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数据复接论文-许志宏,董振兴,安军社

高速数据复接论文-许志宏,董振兴,安军社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速数据复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CSDS,大容量存储,复接器,LDPC编码

高速数据复接论文文献综述

许志宏,董振兴,安军社[1](2018)在《基于FPGA的星载一体化高速数据复接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卫星有效载荷种类不断增多和数据传输速率不断提高与卫星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满足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建议的高级在轨系统(AOS)体制的高速数据复接器设计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高速载荷数据接收合路、NAND flash大容量数据存储控制、数据复接,数据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LDPC)等功能。设计过程中对电路进行优化,实现了高速并行数据处理和高可靠性目标。通过FPGA的原型验证,本方案设计合理,性能指标能够满足未来卫星载荷数据处理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卢华[2](2016)在《适用于多通道动态TDMA系统的高速数据复接实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复接是通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动态TDMA系统的强实时性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低时延数据复接方法,同时解决了数据链对数据复接提出的多通道并发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数据存储和队列管理的方法,整个设计已经实现,并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6年12期)

董小静,危峻,田犁,徐志鹏,王凯[3](2011)在《多相机系统中高速串行图像数据复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单台推扫式相机(或成像光谱仪)视场较窄,通常采用多个相机模块进行视场拼接。针对相机的图像数据具有分辨率高、数据量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CSDS的高速复接的传输方法。高速复接电路采用FPGA产生各种控制信号,选用TI的SN65LV1023和SN65LV1224串化解串芯片,把模拟的相机数据转化为一对LVDS差分信号输出。在接收端,用ADLink公司的PCI7300采集卡采集数据进入电脑,用VC++编写软件恢复图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高速复接电路能够高效可靠的传输图像数据并恢复数据时钟。(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1年03期)

王琦[4](2010)在《异步高速数据复接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背景工程的任务需求为输入,以CCSDS(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制定的空间数据系统标准化通信体系结构、通信协议与业务为参考,进行异步高速数据复接器工程样机的研制。重点对异步高速数据复接器的关键技术即虚拟信道调度策略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对虚拟信道调度策略影响的若干个重要参数,并根据得到的参数合理优化设计了虚拟信道调度策略,作为工程样机的调度方案。本文主要以背景工程提出的八路不同速率位流数据为数据输入,建立了异步高速数据复接器的原理模型,描述了模型中各单元的功能。对异步高速数据复接器进行了功能和时序仿真,通过分析输出波形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最终完成了异步高速数据复接器FPGA软件设计及硬件电路的设计、调试、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异步高速数据复接器能够正确复接八路异步高速数据,数据格式符合CCSDSAOS标准,复接效果与理论设计一致。同时,也验证了高码速率异步复接下的虚拟信道调度策略,表明调度方案合理,具有工程可行性。该工程样机的成功研制,为后续航天任务提供了借鉴,可加快后续航天任务的研制进程。(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12-01)

赵妍[5](2007)在《高速数据复接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遥感卫星的需求为背景,在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对高级在轨系统(AOS)建议的基础上,对AOS在空间高速数据传输链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符合AOS体制的数据处理和传输方案,并设计和实现了高速数据复接器验证模型。为了实现对遥感卫星多路、动态、异步数据的传输,提高物理信道利用率,对虚拟信道进行动态优先机制的调度和多路复用,使多路动态数据可以通过一个物理信道高效率、高质量的传输。以六路高速位流数据为输入,建立了高速数据复接器的模型,并描述了模型中各单元的功能。对高速数据复接器进行了功能和时序仿真,通过分析输出波形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同时,完成了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复接器芯片设计及硬件电路设计、调试、验收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高速数据复接器能够正确复接六路异步数据,数据格式符合CCSDS AOS标准,复接效果与理论设计一致,以及对高码速率下的高速复接关键技术进行了验证,证明其技术设计正确,并具有工程实现的可行性,为高速复接技术在遥感卫星数据系统型号研制中的应用提出了可行性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10-01)

张东伟[6](2007)在《基于CCSDS AOS的在轨高速数据复接路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飞行任务中搭载的有效载荷数量和数据下行通道越来越多。而我国的高速复接技术目前还停留在多对一、先进先出的水平上,为满足航天器有效载荷高速数据多路输入、多路输出的未来发展需求,本文提出了在轨高速数据复接路由的解决方案。本课题研究的高速数据复接路由技术涉及多个数据源、多个存储器和多个输出通道,设计上采用FPGA和内嵌的SoC相结合的方案。充分利用FPGA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SoC的灵活性,实现了对多个数据源按要求进行分区存储、分区管理以及针对重要数据和敏感数据优先下传等功能,提高了有效载荷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灵活性。有效载荷数据按照CCSDS AOS规范进行打包及RS编码,以适应信号电平弱、传输时延长、信道噪声大和多普勒频移大等天地链路特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期刊2007-05-01)

黄飞[7](2004)在《高速数据复接器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是“成像地检设备的研制与设计”的一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接收CCD相机通过Camera Link接口传送过来的88路10bit/10MHz的图像数据,对其中的每四路信号进行复接,得到一路10bit/40M的视频信号,然后将复接后的22路信号通过Camera Link接口输出给后端处理单元。 当前,在绝大部分应用中实施数字复接的主要方法是按位复接,并且是在各种规定等级上用专用芯片或模拟电路来实现的。虽在近几年中也有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数字复接技术,但基本上局限于按位复接和按字节复接的方法。按位复接和按字节复接设备简单,容易实现,但是在复接时破坏了各输入支路的帧结构,并且需要插入各种同步码,没有充分利用Camera Link接口中的视频同步信号。在对目前的复接方法仔细研究后,本文采用了按帧复接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后用CPLD实现,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Camera Link接口中的视频同步信号,仅对各输入支路的视频数据信号进行复接,而没有复接视频同步信号,不需要插入控制码流。因此,后端的处理单元不需要特定的分接器也可以轻易实现分接。另外,该方法对输入支路上出现的传输延误有较强的纠正性,是一个具有较强鲁棒性的复接系统。(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4-04-20)

刘银柱[8](2004)在《自适应高速MPEG数据的复接/解复接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数据广播和通信系统中,为了充分利用主链路带宽,提高通信主信道的利用率,通常使用复接技术。如何适应数据源的速率变化是复接技术的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一种自适应复接技术的设计方法及其实现。(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应用》期刊2004年02期)

高速数据复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据复接是通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动态TDMA系统的强实时性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低时延数据复接方法,同时解决了数据链对数据复接提出的多通道并发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数据存储和队列管理的方法,整个设计已经实现,并在实际通信系统中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速数据复接论文参考文献

[1].许志宏,董振兴,安军社.基于FPGA的星载一体化高速数据复接器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8

[2].卢华.适用于多通道动态TDMA系统的高速数据复接实现方法[J].中国新通信.2016

[3].董小静,危峻,田犁,徐志鹏,王凯.多相机系统中高速串行图像数据复接方法[J].红外技术.2011

[4].王琦.异步高速数据复接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5].赵妍.高速数据复接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6].张东伟.基于CCSDSAOS的在轨高速数据复接路由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

[7].黄飞.高速数据复接器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大学.2004

[8].刘银柱.自适应高速MPEG数据的复接/解复接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应用.2004

标签:;  ;  ;  ;  

高速数据复接论文-许志宏,董振兴,安军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