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垂直分布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垂直分布,塔里木盆地西缘
垂直分布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卓,曹广超,许泰,张富玲,杨荣荣[1](2019)在《塔里木盆地西缘土壤碳氮垂直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棕漠土和灌淤土在塔里木盆地西缘洪积平原上广泛分布,文章选取这两种类型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在不同的土壤层位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探讨了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它们与粒级组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洪积平原两种土壤剖面在0~100cm层位上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着土壤层位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在40~60cm层位上两种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差值达到最大值,并且整个剖面上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地质找矿论丛》期刊2019年04期)
刘利丹,介冬梅,刘洪妍,高桂在,李德晖[2](2019)在《中国东北自然土壤剖面中植硅体的垂直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湿式灰化法提取了东北地区23个自然土壤剖面的植硅体,分析、探讨了植硅体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首先,东北地区自然土壤剖面中植硅体的垂直分布大体呈表层(腐殖质层)富集,但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仍可进一步大体划分为表层相对聚积型(如黑钙土和白浆土)和均匀分布型(如暗棕壤、黑土和冲积土)。其次,土壤原始成土过程、土壤pH等显着影响着土壤剖面中植硅体的分布。我们的研究发现:①基于土壤原始成土过程的分析,推测在土壤剖面(尤其是母质为岩石风化物的土壤)母质层中植硅体可能是不存在的;②土壤有机质影响了土壤剖面中植硅体的多少,依据土壤植硅体浓度-有机质方程得出的土壤剖面特定深度的模拟植硅体总浓度均明显小于其实测值;③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植硅体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剖面下层pH较高,保存程度较差的植硅体所占比例却较大;④不同土壤发生层植硅体的大小组成不同,越向深处,小型植硅体所占比例越大。总之,自然土壤剖面中不同土壤发生层植硅体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推测自然土壤剖面中可能存在植硅体的垂向迁移,但仍需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郑先坤[3](2019)在《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废弃地中残存浸取剂与稀土的垂直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赣南地区作为离子型稀土矿重要产地,矿床不仅数量多、规模大且稀土配分齐全,率先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原地浸矿工艺是离子型稀土开采的第叁代工艺,得益于其高效的浸取率、低廉的工程运营成本,在近四十年里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浸矿后,矿区土壤团粒结构破坏、理化性状改变,导致表层植被难以生长,诱发山体滑坡等问题,矿体残存物质持续进入周边土壤与水体,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据此,本论文选取江西省某原地浸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废弃地中残存浸取剂及稀土垂直分布规律,探讨了残存氮素对边坡防治和矿区环境治理的研究意义,归纳了浸矿后废弃地中稀土配分的特征,以期提高稀土废弃地修复治理及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研究结果如下:(1)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废弃地中,氮素的残留量与成土母岩的性质、矿体风化程度和渗透性有关。山脚的残存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高于山顶和山腰区域,铵态氮含量为1.4~119.2 mg/kg,硝态氮含量为0.3~55.1 mg/kg。腐殖层和残坡积层中残留的铵态氮浓度小于5 mg/kg,低于植物正常生长所需量,不适合植被生长,后期植物修复治理需要补充氮肥以改善土壤肥力;在全风化层中的氮素含量呈现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通过切片图发现矿体中同一部位不同方向上的渗透性是不同的,当该区域风化程度高、渗透性好时,在顶水作业和大气降水淋溶等因素作用下可将大部分的浸取剂带出,残留量少。反之残留量较多。通过对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数据拟合,两者间呈现二次函数关系,硝态氮、铵态氮与pH呈负相关,且相关度低。这可能受矿体结构、降雨量、风化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2)废弃地中硫酸根含量在19.3~50 mg/kg,其空间分布趋势不明显,不同风化层内残留的硫酸根含量差异变化较小。残存的硫酸根是主要为土壤的吸附量。研究区域的腐殖层与残坡积层土壤pH与南方特有的红壤pH值差别不大。随着深度的增加,pH值整体呈下降趋势,采样深度为5米处的pH值为3.24。废弃地土壤粒径以砂粒为主,表明土壤的持水能力变差,其黏附的有机物、离子等营养元素极易流失,引发土壤贫瘠、水土流失及边坡失稳等问题。(3)依据原地浸矿工艺的特点,可利用残存的铵态氮浓度刻画渗流的“优先通道”。并绘制等浓度图直观表达流体进入离子型稀土矿体内部的渗流规律,判断“优先通道”的位置,将它作为一种判据要素,定性分析预测边坡失稳的可能性。结合研究面整个区域判断,从山顶到山脚区域的西面1、2、3点位处发生边坡失稳的概率很大,需要做好相关滑坡预防措施。(4)废弃地中残存稀土及其配分在矿体内部呈现中、强度的空间变异性,空间分布差异性很大,是稀土矿成土母岩、矿层风化程度和浸取稀土再吸附等多种因素耦合造成的。腐殖层和残坡积层稀土元素丰度较高,残存稀土最高浓度达1821.54 mg/kg,属于被丢弃的稀土矿产资源,结合矿体内部残存稀土垂直分布规律,从表层至地下五米处,其含量具备较高的开采潜力。(5)对残存的稀土元素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废弃地中的轻稀土与重稀土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稀土元素间基本呈现中高度相关性。轻稀土元素中除Ce外,都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通过对废弃地稀土配分研究,发现该矿属于轻稀土选择型的高铈高镧矿,Ce的配分值较原生矿床出现显着增加,稀土配分整体上呈现分馏效应。且对单点样品分析,发现重稀土元素随着深度的增加,其配分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30)
