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敏感论文-王绪晖

偏振敏感论文-王绪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振敏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全光纤系统,单光谱仪,GPU

偏振敏感论文文献综述

王绪晖[1](2019)在《圆偏振全光纤偏振敏感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方法与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是一种高分辨、非侵入、无辐射的无损在体实时成像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偏振敏感OCT(Polarization Sensitive OCT,PSOCT)技术可提供传统OCT技术强度信息以外的偏振信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多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OCT技术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主要应用,分析了其系统性能。对PSOCT技术进行了理论铺垫,阐述了偏振光及光的偏振效应,介绍了基本的PSOCT系统。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全单模光纤、单光谱仪偏振敏感OCT成像系统。设计并研制了基于沃拉斯顿棱镜的偏振敏感线性波数光谱仪,实施了基于偏振控制器的确定偏振态调节方法,准确测量了标准补偿器和波片的相位延迟和光轴方位角数据,成功获取了牛腱组织和鸡肌肉组织的深度分辨强度图像、相位延迟图像和光轴方位角图像,验证了搭建的偏振敏感OCT系统对生物组织偏振信息获取的可行性。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基于图形处理中心(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重建的眼底OCT成像系统。利用GPU的并行计算功能,基于CUDA C语言实现对OCT数据的快速处理,基于裂隙灯自行设计搭建了眼底OCT样品臂,成功获取人眼底视网膜OCT图像。设计了一套光纤型内窥扫频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研制了一种用于内窥OCT系统的光纤旋转连接器。旋转连接器采用无刷直流伺服电机带动旋转,采用在玻璃毛细管中注射折射率匹配液的方式实现光能的高效耦合。(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陈讯[2](2018)在《基于硅波导的偏振不敏感型光功分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功率分配器是对光信号进行分配和合成的最基本的器件之一,也是构成其他复杂光学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光开关、波分复用器等。近年来,硅基光集成器件由于其超小的尺寸,超低的损耗及与传统的CMOS工艺兼容等优势,在光互连、光通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因此基于硅波导的光功分器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基于硅基集成平台,光功分器主要有叁种实现方案:Y形分支、定向耦合器、多模干涉耦合器。但是同时这些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Y形分支功分器,通常不易实现2×2的功能,而2×2功能在很多光开关里是必须的,另外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两输出波导之间的分支角不可能做成完全的尖角,从而引起较大的模式失配损耗。而对于传统的基于定向耦合器和多模干涉耦合器的光功分器,往往是对偏振和波长的敏感。本文的主要工作是解决传统基于定向耦合器的功分器对偏振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级联的弯曲方向耦合器结构。首先,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光波导材料及其应用。为了描述光波导中的模场分布,我们采用了波动理论推导了平板波导的特征方程。另外,我们还介绍了在实际光波导设计中应用更加普遍的光束传输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然后,提出了 一种基于级联弯曲定向耦合器的大带宽且偏振不敏感型2 × 23dB光功分器结构。其中设计第一个定向耦合器的参数使其能将TE偏振光分配为50%:50%,设计第二个弯曲定向耦合器参数使其对TE偏振光是弱耦合,因此整个器件对TE偏振光仍能保持3 dB分光比。由于TM偏振的光耦合强度比TE大,第二个定向耦合器仍能对TM光进行分配,通过优化参数,使得整个器件对TM偏振也能实现3 dB分束,因此该器件能对两偏振态都工作,且工作带宽为1520到1630nm,附加损耗小于1 dB,器件整体尺寸小于50μm。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了硅基光功分器的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曝光、显影、刻蚀等。我们对该器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良好吻合,且有着良好的工艺容差。最后,我们搭建了一个硅波导与光纤阵列垂直耦合封装平台,能够实现硅波导与光纤阵列的高效耦合封装。我们详细介绍了光纤阵列与光栅耦合器对准方法及封装流程,并成功实现了硅波导与单模光纤的耦合封装。(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15)

