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穗状玉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ZnO,吸附,Cu2+,原子吸收光谱
穗状玉米论文文献综述
蔡红兰,乔青安,孙立祥,任淑华,朱冬冬[1](2018)在《玉米穗状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水合醋酸锌和浓氨水为原料,以海藻酸钠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ZnO材料。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表明,ZnO形貌为玉米穗状,宽度约为70nm,晶型为六方纤锌矿结构。以原子吸收光谱为检测手段,研究了纳米ZnO材料对Cu(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pH值为6.8时,纳米ZnO材料对Cu(Ⅱ)的饱和吸附量为16.1mg/g,吸附过程具有Langmiur等温吸附特征。(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齐江涛,张书慧,牛序堂,王薇,徐岩[2](2011)在《穗状玉米测产系统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由产量监视器、速度传感器、产量传感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割台高度传感器、升运器转速传感器和玉米果穗导向装置组成的穗状玉米测产系统,并应用该系统进行田间测产试验。收获作业前抽样测量玉米果穗的粒穗比和含水率;玉米收获机工作时,以割台高度传感器作为逻辑开关,割台收获玉米果穗,通过导向装置使玉米果穗以相同速度冲击产量传感器;产量传感器将冲量转化为电信号,并传给产量监视器;产量监视器融合产量、速度、升运器转速及DGPS信息计算出当前小区产量并存储在扩展名为."vld"的文件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农业空间信息采集与应用系统(DCAS)可绘制收获产量图。2009年秋季应用该系统进行田间玉米收获实时测产,田间试验数据表明该系统测产平均相对误差为18.11%。(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赵利军[3](2008)在《利用PFA进行穗状玉米产量监测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PF advantage系统针对穗状玉米产量监测进行了初步探索和试验研究。首先,阐述了精确农业的概念、技术体系及测产在精确农业中的重要性,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其次,对PF advantage粒状谷物测产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体系以及测产原理作了深入研究。通过计算分析,认为具备对穗状玉米产量监测进行实验室试验研究的可行性。在对若干品种玉米果穗的粒穗质量比以及含水率进行统计处理和误差分析后,利用PF advantage在试验台上进行了模拟测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PF advantage对穗状玉米进行产量监测并结合果穗粒穗质量比以及含水率等采样数据,可以实现对粒状玉米产量的预测,最大平均相对误差为12.3%。(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5-01)
穗状玉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由产量监视器、速度传感器、产量传感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割台高度传感器、升运器转速传感器和玉米果穗导向装置组成的穗状玉米测产系统,并应用该系统进行田间测产试验。收获作业前抽样测量玉米果穗的粒穗比和含水率;玉米收获机工作时,以割台高度传感器作为逻辑开关,割台收获玉米果穗,通过导向装置使玉米果穗以相同速度冲击产量传感器;产量传感器将冲量转化为电信号,并传给产量监视器;产量监视器融合产量、速度、升运器转速及DGPS信息计算出当前小区产量并存储在扩展名为."vld"的文件中,应用自行研制的农业空间信息采集与应用系统(DCAS)可绘制收获产量图。2009年秋季应用该系统进行田间玉米收获实时测产,田间试验数据表明该系统测产平均相对误差为18.1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穗状玉米论文参考文献
[1].蔡红兰,乔青安,孙立祥,任淑华,朱冬冬.玉米穗状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J].应用化工.2018
[2].齐江涛,张书慧,牛序堂,王薇,徐岩.穗状玉米测产系统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1
[3].赵利军.利用PFA进行穗状玉米产量监测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