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书籍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设计事理学,书籍形态,演变史解读
电子书籍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婷婷,唐俐娟[1](2018)在《基于设计事理学解读书籍形态演变史——以纸质和电子书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设计事理学的理论原理,探析书籍形态演变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发现事物更替变换的内核规律。采用"理论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理解、分析、总结,完成对书籍形态演变内核的解读。发现了电子书籍日益盛行,纸质书籍日渐式微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电子书籍脱离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纸质书籍虽跨越了时间限制,但深受空间限制所累,预测电子书籍终将取代纸质书籍社会地位,成为主流阅读形式。"方便"和"效率"才是新物诞生、流行、甚至于取代旧物的本质原因,是事物更替演变的内核规律。(本文来源于《设计》期刊2018年23期)
韩君莹[2](2018)在《纸媒书籍与电子书籍的设计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伯特·达恩顿说:“阅读自有其历史,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纸媒书籍作为阅读的主要媒介陪伴人类千余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人类文明,在适应时代审美的基础上,将书籍的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表达,以践行经久不衰的书籍文化底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记录与传播信息的另一方式——电子书籍应运而生。它以互联网络为依托,以多媒体交互功能为表现手段,赢得了更多读者的青睐。尽管电子书籍有诸多优点,毋庸置疑也有他的缺陷,就设计而言,单一匮乏的设计表现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实现电子书籍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是当下设计者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纸媒书籍与电子书籍皆借助于媒介将文字、图形、等信息,利用设计手法呈现在页面中,以传播信息为目的,供给读者阅读。所以本论文以此为研究基础,以实现电子书籍设计在继承中发展为研究目标,展开对纸媒书籍和电子书籍设计的比较。全文以线性阅读顺序为写作脉络,基于二者的共有元素进行设计比较。涵盖了构成元素、阅读方式、阅读体验叁个方面。笔者通过对纸媒书籍与电子书籍的设计形式和设计文化的深层次探究,明确二者的优劣势和设计的共通性。在此基础上,将纸媒书籍设计的部分且适于电子书籍设计发展的法则,应用到电子书籍设计中,完善电子书籍设计。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纸媒书籍与电子书籍的文化精髓贯穿于设计比较研究的始终。并将纸媒书籍的文化内涵与“时间”法则投射到电子书籍设计中,使电子书籍具备“数字”与“人文”的双重理念,推动书籍阅读文化的世代传承。(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8-06-30)
杨媛[3](2018)在《浅议数字媒体下的现代电子书籍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数字交互时代的今天,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日益普及,大多数人放弃了传统的纸质阅读习惯,养成了电子书阅读习惯,因为电子书籍阅读方便,可以将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从功能而言,传统的纸媒书籍和新兴的电子书籍都是传递信息,但因为载体的变化,设计形式和设计理念也都发生变化。电子书籍有别传统书籍信息记录媒介,其(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14期)
孟嘉[4](2017)在《浅析电子书籍交互界面设计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将新兴的电子书籍和传统的纸质书籍进行比较,包括阅读的方式、平台、表现形式等。利用所学的数字交互,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的优点和缺点,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意见。(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7年09期)
金子彭[5](2016)在《电子书籍交互界面设计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比较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阅读平台、书籍形式,从交互设计的角度入手,研究分析电子书籍界面的设计规律与不足,指出设计师应摆脱固有的书籍设计模式,从"人"出发,了解新技术带来的人体工学、阅读习惯、用户定位等等新变化,进行全新的思考与探索。(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24期)
傅婷婷[6](2016)在《电子书籍的交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电子书籍应运而生。电子书籍由最初的"文本文件"到"多媒体应用"再到"移动电子书",发展速度惊人,人们对书籍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享受一种用阅读感受与体验,因此现在"交互体验"已成为人们对电子书籍的新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子书籍图形、文字、色彩及版式的研究,使电子书籍能够与读者进行深度互动与交流,更加人性化。(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22期)
栾雪阳[7](2016)在《网络时代下电子书籍中凝聚的设计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师构造出网络"框架"使人们自由地建构自己的世界及实现自我,从"天人合一""求同存异"到"美善相乐"的美学之路是设计的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6年10期)
