从而导致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增大。通过模拟织造过程中经纬纱线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碳纤维束的摩擦系数随着法向负载的增加而减小,但其磨损程度随着法向负载的增加而增大,相对应的碳纤维束拉伸断裂强力也逐渐下降。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因实际摩擦接触面积的变化随预加张力的增加而增大。摩擦速率的增加几乎不影响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但延长了其测试值达到稳定所需的周期数。为了验证打纬期间不同压力作用下经纱和筘齿之间以及经纬纱之间的摩擦行为,分别设计织造了不同经纬密的2.5D机织物。通过对比分析实验模拟和实际织造中经纬纱的拉伸性能,研究了纱线的力学性能损失和法向压力的相关性。并测试了实际织造过程中2.5D机织物及其复合材料因经纬纱摩擦磨损导致的力学性能损失率,结果表明织造中纤维损伤导致织物拉伸性能的下降幅度大于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2-25)
杨洁,吴宁,李帅,解锡明,焦亚男[8](2019)在《织造中碳纤维束间的摩擦磨损试验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织造过程中碳纤维束的摩擦磨损会导致成型后复合材料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模拟织造过程中经纬纱线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法向负载、预加张力和摩擦速率对碳纤维束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束的摩擦系数随着法向负载的增加而减小,其磨损程度随着法向负载的增加而增大,相对应的碳纤维束拉伸断裂强力也逐渐下降;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因实际摩擦接触面积的变化随预加张力的增加而增大;摩擦速率的增加几乎不影响碳纤维束的摩擦力和摩擦系数,但延长了其测试值达到稳定所需的周期数.(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禹杰,林有希,范宜鹏[9](2018)在《芳纶纤维复合材料高速钻削刀具磨损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高转速条件下芳纶纤维复合材料(AFRP)钻削过程中刀具的摩擦学行为。方法采用TiAlN涂层超细微碳化钨晶粒麻花钻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高速钻削试验。首先,研究整个寿命阶段刀具后刀面磨损规律。其次,观察分析刀具磨损处的微观形貌,深入研究刀具的失效形式与磨损机理。结果刀具磨损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初期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各阶段磨损速率各不相同,稳定磨损阶段最小,急剧磨损阶段最大。涂层刀具的失效形式为涂层与基体材料剥落以及后刀面磨损,磨粒磨损为主要的磨损形式,同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粘结磨损和氧化磨损,使后刀面形成诸多凹坑和划痕。结论丰富了复合材料高速钻削中的刀具磨损机理,并为钻削刀具的选用及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周井文,戚菊芳,胡攀辉,杨叶,陈燕[10](2018)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铣削加工刀具磨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开展了铣削试验,并对刀具不同磨损形式进行观察,讨论了金刚石涂层刀具磨损机理。结果表明,CFRP铣削加工法向切削力和切削温度随着刀具磨损而逐渐增大,而切向切削力却逐渐减小。随着切削温度的升高,树脂基体的流动性增加,降低了树脂基体对碳纤维的把持力,同时90°和135°铺层方向树脂涂覆现象加剧。金刚石涂层刀具的主要磨损形式为破碎的碳纤维颗粒和树脂基体对刀具持续不断的磨损和冲击作用而形成的磨粒磨损,主要为刃口和刀尖的微崩刃、后刀面涂层磨耗和涂层裂纹扩展导致的涂层剥落。(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5期)
纤维磨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未改性及经过氢氧化钠(NaOH)和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KH550)协同改性的椰壳纤维填充聚甲醛(POM),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制备椰壳纤维/POM复合材料。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比测试改性前后椰壳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使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纯POM及改性前后椰壳纤维/POM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磨损表面形貌并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NaOH和KH550协同改性能有效改善椰壳纤维与POM的界面相容性,其中填充量为5%的改性椰壳纤维/POM复合材料的干滑动摩擦因数为0.15,磨损率较纯POM下降了70%,耐磨性显着提高,磨损机理主要为疲劳磨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纤维磨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龙,吴向阳,张振华.碳纤维增强PI与PEEK水润滑下的磨损性能比较[J].机床与液压.2019
[2].陈倩影,高宇,黄光竟,张梦梦,陆露.改性椰壳纤维填充聚甲醛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9
[3].李建国.碳纤维增强塑料切削加工刀具磨损研究[J].煤炭技术.2019
[4].王梦婕,彭金方,庄文华,张晓宇,蔡振兵.碳纤维切向微动磨损特性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9
[5].陈伸干,易茂中,冉丽萍,朱林英,刘林.镀铜碳纤维对Cu/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6].陈克文,贺怀文,段亚萍,宋绪丁,李国兵.填料和纤维配比对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J].非金属矿.2019
[7].杨洁.织造中碳纤维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8].杨洁,吴宁,李帅,解锡明,焦亚男.织造中碳纤维束间的摩擦磨损试验模拟[J].摩擦学学报.2019
[9].禹杰,林有希,范宜鹏.芳纶纤维复合材料高速钻削刀具磨损机理研究[J].精密成形工程.2018
[10].周井文,戚菊芳,胡攀辉,杨叶,陈燕.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铣削加工刀具磨损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