位国辉[4](2019)在《禅城区临近道路高层建筑噪声垂直分布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佛山市禅城区季华路和深华路附近的某高层大厦进行等间隔垂直噪声实测,将各楼层噪声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道路交通噪声在高层建筑物垂向分布受到道路行道树、车体本身和路面的吸声、反射等影响,从而使交通噪声随着高度的增加总体趋势是由小变大再变小,最大噪声级出现在离地面第5-10层高度处。(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4期)
卢桦,陈元生,罗致迪,于海萍[5](2019)在《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上的垂直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松褐天牛是典型的钻蛀性害虫,林间天牛种群密度调查及其防治极为困难。了解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病枯死树上的垂直分布情况,旨在为松褐天牛的林间虫情调查和危害程度估计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简易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取、逐株逐段调查统计法,于2015-2017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系统调查了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病死树上的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的垂直分布并分析了它们间的数量关系情况。【结果】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在株高<8 m时,主要分布在树干中段,占全株的46.07%,而株高≥8 m时,主要分布在树干下段,占53.687%;幼虫侵入孔和成虫羽化孔在病树上的数量分布:树干中段>下段>上段,中段均占50%左右;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与树干高度呈正相关关系。伐桩上没有发现产卵刻槽,且侵入孔、羽化孔数量也极少,分别占总株侵入孔数、羽化孔数的0.54%、0.29%。树干下段虫孔数量(即下段产卵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数量)与整株羽化孔数量均呈极显着相关关系,但根据下段侵入孔数量来推算整株羽化孔的数量更为准确、可靠。【结论】根据下段侵入孔数量来推算整株羽化孔的数量,是松褐天牛林间虫情调查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涂业苟,喻爱林,曾吉华,王文辉,刘亚军[6](2018)在《松褐天牛垂直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幼虫侵入孔和成虫羽化孔在马尾松树干上的垂直分布规律,调查统计了松褐天牛的产卵刻槽、幼虫侵入孔和成虫羽化孔的数量。结果表明:松褐天牛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与树干胸径呈正相关关系;松褐天牛刻槽、侵入孔和羽化孔的数量主要集中分布在马尾松树干1~5 m的位置,树干高度2~3 m的数量最多。整株马尾松上松褐天牛侵入孔和羽化孔数量与整株(或树干高度2~3 m)马尾松上刻槽的数量存在正相关,回归方程都表现为显着关系。松褐天牛幼虫侵入孔、成虫羽化孔在马尾松上的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本文来源于《生物灾害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赛牙热木·哈力甫,宋瑞清,艾克拜尔·伊拉洪,阿不都赛买提·乃合买提,迪里努尔·艾力[7](2018)在《察布查尔县土壤碳氮磷钾垂直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察布查尔县1 191~2 656 m不同海拔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有机质(外加热法,10.18~74.3 3 mg·kg~(-1))、全氮(自动凯氏定氮仪,0.17~2.6 g·kg~(-1))、碱解氮(扩散法,14.9 7~198.72mg·kg~(-1))、磷元素(钼锑抗比色法,全磷:0.12~0.76 g·kg~(-1)、速效磷:20.7 4~153.64 mg·kg~(-1)),钾元素(火焰光度计法,全钾:9.81~18.64 g·kg~(-1)、速效钾:659.05~1 001.45 mg·kg~(-1))含量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碳、氮、磷、钾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除钾元素外碳、氮、磷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0~20 cm土层中,海拔高度与碱解氮呈正极显着性相关(p <0.05,R=0.838**),与土壤有机、全氮呈正显着性相关(p <0.05,R=0.831*、R=0.751*);有机质与碱解氮呈正极显着性相关(p <0.05,R=0.988**),与全磷呈正显着性相关(p <0.05,R=0.726*),20~40 cm土层中,海拔高度与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呈正相关,与速效磷、速效钾、全钾呈负相关;有机质与碱解氮、全氮成正极显着性相关(p <0.05,R=0.867**、R=0.970**),碱解氮与全氮呈正极显着相关(p <0.05,R=0.914**),40~60 cm土层中,海拔高度与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呈正相关,与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呈负相关;有机质与碱解氮、全氮呈正极显着性相关(p <0.05,R=0.884**、R=0.966**),与速效磷、全钾呈正相关,与全磷、速效钾呈负相关;碱解氮与全氮呈正极显着性相关(p <0.05,R=0.952**)。(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8年03期)