皮燕琪[8](2016)在《“独立式”App电子书籍的界面设计及传播效果分析——以《One·一个》及《元青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书籍需要借助电子设备进行阅读,如手机、电脑、阅读器、平板电脑等,App电子书籍就是基于电子设备之上进行阅读的第叁方应用软件。UI设计直接影响APP产品的好坏。"独立式"APP电子书籍即个人、团体或单位出版发行的个人作品或某专门领域内容的APP电子书籍。本文以"独立式"App电子书籍为研究对象,列举韩寒主编的《One·一个》及上海博物馆推出的《元青花》为案例,探寻"独立式"App电子书籍的界面设计,并立足于界面设计分析"独立式"App电子书籍的传播效果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在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上更符合受众的期待。(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理论)》期刊2016年08期)
陈志[9](2016)在《浅析3-6岁儿童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的特色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信息时代正在悄然的推动着传播媒介的变化,依靠传统传播媒介的纸质书籍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客户需求,在新媒体应运而生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共存的现象,在这多元化共存的时代中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都是无法被另一方所完全代替的。儿童书籍的市场也跟随主流进入了共存时代,作为儿童书籍的设计者在进行书籍设计必定要考虑到电子书和纸质书共存因素,将两者相互结合,相互借鉴,这样才能真正的设计出迎合市场需求,推动儿童书籍设计的发展。除此之外设计儿童书籍要有创新具有特色的设计才能更好勾起儿童阅读的兴趣。(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12期)
李娟娟[10](2016)在《原创电子书籍的味觉体验及其设计过程的感知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设计产业的技术转型,对于设计基础课程与设计方向课程的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介入表现在电脑软件的应用上也表现在对艺术对象的知觉体验上。文章从传统纸质书籍的味觉入手,阐释电子书籍的味觉由来。电子书籍味觉体验的产生与传统纸质书籍如出一辙,但具有一定局限性,通过"有味"的感知教学方式,可在看似"无味"的电子书籍设计中寻找"有味",在"无味"中创造"有味"。将"有味"寄于"无味"之中,让"无味"变得"有味"。(本文来源于《湖南包装》期刊2016年02期)
电子书籍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罗伯特·达恩顿说:“阅读自有其历史,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纸媒书籍作为阅读的主要媒介陪伴人类千余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人类文明,在适应时代审美的基础上,将书籍的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表达,以践行经久不衰的书籍文化底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记录与传播信息的另一方式——电子书籍应运而生。它以互联网络为依托,以多媒体交互功能为表现手段,赢得了更多读者的青睐。尽管电子书籍有诸多优点,毋庸置疑也有他的缺陷,就设计而言,单一匮乏的设计表现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实现电子书籍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是当下设计者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纸媒书籍与电子书籍皆借助于媒介将文字、图形、等信息,利用设计手法呈现在页面中,以传播信息为目的,供给读者阅读。所以本论文以此为研究基础,以实现电子书籍设计在继承中发展为研究目标,展开对纸媒书籍和电子书籍设计的比较。全文以线性阅读顺序为写作脉络,基于二者的共有元素进行设计比较。涵盖了构成元素、阅读方式、阅读体验叁个方面。笔者通过对纸媒书籍与电子书籍的设计形式和设计文化的深层次探究,明确二者的优劣势和设计的共通性。在此基础上,将纸媒书籍设计的部分且适于电子书籍设计发展的法则,应用到电子书籍设计中,完善电子书籍设计。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纸媒书籍与电子书籍的文化精髓贯穿于设计比较研究的始终。并将纸媒书籍的文化内涵与“时间”法则投射到电子书籍设计中,使电子书籍具备“数字”与“人文”的双重理念,推动书籍阅读文化的世代传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书籍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周婷婷,唐俐娟.基于设计事理学解读书籍形态演变史——以纸质和电子书籍为例[J].设计.2018
[2].韩君莹.纸媒书籍与电子书籍的设计比较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8
[3].杨媛.浅议数字媒体下的现代电子书籍设计[J].牡丹.2018
[4].孟嘉.浅析电子书籍交互界面设计的发展[J].商业故事.2017
[5].金子彭.电子书籍交互界面设计的发展[J].明日风尚.2016
[6].傅婷婷.电子书籍的交互设计研究[J].明日风尚.2016
[7].栾雪阳.网络时代下电子书籍中凝聚的设计观研究[J].美术大观.2016
[8].皮燕琪.“独立式”App电子书籍的界面设计及传播效果分析——以《One·一个》及《元青花》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
[9].陈志.浅析3-6岁儿童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的特色设计[J].大众文艺.2016
[10].李娟娟.原创电子书籍的味觉体验及其设计过程的感知教学[J].湖南包装.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