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扈特论文-钱丽花

达尔扈特论文-钱丽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达尔扈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吉思汗,祭祀仪式,达尔扈特,成吉思汗陵

达尔扈特论文文献综述

钱丽花[1](2017)在《达尔扈特人:为成吉思汗守陵80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途中病逝。在将其遗体秘葬的同时,臣属遵其遗言,将他的衣冠、白色宫帐等遗物运到鄂尔多斯高原伊金霍洛旗安葬,并从宫廷守卫者中挑出500户专门守陵,这些守陵人被称为"达尔扈特人"。如今,将近800年过去了,达尔扈特人依然坚守着祖先的承诺,虔诚地守护着这座英雄之墓,为诚信精神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承担重任他们的命运与成吉思汗陵墓连在一起几百年前,一个震撼世界的大英雄成吉思汗带领着他的蒙古铁骑西征。(本文来源于《晚晴》期刊2017年04期)

色音[2](2016)在《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历史贡献与当下使命——以鄂尔多斯地区达尔扈特群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吉思汗祭奠已历经八个世纪,是自成吉思汗去世以来形成的蒙古族祭祀文化现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地区的达尔扈特群体一直传承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在几百年传承的过程中,成吉思汗祭奠不断融进新的元素,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达尔扈特这一群体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剧烈的社会文化变迁容易引起文化失调,进而给传承人群的生活带来困扰,产生文化震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如果不尽早保护达尔扈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延续了八百年的成吉思汗祭奠将面临后继乏人的传承危机。社会文化变迁的巨大冲击,让蒙古族非文化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措手不及之感,在这样的境遇中达尔扈特这一传承人群更需要冷静思考、提高自己的担当意识,更加强化传承保护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感,让古老的成吉思汗祭奠活在当下,留给后人,让它永远传承与发展。(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钱丽花[3](2015)在《蒙古族达尔扈特人:为成吉思汗守陵八百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途中病逝。在将其遗体秘葬的同时,臣属遵其遗言,将他的衣冠、白色宫帐等遗物运到鄂尔多斯高原伊金霍洛旗安葬,并从宫廷守卫者中挑出500户专门守陵,这些守陵人被称为“达尔扈特人”。如今,将近八百年过去了,达尔扈特人依然坚守着(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5-06-19)

温华[4](2012)在《成吉思汗守灵人达尔扈特溯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吉思汗守灵人达尔扈特的祖先,是守护成吉思汗鄂尔多的成吉思汗身边的亲军"万名贺希格腾"。正如当年成吉思汗所说的"不分昼夜保卫我的帐房,不合眼睛地护卫我的身躯"的人们。成吉思汗去世以后,他们世世代代守护、祭祀和管理成吉思汗八白室、成吉思汗苏勒德等奉祀之神;元世祖忽必烈把成吉思汗祭祀钦定为大元朝廷祭祀时,委任了祭祀主持亚木特德。亚木特德,为元朝时期官员称号,是达尔扈特中主持成吉思汗祭祀和苏勒德祭祀的特殊人员;约1696年(康熙叁十五年),重新组成五百户达尔扈特,专门从事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宫及哈日苏勒德(黑纛)的事务。五百户达尔扈特以原有的达尔扈特为主,并从鄂尔多斯七旗和全蒙古各札萨克派来的代表性人员组成。(本文来源于《鄂尔多斯文化》期刊2012年03期)

黄珠拉[5](2011)在《拖雷伊金祭奠与拖雷伊金达尔扈特》一文中研究指出祭奠祭祀不仅是一种信仰现象,而且能够体现人们的认同。蒙古族在纪念自己英雄的祖先时候,都是按照自己的习俗加以祭奉的。拖雷伊金祭祀是成吉思汗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吉思汗祭祀盛行的今天,拖雷伊金祭祀往往被人们忽略或误解为与成吉思汗祭祀一摸一样。尤其是1956年,拖雷伊金祭奠被合并到成吉思汗祭奠祭祀,因而有关的祭奠都被集中到成吉思汗陵。因此,拖雷伊金祭奠与拖雷伊金达尔扈特被分离。后来,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拖雷伊金祭奠活动一度中断,祭奠文化渐趋淡化,最后面临消失。所以拖雷伊金祭祀的独特性也逐渐被忽略。面临这样的情景,意志坚定的拖雷伊金达尔扈特们于2002年农历五月十五日,在原来的旧址鄂托克旗查干淖尔苏木希日布日都嘎查的苏里图梁回复了拖雷伊金祭奠祭祀。本文以拖雷伊金祭祀为线索,围绕拖雷伊金祭祀做了田野调查。鄂尔多斯鄂托克旗拖雷伊金达尔扈特的口述史为基础,确定了拖雷伊金祭奠在鄂尔多斯境内的迁徙过程和迁移的详细地点及其迁徙原因。同时解析了重建的拖雷伊金祭祀,对拖雷伊金达尔扈特自我认同的构建将起重要作用。论文由导论、正文(叁章)、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五部分组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1-05-20)

