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比较论文-贾志伟

雅乐比较论文-贾志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雅乐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承德清音会,陕北民歌,传承,比较

雅乐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贾志伟[1](2016)在《“雅乐”与“俗音”比较研究—承德清音会与陕北民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承德清音会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是介于宫廷典制性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音乐形式。它产生于清代,随着清帝国的覆灭而流入民间。承德清音会是避暑山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德地方音乐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古代多民族文化的结晶,被称之为清帝国封建统治思想研究的“活化石”。陕北民歌扎根于黄土高原,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不断丰富了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陕北民歌独特的唱腔、朴实优美的曲词富有陕北粗犷和豪放的艺术特质,深深地打上鲜明的陕北地域色彩烙印。陕北民歌作为传统民歌艺术中的一员,是陕北人民在生活、劳动的真实写照,不仅陕北人喜欢,而且不断向全国传播,影响着中国民歌艺术的发展。目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相比薄弱。承德清音会局限于对遗留古谱的继承,很难在作品的创新上有所突破;随着经济的发展,陕北民歌则局限在对革命时期的重复,也慢慢地远离了所扎根的黄土高原。承德清音会和陕北民歌都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传承上或多或少的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充分的分析二者的传承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为它们的更好的传承提供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6-01)

贾志伟[2](2016)在《“雅乐”与“俗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承德清音会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是介于宫廷典制性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音乐形式。它产生于清代,随着清帝国的覆灭而流入民间。承德清音会是避暑山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德地方音乐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古代多民族文化的结晶,被称之为清帝国封建统治思想研究的“活化石”。陕北民歌扎根于黄土高原,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不断丰富了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陕北民歌独特的唱腔、朴实优美的曲词富有陕北粗犷和豪放的艺术特质,深深地打上鲜明的陕北地域色彩烙印。陕北民歌作为传统民歌艺术中的一员,是陕北人民在生活、劳动的真实写照,不仅陕北人喜欢,而且不断向全国传播,影响着中国民歌艺术的发展。目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相比薄弱。承德清音会局限于对遗留古谱的继承,很难在作品的创新上有所突破;随着经济的发展,陕北民歌则局限在对革命时期的重复,也慢慢地远离了所扎根的黄土高原。承德清音会和陕北民歌都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传承上或多或少的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充分的分析二者的传承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为它们的更好的传承提供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妍静[3](2013)在《礼乐、雅乐词义之比较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礼乐与雅乐这两个词语,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书中频繁出现,二者之间既有各自特定所指,又相互关联。礼乐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官方意识形态;雅乐与俗乐相对,继西周之后其原始音乐形态日渐式微,同时被后世历代文人儒臣赋予其意识形态含义。二者之间关系是:就音乐角度而言,礼乐涵盖雅乐,雅乐作为礼乐制度用乐的核心,是礼乐用乐之典范;就意识形态层面而言,皆用以规范古代宫廷上层音乐,追求音乐风格纯正典雅,以达到维护阶级统治的目的。明晰这两个中国古代常用音乐词汇的词义,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国古代音乐史。(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3年S2期)

张岩[4](2011)在《同途殊归——关于西方教会音乐与我国宫廷雅乐的比较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源泉——教会音乐和我国的宫廷雅乐看似联系甚微,然而同样作为起源时期的音乐,它们在社会功用、内在与外在形式、自身发展以及对以后音乐的影响等方面却有着很多的相同或不同之处,本文拟通过对它们的比较来探询其间的微妙关系。(本文来源于《成功(教育)》期刊2011年20期)

孙琳[5](2006)在《唐宋宫廷雅乐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宋易代,社会剧变,其政治、军事、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都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雅乐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载体与政治紧密相联,对其时代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具有相当敏锐而直观的反映。唐宋二代迥然不一的雅乐风格,正从一侧面反映出唐宋社会之差异。本文从二朝雅乐的制作谈起,指出唐时“雅乐尤简”,宋乐“繁杂复古”。其后具体涉及雅乐的乐队、乐律、管理机构、君臣对雅乐的态度等方面的比较,进一步说明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最后还通过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讨论,来探究唐宋雅乐有巨大区别的外部因素。通过这样的研究比较,指出雅乐这一宫廷礼乐体系,也曾有过它辉煌时候。同时在它的创作中也不乏有考虑音乐实际运用和欣赏的观点,如唐代大量胡乐的运用;宋代六改乐律,可最终定下的依旧妥协于实际运用所需。这些都说明雅乐虽然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色彩和功能承载,但还是考虑了音乐的欣赏性和可行性。并且认为雅乐这种政治属性与音乐属性之间是永不调和的,唐宋两朝,实际上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两个矛盾,唐朝是意识形态向音乐实践稍有妥协;宋朝是音乐实践更多为意识形态服务。但不论是用那种方式,雅乐本质上的二重性是无法解决的,而这也正是雅乐的基本特点。(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06-06-03)

