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聚合论文-杜庚勇,姬冰

地理信息聚合论文-杜庚勇,姬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理信息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主题爬虫,Lucene.net,信息检索

地理信息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杜庚勇,姬冰[1](2018)在《测绘地理信息聚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互联网中的测绘地理信息丰富且分散,导致用户难以快速精确的获取相关信息。同时,通用搜索引擎及某些商业网站的竞价排名又进一步加大了测绘地理信息获取难度。针对此情况,文章利用NCrawler、Html Agility Pack、Lucene. net等开源工具,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聚合系统,实现了对互联网中测绘地理信息的采集、查询与展示功能。(本文来源于《地矿测绘》期刊2018年03期)

陈月娟[2](2018)在《矿山地面沉降灾害链信息模型与地理信息聚合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资源开采的同时会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容易引发和加剧地面沉降、地表房屋损坏等灾害。由矿山开采引发的各灾害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呈现出链式结构演化的态势,构成了复杂的链式传递关系,对矿区的安全生产及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基于灾害链的演化机理,在梳理灾害链的演变机制,了解其发生,发展和转换等演变规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特征化、结构化分析,来建立灾害链的信息化描述。由于目前的研究缺乏对灾害链这一演化过程的动态描述机制,无法精确表达灾害链的演变过程。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建立合理的信息描述模型,来完整描述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针对复杂的灾害链演化过程,本文将灾害链与GIS空间信息分析理论相结合,采用自顶向下的层次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灾害链的过程分层描述模型,分别从现象层、变化要素层、抽象语义关联层,资源实现层完成灾害链的语义分层描述。通过构建的灾害链过程描述模型,既表达了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同时还对他们的时间关联关系进行了描述;并建立其语义约束下的传递过程模型。依据变化要素层及抽象语义关联层中灾害链的5元组描述、灾害事件的8元组描述,进行矿山地面沉降灾害链中地面沉降的传递约束过程分析;提取灾害事件中的初始状态参量、计算响应状态参量,并由此建立与监测数据的耦合关系。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实现地面沉降的潜伏、发生、活跃、消亡等阶段划分。在此基础上,建立其演化过程语义与概念模型;对地面沉降灾害链过程管理中所涉及的灾害事件、演化过程对象、演化过程、状态、约束规则等关联构建出合理的映射关系,为矿山地面沉降灾害链的管理提供分析基础。在过程建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矿山地面沉降灾害链管理与地理信息服务链过程聚合,并基于业务流程执行语言对服务链过程聚合作形式化表达;在转换规则约束下,将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描述的服务链过程聚合映射为随机Petri网表达形式。通过随机Petri网模型的状态可达性对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描述的服务链过程聚合进行正确性验证;同时根据同构的马尔科夫链模型,借助其数学分析计算功能,从服务的响应时间、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性能分析,表明服务链过程聚合满足矿山地面沉降过程管理中快速响应等要求。从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建立矿山地面沉降服务链过程聚合的技术实现总体框架,在开源地理信息服务软件GeoServer、Openlayers等技术支持下,实现具有互操作、可重用,可扩展的共享管理原型系统。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传递页面信息时,采用Ajax技术解决异步数据交互处理期间存在的页面响应延迟问题,促进服务链聚合在地理信息网络服务中用户的交互,提高应用性能、加快访问速度,并在原型系统实现中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张轶,曹云刚,刘晰,杨磊[3](2018)在《面向服务聚合应用的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理信息服务质量提升过程中的服务聚合评价问题,在现有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基础上,考虑待聚合服务间的关联性,提出了主服务的概念,并在此之上构建了独立评价、关联评价等多类型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以源服务数据质量、执行质量、成果质量、源服务与主服务的一致性、兼容性等评价指标的面向服务聚合应用的可扩展的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以天地图·四川为主服务,利用本文提出的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了在线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系统,并对其中各评价指标的取值方案进行了探讨,分析与评价了该模型及指标的合理性,从而为地理信息服务聚合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地理信息世界》期刊2018年01期)

