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舒适度论文-边宇,马源

动态舒适度论文-边宇,马源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舒适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态采光,视觉舒适度,遮阳控制,照明能耗

动态舒适度论文文献综述

边宇,马源[1](2018)在《考虑视觉舒适度的动态采光模拟与照明能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套考虑动态遮阳影响的动态采光模拟算法,并根据动态采光指标提出照明能耗分析模型.动态遮阳控制以视觉舒适度指标为依据,并由此得出年周期上的遮阳控制时间线,将不同遮阳状态下的动态采光模拟结果根据时间线"拼接"出目标结果.照明能耗根据自主采光阈(DA)与照度需求值之间的差值统计得出.将该模拟算法与能耗分析模型应用于案例分析,结果说明,我国南方地区高层高空间推荐采纳动态百叶遮阳方案.所提出的算法可有效地解决考虑动态遮阳后的采光模拟问题;基于动态采光指标的照明能耗分析模型能准确地反应日间人工照明消耗;我国南方地区的大幕墙遮阳推荐使用百叶遮阳方案,对于层高较低且偏好低投资的建筑空间可以使用织物卷帘方案.(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赵璊璊,冯莉,郭松,田慧慧[2](2018)在《景观格局影响下的南京市热舒适度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热舒适度的评价是判断热环境优劣的主要方式,其结果可为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而温湿指数(THI)综合反映了温度和湿度两个因子对人体热感的影响,是衡量城市热舒适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选取江苏省南京市作为研究区,以1994、2000、2010和2013年夏季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反演地表温度,并结合归一化水汽指数(NDMI)对传统温湿指数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南京市热舒适度的动态变化,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不同热舒适度分级下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统计了2.5 km尺度上单元格网温湿指数平均值及变异系数并对其与景观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从微观尺度上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城市热舒适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宏观上,从1994年到2013年景观格局对南京市热舒适度的影响不断加深,影响面积和强度都不断增大,城市热环境逐渐恶化;微观上,景观类型组成和结构对城市热舒适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体、耕地、林地能显着改善热舒适度,其中水体对热舒适度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景观优势度越大、分布越集中,效果越明显;反之,建设用地优势度越大、聚集度越高,热舒适度越差。(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8期)

王珂[3](2017)在《基于用户抱怨的室内环境舒适度动态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舒适的室内环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能使人们健康愉悦。同时,由于目前能源日益紧张,节能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倡导低碳节能。而建筑能耗的主要来源是室内环境控制系统的能耗,如何既保证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的要求,又能降低室内环境控制系统的能源消耗,成为了目前室内环境舒适度研究的重点。基于此现状,本文做了如下研究:1)在控制系统设计方面,针对传统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单一设定室内环境参数值对室内环境进行控制,但设定值往往却不合理,从而引起了用户不舒适和能源浪费的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抱怨的室内环境舒适度动态控制设计理念,把人们对室内环境感觉不舒适的抱怨信息加入到集成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区别于传统的环境控制系统,考虑了室内环境舒适性的个体差异,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收集用户对室内环境感觉不舒适的抱怨信息,预测室内环境舒适度,智能控制室内环境参数使其真正满足人们舒适的要求。同时基于以上的理念,本文设计与实现一种基于用户抱怨的室内环境舒适度动态控制系统。2)在控制系统的决策方面,针对传统的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存在的不足,目前常用的预测平均投票(Predictive Mean Vote),PMV指标是一种多参数,非线性,需要复杂迭代计算的静态指标,无法动态的测量与预测人体舒适度。本文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一种基于用户抱怨的室内环境舒适度模型,给出了智能化评价和预测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实现过程。3)在控制系统的节能方面,针对室内人数变化能引起室内环境参数的改变,以及室内人数直接影响室内环境控制系统能耗的问题。本文通过加入检测人数的摄像头,智能统计室内人数,利用基于人数检测的节能控制算法,达到降低室内环境舒适度控制系统能耗的目的。最后,本文利用设计的室内环境舒适度控制系统进行了相关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与传统的室内环境控制方式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室内环境舒适度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要求,而且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16)