宋朋涛[6](2009)在《达尔扈特守陵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七百多年前,一个震撼世界的大英雄成吉思汗带领着他的蒙古铁骑西征,当经过鄂尔多斯这片土地时,被这里美丽的景色迷住了。他的马蹄慢了下来,手中的马鞭也忘情地垂落在地,手下人去拾,被他制止了。成吉思汗在此留恋四顾,吟起诗歌:(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画报》期刊2009年04期)

文雨人[7](2009)在《达尔扈特:800年守灵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有一个神秘的族群——达尔扈特人,他们世世代代守护着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逝世800年来,达尔扈特祭祀的圣灯一直就没有熄灭过。守陵人,将十叁世纪开始形成的蒙古民族宫廷祭祀文化世代相传,完整地保留和继承至今……(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画报》期刊2009年07期)

胡吉雅[8](2009)在《对清代成吉思汗八白室达尔扈特人管理制度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吉思汗八白室,即成吉思汗陵,现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甘德尔敖包。它长期以来由达尔扈特人及其他鄂尔多斯蒙古人世世代代守护、祭祀,并逐渐形成了达尔扈特人的管理制度。本文主要利用清代时期所形成的八白室蒙古文档案历史文献,和清代伊克昭盟准噶尔旗扎萨克衙门档案,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清代时期的成吉思汗八白室达尔扈特人的管理制度。作者力求刻画出达尔扈特人的祭祀组织和社会组织。同时试图探讨和分析达尔扈特与鄂尔多斯蒙旗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鄂尔多斯蒙古地区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这对于成吉思汗八白室研究及鄂尔多斯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对蒙古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9-06-01)

青格乐图[9](2007)在《《成吉思汗八白帐》所收录的达尔扈特档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对《成吉思汗八白室》所收录的清代达尔扈特人的档案进行了考察,阐述这些档案的价值及其对研究清代蒙古历史文化的重大作用。论文由导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组成。导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目的和意义、研究状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正文由叁个部分组成。一、考察《成吉思汗八白室》所收录的清代达尔扈特人的人口档案,阐述档案的产生过程及其价值。二、考察《成吉思汗八白室》所收录的清代达尔扈特人的组织生活档案,阐述该档案的产生过程及其价值。叁、考察《成吉思汗八白室》所收录的清代达尔扈特人的职责的档案,阐述该档案的产生过程及其价值。论文在考察清代八白室达尔扈特人的档案的同时,着重阐述了档案的产生过程及其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7-06-05)

阿勒得尔图[10](2006)在《祭祀文化的奇迹:达尔扈特人780年的坚持》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祭奠他的圣灯就从未熄灭。忽必烈还把洒奶祭天的日子钦定为“春季查干苏鲁克”(蒙语:洁白的畜群)。从那时起,每年农历叁月二十一这天,许多蒙古人会从四面八方涌向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甘德尔山上的成吉思汗陵,参加盛大的祭祀活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06-04-14)

达尔扈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成吉思汗祭奠已历经八个世纪,是自成吉思汗去世以来形成的蒙古族祭祀文化现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地区的达尔扈特群体一直传承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在几百年传承的过程中,成吉思汗祭奠不断融进新的元素,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达尔扈特这一群体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剧烈的社会文化变迁容易引起文化失调,进而给传承人群的生活带来困扰,产生文化震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如果不尽早保护达尔扈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延续了八百年的成吉思汗祭奠将面临后继乏人的传承危机。社会文化变迁的巨大冲击,让蒙古族非文化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措手不及之感,在这样的境遇中达尔扈特这一传承人群更需要冷静思考、提高自己的担当意识,更加强化传承保护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感,让古老的成吉思汗祭奠活在当下,留给后人,让它永远传承与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达尔扈特论文参考文献

[1].钱丽花.达尔扈特人:为成吉思汗守陵800年[J].晚晴.2017

[2].色音.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历史贡献与当下使命——以鄂尔多斯地区达尔扈特群体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钱丽花.蒙古族达尔扈特人:为成吉思汗守陵八百年[N].中国民族报.2015

[4].温华.成吉思汗守灵人达尔扈特溯源[J].鄂尔多斯文化.2012

[5].黄珠拉.拖雷伊金祭奠与拖雷伊金达尔扈特[D].内蒙古大学.2011

[6].宋朋涛.达尔扈特守陵人[J].内蒙古画报.2009

[7].文雨人.达尔扈特:800年守灵人[J].中国绿色画报.2009

[8].胡吉雅.对清代成吉思汗八白室达尔扈特人管理制度的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9

[9].青格乐图.《成吉思汗八白帐》所收录的达尔扈特档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10].阿勒得尔图.祭祀文化的奇迹:达尔扈特人780年的坚持[N].中国民族报.2006

标签:;  ;  ;  ;  

达尔扈特论文-钱丽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