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屯垦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屯垦文化,历史,城市绿化,结合应用
屯垦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红[1](2019)在《屯垦文化及历史与城市绿化的结合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实践,探讨屯垦文化及历史与城市绿化的结合方式,以新疆阿拉尔市为例,分析屯垦文化及历史产生的背景与内涵,并详细分析与阐述阿拉尔市滨河公园城市绿化建设项目与屯垦文化的有效结合,研究如何将阿拉尔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城市绿化中进行主题鲜明的景观构建,使屯垦文化及历史与阿拉尔市城市绿化相得益彰,为城市绿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8期)
刘玉欣[2](2019)在《新疆现代化进程中屯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既是历史积淀与现实成果,也是生活方式与价值选择,能够使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从而共同遵循一定的秩序和模式。在新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屯垦戍边政策的实施不仅累积了丰盈的物质财富,也孕育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形成了独特的屯垦文化。在新疆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屯垦文化的优势,积极应对困难与挑战,对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垦》期刊2019年03期)
张春香[3](2018)在《巴里坤屯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称为新疆汉文化母源地的巴里坤,拥有丰富的屯垦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是首批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的县域。本文在分析屯垦文化及其旅游性质的基础上,界定了屯垦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并进一步对巴里坤屯垦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挖掘、分类及特征分析。基于目前巴里坤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探索全域旅游视域下巴里坤屯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实现路径。(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文亮[4](2014)在《新疆杂话与屯垦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杂话不仅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精神食粮,更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真实写照。新疆杂话产生于新疆,取材于人民生活,自然脱离不了新疆的历史文化,其中屯垦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新疆杂话中有不少反映屯垦戍边的作品,其内容将我们的视线拉回到了历史长河里那些战天斗地、开荒种田、保卫边疆的动人场景中。(本文来源于《新疆社科论坛》期刊2014年04期)
白关峰,张彦[5](2014)在《论新疆古代屯垦文化的多元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是历史上新疆文化发展的一个显着特征。在新疆多元文化格局发展过程中,自西汉以来的屯垦,既为新疆多元文化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也为多元文化在差异中交流、整合创造了条件。屯垦的长期实施,使内地汉、锡伯等民族向新疆迁移,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因屯垦在新疆而汇聚;促进了内地农业技术向新疆的传播,游牧民族向定居农耕或农牧兼营转变,各民族生活方式产生了交融。(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张玲[6](2013)在《汉民族学会2013年年会暨屯垦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石河子大学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动汉民族与屯垦文化研究,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推进屯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6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研究所、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分会与石河子大学联合举办的汉民族学会年会暨屯垦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学术交流厅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孙勇[7](2013)在《承继与超越:从西域屯田文化到兵团屯垦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现有的史料,屯田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70年)。是年,晁错上书汉文帝,首先分析了守边政策的优劣:"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塞边,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敌人之能。"晁错认为目前的守边政策偏于保守,属于被动防御的政策;由于将士一年一换,在还没有了解敌人的情况下就已经轮防了,不能做到"知已知彼";由于"一岁而更",加上环境艰苦,远离故土和亲人,使得戍边将士不能安心守边等等。看到了这种种弊端,加(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上半月)》期刊2013年02期)
[8](2013)在《新疆兵团屯垦文化的十大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宣传政策把握方向传播科学理论、宣传党的政策、引领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特性。二、反对分裂维护安全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内容。叁、传承历史弘扬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保留、延续、传播历史成果和人文传统的重要形式。四、增进团结营造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和谐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科技》期刊2013年01期)
王小平[9](2012)在《新疆屯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屯垦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文化,是屯垦军民把内地各区域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把民间文化与军旅文化相结合,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火热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疆屯垦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汉文化特征的一种融合性文化。新疆屯垦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始终把国家的需要与个人的发展相结合,体现的是全局观,是中华民族的利益。面对当今社会发展和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斗争,屯垦文化因其内在本质特征,具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并在创新中走向新生。(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陈平[10](2012)在《丝绸之路的屯垦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兵团的屯垦戍边是2000多年西域屯垦的延续,是新中国的一大创造屯垦文化是古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屯垦戍边是中华民族古代的政治智慧。屯垦,其意为"屯垦边境,就地开垦";戍边即保卫边疆。屯垦戍边发轫于西汉,兴于大唐,盛于康乾,衰于清未,振兴于新中国。绵延2000余年,历朝相袭,时兴时衰。兴则王朝强,丝路通;衰则(本文来源于《兵团建设》期刊2012年08期)
屯垦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既是历史积淀与现实成果,也是生活方式与价值选择,能够使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趋于一致,从而共同遵循一定的秩序和模式。在新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屯垦戍边政策的实施不仅累积了丰盈的物质财富,也孕育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形成了独特的屯垦文化。在新疆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屯垦文化的优势,积极应对困难与挑战,对于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屯垦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红.屯垦文化及历史与城市绿化的结合方式[J].现代园艺.2019
[2].刘玉欣.新疆现代化进程中屯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农垦.2019
[3].张春香.巴里坤屯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8
[4].李文亮.新疆杂话与屯垦文化[J].新疆社科论坛.2014
[5].白关峰,张彦.论新疆古代屯垦文化的多元性[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张玲.汉民族学会2013年年会暨屯垦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石河子大学举行[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7].孙勇.承继与超越:从西域屯田文化到兵团屯垦文化[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3
[8]..新疆兵团屯垦文化的十大功能[J].新疆农垦科技.2013
[9].王小平.新疆屯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0].陈平.丝绸之路的屯垦文化[J].兵团建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