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时期论文-胡静

传说时期论文-胡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说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国玺,十六国时期,正统性,器物说

传说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胡静[1](2019)在《传国玺传说在十六国时期的流传与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传国玺相传由秦始皇所造,而后汉灭秦,获得此宝,象征着天命传承。在华夏正统观及汉晋间玉玺传说的影响下,十六国时期僭居中原的胡人政权为了强调自己的正朔地位,遂使正统论中"器物说"大行其时。而一枚可能从未存在、或是早已不复存在的传国玺,长期"活跃"于各个胡人政权之中,对传国玺传说的书写也随之逐渐强化。(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谢宇荣[2](2019)在《“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第十四期——“不立一真,惟穷流变:中古时期北族传说时代研究”纪要》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1月3日下午,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第十四期"不立一真,惟穷流变:中古时期北族传说时代研究"专场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文科科研楼312室举行。本次沙龙由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尹波涛老师召集,邀请了温拓(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镇(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聂顺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尹波涛四位学者主讲各自论文,并由彭建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晓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庆卫(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顾成瑞(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以及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权家玉、胡耀飞,讲师冯立君等老师负责评议,另有唐均(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于佳彬(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等老师参与讨论。(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论丛》期刊2019年01期)

赵灿鹏[3](2019)在《南宋名相梁克家与刘松年《四夷宾贡图》传说辨伪——宋元时期中外关系史料研究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地方族谱资料载有署名宋人钱端礼、王炎、吕祖谦为刘松年画作《四夷宾贡图》所作的叁篇题记,记述南宋名相梁克家由于出使金国达成南北通和以至"万国来朝"的卓着功绩,而承蒙御赐《四夷宾贡图》的"伟人"事迹。本文根据史书记载南宋前期与金国的交聘活动,以及周边国家部族的朝贡记录,指出在梁氏出使之前,宋、金之间已有较为频繁的交聘来往;而宋孝宗统治时期,朝贡记录并未增加,反而有明显减少的趋势。所谓梁氏使金的功绩云云,是家族造就的奢夸传说,不足信据。本文并对叁篇题记的作者署款、刘松年的活动时代等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族谱资料所载刘松年《四夷宾贡图》的图画与题记,其真实性都不能确定,可以判断是伪作。(本文来源于《暨南史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灵坪[4](2018)在《传说文本与历史记忆:明清时期洱海地区白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历史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人类学、民族学的族群研究理论已揭示出族群身份认同在族群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在今天云南白族的形成过程中,其所具有的稳定自我认同的族群历史过程,并非止步于南诏与大理国时期,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变化。13世纪以降,随着国家力量的深入,洱海地区的白族知识精英对祖源的追溯,经历了从认祖于九隆到追祖于南京应天府的转变。与此同时,遵循着白人上层最初的九隆祖源,在白族准精英引领下的民间社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白"的认同。自清末民初起,白人认同内部的这一张力由于其上层集体身份意识向"白人"认同的回归而趋于消解。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之前,白族已经成为具有稳定自我认同的自觉的族群。(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8年05期)

王熹[5](2018)在《明代嘉靖时期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塑造的朱元璋形象——以《龙兴慈记》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秉性有什么显着特征,明代正史对其形象的刻画是模糊不清的,明代野史有诸多碎片化记载,但缺乏系统论述,而嘉靖时期王文禄编撰的《龙兴慈记》一书,统合明初以来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经过艺术加工和提炼,刻画出较为清晰的轮廓,塑造了嘉靖时期朱元璋的素描形象。本文以王氏所记为根据,对有关朱元璋神话传说故事的梗概与隐喻、民间语境和时代记忆中有关朱元璋的形象,及其政治意象与主旨作一初步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2018年02期)

