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型块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微型块茎,铁棍山药
微型块茎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华,刘世宇,李成龙,韩林林,董亚辉[1](2019)在《铁棍山药微型块茎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怀山药(Dioscorea opposita)遗传转化是对其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遗传改良的基础,但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以怀山药优良品种铁棍山药(D. opposita cv.‘Tiegun’)的微型块茎为受体材料,对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由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山药遗传转化体系。过表达质粒载体p CAMBIA1301-DoSERK2含GUS标记基因和潮霉素(Hyg)抗性筛选基因,沉默质粒载体pART27-DoSERK2含卡那霉素(Kan)抗性筛选基因。根癌农杆菌抑制剂特美汀(Tim)的最佳浓度为500mg·L~(–1);再生芽和生根时, Hyg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5和20 mg·L~(–1), Kan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20和160 mg·L~(–1)。对转化植株进行PCR和GUS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铁棍山药转基因株系的基因组中并在细胞中表达。该研究建立了一套取材便利的铁棍山药遗传转化方法,对其它品种山药的转化也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洪森荣,张铭心,叶思雨,宁本松,王星[2](2018)在《黄独微型块茎低温离体保存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TMT标记+LC-MS/MS技术来探明黄独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的差异蛋白。研究表明,所有肽段的mass error进行统计,大多数mass error <0.02 Da,且其分布均在0附近,MS数据比较精确,符合检测要求。大多数肽段的长度分布在8~16之间,符合tryptic酶切肽段的理论值,表明样本的前处理也符合要求。差异蛋白为106个,其中上调差异蛋白61个,下调差异蛋白45个。排名前10位差异蛋白分别为伸长因子3、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蔗糖合成酶、光系统Ⅱ的贮藏蛋白质、未知蛋白、分子伴侣DNAK、α-淀粉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其中伸长因子3、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蔗糖合成酶、分子伴侣DNAK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为在4℃低温离体保存中上调的蛋白,而未知蛋白、α-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为在4℃低温离体保存中下调的蛋白。经过wego分析后,所有检测到的蛋白主要聚集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细胞、绑定、催化等GO terms。通过富集,晚期内体膜、钙离子结合、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蛋白定位到液泡、高尔基液泡运输、液泡运输、氨基末端肽结合空泡分选和披网格蛋白小泡膜等GO term富集显着。富集的KEGG pathway主要有乙醛酸盐代谢、光合作用、甲烷代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和碳代谢。黄独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差异蛋白的初步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其低温离体保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低温离体保存黄独微型块茎的破除休眠以及其后续萌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8年10期)
尹明华,邓红根,蒋妍,万琳,吴丽霞[3](2018)在《黄独微型块茎低温离体保存的GC/MS代谢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GC/MS检测方法采用初步探明黄独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的差异代谢物。与黄独微型块茎25℃离体保存相比较,黄独微型块茎4℃离体保存的差异性代谢物有丙氨酸(Alanine)、儿茶素(Catechin)、N,N-双(2-羟乙基)甲胺(N,N-Di-(2-Hydroxyethyl)-methanamine)、水杨酸(Salicyl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和山梨糖(Sorbose)等。在黄独微型块茎4℃离体保存中,丙氨酸(Alanine)参与氰基氨基酸代谢;儿茶素(Catechin)参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苯丙素的生物合成;水杨酸(Salicylic acid)参与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二恶英降解、苯丙氨酸代谢、芳烃降解、植物激素生物合成、铁载体组非核糖体肽合成和苯丙素的生物合成等。