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软件接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知识创造,能力杠杆
软件接包论文文献综述
李宏舟[1](2015)在《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一个基于发包方和接包方协同进化的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之间的低端恶性价格竞争问题,提出了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创新能力的协同进化模型及其作用机理。该模型表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不得不将一些高端业务发包给发展中国家的接包企业,接包企业通过这些创新项目,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知识创造机制、能力杠杆机制和知识共享机制,完全有可能构筑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且一旦这种创新能力得到发包企业的认可,还可以进一步诱导发包企业将更多、更高端的业务发包给自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解决低端业务的恶性价格竞争问题。(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陈静,牛丽,尚鲜连[2](2015)在《加快提升苏州软件服务外包接包方能力水平的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苏州软件服务外包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苏州软件服务外包应在知识产权、人才建设、企业竞争力、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将苏州建成软件服务外包在中国的重要承接基地,促进苏州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02期)
宋传帅[3](2012)在《软件接包企业营运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外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高速发展,我国软件接包产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抓住这一黄金期,出现了一大批软件接包企业,软件产业初具规模。然而,当前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具有良好绩效的软件接包企业很少,形成了中国软件接包产业诸侯割据,支离破碎的发展局面,这严重阻碍了软件接包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其他低成本软件接包国,诸如印尼、马来西亚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人力成本的快速攀升,我国的软件接包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研究怎样有效提升我国软件接包企业营运绩效的课题变的越来越重要。软件外包涉及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介于市场和层级之间的治理结构,具有合作关系复杂、不确定性、创新性、唯一性程度高、投资数额大和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因此软件外包与其他交易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软件外包是一个长期的复杂交易过程。当前关于软件外包绩效的研究,研究视角主要有叁种:发包方的视角、接包方的视角或者发包方视角和接包方视角的简单迭加。以往的学者忽略了对软件外包过程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此外,之前的相关研究大多从发包方的角度,少数的从接包方角度的研究也只是在宏观层面上对软件接包业进行分析,且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在微观层面上对软件接包企业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极少。本研究从接包方角度,基于软件外包过程的视角,首先分析与界定了软件外包交易过程,继而根据交易成本-镶嵌架构理论,并结合其他外包动因理论,分析软件发包方选择业务发包的需求,与此同时,根据顾客需求理论,将发包方的需求转换至接包方营运绩效的影响因素,梳理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软件接包企业营运绩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现有成熟量表和实地调研设计了调查问卷,利用多种渠道对国内软件接包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取得了宝贵的一手数据。最后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在我国软件接包企业中,企业声誉、专业能力与产品成本与其营运绩效呈显着正相关,交流成本与其营运绩效呈显着负相关。同时,笔者进一步提出探索性假设,分析发现,对软件接包企业来讲,交易过程中的交流成本是通过产品成本的中介作用进而对其营运绩效产生影响的。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了实践启示,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2-10-01)
任佳佳[4](2012)在《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合作接包对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软件外包企业面临的规模、人才、资质等方面问题削弱了它们在接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这些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凭借自身力量得到解决。文章提出合作接包的概念,旨在为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弥补自身不足、快速提高竞争力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2年17期)
李宏舟[5](2012)在《班加罗尔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基于接包方的视点——对Rasmus Lema(2010)的解读(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能力杠杆与知识动力学3.1 Strambach的知识动力学(Knowledge Dynamics)如前所述,Rasmus Lema(2010)认为,创新事件(innovation event)和能力杠杆(competence leveraging ability)是印度接包企业抓住因美日欧发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前移而空出的创新空间,从而实现业务范围延伸的关键,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创新事件对印度接包企业能力提升的发生机理,下面我们主要利用知识动力学的框架分析能力杠杆的作用。知识动力学指的是知识创造、使用、转化、普及的过程,(本文来源于《软件工程师》期刊2012年05期)
孟莹[6](2012)在《中印软件接包发展及其模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不断加速,如今外包模式的热潮已经席卷世界,在国际市场上软件外包也已经形成一个产业,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正是受到这种浪潮的影响,中国政府近年来开始对软件和服务外包中接包业务的相关方面加强了重视,曾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用来引导和支持软件产业发展。这对于中国软件接包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软件外包业的发展也成为近年来较热门的话题。近两年来,中国软件接包业务迅速地发展,对印度和中国软件接包产业发展及其模式和优劣势的分析比较也成为关注的热点。其一,由于印度和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且都拥有发展软件接包产业得天独厚的劳动力优势;其二,印度作为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上的第一大接包国家,其成功经验也必然成为中国借鉴的对象。但是,由于中国和印度各自的国情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所以中国不能完全照搬其发展模式。因此,全面并辩证地分析中印两国软件接包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优劣势是至关重要的。中国软件接包企业可以通过汲取软件接包强国经验中的营养来增强中国软件接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遵循“分析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思路进行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查找数据和信息,对全球软件外包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并深入地探讨中印两国软件接包的外展模式,从中探索印度发展软件接包产业的成功之处以及中印在软件接包行业发展方面存在差距的原因。