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扑灯节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粘虫,探照灯诱虫器,种群动态,性比
扑灯节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智,张云慧,刘杰,江珊珊,汤清波[1](2018)在《粘虫迁飞的种群动态监测与夜间扑灯节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北京北部山区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种群动态和扑灯规律,探索粘虫的早期监测预警技术。【方法】2011年,在北京延庆利用时控开关控制探照灯诱虫器对粘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对整夜诱虫数量自动分时段取样。获得逐日种群动态数据和相关的生物学参数,使用Grads分析粘虫数量与空中风场的关系。【结果】全年诱集粘虫蛾9 699头,单日诱蛾最高1 366头。全年诱蛾可分为3个世代,各个世代种群均由多个高峰组成,并非陆续增加。性比分析发现雌虫数量显着多于雄虫。分时段数据显示粘虫整夜的扑灯节律可分为迁入型、迁出型或本地繁殖型、过境型和迁入迁出混合型。风场分析表明,诱虫高峰与空中风场偏南气流的频率与持续时间高度一致。【结论】北京延庆全年发生粘虫3个世代,二代幼虫造成的危害最大。一代和二代诱蛾数与空中是否存在偏南气流密切相关。雌虫可能具有更强的迁飞能力。对粘虫扑灯节律数据深入分析,可为迁飞种群是否在本地降落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齐会会,张云慧,王健,彭赫,张智[2](2014)在《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指导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明确探照灯在迁飞性害虫监测方面的优势并合理利用,为轨迹分析设定生物学参数提供数据支撑,合理设置亮灯时间,节约诱虫成本。方法 2012年和2013年在广西兴安县应用时控开关控制的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自动分时段诱集取样,6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3:00、23:00—01:00、01:00—03:00、03:00—05:00和05:00—06:00,7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2:30、22:30—00:00、00:00—01:30、01:30—03:00、03:00—04:30和04:30—06:00。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是稻纵卷叶螟的主迁入峰期,6月底本地稻纵卷叶螟开始迁出,7月上、中旬大量迁出。在不同的迁飞期分别选择探照灯上出现的突增高峰日作为迁飞高峰期,进行单个晚上扑灯节律分析。划定单个晚上的扑灯高峰时段,把每个时段的诱虫量分别与当晚的时段平均诱虫量进行比较,卡方检验诱虫量显着大于平均诱虫量的时段定为扑灯高峰时段。结果稻纵卷叶螟年度间扑灯量有所不同,但年度间种群动态变化趋势较一致,均以第3代和第4代的诱集量最多。稻纵卷叶螟两年的扑灯节律具有稳定性,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迁飞个体的降落由于飞行力的差异和气象因素的影响而在迁飞途中陆续不断地发生,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期时后半夜扑灯高峰较多,一般一晚上会有两个扑灯高峰,以01:00—03:00和03:00—05:00时段出现扑灯高峰频次较高;迁出期和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均主要集中在19:30—21:00和21:00—22:30时段。探照灯因能诱到高空至少500 m以内的昆虫种群,使得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与在传统诱虫灯下有所差别。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日落后大规模起飞,23:00—01: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短,飞行了3 h,05:00—06: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长,飞行了10 h。在进行迁入虫源分析时,以具体到某一天的扑灯高峰时间为起始时间逆推至黄昏的起飞时刻,得出的虫源地分布可能会更加准确。结论稻纵卷叶螟在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探照灯比传统诱虫灯得到的扑灯信息更全面,明确稻纵卷叶螟的扑灯节律可以为轨迹模拟提供更加准确的轨迹分析时间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2期)
齐会会,张云慧,王健,彭赫,张智[3](2014)在《稻飞虱及黑肩绿盲蝽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稻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2012和2013年在广西兴安县应用探照灯诱虫器对稻飞虱及黑肩绿盲蝽进行了分时段监测。结果表明:稻飞虱和黑肩绿盲蝽年度间扑灯量有所不同,夜晚扑灯类型属于整夜扑灯型,晚上一般有1~2个扑灯高峰。2012年稻飞虱和黑肩绿盲蝽、2013年白背飞虱在迁入高峰期扑灯高峰不固定,2013年褐飞虱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19:30~21:00时段,黑肩绿盲蝽2013年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00:00~01:30和01:30~03:00时段。稻飞虱和黑肩绿盲蝽迁出高峰期及黑肩绿盲蝽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前半夜,稻飞虱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主要集中在前半夜和04:30~06:00时段。(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杨菁菁,梁朝巍,沈斌斌,张其伦,田楚鑫[4](2012)在《昆虫扑灯节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太阳能智能诱虫灯对昆虫的诱杀作用以及各类害虫和天敌的扑灯节律。[方法]在水稻田旁设置太阳能智能诱虫灯,观察其对昆虫的诱杀作用以及昆虫的扑灯节律。