柠檬酸(Citric acid)参与来自鸟氨酸、赖氨酸和烟酸的生物碱生物合成、组氨酸和嘌呤的生物碱生物合成、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代谢、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2-氧代羧酸代谢、萜类和类固醇的生物合成、原核生物固碳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来自莽草酸途径的生物碱生物合成、来自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的生物碱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TCA循环)、植物激素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双组分系统、苯丙素的生物合成以及来自鸟氨酸,赖氨酸和烟酸的生物碱生物合成等。黄独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差异代谢物的初步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其低温离体保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低温离体保存黄独微型块茎的破除休眠以及其后续萌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洪森荣,吴辉,钟露,熊思敏,罗霞[4](2018)在《黄独微型块茎低温离体保存的转录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独微型块茎为材料,进行了4℃低温离体保存,并对其进行了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原始数据进行质量预处理后,对照组(Con25)和处理组(Con4)的reads有效比分别为98.67%和98.69%;对拼接序列去重复后最终得到了219 792个长度大于200 bp的transcripts(177 Mb)和161066个Unigenes(99 Mb);Unigenes的NR注释数目最多的10个物种分别为出芽短梗霉EXF-150、葡萄、可可、水稻粳稻组、无油樟、谷子、出芽短梗霉变种namibiae CBS 147.97、麻疯树、短至生黑醋杆菌CBS 110374和无花果拟盘多毛孢w106-1;样本注释基因最多的5个KOG是一般的功能预测、信号转导机制、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周转以及伴侣、翻译和核糖体结构和生物合成、能源生产和转换;样本KEGG注释Unigenes最多的5个pathway分别为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糖酵解途径、淀粉蔗糖代谢和丙酮酸代谢。注释到的Unigenes个数为26 006,注释到的不同酶数为1 177,映射到的不同pathway数为327;样本基因的功能在Biological Process分类中主要聚集于cellular process和metabiolic process,在Cellular Component分类中主要聚集于cell和cell part,在Molecular Function分类中主要聚集于binding和catalytic activity;在黄独微型块茎低温离体保存中,共获得164 14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63 305个基因表达上调,有100 840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部分极其显着的GO term有液泡继承、单链断裂修复、纺锤体伸长、麦芽糖分解代谢过程、甘露糖基转移酶的活性、甘露糖磷酸转移酶活性、细胞壁甘露糖蛋白的生物合成过程、G1期细胞有丝分裂周期早期细胞芽和有丝分裂纺锤体定位的建立;差异表达基因部分极其显着的pathway有原发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氯代环己烷和氯苯降解、双酚A降解、氟苯甲酸降解、糖胺聚糖合成硫酸软骨素、糖胺聚糖合成硫酸乙酰肝素、甲苯降解、萘的降解和核黄素代谢。本实验结果可为黄独微型块茎的种质保存和后续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夏瑾华[5](2017)在《黄独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几种酶的qPCR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qPCR方法检测黄独4℃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几种酶的活性。研究表明:在黄独微型块茎的4℃低温离体保存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基因上调,表达量升高,其他酶基因(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1(Cu-Zn),谷胱甘肽还原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查尔酮合酶,高柠檬酸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1(Cu-Zn)和蔗糖合成酶均下调),表达量下降,而转录组的结果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查尔酮合酶和高柠檬酸合酶基因上调,表达量升高,其他酶基因(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1(Cu-Zn),谷胱甘肽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1(Cu-Mn),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和蔗糖合成酶)均下调,表达量下降。这个结果表明,在qPCR检测和转录组结果中,绝大部分酶基因的表达趋势相一致,一小部分基因出现相反表达趋势,可能是由于产物的非特异性扩增造成的。本试验结果可为黄独微型块茎的低温离体保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1期)