杨中光,周军,黄河[3](2018)在《基于多偏振敏感器的太阳矢量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气偏振模式形成机理,提出了利用多偏振敏感器测量太阳矢量(矢量方向)的方法.介绍了大气偏振模式的形成,设计了由两组偏振单元组成的偏振敏感器,论证了偏振单元之间的最佳设计角度,分析了利用偏振敏感器从大气偏振模式中提取太阳方位信息的方法,进而提出了利用多偏振敏感器测量并结合最小二乘法解算太阳矢量的方法,针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与双偏振敏感器测量太阳矢量方向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偏振敏感器测量不仅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太阳矢量方向,太阳矢量的方位角误差和高度角误差分别为0.2°和1.0°,还解决了双偏振敏感器测量太阳矢量方向时由于最大偏振方向平行引发的突变问题.实验结果验证了利用多偏振敏感器(≥3)测量太阳矢量的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刘岩,范飞,白晋军,王湘晖,常胜江[4](2017)在《偏振不敏感的九聚物太赫兹超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验上提出将九个开口谐振环以第一个谐振环的开口方向为基准按照涡旋状的轨迹排布,且依次将开口环逆时针扭转40°,构成九聚物太赫兹超材料,并在理论上系统研究了该超材料的传输特性。将原本只具有单一谐振模式的开口谐振环按照类似于低聚物的结构排布方式构成周期单元结构时,利用结构末端引起的能量耦合来增强相邻谐振器间的能量耦合,便会有更多的谐振模式产生,最终实现偏振不敏感的效果。这种思路丰富了传统超材料离散结构的设计理念,为太赫兹超材料功能器件,如开关,调制器和滤波器等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案。(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顾超[5](2017)在《偏振不敏感的分形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photon detectors,简称SNSPDs)探测效率高(90%),时域抖动小(<15 ps),计数率高(>100 Mcps),这些优越性能使SNSPDs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虽然SNSPDs性能优良,但是传统器件结构——回形纳米线——使得SNSPDs的探测效率偏振敏感,即:器件的探测效率与入射光子的偏振态有关。为了解决SNSPDs探测效率偏振敏感这个问题,本论文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分形纳米线结构的SNSPDs,几乎完全消除了SNSPDs的偏振敏感性。具体而言:设计并加工了线宽为100 nm、占空比为1:2、基于皮亚诺分形曲线的SNSPDs,光敏区为10?m×10?m,且集成了光学微腔。在基础温度为2.6 K的Gifford-McMahon闭循环制冷机中,测得1550 nm波长处的最大器件效率为41.7%,偏振敏感度(定义为偏振最大器件效率与偏振最小器件效率的比值)为1.04。作为对比,在同一芯片上加工的相同占空比的回形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偏振敏感度测量值为1.74。除了几乎完全消除了探测效率的偏振敏感性,使得SNSPD对不同偏振态的光子的探测效率几乎是相同的,本论文提出并实现的分形SNSPDs相比于过去具有低偏振敏感度的SNSPDs还有如下额外的优点:(1)不仅对光纤中的基模偏振不敏感,对少模光纤中的高阶模式也偏振不敏感;(2)偏振不敏感性不依赖于光的入射空间模场与器件光敏区的高精度对准;(3)无论多晶超导材料(如NbN,NbTiN)还是非晶超导材料(如WSi)都可以用这种器件结构实现偏振不敏感的SNSPDs。(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0-01)