[结果]稻田主要害虫扑灯的黄金时间为00:30,稻田天敌扑灯的黄金时间为1:05,可以设置在00:30时自动熄灯。[结论]计算各类昆虫的黄金扑灯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选择性地诱杀该类昆虫提供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万年峰,蒋杰贤,季香云,杨银娟[5](2008)在《设施菜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及害虫扑灯节律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频振式杀虫灯(灯高0.8 m和1.3 m)进行了5 d诱杀设施菜田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诱杀的害虫涉及6目21科34种;灯高0.8 m诱杀害虫数量显着大于1.3 m的;20:00~21:00害虫扑灯最活跃;高1.3 m灯下益害比值(0.0809±0.0146)显着大于高0.8 m灯(0.0542±0.0081)。提出了评价杀虫灯诱杀昆虫能力的时间参数"扑灯中时间MTDL50"和"扑灯黄金时间GTDL61.8",高0.8 m灯下害虫扑灯中时间是21:06:25,黄金时间22:10:08;高1.3 m灯下害虫扑灯中时间是21:02:46,黄金时间22:07:54。(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顾国华,葛红,陈小波,韩娟,印建峰[6](2004)在《几种夜出性昆虫夜间扑灯节律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棉铃虫、暗黑金龟、非洲蝼蛄、大豆毒蛾、稻螟蛉、桃蛀螟、稻纵卷叶螟等7种夜出性昆虫的扑灯节律进行了观察和分类。提出在灯光防治中,根据害虫的扑灯高峰确定亮灯时间,可大幅度降低电耗,提高效能比。防治暗黑金龟和非洲蝼蛄,可设定19:00~0:00亮灯,比全夜亮灯节约电能近55%,效能比增加1倍;防治棉铃虫,实行间歇亮灯,时间为18:00~22:00和1:00~5:00,可节约用电近30%,效能比提高10%以上。(本文来源于《湖北农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扑灯节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指导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明确探照灯在迁飞性害虫监测方面的优势并合理利用,为轨迹分析设定生物学参数提供数据支撑,合理设置亮灯时间,节约诱虫成本。方法 2012年和2013年在广西兴安县应用时控开关控制的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自动分时段诱集取样,6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3:00、23:00—01:00、01:00—03:00、03:00—05:00和05:00—06:00,7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2:30、22:30—00:00、00:00—01:30、01:30—03:00、03:00—04:30和04:30—06:00。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是稻纵卷叶螟的主迁入峰期,6月底本地稻纵卷叶螟开始迁出,7月上、中旬大量迁出。在不同的迁飞期分别选择探照灯上出现的突增高峰日作为迁飞高峰期,进行单个晚上扑灯节律分析。划定单个晚上的扑灯高峰时段,把每个时段的诱虫量分别与当晚的时段平均诱虫量进行比较,卡方检验诱虫量显着大于平均诱虫量的时段定为扑灯高峰时段。结果稻纵卷叶螟年度间扑灯量有所不同,但年度间种群动态变化趋势较一致,均以第3代和第4代的诱集量最多。稻纵卷叶螟两年的扑灯节律具有稳定性,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迁飞个体的降落由于飞行力的差异和气象因素的影响而在迁飞途中陆续不断地发生,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期时后半夜扑灯高峰较多,一般一晚上会有两个扑灯高峰,以01:00—03:00和03:00—05:00时段出现扑灯高峰频次较高;迁出期和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均主要集中在19:30—21:00和21:00—22:30时段。探照灯因能诱到高空至少500 m以内的昆虫种群,使得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与在传统诱虫灯下有所差别。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日落后大规模起飞,23:00—01: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短,飞行了3 h,05:00—06: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长,飞行了10 h。在进行迁入虫源分析时,以具体到某一天的扑灯高峰时间为起始时间逆推至黄昏的起飞时刻,得出的虫源地分布可能会更加准确。结论稻纵卷叶螟在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探照灯比传统诱虫灯得到的扑灯信息更全面,明确稻纵卷叶螟的扑灯节律可以为轨迹模拟提供更加准确的轨迹分析时间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扑灯节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智,张云慧,刘杰,江珊珊,汤清波.粘虫迁飞的种群动态监测与夜间扑灯节律研究[J].应用昆虫学报.2018
[2].齐会会,张云慧,王健,彭赫,张智.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J].中国农业科学.2014
[3].齐会会,张云慧,王健,彭赫,张智.稻飞虱及黑肩绿盲蝽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J].植物保护学报.2014
[4].杨菁菁,梁朝巍,沈斌斌,张其伦,田楚鑫.昆虫扑灯节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5].万年峰,蒋杰贤,季香云,杨银娟.设施菜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及害虫扑灯节律初报[J].上海农业学报.2008
[6].顾国华,葛红,陈小波,韩娟,印建峰.几种夜出性昆虫夜间扑灯节律研究及应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