尹明华,王丽,徐玉琴,杨星鹏,吴丹[6](2016)在《江西产山药微型块茎萌发苗耐盐性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江西地方山药(瑞昌山药、南城淮山、永丰淮山和广丰千金薯)微型块茎萌发苗耐盐胁迫的生理调节机制进行研究,比较江西4个地方山药微型块茎萌发苗的耐盐性,为瑞昌山药、南城淮山、永丰淮山和广丰千金薯的耐盐机制研究与耐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探究盐胁迫下江西地方山药微型块茎萌发苗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公式和SPSS 19.0软件对江西地方山药微型块茎萌发苗的耐盐性进行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在0~300 mmol/L盐胁迫下,对于总叶绿素量和根系活力而言,江西4个山药微型块茎萌发苗的总叶绿素量和根系活力均呈显着下降的趋势。对于可溶性蛋白量而言,瑞昌山药、南城淮山和广丰千金薯微型块茎萌发苗的可溶性蛋白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永丰淮山微型块茎萌发苗的可溶性蛋白量呈显着下降。对于可溶性总糖、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量以及PMP而言,江西4种山药微型块茎萌发苗的可溶性总糖、Pro和MDA量以及PMP均呈显着增加。对于POD、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言,江西4种山药微型块茎萌发苗的POD、SOD和CAT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基于隶属函数及SPSS 19.0软件的主成分分析,盐胁迫下江西地方山药微型块茎萌发苗10个生理生化指标被归纳成3个主成分,江西地方山药微型块茎萌发苗的耐盐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广丰千金薯>永丰淮山>瑞昌山药>南城淮山。通过SPSS 19.0软件的聚类分析,江西4种地方山药的耐盐性分成2种类型,广丰千金薯和永丰淮山为耐盐较强的品种,而南城淮山和瑞昌山药为耐盐较弱的品种。结论揭示了江西4种地方山药微型块茎萌发苗耐盐胁迫的生理调节机制,同时对江西4种地方山药的耐盐性进行了客观评价,这些结果将会为江西4种地方山药微型块茎的大田播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6年14期)
王运英[7](2016)在《怀山药脱毒微型块茎管内管外萌发条件及生理生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怀山药为我国着名的“四大怀药”之一,风味鲜美,药食兼优,是很好的营养品和保健品。脱毒微型块茎是怀山药优质种苗的一个重要来源,它可以解决怀山药长期营养繁殖所造成的病毒病和品质退化等问题。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为了能够使不同时期产生的脱毒微型块茎在播种季节统一、高效的萌发,我们对其萌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重点从植物生长调节剂,体积大小,贮藏温度和时间等方面来探索脱毒微型块茎的萌发条件,以及从形态解剖学、生理机制和内源激素变化等方面来探明其萌发机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NAA、6-BA、KT)对脱毒微型块茎的管内萌发影响很大,最适于其萌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NAA 0.02 mg·L-1+6-BA 1 mg·L-1,这时脱毒微型块茎的萌发率最高可达77.78%。2.无论在管内还是管外萌发,Ⅱ级脱毒微型块茎(直径0.6-0.8 cm)的萌发率最高(管内84.49%,管外83.47%),其次是Ⅲ级脱毒微型块茎(直径0.4-0.6 cm),最低的是Ⅰ级脱毒微型块茎(直径>0.8 cm),体积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其萌发。3.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脱毒微型块茎的管内、管外萌发影响很大,无论是管内还是管外,与25℃相比,脱毒微型块茎经4℃贮藏后更容易萌发,且萌发率较高;当脱毒微型块茎在4℃下贮藏6 w后,其萌发率达到最高(管内73.40%,管外78.56%),6 w到12 w之间,脱毒微型块茎的萌发率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4.脱毒微型块茎的内部形态以及淀粉和蛋白质的分布在其萌发过程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成熟脱毒微型块茎最外层是木栓质表皮,其内为周皮,周皮以内是薄壁细胞,中部的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和蛋白质。当休眠逐渐解除时,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开始分裂,芽眼开始萌动。随着休眠的彻底解除,细胞分裂速度加快,生长锥变成半球状,最后出现小芽,这时淀粉粒和蛋白质都有所减少。萌发出的小芽不断生长,导致淀粉粒和蛋白质越来越少。5.脱毒微型块茎在采收期、播种期、毛根期以及萌发Ⅰ、Ⅱ、Ⅲ期这六个时期内,萌芽组织和其余组织中的主要有机物及其相关酶活性、内源激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⑴主要有机物的变化脱毒微型块茎在萌发过程中,两种组织中的淀粉含量一直下降;可溶性糖、蔗糖、果糖以及葡萄糖含量在这两种组织中的变化趋势大体是先升高后下降;总酚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并且最低值出现的时期是播种期;萌芽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表现出下降-升高-下降的趋势,而其余组织中的蛋白质含量一直在下降。