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禽源沙门氏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猪,沙门氏菌,污染,抗菌药
禽源沙门氏菌论文文献综述
吴秋玲,金钺,贺恒旭,王鑫盛,郝勇航[1](2019)在《河南省猪源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及其耐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猪的沙门氏菌污染严重影响着养殖业发展和肉食品安全,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大范围和不规范使用使其药物耐受性问题日益严重,并对人类及动物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为了探索分析河南省部分地区猪源性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耐药性以及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本研究先后从河南省3个地区的7家生猪养殖场共采集601份样品,包括肛门拭子样品556份,水样品15份,空气样品15份,饲料样品15份;从3市9个屠宰场采集样品1202份(肛门拭子897份,体表拭子包括脱毛体表、劈半体表、冷库体表共275份,烫毛水样15份,空气样15份)。按照国标(GB)检测方法同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所有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然后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沙门氏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85.5%)、磷霉素(70%)、氟苯尼考(98%)、喹乙醇(80%)、头孢噻肟等17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对部分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了12种常见耐药基因检测,抗性基因包括喹诺酮类(gurA,parC)、磺酰胺类(sul-Ⅰ,sul-Ⅱ)、四环素类(tetA,tetB)、氯霉素类(cat1,floR)、氨基糖苷类(aadA1,Aaca(3)-Ia)和β-内酰胺类(bla_(tem-1),bla_(SHV))。结果显示,从556份养殖场样品中共分离出沙门氏菌137株,总分离率为24.64%(137/556),但其中在养殖场环境样品中并未分离出沙门氏菌。从所采897份屠宰场宰前生猪肛门拭子样品中分离出沙门氏菌221株,分离率为24.64%(221/897);在屠宰环节样品中共分离出65株沙门氏菌总分离率为16.7%(65/389),具体各环节分离率分别为麻电肛门拭子30%(30/100)、脱毛体表拭子15.56%(14/90)、劈半体表拭子12.22%(11/90)、冷库体表拭子4.26%(4/94)、烫毛水样40%(6/1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沙门氏菌分离株均对磷霉素产生了耐性(100%),其次对多西环素、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也较高,分别为96.5%、95.7%、94.5%、93.3%;受试菌株对多粘菌素耐药率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80.7%);上述分离株存在着严重的多重耐药问题,其中有4个菌株(9.5%)对17种药物全部具有耐受性,且超过80%的菌株耐受的药物种类多达13种及13种以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都含有针对每类抗生素的1~2个耐药基因,但都不含有gurA、tetB两个耐药基因,与细菌的耐药表型相一致。综上所述,沙门氏菌在养殖和屠宰过程中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其中屠宰场待宰生猪与养殖场生猪的沙门氏菌分离率相差不大,而在屠宰过程不同环节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有明显差异,其中麻电环节和烫毛水样中沙门氏菌污染率较高,但烫毛后的体表/胴体样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明显降低。上述结果提示,沙门氏菌的污染主要源自于生猪本身,而屠宰过程中环境卫生管理、屠宰加工操作的规范程度以及工作人员卫生也可能造成细菌的二次污染。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当前猪源沙门氏菌已经产生严重的耐药现象,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在畜牧业中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从而为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2)
孙阳阳,杨美,解晓莉,程凯慧,张亮[2](2019)在《驴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耐药及毒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肠道致病菌,兼性胞内致病菌。山东省某养驴场频发流产现象且无明显征兆,本研究对驴流产胎儿内脏及头部感染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及耐药、毒力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7株分离株均为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SL1-SL7,其中SL1、SL2、SL3、SL5、SL6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93%、99.93%、99.79%、99.57%;SL4与爱丁堡沙门氏菌、汤姆逊沙门氏菌的同源性均为99.79%;SL7与阿邦尼沙门氏菌、爱丁堡沙门氏菌、汤姆逊沙门氏菌同源性分别为99.72%、99.72%、99.65%;耐药表型结果显示7株沙门氏菌对本试验中所有药物均比较敏感;毒力基因筛选结果显示,除SL1、SL2、SL3、SL7毒力岛SPI-4上的ssb毒力基因未检出外,7株分离菌均具有沙门氏菌典型毒力基因;7株沙门氏菌对小鼠的致病性较弱,小鼠喂食菌液后未出现死亡现象。(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珍,施开创,王孝德,黎宗强,尹彦文[3](2019)在《2015—2017年广西鸡源沙门氏菌耐药性与致病性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表型与致病性的相关性,为有效防控鸡沙门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55株鸡源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以纸片扩散(K-B)法和PCR分别测定其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通过小鼠攻毒试验检测其致病性,并分析鸡源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致病性的相关性。