何友武[6](2017)在《基于单光谱仪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非侵入式高分辨成像方式,已经在诸多领域特别是生物医学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衍生发展出了多种功能成像OCT。其中偏振敏感OCT(polarization-sensitive OCT,PS-OCT)不仅能够对组织进行结构成像,同时还能够测量组织的双折射,已在许多疾病诊断上实现应用,是OCT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传统的PS-OCT技术采用双光谱仪探测,成本高昂,对CCD的响应度一致性要求较高,由此发展出了单光谱仪PS-OCT技术,然而现有的单光谱仪PS-OCT技术仍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对光谱仪进行复杂改造或者增加额外相位调制机构和繁冗的算法得以实现。本课题基于现有PS-OCT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时探测方法的单光谱仪PS-OCT成像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由于本课题所研制的PS-OCT系统是在频域OCT(Spectral domain OCT,SD-OCT)系统基础上改造发展而来,因此,必须先构建一套性能可靠的SD-OCT系统。本文研制了1310 nm波段的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的光纤式SD-OCT系统,结合新的光谱仪相位定标技术,该方法无需对波长进行直接定标,进一步简化了系统构建难度,通过编写成像软件,进行数据拆分并行处理,提高了图像重建速度,最终实现的最高轴向扫描(A-scan)速度为76 KHz,实际轴向分辨率约为12 um,最大成像深度达5.8 mm,实现了对散射样品以及生物组织的高分辨率在体实时成像,本文采用20帧/秒(frames per second,fps)的采样速度,每帧图包含1000个A-scan,并且经过叁维重建获得了样品的3D图像。2、在SD-OCT系统基础上,提出并研制了基于光快门的自由空间型单光谱仪PS-OCT系统,首次提出结合光快门的双参考臂结构,在参考臂端利用1/4波片构建出一对正交的偏振光,然后利用光快门的开合来控制通光通道,在某一时刻,参考臂只有一个偏振方向的光信息返回与样品光发生干涉,实现了偏振信息的分时探测,即只需要一个光谱仪实现偏振成像。最终实现了 15 fps的偏振成像速度。利用波片样品进行系统性能测试,测量得到的1/4波片相位延迟为(87±2)°,验证了系统性能的可靠性。并且对生物组织样品进行了偏振成像,定量测量了其双折射率。3、针对自由空间型PS-OCT系统体积较大、光路调整不方便、无法实现便携化的问题,本文首次提出在保偏光纤系统中采用双参考臂结构结合光开关的方法,将自由空间型单光谱仪PS-OCT的正交偏振通道分时探测方法应用到光纤系统中,成功研制了基于光开关的保偏光纤型单光谱仪PS-OCT系统。首先,通过双参考臂结构中光路互相独立的特点,解决了传统保偏光纤型PS-OCT系统中正交两个通道光程不一致而需要额外补偿的问题。其次,利用偏振测试仪分别进行各偏振通道的偏振光偏振态检测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偏振光在光纤快慢轴之间传输引起的串扰的影响。偏振成像速度取决于所用光开关以及CCD的速度,典型的光开关速度为2 KHz-1 MHz,不同光开关类型采取不同数据采集方式,开关速度超过CCD设置的曝光时间时采用相邻A-scan分别采集正交两个通道偏振信息的方式,开关速度较慢时采用B-scan相互切换的方法采集偏振信息,本文采用的光开关最大开关速度为2 KHz,故采用B-scan相互切换的采集方式。最后,我们用1/4波片验证了系统成像性能,对生物样品进行偏振成像并得到了相位延迟图像,定量测量了其双折射率,结果与自由空间型PS-OCT系统的测量结果一致。此外,还进行了斯托克斯矢量成像实验、生物组织和非生物组织组合样品的米勒矩阵图像成像实验,获得了其米勒矩阵图像。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单光谱仪PS-OCT系统结构简单,极大降低了PS-OCT系统的搭建成本。此外,基于保偏光纤的单光谱仪PS-OCT对成像系统的便携化以及稳定性提升有重要推动作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案,更加有利于PS-OCT的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9-30)

