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伤流行病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交车,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
交通伤流行病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勇贵,张冬艳,李允,孙渺[1](2019)在《唐山市2010-2018年公交车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唐山市2010-2018年公交车道路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开滦总医院2010-2018年的公交车道路交通伤害住院及门诊病例信息,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0-2018年开滦总医院共收治851例公交车道路交通伤害患者,其中2013年所占比例最高达19.86%,随后公交车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呈下降态势,其中2018年所占比例为7.40%;时间段分布中:公交车道路交通伤害主要发生在7~10 h时间段和17~19 h时间段,分别占46.29%和37.13%;月份分布上呈现双高峰分布,分别为3月份和9月份,分别占34.67%和31.61%;年龄段分布中:公交车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年龄段主要为12~18岁、51~60岁和>60岁组,分别占26.56%、25.73%和24.21%,各年限年龄构成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布上男女构成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城市主干道交通事故发生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城乡交界区和农村道路,分别占59.69%、20.21%和19.86%。结论唐山市公交车道路交通伤存在时间、季节及年龄段聚集性,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少相关事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朱嘉辉,温莹,余淑苑,祝方,郭寅生[2](2019)在《深圳市2013—2017年120急救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2013—2017年120急救交通伤害的分布特征,为深圳市开展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深圳市120急救接报的交通事故伤害及人口、车辆数据,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交通伤害的发生趋势、性别年龄分布、时间地区分布及受伤部位分布。结果 5年间深圳市120急救中心共接报并出动救援交通事故伤者33 174例,呈波动性递增趋势,2017年发生例数最多,共7 119例(21.46%);不同年份每万辆车和每万人交通伤发生率均不同,且呈波动性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27.6和242.3,P <0.001);交通伤害发生以2月份最少,其他月份变化不大;高发时段为7:00~9:00、11:00~13:00及15:00~18:00;发生地区以坪山区交通伤者最少,宝安区最多;各地区每万人交通伤发生率不同,大鹏新区最高,南山区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367.6,P <0.001);男性为主(68.27%),男女比例为2.15:1;高发年龄段为20~30岁;受伤类型主要为多发伤(89.46%)。结论深圳市交通伤呈波动性增长趋势,但每万辆车及每万人交通伤发生率呈下降趋势,青壮年男性为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9年10期)
黄清卫,田刚,王飞,洪勇,王月华[3](2019)在《清镇市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分析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清镇市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分析与对策。方法研究对象为急诊科就诊交通事故肇事者424例,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2018年10月,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相关数据,再实施可行性建设对策。结果根据研究显示,年龄在18~40岁之间、男性、乡村公路、初中学历、摩托车/电瓶车、夏季、有驾照、阴天、主观大意、为交通事故伤主要危险因素,各个不同因素所占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通过分析清镇市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后,再实施有效对策,能预防交通事故。(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3期)
王卓,王德征,张颖,沈成凤,张辉[4](2018)在《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天津地区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及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交通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及死亡病例,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ICD-10)标准分类。结果 2014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为339.61/10万,死亡率为13.81/10万。发生者平均年龄为(40.19±18.40)岁,死亡者平均年龄为(49.16±17.76)岁。道路交通伤害发生者中男性为21 177例(发生率为415.29/10万),女性为13 349例(发生率为263.44/10万),性别比为1.59∶1。道路交通伤害死亡者中男性为1 077人(死亡率为21.12/10万),女性为327人(死亡率为6.45/10万),性别比为3.29∶1。30~岁发生率最高,≥65岁死亡率最高。发生及死亡排名第一位的职业均为农民,其次均为工人。发生率最高的前四位地区为:东丽区(704.06/10万)、西青区(700.01/10万)、滨海新区(672.55/10万)、津南区(539.23/10万)。死亡率最高的前四位地区为:蓟县(30.07/10万)、静海县(28.01/10万)、武清区(25.48/10万)、宝坻区(23.19/10万)。发生主要集中于第二季度,死亡集中在第叁、四季度。结论道路交通伤害发生者年龄小于死亡者,农民、工人所占的比例均最高。经济活跃地区发生率高,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死亡率高。(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赵小兰,张德坤[5](2017)在《2009—2015年泰州市交通事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泰州市交通事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ICD-10分类法,收集整理2009—2015年泰州市居民交通事故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群分布及不同交通方式死亡人数构成比。结果 2009—2015年共报告交通事故死亡7 155例,平均死亡率21.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54/10万,占全部伤害死亡的47.19%,2009年以后呈下降趋势。男性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22.36/10万,女性为8.80/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2.54倍。随着年龄的增加,交通事故死亡率有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其中5~岁年龄组最低,之后缓慢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交通事故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8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最高。公路上行人与骑自行车和摩托车(包括电动助力车)死亡5 475人,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76.52%,机动车驾驶员死亡1 026人,占14.34%。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数占68.74%,高于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死亡数。结论居民意外伤害是泰州市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交通事故居意外伤害之首,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对减少居民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预防医学》期刊2017年05期)
