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心悸22例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心悸22例临床分析

田文利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卫生院411000

【摘要】目的:对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心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心悸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效果。结果:本组2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达到显著标准的有10例,达到进步标准的有11例,仅1例患者治疗无效,其有效率为95.45%。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悸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药;心悸;临床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ectsofthetreatmentofpalpitation.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wasmadeontheclinicaldataofourhospitalpatientswithpalpitationsTCMtreatment,analysisofitseffect.Results:inthisgroup,22patientsaftertreatment,asignificantstandardof10cases,11casesachievedprogressstandards,only1patients,theeffectiveratewas95.45%.Conclusion:theChinesemedicinedialecticaltreatmentmethodcaneffectivelyimprovethepatientssymptomsofpalpitation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alpitations;clinicaltreatment

心悸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心中不自主地急剧跳动,出现惊恐不安表现,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悸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有效控制患者的心悸症状,对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对中医药在治疗心悸方面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心悸患者共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为56.3±4.6岁,其中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19例,患有风心病的患者有1例,患有二尖瓣脱垂的患者有1例,患有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有1例。22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兼有心律失常症状。

1.2治疗方法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疾病分型,包括心虚胆怯型、气阴两虚型、痰火扰心型、心血瘀阻型、心脾两虚型和肝肾阴虚型[1]。在具体治疗中,常规给予8~14ml丹参注射液和60~200ml的参麦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并可配合山海丹、地奥心血康等进行口服。在中药方剂上,则辩证给予平补镇心丹、炙甘草汤、黄连温胆汤、血府逐瘀汤和一贯煎、酸枣仁汤进行辩证治疗。

1.3治疗效果评定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显著、进步以及无效,其中显著标准为患者心悸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进步标准为患者心悸症状好转,患者心电图改善明显;无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未出现任何好转,心电图异常[2]。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计算相关的治疗有效率,其中治疗有效率的计算为计算达到进步标准以上的患者人数与患者总人数相比。

2.结果

经诊断,属于心虚胆怯型的患者有4例,属于气阴两虚型的有6例,属于痰火扰心型的有4例,属于心血瘀阻型的有3例,属于心脾两虚型的有3例,属于肝肾阴虚型的有2例。经过治疗本组22例患者中达到显著标准的有10例,达到进步标准的有11例,仅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5.45%,治疗无效患者患有心脏神经官能症,详见表1。

表1患者治疗效果统计

显著进步无效总有效合计

例数(例)101112122

比率(%)45.4550.004.5595.45100.00

3.讨论

本文主要对心悸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中医药辩证治疗,22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其治疗有效率达到95.45%,这一数据与国内其他西医治疗的患者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悸症状,提高心悸的治疗效果。在中医上认为,心悸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心肾脾器官的阳气虚弱,导致阴寒内盛,加上血瘀阻滞以使患者的血脉不畅,脉道鼓动无力而引发心悸,因而在治疗上主张补气养血、滋阴补阳来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发病原因,将心悸进行分型。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将22例患者的心悸分为心虚胆怯型、气阴两虚型、痰火扰心型、心血瘀阻型、心脾两虚型,每种类型在中药方剂的治疗上有所不同,其中心虚胆怯型患者在治疗上应以养心安神、镇惊定志为主,在方剂上可用平补镇心丹[3]进行随证加减,以改善患者心虚胆怯症状,减少心悸的发生,同时还应保持治疗环境的安静,减少对患者的外部刺激,以加强中医药治疗效果。对于气阴两虚患者在治疗上则应以养心安神、益气养阴为主,在方剂上可用炙甘草汤进行随证加减治疗,对于阴虚患者可加玉竹、沙参以养阴,对于气虚患者则可加黄芪以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炙甘草汤加减方剂具有益气健脾、滋阴养血、重镇安神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气阴两虚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悸发生;对于痰火扰心型患者在治疗上应以宁心安神、清热化痰为主,在方剂上可用黄连温胆汤进行治疗,同时可随证加栀子、黄岑、龙骨、珍珠母、牡蛎等[4],以起到清火化痰、镇心安神、滋阴养液的作用,有效改善心悸症状;对于心血瘀阻型患者在治疗上以理气通络、活血化瘀为主,在方剂上可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并可随证加减柴胡、枸杞子、川芎、桔梗、玉竹、肉桂、熟地黄等,以起到补气益气、温经助阳、补血养血、养阴生津的作用,有效消除患者脉道中的血瘀,保证心血循环通畅,减少心悸的发生;对于心脾两虚型患者在治疗上应以补益气血、健脾养心为主,在方剂上可用归脾汤进行随证加减,其中人参、炙甘草、白术等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而方中的龙眼、当归则具有补养心血的效果,加上木香、茯神、酸枣仁、远志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脾虚弱症状;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在治疗上则应以养心安神、滋养肝肾为主,在方剂上可用一贯煎加酸枣仁汤进行随证加减治理哦啊,其中一贯煎方剂中的麦冬、生地、沙参、枸杞子等具有滋养肝肾的功效,而川楝子中草药则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肾阴虚症状。而联合应用的酸枣仁汤中的酸枣仁则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其中的甘草、茯苓和川芎则具有培土缓肝、调血养肝的功效,另外,酸枣仁汤中的知母则具有清热除烦的作用。一贯煎在治疗上偏重于肝肾的滋养,而酸枣仁汤则偏重于养血安神方面,将其进行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因肝肾阴虚造成的心悸症状,在加减方面,根据患者具体临床症状,可加瓜蒌仁、生地黄、地骨皮、玉竹、石斛、栀子等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心悸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中医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悸症状,减少心悸的发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中医辩证施治理论对患者进行分型治疗,重点在于养心安神,从而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白洁.治疗心悸常用中药复方用药规律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3):94-96.

[2]王惠.中药足浴配以穴位按摩治疗心悸失眠病人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8):109-109.

[3]谭运江.加减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疗效观察58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11(5):77-78.

[4]霍桦.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心悸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6):95-96.

[5]魏红,葛丽娜,徐刚,李凤珠,刘明林.心阳不振证与瘀阻心脉证心悸的脉象客观化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0):2018-2021.

标签:;  ;  ;  

中医药治疗心悸2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