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偏差论文-王力纬

知识偏差论文-王力纬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偏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偏差,信息不对称,期货投资,心理学概念,中间步骤,思维过程,研究生阶段,概率,维基百科,敲击声

知识偏差论文文献综述

王力纬[1](2019)在《知识的诅咒:难以觉察的信息偏差》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拥有的认识强加到他人身上,并产生“理所当然”的想法,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进而产生认知偏差。在期货市场上,信息庞杂,角度繁多,投资者需要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兼容多种“声音”。A概念在我的研究生阶段有一门必修课《高级统(本文来源于《期货日报》期刊2019-08-14)

刘光宗[2](2019)在《诱导性信息对消费者认知偏差的影响研究——以说服知识为调节变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网络购物中的诱导性信息对消费者认知偏差的影响。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商家通过销量操控、弱化显示不利条款以及通过推荐系统发布的诱导性信息能够导致消费者在网购时产生认知偏差。本文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吕可心[3](2019)在《3-5岁幼儿对他人知识状态的认知偏差的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偏差是社会知觉中常见的一种错误,在人们知觉自身、他人或周围环境时,常常会因某些因素影响而使得知觉结果出现偏差。这种错误是社会交往中的一个棘手难题,在人们曲解了他人的内心状态,并做出错误反馈行为时,往往会引发矛盾与问题,导致交往失败。为了能够尽量避免认知偏差的影响,考察偏差的本质与变化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认知偏差常见于幼儿与老年人,幼儿期是认知偏差发展变化的关键阶段,此时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偏差有所差异,幼儿可能表现出无知偏差与知识偏差,并且偏差发展可能受到幼儿本身、推理对象与所处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研究对幼儿认知偏差的特点存在争议,尚未明确偏差的发展趋势,并且研究均忽略了推理对象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推理对象可能会影响到幼儿认知偏差的表现与发展。因此,本研究目的为明确幼儿认知偏差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探讨推理对象特点对幼儿认知偏差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至5岁(37至68个月)的幼儿为被试,以“看见—知道”任务为研究方法,考察了3至5岁幼儿推理具有不同知识水平的他人知识状态时产生的认知偏差。任务中创设了幼儿和推理对象分别知道与不知道的实验情景,以考察幼儿表现出的偏差特点以及此年龄段的发展趋势。任务中选择了不同知识水平的推理对象,分别为婴儿、同龄幼儿与老师,以探究推理对象对幼儿认知偏差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3至5岁幼儿的认知偏差由无知偏差与知识偏差构成,两种偏差量具有差异,知识偏差高于无知偏差。(2)3至5岁幼儿的认知偏差总体趋势呈现为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相较于知识偏差,无知偏差能较早被克服。无知偏差发展趋势为:3岁幼儿具有无知偏差,在3至4岁间,幼儿能够克服无知偏差,4、5岁幼儿不存在无知偏差;知识偏差发展趋势为:3、4岁幼儿具有知识偏差,在4至5岁之间,幼儿能够克服知识偏差,5岁幼儿不存在知识偏差。(3)在3、4岁时,幼儿的认知偏差发展不受推理对象知识水平的影响,5岁幼儿受到影响。面对低知识水平者(婴儿),5岁幼儿又重新出现无知偏差;面对高知识水平者(老师),5岁幼儿又重新出现知识偏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卢恒,张向先,张莉曼[4](2019)在《语音问答社区用户知识付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现状偏差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从抵制的视角研究语音问答社区用户知识付费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解释语音付费问答的低渗透率,帮助内容创作者和问答社区运营商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方法/过程】基于现状偏差理论,构建了研究语音问答社区用户知识付费意愿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语音问答社区用户的感知收益对知识付费意愿产生正向的影响,感知成本对知识付费意愿产生负向的影响;转换成本和个人免费观念对个体的感知成本有显着正向影响;沉没成本和信息获取习惯对个体的感知收益有显着负向影响;四个现状偏差因素对个体的知识付费意愿有间接影响,个体的收益成本认知在两者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熊尾,喻聪,司风琪,王俊山[5](2019)在《计及先验知识及烟温偏差约束的四角切圆锅炉燃烧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660 MW切圆燃烧锅炉进行了单因素调整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建立强化趋势学习的先验支持向量机(先验SVR)模型,实现了CO、飞灰含碳量、NO_x浓度、烟温偏差等参数的软测量。结果表明,先验SVR模型比基于交叉验证法的PSO-SVR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建模平均相对误差降低2%左右,能正确地描述燃烧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计算不同烟温偏差限值条件下的锅炉效率最高、NO_x最低的Pareto前沿线,推荐运行方式的烟温偏差较传统燃烧优化结果降低25℃,电站锅炉在安全范围内能够更加经济、环保地运行。(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崔琦[6](2019)在《知识图谱下的偏差行为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ite Space软件和CNKI数据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CITESPACE与CNKI数据库,通过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偏差行为的研究热点,以知识图谱行为呈现研究的演化及发展规律。本研究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偏差行为未来的发展提出期望。(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斐丽[7](2018)在《地方性知识与精准识别的瞄准偏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地方性知识"作为分析框架,深度剖析山西吕梁的精准识别进程,揭示精准扶贫存在的瞄准偏差新形式。研究发现,在地方性知识意义系统里存在新形式的瞄准偏差,如"懒恶俘获"。进一步分析发现,出现瞄准偏差的新形式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精准识别政策在落地过程中与地方性知识发生碰撞,二者呈现出的不同逻辑(国家识别贫困户的理念具有经济视角、侧重定量测量和简单化的特点,而地方性知识却具有复杂的意义系统)。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国家和地方两个不同知识系统之间如何有效沟通的问题,提出国家制定精准扶贫政策需要发挥地方性知识的柔性管理价值,运用文化视角和定性手段将会使精准扶贫政策更具包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观察》期刊2018年05期)