吕红丽,花晓慧,段培永,张淳军[4](2014)在《基于室内动态热舒适度的空调模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外居住环境智能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成为了智能化技术的研究热点,其中室内热环境的智能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运用半张量积运算,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填补构建实时在线的模糊关系矩阵模型,将模糊控制中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转换成计算机的数字化处理,实现基于数据分析的空调系统模糊控制器设计,然后把这种空调系统模糊控制器运用到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控制系统中,通过实时在线设计的模糊关系矩阵对舒适度进行动态控制,实现不能解耦的多变量系统的模糊控制。(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侯俊[5](2013)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动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自动气象定位站2010年8月-2011年7月逐日每十分钟的气象数据资料,分析了与人体舒适度有关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同时选取逐日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资料,分别用陆鼎煌与雷桂莲综合舒适度评价方法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人体舒适度进行了计算与评价,探讨各气象要素对不同季节舒适度的影响以及舒适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水平较高,一年内大多数月份旅游者在园区内会感觉到舒服。气温的时空分布对园内旅游舒适度有重要影响,相对湿度和风速在园内各月份之间相差值不大,因而对园内旅游舒适度影响不大烈日炎炎的夏季,园区内很适合人们开展户外游憩活动。园区内适合深入开发与森林旅游相关的旅游项目。(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段培永,刘聪聪,段晨旭,李慧[6](2013)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室内动态热舒适度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预测平均投票数(predicted mean vote,PMV)值在舒适区和节能区之间周期性交替变化的控制方法,提出了基于PMV的动态舒适度冷/热抱怨模型和能耗模型.基于此模型,根据用户设定的舒适和节能两者的协调关系,运用改进的多目标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出动态舒适度控制系统输入参数的寻优方法.该方法只需实时测量热环境和居住者热感觉数据,不需建立热环境物理解析模型,普适性强.实验证明了上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实现动态舒适度的最优控制.(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13年01期)

张西强[7](2012)在《非线性空气弹簧与弓—网动态特性研究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公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列车荷载逐渐加重、运行速度不断提高、交通密度日益增加,这都使得结构与车辆的动态相互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以课题组开发的列车-轨道-桥梁耦合分析平台为基础,对带有非线性空气弹簧的车桥耦合振动、受电弓-接触网的动态接触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考虑以上两个子系统的同时,对乘客舒适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介绍空气弹簧近期的一些研究方法、进展和应用,以国产300km/h动力分散式列车模型为基础,引入39自由度车辆模型,考虑二系悬挂弹簧的动态变刚度特点,根据实际测得的空气弹簧垂向动态刚度试验结果,对空气弹簧动态特性进行拟合,仿真计算得到带有非线性空气弹簧的车-桥耦合系统中车辆和桥梁的振动响应。计算时,轨道不平顺类型分别考虑轨道周期不平顺和轨道随机不平顺。(2)建立受电弓3自由度框架模型和接触网的梁-杆-索有限元模型,受电弓模型包括下臂杆、上臂杆和弓头,受电弓模型与接触网模型通过弓-网接触力和位移协调条件耦合,受电弓-接触网子系统与车-桥系统整合,研究弓网的动态接触关系并对影响弓网动态作用的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影响因素包括轨道不平顺、弓头质量、行车速度以及接触弹簧刚度。(3)建立人-椅4自由度模型,其中人体模型包括躯干、内脏和头部,将人-椅子系统与带有非线性空气弹簧的车-桥系统和受电弓-接触网子系统整合,研究整体系统中人体各个自由度的振动响应,以各自由度的振动加速度加权均方值作为舒适度的评价标准,讨论空气弹簧非线性、轨道不平顺、行车速度、车-椅弹簧刚度和乘客数量对乘客乘坐舒适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11-01)