单立山,苏铭,张正中,王洋,王珊[8](2018)在《不同生境下荒漠植物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根系的垂直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种间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一直是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研究的一个热点,从地下根系入手来探讨混生群落植物种间关系及其对环境胁迫响应的研究少见报道。该文以荒漠草原区(灵武)、典型荒漠区(张掖)和极端荒漠区(酒泉)3个不同生境条件下单生与混生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层取样法对其垂直根系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了两种植物根系分布对混生及荒漠环境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同一生境条件下,混生红砂和珍珠猪毛菜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高于单生,说明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后其根系相互作用关系表现为互惠,促进了植株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不同生境条件下,同一生长方式的红砂根系分布深度均大于珍珠猪毛菜,且根系消弱系数也普遍高于珍珠猪毛菜,说明二者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占据不同生态位,红砂表现为深根性,根系位于土壤深层,珍珠猪毛菜表现为浅根性,根系分布于土壤浅层。随着荒漠环境胁迫增强,单生和混生红砂与珍珠猪毛菜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呈现出极端荒漠区>典型荒漠区>草原荒漠区的规律,且生境越干旱,混生群落根系分离越明显;单生与混生红砂根系消弱系数也逐渐增大,在极端干旱区达到最大值,珍珠猪毛菜变化不大,表明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群落根系生态位分离随荒漠环境胁迫增强而加大,验证了环境胁迫梯度假说。可见"地上聚生,地下分离"的混生方式可能是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群落适应干旱胁迫环境的生长策略。(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丽杰,金慧,赵莹,尹航,贾翔[9](2018)在《长白山野生植物垂直分布规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长白山脉区域总面积1964km2,核心区758km2,其植被垂直景观及火山地貌景观是首批进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国家自然遗产地。针对其野生植物垂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06期)
姚丽杰[10](2016)在《朝阳县野生平榛资源垂直分布规律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调查,朝阳县野生平榛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为:中心分布区在海拔700~800 m范围内;一般分布区在600~700 m和800~900 m范围内;散生分布区在342~600 m和900~1 010 m范围内。海拔在<342 m和>1 010 m范围内没有野生平榛资源分布,属不适生区。(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垂直分布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利用湿式灰化法提取了东北地区23个自然土壤剖面的植硅体,分析、探讨了植硅体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首先,东北地区自然土壤剖面中植硅体的垂直分布大体呈表层(腐殖质层)富集,但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仍可进一步大体划分为表层相对聚积型(如黑钙土和白浆土)和均匀分布型(如暗棕壤、黑土和冲积土)。其次,土壤原始成土过程、土壤pH等显着影响着土壤剖面中植硅体的分布。我们的研究发现:①基于土壤原始成土过程的分析,推测在土壤剖面(尤其是母质为岩石风化物的土壤)母质层中植硅体可能是不存在的;②土壤有机质影响了土壤剖面中植硅体的多少,依据土壤植硅体浓度-有机质方程得出的土壤剖面特定深度的模拟植硅体总浓度均明显小于其实测值;③土壤pH是影响土壤中植硅体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剖面下层pH较高,保存程度较差的植硅体所占比例却较大;④不同土壤发生层植硅体的大小组成不同,越向深处,小型植硅体所占比例越大。总之,自然土壤剖面中不同土壤发生层植硅体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推测自然土壤剖面中可能存在植硅体的垂向迁移,但仍需进一步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垂直分布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卓,曹广超,许泰,张富玲,杨荣荣.塔里木盆地西缘土壤碳氮垂直分布规律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2019
[2].刘利丹,介冬梅,刘洪妍,高桂在,李德晖.中国东北自然土壤剖面中植硅体的垂直分布规律[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9
[3].郑先坤.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废弃地中残存浸取剂与稀土的垂直分布规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
[4].位国辉.禅城区临近道路高层建筑噪声垂直分布规律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9
[5].卢桦,陈元生,罗致迪,于海萍.松褐天牛在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上的垂直分布规律[J].福建农业学报.2019
[6].涂业苟,喻爱林,曾吉华,王文辉,刘亚军.松褐天牛垂直分布规律[J].生物灾害科学.2018
[7].赛牙热木·哈力甫,宋瑞清,艾克拜尔·伊拉洪,阿不都赛买提·乃合买提,迪里努尔·艾力.察布查尔县土壤碳氮磷钾垂直分布规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8
[8].单立山,苏铭,张正中,王洋,王珊.不同生境下荒漠植物红砂-珍珠猪毛菜混生根系的垂直分布规律[J].植物生态学报.2018
[9].刘丽杰,金慧,赵莹,尹航,贾翔.长白山野生植物垂直分布规律探究[J].现代园艺.2018
[10].姚丽杰.朝阳县野生平榛资源垂直分布规律调查[J].林业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