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异孢镰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孢镰孢,粗毒素,生物活性,影响因子
异孢镰孢论文文献综述
袁树忠,吴湘湘,汪带弟,何敬敬[1](2011)在《异孢镰孢毒素提取及影响其生物活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异孢镰孢毒素的提取方法和影响毒素活性的因素,采用叶碟法研究异孢镰孢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用正丁醇提取和活性炭吸附法获得的粗毒素生物活性最高,空心莲子草叶碟的病情指数分别达78.57%和76.19%,与去菌的全毒素滤液相比,相对活性指数分别达86.84%、84.21%,用石油醚提取的粗毒素活性最低,说明异孢镰孢生物活性毒素具有极性;粗毒素质量浓度达到2~5g.L-1时,叶碟的病情指数为82.38%~83.81%,小于2g.L-1时叶碟的病情指数则低;温度、贮存时间和光照对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影响较小,去除背景溶液pH的影响后,pH 3~11时毒素对叶碟的理论病情指数差异不显着,说明毒素的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吴湘湘[2](2011)在《异孢镰孢毒素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孢镰孢是空心莲子草的病原真菌,毒素也有致病作用。本文对毒素的纯化、毒素及其成分的生物活性以及毒素的稳定性等开展了研究。1.在毒素生物活性测定中比较了叶碟法、针刺法和刀切伤口法,结果表明,固体培养物粗毒素2.0-5.0g/L处理后72h,叶碟法测定的校正病情指数则到65.29-77.75,针刺法的校正病情指数为44.97-65.12,刀切伤口法的校正病情指数为61.07-74.81。液体培养物粗毒素2.0-5.0g/L处理后72h,叶碟法的校正病情指数达到76.58-85.81,刀切伤口法的校正病情指数为70.68-81.96。表明叶碟法和刀切伤口法适合异孢镰孢毒素的活性测定,而对于毒素组分则用刀切伤口法更好。2.用萃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从去菌培养滤液中得到异孢镰孢粗毒素,并用生物测定方法确定各提取方法所得到的粗毒素的活性。结果表明,用正丁醇萃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得到的粗毒素生物活性最高,处理后72h空心莲子草叶碟的校正病情指数分别达76.69和74.11,与培养滤液处理相比,相对活性指数达到85.55%和82.66%,而用石油醚萃取的粗毒素则活性最低,表明异孢镰孢毒素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具有极性的。3.采用柱层析法对粗毒素进行纯化,得到了3个组分,其中对组分Ⅰ进行2次纯化后,得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组分I-2-2,生测结果表明,2.0g/L的组分I-2-2处理后72h对寄主叶片的校正病情指数达到85.55;对组分I-2-2进行官能团初步鉴定,认为此组分不属于酚类、酯类、生物碱、糖类以及氨基化合物;此组分通过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表明其在220nmm处有最大吸收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它有两个主要特征峰,保留时间分别是2.740min与4.800mmin。4.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异孢镰孢培养不同时间培养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质浓度的变化动态,并通过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病原菌毒素的产生动态。结果表明,异孢镰孢培养15天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较低,而对蛋白质消耗大,培养滤液的生物活性低,表明毒素产生少;在20d-30d,葡萄糖利用率直线上升,培养液中的蛋白质浓度显着增加,培养滤液的生物活性显着增强,显示毒素产生增加明显;在培养30天后则趋向稳定。5.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温度、贮存时间、光照时间、pH值对粗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处理后粗毒素对寄主叶碟的校正病情指数(76.17)与0℃处理的(78.21)无显着差异;异孢镰孢粗毒素室温下贮存360d,寄主叶碟的校正病情指数为77.45,与室温贮存5d的(78.21)无显着差异,粗毒素25℃连续光照30d处理的寄主叶碟的校正病情指数为76.17,与光照1d的(77.45)无显着差异,溶液pH值的改变对粗毒素生物活性的影响也不显着,表明毒素中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好。(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1-05-01)
吴佳文[3](2008)在《异孢镰孢YZ-03的产毒条件与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YZ-03菌株是为害空心莲子草病原菌异孢镰孢的一个菌株,本研究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质、不同的培养时间和不同的培养基初始pH值等条件对YZ-03菌株产生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YZ-03液体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是用初始pH6.0~7.0的PD培养液,在25℃、120rpm的振荡培养箱中培养30d;而适合YZ-03产毒的最佳固体培养基为菜籽饼培养基、麦粒培养基。用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和去离子水提取YZ-03菌株固体培养物中的粗毒素,提取液经浓缩后获得粗毒素,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的粗毒素10mg/ml处理后,空心莲子草的病情指数最高,达91.42%,而石油醚提取物处理的病情指数最低,只有29.52%。