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功能城市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型城市化,乡村生态旅游,精准扶贫
功能城市化论文文献综述
胡娟,彭武运[1](2019)在《基于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着眼于新型城市化、乡村生态旅游及其功能,对叁者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城市业态进入乡村,影响乡村景观塑造,城市文化冲击乡村文化;影响乡村文化传承,城乡差异造成乡村人才外流;影响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盲目城市化破坏生态环保;影响乡村旅游体验这四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功能性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28期)
罗勇[2](2019)在《超越后城市化的首都功能区与智慧胡同》一文中研究指出首都功能概念提出后,北京的城市化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聚集与分散,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首都政治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初期,以"大厦—胡同"二元基础结构为特征的矛盾将比较突出,首都核心区当前的许多问题都与其相关。2018年北京开始的街巷疏解整治提升运动,可以视为对二元结构的最新挑战。首都区域空间应该快速迈向一体化阶段,胡同发展是一个关键环节。街巷胡同首先要摆脱僵化模式。在实现首都功能与街巷胡同发展之间,首都型现代服务业是一个重要的连接和支撑。其要围绕首都功能,提供高端知识型、智慧型和高文化含量的社会服务和生活服务,创造新需求,引导新消费。首都现代服务业将迅速改变北京核心区的经济空间结构,对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均衡发展发挥正溢出作用。智慧胡同应该成为首都功能区发展的一个创新模式,这是胡同发展的新契机。(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天霖,吴仲民[3](2019)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市化影响的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之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日益受到关注,成为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目前,高速的城市化已经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城市化影响的研究对于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综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及其评估方法、城市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热带林业》期刊2019年03期)
刘培[4](2019)在《城市化概念和功能转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城市化逐渐成为生产手段,在讨论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时必然会将基本的生产概念引入其中,包括产品、资金、市场营销和市场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不再是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简单的规划,已经被赋予全新的功能,引起城市规划功能的转变。文章主要对城市化概念的转变进行了探讨,并深入研究了其作为生产手段所引起的城市规划功能的转变,以期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与进步。(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2期)
冯劲,郭洪雨,孙垚,顾永鑫[5](2019)在《城市化背景下公路隧道兼顾慢行交通功能的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0%,而且仍在不断提高中.为了解决经济发达地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在路权分配上的矛盾,提出了3种设置方案,即新建"非机动车+行人"专用隧道(方案1)、同隧道分孔设置"非机动车+行人"通道(方案2)、同隧道设置非机动车道并加强通风(方案3),并从技术、经济、安全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结论为:对双向四车道隧道宜采用方案1,对于双向六车道隧道宜采用方案3.最后,从隧道平纵指标、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交通安全等方面对推荐方案的设置要点做了介绍.(本文来源于《交通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刘静妮[6](2019)在《定量分析城市化对热汇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表城市热岛(UHI)是其引发的最显着的环境问题之一。按照景观生态学中源汇理论划分的热汇景观对城市热环境(UTE)具有显着的缓解作用,在不同城市化率区域热汇功能受热源影响的程度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景观斑块中热源对热汇影响的量化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城市热环境的缓解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采用Landsat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基于源汇景观理论,以西安市为例对城市化过程中热源对热汇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温度(LST)随着城市化率(S)的增大而增大且符合二次曲线拟合,白天和夜晚拟合所得的R~2分别高于0.8312和0.7950。通过理论像元LST(LST_T)和实际像元LST(LST_A)差值计算的热汇降温功能随着S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S为0.6至0.7时热汇降温功能最好,热汇功能白天最高可达到1.2551℃,夜晚最高可达到1.0828℃。通过截距法和像元统计法获得的热源和热汇的背景LST_源和LST_汇差异不大,截距法获得的LST_汇略高于像元统计法,LST_源略低于像元统计法,通过截距法获得的背景LST会忽略实际环境中的LST变化。研究期内建成区内85%景观斑块的城市化率由(0.66,1)上升到了(0.74,1),具有较强降温功能的景观斑块逐渐较少。造成了昼夜热源热容量均呈显着上升趋势,建成区理论热容量呈现出与实际热容量一致的变化规律。此外,建成区内热环境受景观斑块的城市化率即热源和热汇组成比例的强烈影响,当较多景观斑块的城市化率处于热汇降温功能的最大区间时,对建成区热环境的缓解具有显着作用。当城市化率较大的景观斑块增多时,建成区热环境恶化的较为明显。本文提出的新思路和构建的量化模型可以有效地揭示热源对热汇功能的影响,因数据精度和方法造成的数据误差对结果无较大影响,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对城市环境的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傅盈盈,应云仙,仲玲华[7](2019)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绍兴水系功能变化与保护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发展,绍兴水系受纺织印染业发展影响,传统水乡生活方式消逝。文章选择水系丰富的柯桥地区,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河道功能、水质、形态等演变现状,得出城市化进程对水系功能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寻求城市化与河道水系共同发展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林芷欣,许有鹏,代晓颖,王强,袁甲[8](2018)在《城市化对平原河网水系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以苏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化对平原河网水系结构的影响所引起的洪涝灾害频发等一系列水文问题,以我国典型平原河网地区苏州市为例,根据不同城市化程度分为主城区、市辖区、其他市县区,基于1991、2001和2015年叁期遥感影像与1960s、1980s和2010s叁个时期的水系数据,应用RS/GIS等技术,构建水系结构参数指标,重点探讨了城市化对河网水系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用地迅速增长,主要以牺牲水田、水域等土地利用方式为代价,到2015年全区城镇用地面积所占比重已达到41.35%,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与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性保持一致;水系结构变化主要受城市化影响,且基本与城市化进程呈现同步性.