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犯罪论文-后宏伟,董国斌

精英犯罪论文-后宏伟,董国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英犯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科技精英犯罪,刑法目的,刑法适用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发展

精英犯罪论文文献综述

后宏伟,董国斌[1](2016)在《情、法与社会发展——科技精英犯罪量刑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科技精英犯罪如何量刑,分歧在于坚持刑法适用面前人人平等抑或适度从宽。从犯罪互动的角度看,对被告人量刑是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应因性回应的无奈之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追求形式平等,反映刑法的应然性要求,因体现为政治宣示而具有象征意义。刑法的目的之一在于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推动社会发展,学界对此多有忽视。因此,立足国情,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科技精英犯罪区别不同情形适度从宽量刑,符合刑事法规定,且更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6年01期)

刘亮[2](2010)在《相对剥夺感与“精英犯罪”》一文中研究指出"精英犯罪"是指被社会视为"精英"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办事人员利用职业便利所从事的犯罪行为。"精英"本身掌握一定的财富、权力和声望,因而容易产生与周围人群比较的心理。当某些利益他们以为本该得到而没有得到,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进而从事谋取财富、权力和声望利益的犯罪行为。防控"精英犯罪",应该倡导公平理念和落实公平制度,消解其相对剥夺感。(本文来源于《江苏警官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刘小军[3](2009)在《论精英犯罪》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英雄,没有精英,这个国家和民族不仅不可能兴旺发达,还可能衰败、灭亡。精英是国家、民族和社会中对民众有较大影响的优秀分子。精英在任何社会中都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对社会却有极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精英犯罪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精英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作案手段高超,侦破难度大;关系网错综复杂,处理难度大;社会危害后果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信任危机等。学界对精英犯罪的研究还比较少,但对于职务犯罪、白领犯罪等的研究则比较深入。职务犯罪、白领犯罪与精英犯罪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而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从犯罪主体来说,精英犯罪的主体是精英,但职务犯罪、白领犯罪的主体只有一部分是本文意义上的精英,叁者在内涵上是一种交叉关系。其次,在客观行为上,职务犯罪、白领犯罪表现为利用职务上、业务上的便利,而精英犯罪则不一定利用职务上、业务上的便利。所以,根据精英犯罪的特点,对精英犯罪的成因进行研究,并找出可行的预防之策就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精英犯罪与职务犯罪、白领犯罪都可由对权力和金钱的过度追求以及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力等导致。但导致精英犯罪的因素还有一些特别的地方,如历史因素、社会道德因素、精英对特定物品的欲求等。由于精英群体拥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所以很容易逃避监督和制约。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在提出预防措施时,除了采用加强制约和监督等与职务犯罪、白领犯罪相似的预防措施外,还应特别加强精英的自我教育,使精英将守法意识内化,并最终表现为守法行为。这也是作为精英的应有之义。对精英犯罪的各项预防措施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谢望原,刘涛[4](2005)在《对科技精英犯罪宜避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从"郑道访案"和"刘应泉案"说开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郑道访案"和"刘应泉案"的不同判决结果评价入手,通过刑罚政策的简要分析,提出了对科技精英实施的非暴力犯罪、非危害国家安全罪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理论观点。文章认为:刑罚谦抑性要求尽可能不适用死刑;刑罚效益的价值追求要求对科技精英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刑罚的正当目的要求对科技精英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同时对科技精英实施的非暴力犯罪、非危害国家安全罪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与罪刑法定、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并不矛盾进行了必要论证。(本文来源于《人民检察》期刊2005年03期)

张彬[5](2004)在《“精英犯罪”瞄准金融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金融证券市场发育尚不完善的今天,金融证券业被一些人看作充满机会与利益的场所,一些从业人员在利益面前逐渐迷失了方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证券犯罪中,从业精英犯罪率呈现高发趋势,智能型、专业型犯罪在这一领域表现突出。内蒙古日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如鳌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为“证券奇才”的业界精英。近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郭如鳌因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同案犯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经信投”)机构部原职员张俊琴、“中经信投”成都证券营业部原副总经(本文来源于《大陆桥视野》期刊2004年07期)

张彬[6](2004)在《“精英犯罪”瞄准金融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金融证券市场发育尚不完善的今天,金融证券业被一些人看做充满机会与利益的场所,一些从业人员在利益面前逐渐迷失了方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证券犯罪中,从业精英犯罪率呈现高发趋势,智能型、专业型犯罪在这一领域表现突出。 内蒙古日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郭如螯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为“证券奇才”的业界精英。近(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周刊》期刊2004年Z1期)

张晓晶,贾富彬[7](2004)在《金融证券界“精英”犯罪高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金融证券市场发育尚不完善的今天,金融证券业被一些人看作是充满机会与利益的场所,一些从业人员在利益面前逐渐迷失了方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证券犯罪中,“从业精英”犯罪率呈现高发趋势,智能型、专业型犯罪在这一(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4-04-08)

精英犯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精英犯罪"是指被社会视为"精英"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部分办事人员利用职业便利所从事的犯罪行为。"精英"本身掌握一定的财富、权力和声望,因而容易产生与周围人群比较的心理。当某些利益他们以为本该得到而没有得到,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进而从事谋取财富、权力和声望利益的犯罪行为。防控"精英犯罪",应该倡导公平理念和落实公平制度,消解其相对剥夺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英犯罪论文参考文献

[1].后宏伟,董国斌.情、法与社会发展——科技精英犯罪量刑问题探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

[2].刘亮.相对剥夺感与“精英犯罪”[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

[3].刘小军.论精英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09

[4].谢望原,刘涛.对科技精英犯罪宜避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从"郑道访案"和"刘应泉案"说开去[J].人民检察.2005

[5].张彬.“精英犯罪”瞄准金融界[J].大陆桥视野.2004

[6].张彬.“精英犯罪”瞄准金融界[J].中国经济周刊.2004

[7].张晓晶,贾富彬.金融证券界“精英”犯罪高发[N].新华每日电讯.2004

标签:;  ;  ;  ;  

精英犯罪论文-后宏伟,董国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