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色神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哲学文本,亚里士多德,经济学,名词化
白色神话论文文献综述
雅克·德里达,陈庆[1](2017)在《白色神话:哲学文本中的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读德里达对隐喻的讨论早在《论文字学》《写作与差异》中就开始了。但《白色神话》(1972)则是他对隐喻问题最集中的讨论,并成为隐喻学绕不开的经典文献。文中讨论的主要不是哲学文本中的具体隐喻,而是那些讨论隐喻的哲学文本。文章共有四节:第一节讨论的是法郎士、尼采和索绪尔等对关于语词从充满感性内容的形象转换为涂抹掉感性色彩的抽象概念。其中重点是硬币的印花图案的损耗(本文来源于《外国美学》期刊2017年01期)
高继习[2](2017)在《白色的西王母——西王母与雅典娜神话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学术界对西王母神话原型的来源有多种论点,然而,若将战国至汉代文献及图像中西王母的所有要素综合到一起,则会发现西王母从外观形象、所处环境到神职等全部要素和特征,都与古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女神有密切关联。二者间的神话传播,也符合历史背景、传播方式、传播路径、传播主体以及沿途的遗痕等多重证据的检验,一个"白色的西王母"渐趋明晰~([1])。(本文来源于《西部考古》期刊2017年03期)
陈涛[3](2016)在《“白色神话”的阴影——《北迁季节》中的种族文化心理创伤》一文中研究指出《北迁季节》是苏丹作家塔耶布·萨利赫的代表作,其主人公穆斯塔法和叙述者都是曾留学欧洲的东方人,欧洲的文化强制对他们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造成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弗朗兹·法农的种族文化心理创伤理论揭示了白人文化强制对黑人造成心理创伤的过程并提出消除创伤的方法,同时也指出了主人公穆斯塔法悲剧的根源以及叙述者最终获得救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郭西安[4](2015)在《“复现”视角观念的白色神话——哈里斯对视角思辨史的考掘及其对跨界研究的理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论1971年,德里达发表了学术长文《白色神话——哲学文本中的隐喻》(La mythologie blanche:La metaphore dans le texte philosophique)。~([1])如同德里达着作一贯的风格那样,其论述萦回奇谲,逻辑则机巧绵密。文章伊始,德里达大段引述法国作家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在《伊壁鸠鲁的花园》中阿西斯特与波利斐勒有关"形而上学语言"的对话,波利斐勒以磨刀人比喻形(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5年07期)
侯莹莹[5](2013)在《“白色神话”的憧憬——《磨亮的锄头》中男性属下的身份建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属下的"发声"问题是后殖民领域颇具争议的问题。在《磨亮的锄头》中,男性属下建构自身主体身份的过程,是在"白色神话"驱使下,对殖民主义压迫机制的复制,因而延续了殖民权力的不平等关系。小说中克里奥尔白人男性属下贝尔菲尔斯、威尔伯福斯,黑人男性属下萨根特的身份建构策略,实际上是父权意识、殖民地精英意识与帝国主义意识的共谋,加速了属下的"消声"。(本文来源于《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蒋花[6](2013)在《一曲白色神话的挽歌──多丽斯·莱辛非洲农场作品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白色神话的叙事模式,白种女人只能用"和房屋的关系"来定义自身。她们被迫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在一望无际的南非高原和"居心叵测、伺机而动"的非洲丛林的包围下,她们孤独、寂寞;贫穷女人在它的囚禁威逼之下身体健康堪忧、心理扭曲或精神崩溃;帝国男子野心勃勃,将非洲大地作为征服的对象,或无情掠夺和占领,或企望在非洲大地上实现他们自由自在、富足体面的浪漫生活,但他们的行为却遭到了非洲大地这位"狂野的他者"无声的抗拒和无情的嘲弄。很多农场主破产、失意,梦断南非高原。可以说,莱辛的非洲农场作品谱写了一曲白色神话的挽歌。(本文来源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邸笑飞[7](2012)在《牛奶:被塑造的白色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民族通过喝牛奶,平均身高长了10公分""每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这样的话语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如今,牛奶已经成为家庭必备之物。为何这样一种白色液体,能够成为现代消费体系里必不可少的部分?近二百年的"牛奶史",或可以展示在现代语境下一种普通的食物如何被推上神坛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看历史》期刊2012年03期)
傅了艳[8](2011)在《逐渐消失的白色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色神话,或西方种族中心主义在西方历史上由来已久,其主要表现为“白人至上”的优越感。西方人在白人和其它有色人种之间划出优劣等级,认为白人统治“劣等民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后殖民主义致力于批判这种顽固的西方种族中心主义,解构“白人至上”的神话。《英国病人》是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最为成功的一部小说,语言优美、情节复杂、主题众多,后殖民是其中最有趣的主题之一。本论文聚焦于《英国病人》并尝试从后殖民的角度分析该小说,主要运用后殖民文学批评理论分析小说中的四个主人公对战争的不同理解、对西方种族中心主义这个白色神话的不同态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四个主人公身心俱伤,都成为了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战争的受害者和病人。