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御容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乾隆帝,御容画,澄观扫象图,宗教
御容画论文文献综述
王中旭[1](2017)在《乾隆御容画及其空相观——丁观鹏《扫象图》、郎世宁《乾隆观画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扫象图》是明清时期最为流行的佛画题材之一,乾隆帝收藏晚明丁云鹏《扫象图》轴后,敕令宫廷画家丁观鹏、姚文瀚多次临摹。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宫廷画家丁观鹏《扫象图》轴、传教士画家郎世宁《乾隆观画图》轴,是在丁云鹏图的基础上新临仿、创作出来的图像,且均属于乾隆御容画。本文在依据如意馆档案、画轴题签等对乾隆帝敕令画《扫象图》梳理史实的基础上,结合画面形式及乾隆朝宫廷绘画制度,探讨了《扫象图》、《乾隆观画图》的作者及后图的年代,并通过对乾隆扫象图赞的解读,分析了二图的宗教意涵。(本文来源于《故宫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陈朵朵[2](2008)在《清代康、雍、乾时期御容画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清代康、雍、乾时期御容画探微》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叁朝(1661—1796年)一百叁十余年间,表现帝王的御容画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当时文化背景下的历史生成、题材分类、艺术表现方式等。通过对大量图本资料的收集、分类和比对,整合清代康、雍、乾时期御容画形象表达、画面营造、艺术特征以及潜藏在其中的深层文化因素等,以正确、客观地评价清代康、雍、乾时期御容画的社会功能和学术价值。本文运用了比较、归纳的方法通过对清代康、雍、乾时期留存下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各位帝王形貌的解读,从更深层语境上去揭示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和政治作为,为绘画史中的帝王建立更加详实而深刻的理解。尤其是皇帝作为御容画的直接赞助人,从画面布局的视角解析出皇帝的审美趣味与皇权意志的威严。而且,通过对御容像脸部的线条由清晰,到逐渐弱化,再到消融,直至再现的过程的解读,梳理了中国宫廷艺术第一次与西方古典写实绘画理念吸收—结合—分离的脉络。重读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御容画图本,就是正视绘画史中可能被忽视和简单化的学术内容,从客观的角度重现时代的特殊审美样式、创作脉络和特征流变,是对这部分艺术史的重新解读,也可以为当下的中国人物画创作提供新的学术参照。(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期刊2008-05-01)
御容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清代康、雍、乾时期御容画探微》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叁朝(1661—1796年)一百叁十余年间,表现帝王的御容画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当时文化背景下的历史生成、题材分类、艺术表现方式等。通过对大量图本资料的收集、分类和比对,整合清代康、雍、乾时期御容画形象表达、画面营造、艺术特征以及潜藏在其中的深层文化因素等,以正确、客观地评价清代康、雍、乾时期御容画的社会功能和学术价值。本文运用了比较、归纳的方法通过对清代康、雍、乾时期留存下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各位帝王形貌的解读,从更深层语境上去揭示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和政治作为,为绘画史中的帝王建立更加详实而深刻的理解。尤其是皇帝作为御容画的直接赞助人,从画面布局的视角解析出皇帝的审美趣味与皇权意志的威严。而且,通过对御容像脸部的线条由清晰,到逐渐弱化,再到消融,直至再现的过程的解读,梳理了中国宫廷艺术第一次与西方古典写实绘画理念吸收—结合—分离的脉络。重读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御容画图本,就是正视绘画史中可能被忽视和简单化的学术内容,从客观的角度重现时代的特殊审美样式、创作脉络和特征流变,是对这部分艺术史的重新解读,也可以为当下的中国人物画创作提供新的学术参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御容画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中旭.乾隆御容画及其空相观——丁观鹏《扫象图》、郎世宁《乾隆观画图》研究[J].故宫学刊.2017
[2].陈朵朵.清代康、雍、乾时期御容画探微[D].中国美术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