艾依[8](2018)在《知识诅咒与认知偏差》一文中研究指出1990年,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有关"拍打者和收听者"的实验:拍打者选定一些诸如生日歌等耳熟能详的歌曲,通过用手掌敲打桌面的方式让收听者猜测歌曲的名字,然后让拍打者评估收听者回答正确的概率。实验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拍打者预测的概率是50%,然而收听者实际回答正确的概率仅有2.5%。这些节奏极为简单的歌曲,经过拍打者自认为精准的敲打,在收听者的耳朵里就像摩尔代码一样毫无头绪。这个实验也成为了证明"知识的诅咒"存在(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周刊》期刊2018年11期)

余丹[9](2018)在《认知心理偏差对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学科服务中心理偏差的成因和表现,并对用户信息需求、信息采纳整合阶段的认知偏差和表现给出分析,给出相应有效的对策。从新的视角审视学科服务的切入点,有针对性的防范偏差和干扰因素,对提高学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8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ICSSH2018)》期刊2018-05-27)

谢澍[10](2018)在《刑事司法证明中的专门知识:从权力支配到认知偏差》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刑事诉讼法》根据鉴定活动的本质特征作出多处修改。但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到"鉴定意见"的转变并未带来实质的符号权力减让,"有专门知识的人"之意见呈现进退维谷的尴尬,相关角色定位混乱。实践乱象的背后,是"以印证为中心的整体主义证明模式"所承载的"知识-权力"话语与"认知-行为"理论所产生的交织与耦合。刑事司法场域的微观权力网络之中,知识与权力的互动需要由"支配-被支配关系"转向"互动关系",并在降低法官认知流畅度的同时,提示其启动理性认知系统对感性认知行为进行监控与修正。(本文来源于《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知识偏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网络购物中的诱导性信息对消费者认知偏差的影响。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商家通过销量操控、弱化显示不利条款以及通过推荐系统发布的诱导性信息能够导致消费者在网购时产生认知偏差。本文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偏差论文参考文献

[1].王力纬.知识的诅咒:难以觉察的信息偏差[N].期货日报.2019

[2].刘光宗.诱导性信息对消费者认知偏差的影响研究——以说服知识为调节变量[J].价值工程.2019

[3].吕可心.3-5岁幼儿对他人知识状态的认知偏差的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4].卢恒,张向先,张莉曼.语音问答社区用户知识付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现状偏差的视角[J].情报科学.2019

[5].熊尾,喻聪,司风琪,王俊山.计及先验知识及烟温偏差约束的四角切圆锅炉燃烧优化[J].热能动力工程.2019

[6].崔琦.知识图谱下的偏差行为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iteSpace软件和CNKI数据库[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7].刘斐丽.地方性知识与精准识别的瞄准偏差[J].中国农村观察.2018

[8].艾依.知识诅咒与认知偏差[J].互联网周刊.2018

[9].余丹.认知心理偏差对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的影响[C].Proceedingsof2018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cialSciencesandHumanities(ICSSH2018).2018

[10].谢澍.刑事司法证明中的专门知识:从权力支配到认知偏差[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  ;  ;  ;  ;  ;  ;  ;  

知识偏差论文-王力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