近50年来,全区的水面率、河网密度、支流发育系数、主干河流面积长度比、河网复杂度和河网结构稳定度分别减少了19.63%、6.91%、7.34%、1.06%、5.49%和7.87%,城市化水平与各指数均呈负相关关系;人类活动不仅直接影响河流功能,也间接地通过改变平原河网的水系结构导致其功能发生改变,如河网调蓄能力下降、河流生态功能受损等.该研究为城市化地区河流水系保护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郭俊玲[9](2018)在《完善城市功能与加快信阳城市化进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信阳市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新形势下,对信阳城市化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人口、地域、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结构转变;同时又受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体制、制度环境等的影响。城市功能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发展联系密切,它应该而且能够承担起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协调发展的重任。(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8年09期)
狄晓园[10](2018)在《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西部城市化地区发展成果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地区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开发内容划分的区域,主要功能是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是未来集聚人口和经济的中心。西部城市化包括以下10个区域,分别为呼包鄂榆地区、广西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宁夏沿黄河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天山北坡地区和臧中南地区。本文的发展成果是指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结合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一个地区在一段时期内取得的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成果。对西部城市化地区发展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可以更深刻全面地了解西部地区,有利于更合理地制定区域政策,同时为未来西部城市化地区发展提出思路和建议。本文首先从主体功能区的角度出发,依据发展成果的概念和内涵,围绕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发展,遵循发展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各项原则,结合西部城市化地区的主体功能和发展目标,构建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为一级指标,一共有22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又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结合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和侧重点,选择以主成分分析、熵值法、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四种单一评价方法为基础的改进模糊Borda组合评价模型。然后在实证分析部分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描述统计分析,选取2015年与2016年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动态综合评价,分别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叁个维度运用四种单一评价方法及组合评价计算每个地区的动态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接着对发展成果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分别得到2015年和2016年各个西部城市化地区的得分及排名,其中呼包鄂榆地区得分最高,成渝地区排在第二位,关中-天水地区排在第叁位,得到西部城市化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地区内部发展不协调等结论,最后提出了包括发展特色产业、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等在内的多条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期刊2018-03-19)
功能城市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都功能概念提出后,北京的城市化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聚集与分散,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首都政治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初期,以"大厦—胡同"二元基础结构为特征的矛盾将比较突出,首都核心区当前的许多问题都与其相关。2018年北京开始的街巷疏解整治提升运动,可以视为对二元结构的最新挑战。首都区域空间应该快速迈向一体化阶段,胡同发展是一个关键环节。街巷胡同首先要摆脱僵化模式。在实现首都功能与街巷胡同发展之间,首都型现代服务业是一个重要的连接和支撑。其要围绕首都功能,提供高端知识型、智慧型和高文化含量的社会服务和生活服务,创造新需求,引导新消费。首都现代服务业将迅速改变北京核心区的经济空间结构,对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均衡发展发挥正溢出作用。智慧胡同应该成为首都功能区发展的一个创新模式,这是胡同发展的新契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能城市化论文参考文献
[1].胡娟,彭武运.基于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功能研究[J].中国市场.2019
[2].罗勇.超越后城市化的首都功能区与智慧胡同[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张天霖,吴仲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市化影响的概述[J].热带林业.2019
[4].刘培.城市化概念和功能转变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
[5].冯劲,郭洪雨,孙垚,顾永鑫.城市化背景下公路隧道兼顾慢行交通功能的方案研究[J].交通工程.2019
[6].刘静妮.定量分析城市化对热汇功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9
[7].傅盈盈,应云仙,仲玲华.城市化进程中的绍兴水系功能变化与保护利用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
[8].林芷欣,许有鹏,代晓颖,王强,袁甲.城市化对平原河网水系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以苏州市为例[J].湖泊科学.2018
[9].郭俊玲.完善城市功能与加快信阳城市化进程研究[J].风景名胜.2018
[10].狄晓园.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西部城市化地区发展成果综合评价[D].重庆工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