【结果】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主,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噻吩、红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达100.00%,而对庆大霉素和大观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在10.00%以下)。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中有1株(占1.82%)携带7种耐药基因、6株(占10.91%)携带6种耐药基因、20株(占36.36%)携带5种耐药基因、12株(占21.82%)携带4种耐药基因、13株(占23.64%)携带3种耐药基因、3株(占5.45%)携带2种耐药基因;16种耐药基因中,bla TEM、tet X、sul3和aad A1基因检出率较高,qep A、bla CMY和tet B基因检出率较低,而qnr A、qnr B、Aph(3)-IIa、bla PSE和aad A2基因等未被检出。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对昆明小白鼠均具有致病性,致死率为20%~100%;随机选取10株分离株对昆明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00×10~7~3.18×10~8CFU/m L。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种类数量与LD50对数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86x+8.971(R~2=0.9329),耐药基因数量与LD_(50)对数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8x+8.673(R2=0.5748),即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与其致病性呈正相关。【结论】2015—2017年从广西发病鸡分离获得的致病性沙门氏菌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主,普遍存在耐药性,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表型与其致病性间呈正相关,因此,生产上要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加大细菌耐药监测与防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赵建梅,李月华,张青青,赵格,王娟[4](2019)在《2008—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禽源沙门氏菌流行状况及耐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及其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对2008—2017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90株禽源沙门氏菌,用血清凝集方法鉴定其血清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经PCR扩增、测序和比对查询,得到90株菌的ST型,并用BioNumerics 7.6分析MLST分型及其亲缘关系;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分离株的血清型、ST型和耐药性进行差异显着性和相关性分析。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90株禽源沙门氏菌可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S. Enteritidis为优势血清型。71株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占比90.14%(64/71),对氨苄西林(78.87%)和磺胺异恶唑(77.46%)的耐药率较高,仅S. Indiana菌株的ST17型对头孢他啶耐药。其他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显着上升(P <0.05),而对黏菌素耐药率下降极显着(P <0.01);鉴定出14种ST型,其中ST11为优势型;最小生成树显示,仅有一个ST complex,菌株来自7个省市;S. Indiana的耐药率显着高于S. Enteritidis(P <0.05),且其ST17所耐药物种类多于其他ST型。结果表明:我国禽源沙门氏菌的优势血清型是S. Enteritidis,优势ST型为ST11,其血清型和ST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不同地区分离株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分离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且耐药谱和耐药率与血清型相关,S.Indiana菌株与S. Enteritidis相比更易形成耐药菌株。(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08期)
夏宇飞,周汝顺,黎满香[5](2019)在《湖南地区猪源和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湖南地区沙门氏菌的耐药表现和基因分布情况,采集了永州、怀化、长沙等地生猪养殖场、屠宰场的猪肛门拭子样本和鸡盲肠样本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16种常见兽用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和血清型分析以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从300份猪肛门拭子样本和170份鸡盲肠样本中总计分离到沙门氏菌69株,血清凝集试验显示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69株中的48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猪源和鸡源沙门氏菌都对四环素、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具有很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在62%以上,其次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苯尼考,耐药率在40%左右,未有菌株对乙酰甲喹、安普霉素耐药;多重耐药性结果显示每株菌至少对1种抗生素耐药,最高出现了13重耐药菌株,尚未发现对16种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见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耐药基因检出率普遍不高,其中Bla CTX-M检出率相对较高,为14.49%(10/69)。