祝燕萍,方鸽飞[8](2012)在《基于动态自适应神经网络和人体舒适度的短期负荷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模型,并将其应用到短期负荷预测中。在神经网络进行数据训练时,对于大量的训练数据,提出采用动态自适应的方式进行处理。分析了实时气象因素对短期负荷的影响,以人体舒适度作为气象因子的处理模型。采用杭州地区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与BP模型预测的结果对比,具有更快的预测速度、更高的预测精度。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并充分考虑了气象因素、日期类型,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方法是有效且实用的。(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2年01期)

肖新标,温泽峰,金学松[9](2007)在《轨下支承失效对车辆系统动态响应及乘坐舒适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的非对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轨下支承失效对车辆乘坐舒适度的影响。钢轨被视为弹性离散点支承上的无限长Timoshenko梁,通过假设轨道系统垂向支承刚度沿纵向分布发生突变来模拟轨下支承失效状态。推导了考虑钢轨横向、垂向和扭转运动的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计算公式。利用Hertz法向接触理论和沈氏蠕滑理论分别计算轮轨法向力及轮轨滚动接触蠕滑力。采用移动轨下支承模型分析离散的轨枕支承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利用新型显式积分法求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系统运动方程。乘坐舒适度评价采用Sperling指标,通过数值分析,得到直线轨道连续从0到6个轨下支承失效对车辆动态响应及乘坐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轨下支承失效对车辆系统位移、加速度有显着的影响,随着轨下支承失效个数的增加,轮轨力和车辆系统的位移、加速度将会急剧增大,乘坐质量和乘坐舒适度指标呈线性增大,但数值很小。(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杨彩云[10](2007)在《电视动态画面与视觉舒适度受关注》一文中研究指出赛诺最新发布的一份平板电视消费者决策因素网络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四成的受测者锁定了40英寸以上的产品作为未来的选购方向。长期以来,业内的观点均认为42英寸是液晶与等离子的分水岭,但自去年年底以来,越来越多的液晶厂商开始推出46英寸产品。调查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企业报》期刊2007-08-24)

动态舒适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热舒适度的评价是判断热环境优劣的主要方式,其结果可为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而温湿指数(THI)综合反映了温度和湿度两个因子对人体热感的影响,是衡量城市热舒适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选取江苏省南京市作为研究区,以1994、2000、2010和2013年夏季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反演地表温度,并结合归一化水汽指数(NDMI)对传统温湿指数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南京市热舒适度的动态变化,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不同热舒适度分级下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统计了2.5 km尺度上单元格网温湿指数平均值及变异系数并对其与景观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从微观尺度上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城市热舒适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宏观上,从1994年到2013年景观格局对南京市热舒适度的影响不断加深,影响面积和强度都不断增大,城市热环境逐渐恶化;微观上,景观类型组成和结构对城市热舒适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体、耕地、林地能显着改善热舒适度,其中水体对热舒适度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景观优势度越大、分布越集中,效果越明显;反之,建设用地优势度越大、聚集度越高,热舒适度越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舒适度论文参考文献

[1].边宇,马源.考虑视觉舒适度的动态采光模拟与照明能耗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2].赵璊璊,冯莉,郭松,田慧慧.景观格局影响下的南京市热舒适度动态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

[3].王珂.基于用户抱怨的室内环境舒适度动态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

[4].吕红丽,花晓慧,段培永,张淳军.基于室内动态热舒适度的空调模糊控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

[5].侯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动态特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6].段培永,刘聪聪,段晨旭,李慧.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室内动态热舒适度控制方法[J].信息与控制.2013

[7].张西强.非线性空气弹簧与弓—网动态特性研究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2

[8].祝燕萍,方鸽飞.基于动态自适应神经网络和人体舒适度的短期负荷预测[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

[9].肖新标,温泽峰,金学松.轨下支承失效对车辆系统动态响应及乘坐舒适度的影响[J].铁道学报.2007

[10].杨彩云.电视动态画面与视觉舒适度受关注[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

标签:;  ;  ;  ;  

动态舒适度论文-边宇,马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