采用种子萌发抑制试验法测定了粗毒素对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绿豆、萝卜、稗草和醴肠胚根和胚芽的抑制,结果表明,10mg/ml粗毒素(甲醇提取)处理,醴肠、稗草、萝卜、玉米胚根生长抑制率分别达85.62%、78.51%、81.40%和82.18%,幼芽生长抑制率分别达69.45%、49.52%、30.42%和45.74%。采用叶碟法测定粗毒素对32种植物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粗毒素对小藜和玉米叶片的致病性最强,5mg/ml粗毒素处理,小藜和玉米敏感性等级达到5级,其次是空心莲子草、泽漆和大麦,10mg/ml粗毒素处理,敏感性等级达到5级。用不同浓度的异孢镰孢YZ-03菌株粗毒素处理3~4叶期空心莲子草幼苗,分别测定了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ROS)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粗毒素处理后,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膜透性增加,MDA含量在空心莲子草体内累积,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经2mg/ml粗毒素处理后48hPOD就达到最大,比对照提高了6.19倍,1mg/ml粗毒素处理的则在处理后96h达到最大;2mg/ml粗毒素处理后SOD出现两个活性高峰,其中在处理后72h的高峰最大,此时SOD活性较对照提高了180.1%,显着高于对照;CAT在处理后48h有一个活性高峰且高于对照;粗毒素处理后空心莲子草叶片中PAL、PPO活性与对照的无显着性差异;1mg/ml粗毒素处理后72h,空心莲子草叶片的ROS产生速率达到最大,随后ROS产生速率急剧下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8-05-01)
异孢镰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异孢镰孢是空心莲子草的病原真菌,毒素也有致病作用。本文对毒素的纯化、毒素及其成分的生物活性以及毒素的稳定性等开展了研究。1.在毒素生物活性测定中比较了叶碟法、针刺法和刀切伤口法,结果表明,固体培养物粗毒素2.0-5.0g/L处理后72h,叶碟法测定的校正病情指数则到65.29-77.75,针刺法的校正病情指数为44.97-65.12,刀切伤口法的校正病情指数为61.07-74.81。液体培养物粗毒素2.0-5.0g/L处理后72h,叶碟法的校正病情指数达到76.58-85.81,刀切伤口法的校正病情指数为70.68-81.96。表明叶碟法和刀切伤口法适合异孢镰孢毒素的活性测定,而对于毒素组分则用刀切伤口法更好。2.用萃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从去菌培养滤液中得到异孢镰孢粗毒素,并用生物测定方法确定各提取方法所得到的粗毒素的活性。结果表明,用正丁醇萃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得到的粗毒素生物活性最高,处理后72h空心莲子草叶碟的校正病情指数分别达76.69和74.11,与培养滤液处理相比,相对活性指数达到85.55%和82.66%,而用石油醚萃取的粗毒素则活性最低,表明异孢镰孢毒素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具有极性的。3.采用柱层析法对粗毒素进行纯化,得到了3个组分,其中对组分Ⅰ进行2次纯化后,得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组分I-2-2,生测结果表明,2.0g/L的组分I-2-2处理后72h对寄主叶片的校正病情指数达到85.55;对组分I-2-2进行官能团初步鉴定,认为此组分不属于酚类、酯类、生物碱、糖类以及氨基化合物;此组分通过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表明其在220nmm处有最大吸收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它有两个主要特征峰,保留时间分别是2.740min与4.800mmin。4.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异孢镰孢培养不同时间培养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质浓度的变化动态,并通过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病原菌毒素的产生动态。结果表明,异孢镰孢培养15天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较低,而对蛋白质消耗大,培养滤液的生物活性低,表明毒素产生少;在20d-30d,葡萄糖利用率直线上升,培养液中的蛋白质浓度显着增加,培养滤液的生物活性显着增强,显示毒素产生增加明显;在培养30天后则趋向稳定。5.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温度、贮存时间、光照时间、pH值对粗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处理后粗毒素对寄主叶碟的校正病情指数(76.17)与0℃处理的(78.21)无显着差异;异孢镰孢粗毒素室温下贮存360d,寄主叶碟的校正病情指数为77.45,与室温贮存5d的(78.21)无显着差异,粗毒素25℃连续光照30d处理的寄主叶碟的校正病情指数为76.17,与光照1d的(77.45)无显着差异,溶液pH值的改变对粗毒素生物活性的影响也不显着,表明毒素中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孢镰孢论文参考文献
[1].袁树忠,吴湘湘,汪带弟,何敬敬.异孢镰孢毒素提取及影响其生物活性因素[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
[2].吴湘湘.异孢镰孢毒素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1
[3].吴佳文.异孢镰孢YZ-03的产毒条件与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D].扬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