他们憎恨战争,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质疑西方种族中心主义的白色神话。小说中,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白人和有色人种,西方文化和东方文明相互冲击,相互包容和理解。《英国病人》表明了翁达杰反对殖民主义的立场,体现了作者对“白人至上”神话所持的质疑态度。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并回顾国内外对本作品的研究成果。第一章介绍理论背景。第二、叁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解析印度士兵吉普在战争中的成长历程。他由一个沉默、麻木的“他者”转变为敢于与白人权威抗争的能言的“他者”的事实,证明白色神话在殖民地世界中逐渐消失的趋势。第叁章分析小说中的叁位白人。作为白人,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种族优越感。然而,他们同样深受战争带来的创伤与苦痛。在战争中,他们同情、理解,并且接受了“他者”,对自身“白人至上”的西方文明不断进行反思和批判。这部分昭示了白色神话在西方白人世界内部日渐受到批判与挑战。(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1-04-20)
罗成友[9](2010)在《羊绒贩子演绎“白色神话”》一文中研究指出羊绒被称为“软黄金”。目前,全世界70%的羊绒中国产,中国60%的羊绒由宁夏产。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山羊绒虽好,但宁夏本土收购的原绒并不多,因为,全区只有380万只山羊的饲养量。 那么,宁夏所产的羊绒为啥能够占有全国产量60%的份额呢?(本文来源于《重庆日报》期刊2010-06-30)
张军[10](2009)在《南非白色神话的建立与消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等待野蛮人》与《耻》是南非作家J.M.库切的两部寓言式作品。《等待野蛮人》讲述了一段某虚拟帝国对游牧部落发动战争的虚拟历史,具有普遍意义,它是当年殖民者在南非建立白色神话的隐喻,时隔近二十年后出版的《耻》于2003年赢得了诺贝尔大奖。《耻》表面上描写的似乎是爱欲与道德以及黑人对白人的报复与折磨,而实际上这部小说写作的背景是在后种族隔离时代的新南非,白人昔日殖民者主子身份消失,黑人主体身份回归,白人在南非所建立的白色神话正在消解。因此这部小说它包含了对白色神话进行消解的策略及其过程,从而使《耻》这部小说在结构与主题意义上与《等待野蛮人》形成了一种关照,具有巨大的张力。笔者把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能在宏观上对白色神话在南非从建立到消解进行整体系统的窥探与把握,从而跳脱肢离破碎的研究,拓展了研究意义,为对库切作品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运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身份理论研究这两部小说。第一章探讨南非白色神话建立的动机,策略,过程。西方自柏拉图以来就有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这一传统的表现就是西方自认为优越东方进而对自身进行想像自恋性描写,它的功用就是构建自身身份,而自我身份的构建又涉及到他者,他者是自我身份构建的陪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这两者又是想像性构建,要使这一身份构建成功,还涉及到权利的运作。这一殖民白色神话的建立过程在《等待野蛮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运用知识系统,霸权话语,暴力来确定自身的殖民者身份和东方他者身份即被殖民者的身份。第二章在《耻》中探讨了南非白色神话的消解。卢里与露西这一原白人殖民者的代表在动态的身份构建过程中,从众多的他者身上反观自身,发现自己先前的殖民者身份已失,西方文明在南非开始陨落,他们已失声进入沉默。同时,就佩特鲁斯这一黑人代表而言,他们的主体性重现,从边缘开始位移,昔日被殖民者的身份已被丢弃,开始扬眉吐气,南非白色神话开始消解。第叁章主要探讨南非白色神话消解过程中以及之后的南非困境,发现问题,建议可行性出路。那就是从根子上除掉黑白二元对立的等级思想,进行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实行黑白和谐共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白色神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学术界对西王母神话原型的来源有多种论点,然而,若将战国至汉代文献及图像中西王母的所有要素综合到一起,则会发现西王母从外观形象、所处环境到神职等全部要素和特征,都与古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女神有密切关联。二者间的神话传播,也符合历史背景、传播方式、传播路径、传播主体以及沿途的遗痕等多重证据的检验,一个"白色的西王母"渐趋明晰~([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色神话论文参考文献
[1].雅克·德里达,陈庆.白色神话:哲学文本中的隐喻[J].外国美学.2017
[2].高继习.白色的西王母——西王母与雅典娜神话的比较研究[J].西部考古.2017
[3].陈涛.“白色神话”的阴影——《北迁季节》中的种族文化心理创伤[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4].郭西安.“复现”视角观念的白色神话——哈里斯对视角思辨史的考掘及其对跨界研究的理论意义[J].中国图书评论.2015
[5].侯莹莹.“白色神话”的憧憬——《磨亮的锄头》中男性属下的身份建构策略[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3
[6].蒋花.一曲白色神话的挽歌──多丽斯·莱辛非洲农场作品解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
[7].邸笑飞.牛奶:被塑造的白色神话[J].看历史.2012
[8].傅了艳.逐渐消失的白色神话[D].湖南大学.2011
[9].罗成友.羊绒贩子演绎“白色神话”[N].重庆日报.2010
[10].张军.南非白色神话的建立与消解[D].湖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