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煤矿区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西北煤田,侏罗纪煤矿区环境地质,特征
煤矿区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张景科[1](2018)在《中国西北煤田侏罗纪煤矿区环境地质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北侏罗纪煤矿区具有煤炭储量大、煤质优良等特点,西北煤田侏罗纪资源量是各成煤时期总资源量的近40%,其中优质煤的资源量占全国的90%。本文以甘肃省煤炭资源为例,分析该地区侏罗纪煤矿区环境地质特点。(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8年21期)
梁隆超,吴攀,仇广乐[2](2018)在《煤矿区环境中汞的形态及其污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汞(Hg)是一种人体非必需的有毒重金属,在煤矿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汞等重金属元素会释放到环境中,由此产生对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煤炭的消耗量巨大,相关文献报道我国燃煤排放的汞约为200吨每年(Streets.,2009;Zheng.,2007;Chen.,2013)以贵州兴仁县煤矿区为研究区域,兴仁县境内煤矿是黔西南典型的高砷煤矿区之一,汞是高砷煤矿的主要伴生元素。随着煤矸石在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下发生风化,并在自然降雨作用下,煤矸石中汞等元素会迁移到周围的环境中,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和富集。目前,对煤矿区环境中汞的研究鲜见报道,汞形态研究未见报道。研究低pH环境下,汞的迁移及形态间的转化,同时为高砷煤矿区环境污染的土壤治理与合理利用提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兴仁煤矿区煤矸石中总汞(THg)浓度远高于国内其它煤矿区煤矸石中汞的浓度,见表1。沉积物中总汞浓度为0.15-55 mg/kg,平均值为2.3±3.7 mg/kg甲基汞浓度为:0.04-8.9 ng/g,均值为1.6±2.0 ng/g。土壤总汞浓度范围:0.08-5.3 mg/kg,平均值为:0.5 3±0.58 mg/kg。甲基汞为:0.06-22 ng/g,平均值为:5.6±1.0 ng/g。(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8-05)
张影,金晓[3](2016)在《煤矿区环境地质灾害链及其环境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区地质灾害是重要污染源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煤矿区地质灾害分类,对原生地质灾害与次生性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煤矿环境地质灾害具有复杂性、多样化的特点,易形成地质灾害链(网)。本文从环境要素角度出发,对煤矿环境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级,并提出了防治煤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对策和措施。(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6年33期)
潘长波,徐龙龙[4](2016)在《基于模糊故障树的煤矿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目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实状况,研究基于环境的自净化能力,分析了煤矿区生态环境的各净化环节,引入了模糊集合理论,并且使用多种模糊数、语言值及精确数值刻画各净化环节事件的发生概率,并将它们归一为梯形模糊数,最终构建了一种基于故障树理论的煤矿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由于煤矿区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造成一些事件(要素)的发生概率难以获得,从而使评价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且方法简单易行,可量化并能优化煤矿区环境系统的可靠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苏婧[5](2015)在《陕北煤矿区环境影响回顾调查及生态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煤矿区地处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近些来年对煤炭等资源的开采,引发了当地一系列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生态修复理论的研究现状,陕北煤矿区的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对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陕北煤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要遵循的原则、确定了生态修复规划的步骤。并制定出详尽的生态修复方案。结论如下:(1)对陕北煤矿区进行区域调查,明确了陕北煤矿区的区域特点,对其工程概况、地质概况、生态环境概况以及社会经济进行调查分析。陕北煤矿区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对陕北煤矿区进行环境影响回顾调查,针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对陕北煤矿区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详尽的研究,主要有土地沉陷的影响、水资源的破坏、土地沙漠化的加剧以及对当地动植物影响。陕北煤矿区的开采沉降问题总体上来讲比较严重;对水资源的破坏包括对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水系的污染、甚至造成河流断流;地表塌陷、地裂缝等一系列的地表破坏造成了植被的根基不稳,加之风沙的破坏,造成风蚀,进一步造成土地的沙漠化现状。(3)本文针对陕北煤矿区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采取了对煤矿区分为建设期、生产期以及闭矿期叁个不同时期的修复治理方法。提出了对土壤与植被的保护措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以及在建设期的生态环境监理与管理工作、对沉陷破坏土地的补偿方案、对沉陷区土地复垦方案、地下水的保护措施以及生态环境管理和监控工作、工业厂区的绿化、对沉陷区的治理以及植被恢复等方案的确定。(4)本文对陕北煤矿区生态修复的效果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本文归纳了在陕北煤矿区应当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应用,分析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煤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狄效斌[6](2014)在《山西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及治理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我国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的现状,分析和评述了发生在山西煤矿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指出了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地表变形、水资源受损、水环境变异、生态环境衰退和地貌景观改变,并根据煤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和防范措施。(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4年07期)