⑵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脱毒微型块茎在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SP)共同完成淀粉的分解,并且萌芽组织中的α-淀粉酶活性在萌发Ⅱ期达到最大,而SP活性在毛根期时出现最大值;蔗糖酶和蔗糖合成酶(SS)共同完成蔗糖的分解,并且毛根期时萌芽组织中的蔗糖酶活性和SS分解方向活性都达到最大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直接影响着总酚的含量,当总酚含量在播种期达到最低值时,PPO活性达到最高值。另外,抗氧化酶系统通过调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来维持萌发过程中脱毒微型块茎内膜系统的稳定。⑶内源激素的变化脱毒微型块茎处于采收期时,两种组织中的GA、IAA、ZR含量较低,ABA含量较高。进入播种期和毛根期,萌芽组织中的GA、IAA、ZR含量都在升高,而ABA含量下降。进入萌发Ⅰ期,萌芽组织中的GA、ABA含量有所上升,IAA、ZR含量略有下降;进入萌发Ⅱ期,萌芽组织中的GA、ZR、ABA含量都在下降,IAA含量略有上升,其余组织中的GA含量无明显变化,IAA、ABA含量上升,ZR含量下降;进入萌发Ⅲ期,只有IAA含量在萌芽组织中表现出升高趋势,ABA含量在其余组织中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他均无太大变化。总之,GA、IAA、ZR都表现出与脱毒微型块茎的萌发呈正相关,而ABA表现出呈负相关。另外,JA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它可能与脱毒微型块茎休眠的解除呈负相关,而与芽的后续萌发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王运英,张晓丽,白英豪,李明军[8](2015)在《山药微型块茎萌发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离体条件下,山药在腋芽处可形成微型块茎,以脱毒苗为材料诱导形成的微型块茎具有脱毒苗的所有优良特点,可作为优良种苗快速繁殖的材料。微型块茎的萌发是其诱导形成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除了其自身的体积大小外,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环境中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状况等都会对其萌发产生影响。现就影响山药微型块茎萌发的体积大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光、温度、湿度等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5年17期)
尹明华,洪森荣[9](2015)在《黄独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及遗传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影响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多种因素进行探讨,并从形态学、生理学、DNA量以及光合特性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方面对其冻后再生苗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微型块茎及其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通过检测包括总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量、可溶性总糖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植物生理指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遗传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最佳的黄独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条件:室温下将黄独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块转入MS+2 mg/L KT+0.5 mg/L NAA+0.5 mg/L 2,4-D+0.3 mol/L蔗糖的培养基中预培养1 d。预培养后的胚性愈伤组织块在(25±1)℃下转入装载液(MS+2 mol/L甘油+0.4 mol/L蔗糖,p H 5.8)中处理20 min,再用100%PVS2于0℃脱水40 min。脱水后将材料转入铝箔条上的PVS2小滴中,液氮冰冻后迅速将材料转入冷冻管中(装满液氮)。投入液氮罐保持1 d后,取出铝箔条,浸入37℃洗涤液(MS+2 mg/L KT+0.5 mg/L NAA+0.5 mg/L 2,4-D+1.2 mol/L蔗糖,p H 5.8)中,胚性愈伤组织块脱落后,室温下再用新鲜洗涤液对其洗涤3次,每次10 min。洗涤后的材料接入分化培养基(MS+2 mg/L KT+0.5 mg/L NAA+30 g/L蔗糖+5 g/L琼脂粉)中,暗培养2 d后转到12 h/d的光周期中培养,细胞存活率达89%以上。黄独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的再生苗与胚性愈伤组织常温再生苗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等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者的DNA量也未发生显着变化(P>0.05)。结论建立了黄独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技术体系,其再生植株经检测无遗传变异,为薯蓣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17期)