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中印两国软件接包业的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并阐述其中几个关键因素的重要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全球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了全球软件外包发展的规模及趋势,并从主要发包市场和主要接包市场两个方面分析了各主要国家软件外包的发展及其模式。然后,以“钻石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分析框架,分别对中印两国从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与辅助行业、战略结构、机会变数、政府的支持和机遇等六个要素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比较,目的是从印度软件接包业发展模式的经验中吸取可取之处。在本文的最后,总结了相关结论,并结合中国自身的实际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如加强人才教育;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内需市场;扩大软件接包企业规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李宏舟[7](2012)在《班加罗尔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基于接包方的视点——对Rasmus Lema(2010)的解读(中)》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美日欧企业发包高端业务的动机分析传统观点认为,随着软件开发的模块化发展,一个项目或产品可以被分为若干个能够独立运行的模块,这些模块对知识的需求程度和需求种类是不同的,考虑到沟通成本的问题,发包方倾向于将需要与最终用户方频繁沟通的模块、需要大量隐性知识转移的模块留在企业内部或是发包给本地区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接包企业所能接触到的模(本文来源于《软件工程师》期刊2012年04期)
杨东[8](2011)在《双元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软件接包企业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双元组织模式。通过72家软件接包企业的问卷调研,回归结果表明:探索能力可以促进企业绩效,应用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倒U型关系,而双元能力有助于企业提高绩效。方差分析也表明双元能力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1年07期)
李宏舟[9](2010)在《浅析日本《分包法》对软件接包企业的保护——中国软件企业的跨国经营与自我利益的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企业的跨国经营开拓国内、国际软件开发市场、扩大对软件外包企业的有效供给是保证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在国际市场的开拓方面,相对于印度而言,由于我国的软件外包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实力相对较弱,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在欧美市场上获得较大突破,而对于有着地缘优势和先行优势的日本市场,(本文来源于《软件工程师》期刊2010年04期)
陆愚[10](2010)在《软件外包接包商绩效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外包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高速发展,印度在软件外包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在制造业、服务业、出口贸易、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等各个方面迅速地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然而,中国的软件外包与印度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相比,无论从产值、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中国和印度同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培养和软件开发能力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经济和技术的许多方面,中国都走在了印度的前面,但是,在软件外包上却远远落后于印度。这个问题近些年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多元研究方法。以多案例为主,同时借助于定量研究。在多案例的研究中,作者首先将印度和中国的软件外包公司按照外包层级和在国际市场的覆盖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在叁类主要的软件外包公司中各选取叁个有代表性的软件外包公司通过文献、公司文档、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进行分析和研究。之后对叁类软件外包公司进行了两组差异性比较,得出了叁个主要发现。第一、软件外包是一个规模经济,规模大的外包公司得到和承接中大型软件外包的能力比规模小的外包公司强,它们的绩效也比小的外包公司高;第二、在软件外包,特别是国际软件外包中,发包商和接包商,接包商和最终用户能否用同一种语言交流影响了公司承接海外订单的能力和公司的绩效;第叁、软件外包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包括软件的管理程序和文档管理,影响了公司承接海外订单的能力和公司的绩效。在多案例研究之后,本文做了一个定量研究。从软件外包的发包商的角度研究在软件外包中影响发包商外包绩效的主要因素,使本文的研究更加坚韧和有说服力。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比较了中国和印度的软件外包发展,分析它们的异同。对中国软件外包发展从几个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一是利用规模经济的效应,支持和发展大型的软件外包企业;二是重视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扬长避短,发展在国际软件外包中的竞争能力;叁是不断提高软件外包公司的技术水平和工程师的工作经验;四是开拓国际市场,使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有一个质的飞跃;五是从满足客户的需求来发展软件外包。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局限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3-15)
软件接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对苏州软件服务外包管理现状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苏州软件服务外包应在知识产权、人才建设、企业竞争力、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将苏州建成软件服务外包在中国的重要承接基地,促进苏州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件接包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宏舟.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一个基于发包方和接包方协同进化的分析模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5
[2].陈静,牛丽,尚鲜连.加快提升苏州软件服务外包接包方能力水平的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
[3].宋传帅.软件接包企业营运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4].任佳佳.我国软件外包企业合作接包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
[5].李宏舟.班加罗尔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基于接包方的视点——对RasmusLema(2010)的解读(下)[J].软件工程师.2012
[6].孟莹.中印软件接包发展及其模式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7].李宏舟.班加罗尔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基于接包方的视点——对RasmusLema(2010)的解读(中)[J].软件工程师.2012
[8].杨东.双元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软件接包企业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1
[9].李宏舟.浅析日本《分包法》对软件接包企业的保护——中国软件企业的跨国经营与自我利益的保护[J].软件工程师.2010
[10].陆愚.软件外包接包商绩效的影响因素[D].复旦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