李桂香[7](2014)在《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于煤炭资源的长期开发活动引起了诸多环境问题,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这些问题也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区域环境发展的一大综合性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矿矿山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对环境污染的特点,从煤矿矿山环境保护出发,探讨了我国预防以及治理煤矿环境污染应采取的相关措施。(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4年08期)
郄建荣[8](2014)在《抚顺煤矿区环境问题严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1月21日讯 郄建荣 国土测绘地理信息局今天发布最新地理国情监测结果——抚顺煤矿区地表沉降严重。国土测绘地理信息局认为,百余年的矿山开采,使抚顺在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 国土测绘地理信息局表示,根据多(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4-01-22)
姚寿斌[9](2013)在《煤矿区环境地质灾害链及其环境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灾害是煤矿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发生源,也是导致煤矿区地质灾害链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简要分析了煤矿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其组成,并简述地质灾害链引起的环境效应特征。(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3年23期)
焦军凯,梁志强[10](2012)在《基于D-S证据理论的煤矿区环境质量可靠性评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矿山环境污染构建了煤矿区环境质量可靠性评价模型。在该模型中,考虑到环境系统的自净化能力,本文从采煤活动引发的废水污染、有害气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煤矿区环境的四种净化环节,以此建立了煤矿区环境污染故障树模型;同时,基于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及由此导致的评价过程存在的未确知性,引入了基于未知有理数的D-S证据理论,提出了基于D-S理论的故障树分析法,从而提高了评价过程及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2012中国高效采矿技术与装备论坛论文集》期刊2012-05-25)
煤矿区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汞(Hg)是一种人体非必需的有毒重金属,在煤矿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汞等重金属元素会释放到环境中,由此产生对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国煤炭的消耗量巨大,相关文献报道我国燃煤排放的汞约为200吨每年(Streets.,2009;Zheng.,2007;Chen.,2013)以贵州兴仁县煤矿区为研究区域,兴仁县境内煤矿是黔西南典型的高砷煤矿区之一,汞是高砷煤矿的主要伴生元素。随着煤矸石在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下发生风化,并在自然降雨作用下,煤矸石中汞等元素会迁移到周围的环境中,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和富集。目前,对煤矿区环境中汞的研究鲜见报道,汞形态研究未见报道。研究低pH环境下,汞的迁移及形态间的转化,同时为高砷煤矿区环境污染的土壤治理与合理利用提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兴仁煤矿区煤矸石中总汞(THg)浓度远高于国内其它煤矿区煤矸石中汞的浓度,见表1。沉积物中总汞浓度为0.15-55 mg/kg,平均值为2.3±3.7 mg/kg甲基汞浓度为:0.04-8.9 ng/g,均值为1.6±2.0 ng/g。土壤总汞浓度范围:0.08-5.3 mg/kg,平均值为:0.5 3±0.58 mg/kg。甲基汞为:0.06-22 ng/g,平均值为:5.6±1.0 ng/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矿区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景科.中国西北煤田侏罗纪煤矿区环境地质特点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
[2].梁隆超,吴攀,仇广乐.煤矿区环境中汞的形态及其污染特征[C].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2018
[3].张影,金晓.煤矿区环境地质灾害链及其环境效应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
[4].潘长波,徐龙龙.基于模糊故障树的煤矿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J].甘肃科学学报.2016
[5].苏婧.陕北煤矿区环境影响回顾调查及生态修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6].狄效斌.山西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及治理对策探讨[J].煤炭工程.2014
[7].李桂香.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J].河南科技.2014
[8].郄建荣.抚顺煤矿区环境问题严重[N].法制日报.2014
[9].姚寿斌.煤矿区环境地质灾害链及其环境效应[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10].焦军凯,梁志强.基于D-S证据理论的煤矿区环境质量可靠性评价模型[C].2012中国高效采矿技术与装备论坛论文集.2012
标签:中国西北煤田; 侏罗纪煤矿区环境地质;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