尹明华,洪森荣,林国卫,王爱斌,柯维忠[10](2015)在《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中SQS基因表达的qRT-PC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黄独微型块茎鲨烯合酶(SQS)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旨在为阐明黄独微型块茎不同诱导形成时期皂苷的合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技术。通过对不同诱导形成时期的黄独微型块茎进行取样并提取RNA,反转录获得cDNA作模板,利用sybr GreenⅠ成功构建了目的基因SQS和Actin的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结果定量结果表明,SQS基因在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初期(第18~36天)。表达量显着增加:在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中期(第36~72天)SQS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降,并趋于稳定;在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后期(第72~90天)SQS基因的表达量再次显着下降。结论在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过程中,SQS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出"低-高-低-不变-低"的变化趋势,推测SQS是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中皂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10期)
微型块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利用TMT标记+LC-MS/MS技术来探明黄独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的差异蛋白。研究表明,所有肽段的mass error进行统计,大多数mass error <0.02 Da,且其分布均在0附近,MS数据比较精确,符合检测要求。大多数肽段的长度分布在8~16之间,符合tryptic酶切肽段的理论值,表明样本的前处理也符合要求。差异蛋白为106个,其中上调差异蛋白61个,下调差异蛋白45个。排名前10位差异蛋白分别为伸长因子3、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蔗糖合成酶、光系统Ⅱ的贮藏蛋白质、未知蛋白、分子伴侣DNAK、α-淀粉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其中伸长因子3、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蔗糖合成酶、分子伴侣DNAK和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为在4℃低温离体保存中上调的蛋白,而未知蛋白、α-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为在4℃低温离体保存中下调的蛋白。经过wego分析后,所有检测到的蛋白主要聚集于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细胞、绑定、催化等GO terms。通过富集,晚期内体膜、钙离子结合、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蛋白定位到液泡、高尔基液泡运输、液泡运输、氨基末端肽结合空泡分选和披网格蛋白小泡膜等GO term富集显着。富集的KEGG pathway主要有乙醛酸盐代谢、光合作用、甲烷代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和碳代谢。黄独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差异蛋白的初步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其低温离体保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低温离体保存黄独微型块茎的破除休眠以及其后续萌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型块茎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华,刘世宇,李成龙,韩林林,董亚辉.铁棍山药微型块茎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植物学报.2019
[2].洪森荣,张铭心,叶思雨,宁本松,王星.黄独微型块茎低温离体保存的蛋白质组学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
[3].尹明华,邓红根,蒋妍,万琳,吴丽霞.黄独微型块茎低温离体保存的GC/MS代谢组学分析[J].植物研究.2018
[4].洪森荣,吴辉,钟露,熊思敏,罗霞.黄独微型块茎低温离体保存的转录组分析[J].植物研究.2018
[5].夏瑾华.黄独低温离体保存微型块茎几种酶的qPCR验证[J].分子植物育种.2017
[6].尹明华,王丽,徐玉琴,杨星鹏,吴丹.江西产山药微型块茎萌发苗耐盐性隶属函数及主成分分析[J].中草药.2016
[7].王运英.怀山药脱毒微型块茎管内管外萌发条件及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8].王运英,张晓丽,白英豪,李明军.山药微型块茎萌发影响因素研究[J].北方园艺.2015
[9].尹明华,洪森荣.黄独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及遗传稳定性研究[J].中草药.2015
[10].尹明华,洪森荣,林国卫,王爱斌,柯维忠.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中SQS基因表达的qRT-PCR分析[J].中草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