陆杰东[6](2017)在《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颌面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颌面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钦州市某区域内因发生交通事故而造成颌面部损伤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找出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颌面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与女性患者相比,这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45岁的患者相比,这150例患者中年龄<45岁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婚的患者相比,这150例患者中已婚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职业为公司职员的患者或其它职业的患者相比,这150例患者中职业为工人/农民的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化程度为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患者或初高中的患者相比,这150例患者中文化程度为小学/文盲的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这150例患者中有重伤患者11例,轻伤患者35例,轻微伤患者104例;其中多数患者发生颌面部软组织损伤,部分患者发生颌面部骨折;其中驾驶员及副驾驶人员受伤程度最为严重,乘客受伤程度较轻;其中多数患者的医疗费用在2000~4000元之间,其所进行的医疗项目主要包括瘢痕及色素沉着治疗;其中受伤较轻患者的医疗费用与其伤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与其是否进行二次手术、发生并发症等情况无明显关系。结论:男性、年龄<45岁的青壮年人、已婚人员、工人、农民、文化程度为小学或文盲的人员均为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颌面部损伤的高发人群。(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7年16期)
戴龙,伍啸青,张金华,康静颖[7](2017)在《厦门市湖里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厦门市湖里区0~14岁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订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0—2014年在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道路交通伤害的0~14岁儿童病例的一般信息、伤害事件基本情况和伤害临床信息,分析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收集0~14岁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3 099例,5年中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就诊例数呈下降趋势,伤害数男孩高于女孩,5~9岁年龄段儿童是高危年龄段。伤害类型以挫伤/擦伤为主,头部为主要受伤部位,多为轻伤,经急诊治疗后回家,预后良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事故主要发生在交通高峰时间和暑假期间,多见于儿童在道路上或居住小区公共场所进行休闲活动时,其次是儿童往返学校的路上。结论开展伤害预防教育,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道路安全,提升学龄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和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重要措施。(本文来源于《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陆蓓蓓,陈长水,王爱红,贺天锋,王钢[8](2016)在《宁波市2010-2014年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描述宁波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y,RTI)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波市某急救中心2010-2014年所有RTI急救数据描述宁波市中心城区RTI人群、时间和伤害部位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0-2014年,宁波市某急救中心共救治RTI 15 419人,平均每2.8h发生伤害1人。男女性别比为1.35∶1,平均年龄41.76岁,89.08%伤亡病例为15~64岁人群,65岁以上人群伤亡比例呈逐年缓慢增加趋势。RTI急救人数2012年前后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年份RTI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67,P=0.000)。7月份RTI发生人数最多(9.70%)。一周内工作日与休息日两者RTI伤亡构成比为1.09∶1,周一RTI发生人数最多(14.8%)。1天中RTI人数随时间变化呈"M"型,16~17时最高。多部位损伤为RTI发生最常见部位(29.14%),急救时已死亡中49.14%为头部损伤。结论宁波市中心城区RTI发生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征,需根据高发时段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加强高危人群交通安全教育,建议开展RTI预防、救治和管理的综合干预措施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刘文龙,郭翊炀,江龙,李常明,陈文斌[9](2016)在《2011—201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酒后驾驶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酒后驾车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酒后驾驶尤其是醉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长沙县区域的酒驾交通事故档案资料,对驾驶员性别、年龄、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特点及损害后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沙县酒后驾驶发生率和醉驾率大体呈增长趋势。酒后驾车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8∶00—2∶00,1周中周六酒后驾驶交通事故最高,周末酒驾发生构成比高于工作日。驾驶员集中在29~40岁年龄段且绝大多数是男性。4年中酒驾行为造成至少41人死亡,48人受伤。事故主要集中在开元路、星沙大道、漓湘路和盼盼路。结论针对长沙县酒驾的分析结果,应加大对酒后驾驶后果的宣传,对酒驾集中的晚上、周末和高发路段加强防控和检查,以预防酒后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16年09期)
马锦华,高静,王珊珊,刘喜文[10](2016)在《西安市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交通事故导致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比例不断升高,并且日益成为危害健康、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世界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高达120万,每年受伤致残人数高达2 000万~5 000(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交通伤流行病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2013—2017年120急救交通伤害的分布特征,为深圳市开展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深圳市120急救接报的交通事故伤害及人口、车辆数据,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交通伤害的发生趋势、性别年龄分布、时间地区分布及受伤部位分布。结果 5年间深圳市120急救中心共接报并出动救援交通事故伤者33 174例,呈波动性递增趋势,2017年发生例数最多,共7 119例(21.46%);不同年份每万辆车和每万人交通伤发生率均不同,且呈波动性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27.6和242.3,P <0.001);交通伤害发生以2月份最少,其他月份变化不大;高发时段为7:00~9:00、11:00~13:00及15:00~18:00;发生地区以坪山区交通伤者最少,宝安区最多;各地区每万人交通伤发生率不同,大鹏新区最高,南山区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367.6,P <0.001);男性为主(68.27%),男女比例为2.15:1;高发年龄段为20~30岁;受伤类型主要为多发伤(89.46%)。结论深圳市交通伤呈波动性增长趋势,但每万辆车及每万人交通伤发生率呈下降趋势,青壮年男性为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伤流行病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勇贵,张冬艳,李允,孙渺.唐山市2010-2018年公交车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
[2].朱嘉辉,温莹,余淑苑,祝方,郭寅生.深圳市2013—2017年120急救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9
[3].黄清卫,田刚,王飞,洪勇,王月华.清镇市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王卓,王德征,张颖,沈成凤,张辉.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
[5].赵小兰,张德坤.2009—2015年泰州市交通事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J].江苏预防医学.2017
[6].陆杰东.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颌面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J].当代医药论丛.2017
[7].戴龙,伍啸青,张金华,康静颖.厦门市湖里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7
[8].陆蓓蓓,陈长水,王爱红,贺天锋,王钢.宁波市2010-2014年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
[9].刘文龙,郭翊炀,江龙,李常明,陈文斌.2011—201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酒后驾驶交通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6
[10].马锦华,高静,王珊珊,刘喜文.西安市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