丁木[7](2017)在《基于光谱偏振技术的空基平台星敏感器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星敏感器是航天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种高精度卫星姿态测量仪器,利用恒星进行方位识别,为飞行器提供惯性空间的叁轴姿态。由于对天空背景光极为敏感,星敏感器多用于卫星、战略导弹、宇宙飞船。近些年来,随着星惯联合制导的日益成熟以及光电探测能力和图像信息处理能力的稳步提升,星敏感器导航技术已呈现向战略轰炸机、侦察机、高空气球、甚至舰船等平台应用的上趋势。本文针对星敏感器空基应用的趋势需求,结合目标与背景的光谱偏振特性、大气辐射传输特性以及星敏感器系统性能开展系列探索研究,为星敏感器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具体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与背景光谱偏振特性研究。基于光谱成像与光学偏振理论,深入开展恒星目标与背景的光谱偏振特性研究。选用G、M、K恒星作为白天导航星,根据黑体辐射理论计算了恒星目标的光谱特性。利用PcModWin5软件分析了不同大气能见度、高度、太阳天顶角以及观测天顶角处的天空背景光谱特性。引入偏振度描述恒星目标与天空背景的对比度,通过目标与背景特性分析提出了提升恒星目标与背景对比度的方法。(2)大气辐射传输特性研究。基于大气透过率、大气轮廓线、大气化学成分等大气辐射传输的基本理论,利用HITRAN数据库,采用逐线积分法进行大气分子散射和吸收光学厚度计算。采用气象参数估算的经验公式法进行气溶胶消光光学厚度的计算。?基于大气光学厚度的计算结果,计算从大气分子上界到距离地面不同高度的大气透过率,通过与Pc Mod Win5软件仿真结果比对,最大的误差不超过9%,验证了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的正确性。??(3)星敏感器系统设计及探测能力分析。基于目标、背景以及大气传输特性分析结果,通过系统工作波段论证、系统结构设计以及探测器件选型完成星敏感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根据目标、背景辐射经路径传输到星敏感器形成电压和灰度输出的能量传递和转换关系构建全链路仿真模型,基于想定输入参数仿真获得像面能量分布。构建探测能力评估指标,基于像面能量仿真结果完成星敏感器的探测性能评估,并提出探测能力提升方法和途径。总之,星敏感器空基应用已经成为星敏感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围绕星敏感器空基应用开展的相关探索研究将有益于星敏感器应用领域的拓展,有助于星敏感器姿态测量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安婧[8](2017)在《正交双泵浦偏振不敏感光纤参量放大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四波混频(FWM)效应的光纤参量放大(FOPA)技术由于具有大带宽、低噪声、对信号的调制格式和比特率完全透明等显着特点,一直是光纤放大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围绕偏振不敏感光纤参量放大器展开研究,详细地研究了偏振不敏感光纤参量放大器对偏振复用信号的放大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研究了 FOPA的基本理论,简要概述了 FWM的物理机制,讨论了实现相位匹配的方法,并详细地介绍了 FOPA偏振效应的基本理论。2.从正交双泵浦结构FOPA的矢量耦合波方程组出发,在小信号条件下,推导出了两个偏振态方向上信号光的参量增益表达式。采用四阶-龙格库塔算法,数值仿真了小信号条件下的参量增益特性,结果表明小信号模型下参量增益与输入信号光偏振态的无关性,并数值模拟了考虑泵浦损耗时的参量增益曲线,详细地分析了泵浦光功率、光纤非线性系数和光纤长度对参量增益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合适的参数,使得FOPA工作在较好状态。3.研究了偏振不敏感FOPA对偏振复用信号的放大特性。采用对称分步傅里叶算法,数值计算了两路偏振复用信号在FOPA的放大特性,结果显示两路偏振复用信号具有相同的参量增益。并且详细地研究了不同调制格式(NRZ-OOK调制、DPSK调制、QPSK调制)和不同信号功率的两路偏振复用信号的增益特性,结果表明在小信号模型下偏振不敏感FOPA可以实现对偏振复用信号调制格式完全透明的放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6-01)

曾凯[9](2017)在《偏振敏感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H_3NH_3PbI_3)纳米线光电探测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探测成像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影响着军事、通信和医疗等人类社会的关键领域,偏振探测通过引入偏振态这一物理量提高了获取信息的能力,使信息量从叁维空间(光强、光谱和空间)扩展到七维空间(光强、光谱、空间、偏振度、偏振方位角、偏振椭率和电矢量旋转方向),在大气探测、水文探测和目标识别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作为光电领域的热点材料,具有吸光系数大、载流子寿命长等优点,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本课题组基于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课题上的知识储备和进展,摸索并制备了纳米线和量子点等纳米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材料和器件物理表征,突破性的将其应用于具有偏振敏感特性的光电探测器中。本文致力于研究CH_3NH_3PbI_3纳米线光电探测器的偏振性能。本文首先使用蒸发诱导自组装法制备了定向排列生长的单晶CH3NH3Pb I3纳米线阵列,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仪(PL)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材料表征手段对其结构、组成和晶体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获得其基本物化性质。其次,利用有限时域差分(FDTD)原理,本文对CH_3NH_3PbI_3纳米线进行了偏振依赖的光学模拟,获得了光生载流子随偏振角度和纳米线尺寸变化的关系,为器件设计和测试提供了指导。本文随后对光电探测器器件进行了光谱响应度、响应时间、噪声特性和比探测率等参数的测定,并使用油酸钝化纳米线表面缺陷,获得了具备高响应度和比探测率(2′1013 Jones)的光电探测器。最后,利用自主设计和搭建的偏振相关光电探测系统,我们对CH3NH3Pb I3纳米线光电探测器的偏振依赖电流进行了测试,并获得了良好的偏振依赖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10)