这表明湖南省部分地区健康来源动物样品中沙门氏菌检出率相对较高,并有一定的多重耐药情况存在,应保持监测。(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倪吉荣[6](2019)在《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对猪源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对猪源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试验制备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提取物后,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五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并采用梯度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观察其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无抑菌圈,阳性对照组抑菌圈直径为(20.13±1.47)mm;与对照组相比,苦参、黄芪组抑菌作用差异显着(P> 0.05),敏感程度均为高敏;黄连、黄柏、甘草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敏感程度为高敏或中低敏;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的MIC浓度分别为20 g/L、10 g/L、80 g/L、20 g/L、160 g/L。试验显示,黄连、苦参、黄柏、黄芪、甘草五种中草药均可一定程度地抑制猪源沙门氏菌,苦参抑制作用最强,与抗生素效果一致,其次分别为黄芪、黄连、黄柏、甘草。(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2019年06期)
曹晨阳,张依,张倩,肖英平,赵瑞婷[7](2019)在《浙江和上海地区生产及零售端鸡肉源沙门氏菌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6年7—10月采集自浙江和上海部分地区肉鸡屠宰端、零售端鸡肉样品及屠宰场环境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研究102株分离株的血清型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定的泰国S&A公司沙门氏菌诊断血清,采用玻片凝集法确定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使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敏性。研究发现,204份样品中,85份检出沙门氏菌,阳性样品平均检出率为41.67%。脱羽、净膛、清洗、包装、整鸡和预冷检出率依次降低,而冷藏检出率回升到70.00%。102株沙门氏菌共涵盖15个血清型,以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23.53%)、阿贡纳沙门氏菌(Salmonella Agona,17.65%)、印第安纳沙门氏菌(Salmonella Indiana,12.75%)、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11.76%)和达布沙门氏菌(Salmonella Dabou,7.84%)较为常见。屠宰端德尔卑沙门氏菌最为流行,零售端则主要为阿贡纳沙门氏菌。所有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西丁敏感,75株(73.53%)菌对四环素产生抗性;对氯霉素、氨苄西林、萘啶酮酸、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链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比例分别为49.02%、41.18%、38.24%、37.25%、28.43%、23.53%、22.55%、22.55%、20.59%、19.61%和17.65%。零售端样品源沙门氏菌对大部分供试抗生素的抗性显着低于屠宰端和环境样品源沙门氏菌。102株菌中,97株(95.10%)可抗至少1种抗生素,17株(16.67%)可抗10种或10种以上的抗生素。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中,源于绍兴的样品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78.95%),且极显着高于湖州及上海地区的阳性样品检出率(P<0.01)。沙门氏菌阳性样品在不同月份的检出率存在极显着差异,9月份检出率最高(80.00%)。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肉鸡生产消费链条中,沙门氏菌检出率、血清型和耐药率、耐药谱呈现明显的变化,即沙门氏菌不是单纯来源于该批次肉鸡携带菌,各环节固有存在和人员携带的菌株也加入了其中,造成终端产品的现状。本研究揭示了沙门氏菌在鸡肉产品中分布的状况和来源,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预防该省肉鸡生产全产业链中沙门氏菌的污染及耐药菌的出现、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和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海,方英,徐春志,景书灏,杨峰[8](2019)在《规模化猪场猪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猪源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的存在情况,也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和临床用药提供资料,利用K-B法检测了6株猪源沙门氏菌对15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了9种常见耐药基因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吡哌酸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对头孢克洛、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从9种常见耐药基因中扩增到3种β-内酰胺类耐药、3种氨基糖苷类、2种氟喹诺酮耐药基因。研究表明,沙门氏菌极易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但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无绝对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养猪》期刊2019年03期)