董艺[6](2005)在《辽、金宫廷雅乐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与金同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强大王朝,二者与中原王朝在文化上的联系甚密。对辽金宫廷雅乐的比较研究可以从较深层面认识草原与中原在音乐文化上交流与沟通的历史及相互关系。一、关于辽辽(907一1125)是由契丹人建立的,契丹族是东胡的一支,自五代始,与北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艺术》期刊2005年01期)

李健正[7](1997)在《长安古乐调与日本雅乐调的比较研究(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别乐识五音轮兆调图”的复原日本雅乐帮助我们找到了唐乐羽角两叁调,并推论出了宫调是新音阶,那么,长安古乐如何与唐乐联系呢?从音阶上看,长安古乐的“六尺上五”四调音阶正好是唐乐“宫商用羽”四调音阶,前者的通俗称呼,正好说明了后者的由低到高的排列次序。但(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李健正[8](1997)在《长安古乐调与日本雅乐调的比较研究(中)》一文中研究指出五、"清商叁调"名称的含意既然官调、平调、梅管调表示的是调(高),那么"六尺上五"四调表示的又是什么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把目光向更古远的时代延伸。据《晋书·律历志》记载,荀励笛上有叁调,下图是移录于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1981年北京版(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李健正[9](1997)在《长安古乐调与日本雅乐调的比较研究(上)》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安古乐与日本雅乐尽管乐调名称和记谱方法各异,其实二者均源出于我国唐代俗乐28调。经考证,长安古乐的“六尺上五”四调,从调义上等同于日本雅乐的两个吕旋和两个律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李石根[10](1987)在《日本雅乐与西安鼓乐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雅乐,是日本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主要用于宗教及宫廷的宴飨仪式活动,它的形式与内容,和中国古代一般所谓“雅乐”有所不同。 古代的日本雅乐,包括有“大唐乐”、“叁韩乐”、“林邑(越南)乐”等多种外来因素,以(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1987年04期)

雅乐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承德清音会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是介于宫廷典制性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音乐形式。它产生于清代,随着清帝国的覆灭而流入民间。承德清音会是避暑山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德地方音乐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古代多民族文化的结晶,被称之为清帝国封建统治思想研究的“活化石”。陕北民歌扎根于黄土高原,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不断丰富了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陕北民歌独特的唱腔、朴实优美的曲词富有陕北粗犷和豪放的艺术特质,深深地打上鲜明的陕北地域色彩烙印。陕北民歌作为传统民歌艺术中的一员,是陕北人民在生活、劳动的真实写照,不仅陕北人喜欢,而且不断向全国传播,影响着中国民歌艺术的发展。目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相比薄弱。承德清音会局限于对遗留古谱的继承,很难在作品的创新上有所突破;随着经济的发展,陕北民歌则局限在对革命时期的重复,也慢慢地远离了所扎根的黄土高原。承德清音会和陕北民歌都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传承上或多或少的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充分的分析二者的传承现状,认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为它们的更好的传承提供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雅乐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贾志伟.“雅乐”与“俗音”比较研究—承德清音会与陕北民歌[D].河北大学.2016

[2].贾志伟.“雅乐”与“俗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6

[3].李妍静.礼乐、雅乐词义之比较辨析[J].艺术百家.2013

[4].张岩.同途殊归——关于西方教会音乐与我国宫廷雅乐的比较思考[J].成功(教育).2011

[5].孙琳.唐宋宫廷雅乐之比较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

[6].董艺.辽、金宫廷雅乐之比较[J].内蒙古艺术.2005

[7].李健正.长安古乐调与日本雅乐调的比较研究(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7

[8].李健正.长安古乐调与日本雅乐调的比较研究(中)[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7

[9].李健正.长安古乐调与日本雅乐调的比较研究(上)[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7

[10].李石根.日本雅乐与西安鼓乐的比较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

标签:;  ;  ;  ;  

雅乐比较论文-贾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