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干扰路由论文-吴羽涵

最小干扰路由论文-吴羽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小干扰路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网络,路由协议,干扰温度

最小干扰路由论文文献综述

吴羽涵[1](2013)在《基于最大最小干扰的认知无线网络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认知无线网络中次用户对主用户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最小干扰的路由协议。该协议通过对比不同路径对主用户的干扰温度,利用最大最小原则选择路由,能够实现在满足干扰温度限制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充分频谱资源。通过大量仿真验证,该文算法实现的设计目的。(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梁建武,李英,张雷[2](2011)在《一种低拒绝率最小干扰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经典的最小干扰路由算法MIRA及WSC,针对其在进行链路权重定位时仅考虑单个网络最大流的缺点,提出一种用以实现最小干扰路由的算法MWSC。MWSC能够考虑多个网络最大流的情况,从而准确定位关键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MWSC具有比MIRA和WSC更低的用户请求拒绝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1年08期)

付晓,李兴明[3](2011)在《用于MPLS流量工程的最小延时和最小干扰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最小干扰路由算法(MIRA)的思想,提出一种最小延时和最小干扰路由算法MDMI,以实现用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流量工程的服务质量(QoS)路由方案。该算法首先选择k条最小时延备选路由,然后通过网络流计算避开关键链路选路。该算法在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提供了一种延时控制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以k倍时间复杂度提升为代价,在满足标签转发路径(LSP)请求和资源利用率方面能达到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1年04期)

朱明英,叶梧,冯穗力,何晓明[4](2008)在《基于最小干扰机制的MPLS流量工程动态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LSP的选路算法是MPLS流量工程中的核心问题。在研究了当前LSP最小干扰选路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平衡链路上的LSP的数量来降低链路之间干扰的动态路由算法。该算法以链路剩余流量和该链路上经过的LSP的数量的函数作为链路关键度,在实现网络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和现有的最小干扰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8年19期)

黄俊[5](2007)在《MPLS TE中基于扩展IGP的最小干扰路由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为世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新兴的语音、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添加网络设备,增大网络容量的方式是难以满足需求的。因此,在增加网络资源的同时更需要改进当前的网络传输技术。MPLS技术是基于网络发展的需求以及众多成熟技术的使用经验而提出的,它将第二层与第叁层紧密结合到一起,充分发挥了第二层交换和流量管理上的优势,同时兼具第叁层路由、寻径灵活的优势。由于IP流量缺乏可预见性和可管理性,因而对于运营商而言,在现有基础上控制好占80%以上的业务流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网络中的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从提出之日起就倍受研究学者们的重视,它的实施可以直接用于缓解网络拥塞和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此外,它也可以间接实现网络的QoS保证。本文正是围绕流量工程技术而展开,结合已有路径计算算法研究了MPLS在流量工程上的优势,以及MPLS TE在提高网络性能和解决QoS保证问题方面所做出的贡献。通过仔细分析最小干扰路由算法(MIRA)及以利用流量特征信息、增加准入控制和关键链路重新定位为分类的各种改进型最小干扰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最小干扰选路算法——NMIRA。该算法分为离线和在线两个阶段:离线优化预分配,即利用优化式对网络进行计算,根据不同级别对链路预分配带宽,为在线阶段建立可选路径库;在线动态路由选路,即采用接纳控制机制避免业务请求的莽撞接入,利用最短最窄选路方法定位多条关键链路,并根据链路上各业务类型的已用与可用带宽比值来计算链路权重,对所选路径进行跳数约束,旨在实现最小干扰目的的同时降低算法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NMIRA算法通过合理选路能够将业务流分担到不同路径上,有效地避免了网络拥塞,并在请求拒绝率和总的可用带宽方面的性能明显优于MHA和CSPF算法。(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7-12-30)

陆建新,沈元隆[6](2007)在《基于流量工程的最小干扰路由算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多种流量工程动态路由算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最小干扰路由算法并指出了该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干扰路由算法。改进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考虑不包括当前节点对和其他入口出口节点对的关键链路和准关键链路的同时,综合考虑了当前节点对的Δ-关键链路,使网络中相应链路的重要程度以链路权值的方式表现出来。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满足标记交换路径(LSP)请求的同时,提高了整个网络总的最大流,增加了LSP请求接入的个数,进一步降低了LSP请求的拒绝率。(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曾志民,苏晓云,丁炜[7](2006)在《MIRA-N:一种改进的最小干扰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动态路由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干扰路由算法(M IRA-N)。该算法引入关键链路、次关键链路的定义,将算法分为预处理和在线路由两个过程,降低了算法复杂度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使网络负载分布更为均衡、提高网络吞吐量,进一步改善最小干扰路由算法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06年05期)

许富龙,徐洁,刘英锋[8](2006)在《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中最小干扰路由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最小干扰路由(MIR)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MIR算法。该算法结合了基于多商品流理论的流量描述路由(PBR)算法将节点对带宽预测作为路由信息的优点,以及MIR算法的核心思想,给出了节点对的权值计算公式,并说明了如何在现有MIR算法中利用节点对的权值。改进后的算法能更好地适应实际网络路由需要,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吞吐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6年04期)

刘红,白栋,丁炜[9](2005)在《基于最小干扰路由的流量工程动态路由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目前流量工程动态路由算法研究现状,以提高网络吞吐量为目标,提出一种改进的流量工程动态路由算法,综合考虑了网络拓扑和流量分布状况,提出分级的链路关键度定义,将流量工程目标有效转化为路径约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性能比Kodialam算法及其它几种典型的动态路由算法好。(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周属衡,刘辉,张敏,李化图[10](2003)在《最小共享干扰——负荷平衡QoS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将链路共享、负荷均衡性以非线性路径长度的统一形式纳入QoS寻径决策中 ,并以“最短路径优先”为准则 ,提出一种QoS路由算法 ,该算法能选择合适路径、能调节链路共享、能平衡网络负荷 ,优化网络整体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3年S1期)

最小干扰路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经典的最小干扰路由算法MIRA及WSC,针对其在进行链路权重定位时仅考虑单个网络最大流的缺点,提出一种用以实现最小干扰路由的算法MWSC。MWSC能够考虑多个网络最大流的情况,从而准确定位关键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MWSC具有比MIRA和WSC更低的用户请求拒绝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小干扰路由论文参考文献

[1].吴羽涵.基于最大最小干扰的认知无线网络路由协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

[2].梁建武,李英,张雷.一种低拒绝率最小干扰路由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1

[3].付晓,李兴明.用于MPLS流量工程的最小延时和最小干扰路由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1

[4].朱明英,叶梧,冯穗力,何晓明.基于最小干扰机制的MPLS流量工程动态路由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

[5].黄俊.MPLSTE中基于扩展IGP的最小干扰路由算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7

[6].陆建新,沈元隆.基于流量工程的最小干扰路由算法的改进[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曾志民,苏晓云,丁炜.MIRA-N:一种改进的最小干扰路由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

[8].许富龙,徐洁,刘英锋.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中最小干扰路由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6

[9].刘红,白栋,丁炜.基于最小干扰路由的流量工程动态路由算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

[10].周属衡,刘辉,张敏,李化图.最小共享干扰——负荷平衡QoS路由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3

标签:;  ;  ;  

最小干扰路由论文-吴羽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