张颖[10](2017)在《时分型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Polarization-sensi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PS-OCT)是一种功能型OCT,具备了 OCT的高分辨、无损和非接触优点,不仅可以获得OCT的强度图像,还可以获得样品的偏振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采用时分方法分别探测水平和垂直偏振光的干涉信号,搭建了一套基于单光谱仪的时分谱域(Spectral domain,SD)PS-OCT系统,此系统能够提供组织的强度信息以及双折射信息,能够克服双光谱仪SD-PS-OCT由偏振分光镜引入的不同偏振通道的信号串扰,克服上下空间分离的单光谱仪SD-PS-OCT灵敏度随深度降低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偏振敏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功率分配器是对光信号进行分配和合成的最基本的器件之一,也是构成其他复杂光学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光开关、波分复用器等。近年来,硅基光集成器件由于其超小的尺寸,超低的损耗及与传统的CMOS工艺兼容等优势,在光互连、光通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因此基于硅波导的光功分器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基于硅基集成平台,光功分器主要有叁种实现方案:Y形分支、定向耦合器、多模干涉耦合器。但是同时这些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Y形分支功分器,通常不易实现2×2的功能,而2×2功能在很多光开关里是必须的,另外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两输出波导之间的分支角不可能做成完全的尖角,从而引起较大的模式失配损耗。而对于传统的基于定向耦合器和多模干涉耦合器的光功分器,往往是对偏振和波长的敏感。本文的主要工作是解决传统基于定向耦合器的功分器对偏振敏感的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级联的弯曲方向耦合器结构。首先,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光波导材料及其应用。为了描述光波导中的模场分布,我们采用了波动理论推导了平板波导的特征方程。另外,我们还介绍了在实际光波导设计中应用更加普遍的光束传输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然后,提出了 一种基于级联弯曲定向耦合器的大带宽且偏振不敏感型2 × 23dB光功分器结构。其中设计第一个定向耦合器的参数使其能将TE偏振光分配为50%:50%,设计第二个弯曲定向耦合器参数使其对TE偏振光是弱耦合,因此整个器件对TE偏振光仍能保持3 dB分光比。由于TM偏振的光耦合强度比TE大,第二个定向耦合器仍能对TM光进行分配,通过优化参数,使得整个器件对TM偏振也能实现3 dB分束,因此该器件能对两偏振态都工作,且工作带宽为1520到1630nm,附加损耗小于1 dB,器件整体尺寸小于50μm。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了硅基光功分器的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曝光、显影、刻蚀等。我们对该器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良好吻合,且有着良好的工艺容差。最后,我们搭建了一个硅波导与光纤阵列垂直耦合封装平台,能够实现硅波导与光纤阵列的高效耦合封装。我们详细介绍了光纤阵列与光栅耦合器对准方法及封装流程,并成功实现了硅波导与单模光纤的耦合封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振敏感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绪晖.圆偏振全光纤偏振敏感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方法与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2].陈讯.基于硅波导的偏振不敏感型光功分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

[3].杨中光,周军,黄河.基于多偏振敏感器的太阳矢量测量方法[J].光子学报.2018

[4].刘岩,范飞,白晋军,王湘晖,常胜江.偏振不敏感的九聚物太赫兹超材料[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

[5].顾超.偏振不敏感的分形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D].天津大学.2017

[6].何友武.基于单光谱仪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及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7

[7].丁木.基于光谱偏振技术的空基平台星敏感器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8].安婧.正交双泵浦偏振不敏感光纤参量放大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9].曾凯.偏振敏感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H_3NH_3PbI_3)纳米线光电探测器[D].华中科技大学.2017

[10].张颖.时分型偏振敏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  

偏振敏感论文-王绪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