俞志强,司文才,李东阳,付仲良[4](2015)在《地理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无缝聚合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信息服务的多源、异构和分布式特征是制约地理信息共享的关键问题。研究了一种多源、分布式和异构地理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无缝聚合方法,提出了一种混合服务聚合模式,实现了按网络环境、数据范围、位置和优先级等条件对符合OGC标准或WSDL/WADL描述的各种数据服务、处理服务等分布式、异构地理信息服务的智能调度和动态组合。在安吉美丽乡村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通过对本地与天地图和百度等服务资源的聚合应用,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5年06期)

苗立志,焦东来,杨立君[5](2014)在《面向地理标记语言空间数据的地理信息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理标记语言(GML)空间数据的开放、可自我描述以及离散分布等特性,为了从海量GML空间数据中获取有针对性的整合应用,实现对GML空间数据的动态聚合,基于地理简易信息聚合(GeoRSS)标准,提出了面向GML空间数据的聚合映射模型,并设计了四层的集成框架体系结构及其工作流程。依据此体系结构,开发了GML空间数据地理信息聚合原型系统,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现了对GML空间数据的有效聚合,验证了面向GML空间数据的地理信息聚合方法的可行性和聚合模型的可用性。该聚合方法使用户能够快速地从海量GML空间信息数据中获取更有目标性的数据,实现对已有数据的挑选、分析、归类,以及快速更新与整合集成等具体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4年06期)

修利,徐辉,张平[6](2013)在《“天地图·吉林”多级多源地理信息服务聚合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天地图·吉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实现多种比例尺,多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着重通过对客户端服务聚合技术的研究,基于ArcGIS Flex API实现了客户端不同服务的聚合显示。(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3年11期)

宋爱红[7](2013)在《基于复合金字塔模型的分布式多时相地理信息服务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综合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服务的理论和概念基础,针对天地图建设中地理信息服务具有天然的分布式、多源、多尺度、多时相、异构等特点,面向地理信息服务聚合、分建共享的服务模式、高性能、高并发等实际应用需求,基于0GC服务标准,提出基于复合金字塔模型的分布式多时相地理信息服务聚合方法,为超大规模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提出了复合金字塔模型。该模型采用XML格式统一描述,通过嵌套若干金字塔模型的基本元信息的形式实现描述复合金字塔结构,并通过复合金字塔结构容纳不同的金字塔方案,使得一种金字塔结构可以适应多比例尺多源瓦片数据集的生成。(2)提出分布式多时相地理信息服务聚合的方法。对于多个分布式的网络地图瓦片服务,将所有能够被聚合的服务逻辑上组织成一种聚合的网络地图瓦片服务(AWMTS),使得客户端程序可以通过访问AWMTS快速找到和访问请求的服务,有利于实现一站式服务。通过设计多时相瓦片数据集,统一了瓦片数据集模型,有利于用户浏览任意时间、任意范围的瓦片数据集,并可以将多时相的瓦片数据集迭加显示,以便于比较分析不同时相的瓦片数据集的变化情况。(3)上述复合金字塔模型和服务聚合方法在大型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得到了具体实现。(4)采用上述关键技术,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建设中开展了应用试验,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的工作体现了以下创新点:(1)在瓦片金字塔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金字塔模型,设计了基于该模型的组件接口以及瓦片地图服务。复合金字塔模型能够针对多比例尺多源地理数据在制作瓦片数据集时使用统一的金字塔模型描述,解决了传统的针对不同的比例尺数据最佳地应采用不同的金字塔模型所导致的在大规模数据情况下不同单位或系统无法使用一致的金字塔模型描述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在地理数据更新(包括增加新类型的数据)时不需要设计额外的金字塔模型,只需要在统一的复合金字塔模型中更新对应的参数即可。(2)提出了分布式多时相地理信息服务聚合的方法,并在GeoGlobe软件中实现了原型系统。该方法采用服务代理模型,用户访问不同的地理信息服务时,首先访问服务代理,然后由服务代理根据用户需求查找到最佳的服务返回给用户调用。服务聚合支持多时相数据服务的聚合,与传统的以时间为节点,采用不同历史阶段的多个数据集来描述多时相数据的方法不同,本文提出用一个数据集描述多时相数据的方法,不同历史阶段的数据只是该数据集中内嵌的一个子集。当有数据更新时,只是在该数据集中相应地增加一个子集,较好地解决了数据更新时,数据服务变化频繁的问题,提升了地理信息服务更新的效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超大规模多级分层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3-10-20)