呼和[6](2016)在《十六国时期“开国传说”中阿尔泰文化遗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记载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历史的汉文文献中,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开国传说,这种开国传说的共同特点是开国君主出生之前其母感生受孕。这一类具有感生母题的传说中,不仅能找到受汉文化影响的内容,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阿尔泰语系民族的文化遗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钟焓[7](2016)在《中古时期蒙古人的另一种祖先蒙难叙事——“七位幸免于难的脱险者”传说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学术界在讨论蒙古祖先传说时最关注的材料之一,即拉施特《史集》所叙述的两男两女蒙难逃生,避居额尔古涅—昆山岭的传说。然而,《史集》所重构的上述历史叙事决非13世纪前后的蒙古人中间所流行的唯一祖先蒙难记忆文本。实际上,《元典章》、柏朗嘉宾行记、埃及马木鲁克王朝史学家伊本·达瓦达利的着作均记载了与之有别的另一种祖先蒙难叙事,其核心内容甚至还见于16世纪察合台语编年史《选史——胜利之书》中。这一主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1世纪成书的《记述的装饰》中,通过对该型故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知并复原13—14世纪蒙古人群体中所保持的关于祖先起源的历史记忆。(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张清俐,张杰[8](2016)在《传说中上古时期“地中”之地》一文中研究指出鄄城尧陵位于菏泽鄄城县西南7公里处富春乡谷林苗圃内,与河南省濮阳市隔黄河相望。2015年,鄄城县政府决定将这里建设成遗址公园。地处鲁西南的山东菏泽鄄城帝尧陵遗址被认为是史载“谷林尧陵”的所在地。2015年9月,在鄄城尧陵遗址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了(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6-17)

谢芳,陈华文[9](2016)在《论两宋时期钱镠传说的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宋时期衍生出大量有关钱镠的传说并逐渐形成一个传说群,记载于各类文献之中,其传说内容涉及钱镠的生平、创业、为官、暴虐等方面。北宋是钱镠传说的发展时期。北宋前期出现的大多是有关钱镠的巫鬼异象传说,北宋后期钱镠传说开始趋向民俗化。南宋则是钱镠传说体系的成熟时期,此时钱镠传说体系完整,出现了有关钱镠的传说群,其传说内容、形式进一步趋于世俗化、传奇化,与民众生活越发贴近,同时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传说圈逐渐形成。文献记载中的钱镠传说呈双线发展,钱镠传说的产生和流变与相关历史事实、现实社会状况、民众心理有重要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罗燚英[10](2015)在《明清时期广州五仙五羊传说流变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五仙五羊传说与世推迁而被加以重构,其衍化呈现新特点,即将五仙来降时代改为广州建城之始,并加入五仙祝语,从广州建城时间原点上凸显五仙及五羊神显。同时,明清强调五仙五羊传说灵异,更多侧重五仙济世惠民的世俗功能。五仙五羊传说世俗化逻辑发展的另外呈现则是明代文人篇什中吟咏五羊石转多,其所寓含,颇多世情,迟至清初,五仙一变而为五谷神,又与祈年重谷之俗结合起来。值得关注的是,清代五仙五羊传说与广州流传的贾胡识宝类传说相融合,凸显出五羊传说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仙羊传说亦见诸西方诸国来华者旅穗笔记。凡此皆是仙羊传说世俗化程度加深、范围拓广的体现之一。(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传说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11月3日下午,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第十四期"不立一真,惟穷流变:中古时期北族传说时代研究"专场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文科科研楼312室举行。本次沙龙由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尹波涛老师召集,邀请了温拓(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镇(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聂顺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尹波涛四位学者主讲各自论文,并由彭建英(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郭晓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庆卫(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顾成瑞(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以及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权家玉、胡耀飞,讲师冯立君等老师负责评议,另有唐均(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于佳彬(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等老师参与讨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说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胡静.传国玺传说在十六国时期的流传与书写[J].青海社会科学.2019

[2].谢宇荣.“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第十四期——“不立一真,惟穷流变:中古时期北族传说时代研究”纪要[J].西北民族论丛.2019

[3].赵灿鹏.南宋名相梁克家与刘松年《四夷宾贡图》传说辨伪——宋元时期中外关系史料研究之二[J].暨南史学.2019

[4].刘灵坪.传说文本与历史记忆:明清时期洱海地区白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历史变迁[J].思想战线.2018

[5].王熹.明代嘉靖时期民间神话传说故事塑造的朱元璋形象——以《龙兴慈记》为中心的考察[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

[6].呼和.十六国时期“开国传说”中阿尔泰文化遗存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钟焓.中古时期蒙古人的另一种祖先蒙难叙事——“七位幸免于难的脱险者”传说解析[J].历史研究.2016

[8].张清俐,张杰.传说中上古时期“地中”之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9].谢芳,陈华文.论两宋时期钱镠传说的流变[J].民俗研究.2016

[10].罗燚英.明清时期广州五仙五羊传说流变论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5

标签:;  ;  ;  ;  

传说时期论文-胡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