刘小龙,赖隆永,谭礼宁,刘友霖,徐磊[9](2019)在《猪源抗菌肽对禽源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猪源抗菌肽对禽源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和猪源抗菌肽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猪源抗菌肽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基抑制测定法,结合体内外试验,分别测定猪源抗菌肽对禽源沙门氏菌和禽源大肠杆菌的抗菌活力值,研究其体内外抑菌作用。【结果】对不同浓度的抗菌肽抗菌活力值的测定结果表明,与0.5、0.2和0.1mg·mL~(-1)的猪源抗菌肽相比较,1.0mg·mL~(-1)的抗菌肽对含有106 CFU·mL~(-1)的菌液抑菌效果最好;与阿莫西林、红霉素、四环素等15种抗生素相比较,猪源抗菌肽对禽源沙门氏菌FJS13株和禽源大肠杆菌FJE61株的抑菌圈最大,其抗菌效果最好;抗菌肽在雏鸡体内的抑菌试验表明,攻毒鸡皮下注射猪源抗菌肽有利于提高雏鸡的存活率,在雏鸡体内也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猪源抗菌肽可用于抑制禽源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方忠意,李金磊,董鹏,狄元冉,袁聪[10](2019)在《河南省猪源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河南省猪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和耐药性,从郑州、开封、焦作等5市生猪屠宰场抽取猪盲肠内容物样品840份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采用PCR、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血清凝集反应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从840份样品中共分离沙门氏菌45株,分离率为5.36%(45/840);分离的沙门氏菌共分为6个血清型,其中德尔卑(Derby)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分离的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大观霉素、氨苄西林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分别为82.22%、75.56%、73.33%、73.33%。结果表明:河南省存在一定的猪源沙门氏菌污染,尤其是德尔卑沙门氏菌,需要重点加强控制;沙门氏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进一步规范养殖环节抗菌药物的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04期)
禽源沙门氏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肠道致病菌,兼性胞内致病菌。山东省某养驴场频发流产现象且无明显征兆,本研究对驴流产胎儿内脏及头部感染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及耐药、毒力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7株分离株均为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SL1-SL7,其中SL1、SL2、SL3、SL5、SL6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同源性分别为100%、99.93%、99.93%、99.79%、99.57%;SL4与爱丁堡沙门氏菌、汤姆逊沙门氏菌的同源性均为99.79%;SL7与阿邦尼沙门氏菌、爱丁堡沙门氏菌、汤姆逊沙门氏菌同源性分别为99.72%、99.72%、99.65%;耐药表型结果显示7株沙门氏菌对本试验中所有药物均比较敏感;毒力基因筛选结果显示,除SL1、SL2、SL3、SL7毒力岛SPI-4上的ssb毒力基因未检出外,7株分离菌均具有沙门氏菌典型毒力基因;7株沙门氏菌对小鼠的致病性较弱,小鼠喂食菌液后未出现死亡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禽源沙门氏菌论文参考文献
[1].吴秋玲,金钺,贺恒旭,王鑫盛,郝勇航.河南省猪源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及其耐药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孙阳阳,杨美,解晓莉,程凯慧,张亮.驴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耐药及毒力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
[3].张珍,施开创,王孝德,黎宗强,尹彦文.2015—2017年广西鸡源沙门氏菌耐药性与致病性的相关性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9
[4].赵建梅,李月华,张青青,赵格,王娟.2008—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禽源沙门氏菌流行状况及耐药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9
[5].夏宇飞,周汝顺,黎满香.湖南地区猪源和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9
[6].倪吉荣.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对猪源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
[7].曹晨阳,张依,张倩,肖英平,赵瑞婷.浙江和上海地区生产及零售端鸡肉源沙门氏菌特性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9
[8].张海,方英,徐春志,景书灏,杨峰.规模化猪场猪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检测[J].养猪.2019
[9].刘小龙,赖隆永,谭礼宁,刘友霖,徐磊.猪源抗菌肽对禽源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J].福建农业学报.2019
[10].方忠意,李金磊,董鹏,狄元冉,袁聪.河南省猪源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