董雄[8](2013)在《地理信息服务聚合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理信息应用不断深入,人们使用地理信息服务的方式和频率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长期以来,测绘部门主要以离线方式提供基础地理数据,无法满足人们对地理信息快速获取与集成应用的要求。针对这些应用需求,国家、省、市州测绘部门已开始建设各个层次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各专业部门也开始建设专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在地理信息应用方面,横向包括交通专业服务、水利专业服务、国土专业服务等,纵向有国家、省、市州的地理信息服务,不同服务之间数据结构复杂。在此背景下,研究异构平台之间服务的聚合,实现对异构服务的综合调度与聚合,能有效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针对地理信息服务多源、异构的特点,本文重点研究基于“天地图”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技术,对服务群与元服务的信息描述,服务聚合软件架构设计以及服务聚合系统实现叁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服务描述标准研究。对各种异构地理信息服务进行研究,提出服务描述的基本要求:服务群表示为一个7元组(ID,Name,Description,Operation,Input,Output,Capability),元服务表示为一个8元组(ID,Name,SGID,Description,Url,Token,Range,Qos),设计服务发布与注册模块数据库,为服务注册,服务发现及服务调用提供支撑。(2)地理信息服务聚合软件架构设计。引入服务群的思想,设计基于“天地图”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软件架构,同时,设计了服务注册与目录发布,服务调度与聚合,聚合服务发布与管理等功能模块。(3)服务聚合软件系统研发。根据地理信息服务聚合软件架构总体设计,实现地理信息服务聚合软件系统研发。该系统实现了瓦片地图服务聚合、路径分析服务聚合与地名搜索服务聚合等功能。功能测试通过率为74.63%,性能方面,事物响应不超过18秒,安全测试完全通过。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开发满足用户需求与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3-01)

刘建川,杨军,甘泉,谭明建[9](2012)在《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软件框架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国内外GIS服务聚合的研究状况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计一种面向服务群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软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聚合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该模型实现了GIS元服务质量的动态记录和评价,可有效支持GIS服务聚合流程的执行、监控及服务选择等操作,提高聚合后的地理信息服务的健壮性。该软件框架已广泛应用于四川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多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并聚合了天地图、ArcGIS、SuperMAP、MapGIS、NewMAP等多种格式的地理信息服务,验证了该软件框架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2年08期)

冯淼森[10](2012)在《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空间服务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是依托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在线方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基本需求,具备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实现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服务功能的数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总称。在当前的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中,空间数据和数据处理功能都是以空间服务的形式进行封装发布到网络上,空间服务通过向外界提供调用接口,允许被任何平台、任何系统以及任何语言编写的程序调用,因此具有跨平台、可扩展性强的优势,可以说空间服务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中地理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问题。随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的逐步推进,不断丰富的空间服务资源使得集成已有单一服务功能来提供新的增值服务成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应用构造模式,因此利用空间服务聚合技术来高效合理地组织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中的单个空间服务以完成复杂的GIS功能也就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对此本文参考现有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相关标准规范,深入研究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空间服务架构和分类体系,分析现有空间服务聚合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适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空间服务描述、发现方法,并通过扩展传统的有限状态机模型来实现空间服务聚合。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RESTful空间服务架构和分类体系,并分析对比当今主流的空间服务聚合技术方法。(2)针对当前地理空间元数据对服务描述的不足,基于现有地理空间元数据标准扩展,设计了RESTful空间服务元数据标准字典;并针对RESTful空间数据服务和空间处理服务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服务发现方法来高效准确匹配所需的空间服务资源。(3)采用RESTful服务工作流来表达RESTful空间服务聚合流程,并基于传统有限状态机进行扩展提出RESTful空间服务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 for RESTful Service, RFSM)模型,以此作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RESTful空间服务聚合的执行引擎。(4)研究RFSM的实现框架、空间服务调用以及服务数据传输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RESTful空间服务聚合原型系统框架,并实现空间服务的注册、发现以及服务聚合,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2-05-10)

