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效果的运用,在戏剧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响效果与剧情、人物息息相关。音响效果不但对戏剧情境的营造、戏剧氛围的渲染、戏剧悬念的设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音响效果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在刻画人物性格、描绘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情感变化等方面产生的艺术效果,往往是台词、唱腔、音乐伴奏、打击乐衬托所不能替代的。特别是对于戏曲艺术的剧情发展、时空转换、场景更替,更是其他艺术手段难以达到的。
音响效果是戏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形式。因为,观众在剧场里除了用眼睛观看,还要用耳朵去倾听。音响效果是听觉上的点染,是辅助全剧的另一种艺术手段,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音响效果是舞台艺术中另一种“语言手段”。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重视音响效果的使用:
一是音响效果既要准确,又要精炼。只有准确,才能正确传达信息。如果使用的音响、设计的效果,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就难以使观众理解和接受,甚至会造成误导。同时,音响效果必须精炼,在有限的时空内,以最少的音响效果,传达最多的信息。
二是音响效果要生动形象。既生动鲜活,又浅显易懂,既源于生活,又富有艺术性,使观众在看不到任何形象时,能一听就明白,就能有联想,就能将接受的信息化为一幅幅画面。例如我在《是是非非》中“夜深人静的蛙鸣声和捕捉青蛙时的鸣叫声”之间的区别,还有《鸡毛蒜皮》中鸡场上平时发出的鸡叫声和受鞭炮惊吓的鸡叫声之间的区别。再有,对于动物鸣叫声的处理,在操作过程中,加以声音上的美化处理,使观众一听便明白,但又不是原生状态下的展现,而是艺术化了的真实,这才能有美感。
三是音响效果要富于动感和情感。那些干瘪、空泛、苍白、枯燥的音响效果,不能带给观众以美感,调动不了欣赏情绪,观众不能全神贯注地关注剧情发展和人物命运。造成这类弊端的原因,是生搬硬套生活中的某种现象和声响,没有从剧本上的立意上的寻求美的因素,没有从人物和剧情的本质上寻找富有美感的音响素材加以再创作。我过去在现代剧《老少公安》中设计牵猪、宰猪的效果时,几次到一家饲养场去实地录音,结果在演出时,同行、领导、专家都提出这种效果没有美感,更谈上不艺术享受。后来我根据导演的要求,又认真研读剧本,拜访了专业的口技演员,并请他们录下这方面的音响。这样一改效果大不一样。同样还是牵猪、宰猪的效果,但此刻的声音,既有了动感,又有了情感,既让观众认可了,又使整个演出增添了美感,营造出真实、鲜活的氛围。再有,《鸡毛蒜皮》中的最后一场,尤三因调解矛盾反被误解,深夜起床,苦闷地徘徊在村中小路上。这时,我根据编导的意图,设计了夜间耕牛号子。这完全是从民间号子旋律中演变过来的,同时夹着老牛喷鼻声和用牛者的喘息声。在音乐声中,透出几许沉重,几许沧桑,几许无奈,同时又使观众联想到,这位一心为公的老组长,就是夜耕的老牛呀!这个效果的出现,使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凸现出来了,同时又将剧情的高潮部分进一步升华了。该剧在北京演出时,受到首都专家的交口赞誉,一举夺得了第六届文华奖,为淮剧冲击文华奖迈出了第一步。许多同行和专家都指出,最后一场中,尤三出场时的牛号子声用得十分成功,有情感,有动感,有意境,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音响效果对于戏剧艺术来说,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音响效果是戏剧这种综合舞台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织部分,为此,精美、恰当地使用音响效果,对推进剧情、深化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的精美,就是把服务人物和主题当作音响效果的中心任务,同时把声响作为一种艺术的再现,使其声随人手,响为情来。再次,恰当运用音响效果也是综合艺术的关键,在一部大戏作品中,音响效果的出现一定要恰如其分,这便是恰当的重要性。如果一味地滥用或不顾剧情地凸现所谓的特殊效果,定然会破坏艺术的完整性,反而会误导观众,破坏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