地理信息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炭资源开采的同时会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容易引发和加剧地面沉降、地表房屋损坏等灾害。由矿山开采引发的各灾害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呈现出链式结构演化的态势,构成了复杂的链式传递关系,对矿区的安全生产及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基于灾害链的演化机理,在梳理灾害链的演变机制,了解其发生,发展和转换等演变规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特征化、结构化分析,来建立灾害链的信息化描述。由于目前的研究缺乏对灾害链这一演化过程的动态描述机制,无法精确表达灾害链的演变过程。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建立合理的信息描述模型,来完整描述灾害链的演变过程。针对复杂的灾害链演化过程,本文将灾害链与GIS空间信息分析理论相结合,采用自顶向下的层次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灾害链的过程分层描述模型,分别从现象层、变化要素层、抽象语义关联层,资源实现层完成灾害链的语义分层描述。通过构建的灾害链过程描述模型,既表达了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同时还对他们的时间关联关系进行了描述;并建立其语义约束下的传递过程模型。依据变化要素层及抽象语义关联层中灾害链的5元组描述、灾害事件的8元组描述,进行矿山地面沉降灾害链中地面沉降的传递约束过程分析;提取灾害事件中的初始状态参量、计算响应状态参量,并由此建立与监测数据的耦合关系。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实现地面沉降的潜伏、发生、活跃、消亡等阶段划分。在此基础上,建立其演化过程语义与概念模型;对地面沉降灾害链过程管理中所涉及的灾害事件、演化过程对象、演化过程、状态、约束规则等关联构建出合理的映射关系,为矿山地面沉降灾害链的管理提供分析基础。在过程建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矿山地面沉降灾害链管理与地理信息服务链过程聚合,并基于业务流程执行语言对服务链过程聚合作形式化表达;在转换规则约束下,将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描述的服务链过程聚合映射为随机Petri网表达形式。通过随机Petri网模型的状态可达性对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描述的服务链过程聚合进行正确性验证;同时根据同构的马尔科夫链模型,借助其数学分析计算功能,从服务的响应时间、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性能分析,表明服务链过程聚合满足矿山地面沉降过程管理中快速响应等要求。从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建立矿山地面沉降服务链过程聚合的技术实现总体框架,在开源地理信息服务软件GeoServer、Openlayers等技术支持下,实现具有互操作、可重用,可扩展的共享管理原型系统。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传递页面信息时,采用Ajax技术解决异步数据交互处理期间存在的页面响应延迟问题,促进服务链聚合在地理信息网络服务中用户的交互,提高应用性能、加快访问速度,并在原型系统实现中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理信息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杜庚勇,姬冰.测绘地理信息聚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矿测绘.2018

[2].陈月娟.矿山地面沉降灾害链信息模型与地理信息聚合服务[D].太原理工大学.2018

[3].张轶,曹云刚,刘晰,杨磊.面向服务聚合应用的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J].地理信息世界.2018

[4].俞志强,司文才,李东阳,付仲良.地理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无缝聚合方法研究[J].测绘地理信息.2015

[5].苗立志,焦东来,杨立君.面向地理标记语言空间数据的地理信息聚合[J].计算机应用.2014

[6].修利,徐辉,张平.“天地图·吉林”多级多源地理信息服务聚合技术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

[7].宋爱红.基于复合金字塔模型的分布式多时相地理信息服务聚合[D].武汉大学.2013

[8].董雄.地理信息服务聚合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9].刘建川,杨军,甘泉,谭明建.一种地理信息服务聚合软件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12

[10].冯淼森.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空间服务聚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标签:;  ;  ;  ;  

地理信息聚合论文-杜庚勇,姬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