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推理论文-周晓露

言语推理论文-周晓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言语推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喜剧电影,幽默言语,语用推理,语境

言语推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露[1](2019)在《从“角色—观众”的推理角度探讨喜剧电影中幽默言语的语用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幽默言语具有机智和思辨的特色,所表达的是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其实质是一种严重依赖语境的语用意义,它与逻辑密切相关,需要推理和联想。关于幽默言语的研究多从幽默言语的解读方面着手,但是幽默言语的理解是一个推理过程,研究幽默言语的语用推理机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对幽默言语的理解。以喜剧电影《笨人晚宴》中的幽默言语为语料,从"角色—观众"的角度探讨喜剧电影中产生幽默效果的幽默言语的五种推理:角色之间推理一致,角色之间推理不一致,角色之间故意曲解;角色推理与观众一致,角色推理与观众不一致。(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11期)

燕倩倩[2](2017)在《言语发展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件相关电位(ERP)等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成熟与运用,为深入揭示儿童内隐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此合理制定儿童德育课程的教育规划和课堂策略,科学培养儿童的言语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实践上指导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本研究在Na等人(2011)提出的自发特质推理范式基础上,结合行为实验和ERP技术,考察言语能力与自发特质推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自发特质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实验采用2(组别:大学生vs儿童)×2(词语类型:特质词vs相反词)的实验设计。记录并分析被试在实验任务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行为结果表明,小学叁年级儿童存在明显的自发特质推理效应,这一效应显着体现在其任务反应时上,但正确率未达到显着水平;作为控制组的大学生被试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未出现显着的自发特质推理效应。然而ERP结果却表明,两组被试均出现了自发特质推理效应。其中,大学生充分体现为300-450ms之间诱发的前语义加工的N200效应;而小学叁年级儿童则体现为450-600ms之间延迟诱发的语义N400效应。根据上述结果,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小学儿童被试和大学生被试在本实验任务中均出现了自发特质推理效应,但该效应更适合用ERP技术进行检验。(2)基于文化背景及实验语义材料的不同。据此推测,自发特质推理受文化和言语能力的影响,存在跨文化差异。(3)两组被试在自发特质推理上的不同机制与个体的言语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大学生被试其言语能力发展成熟,而小学儿童被试的言语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据此推测,个体言语能力水平的发展将促进自发特质推理能力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刘睿[3](2017)在《隐喻认知的溯因推理研究——以奥巴马2016白宫晚宴演讲中的言语幽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对它的理解需要建立、论证假设的溯因推理过程。从言语幽默的角度研究隐喻认知现象,分析溯因推理的形式特征、推理过程。基于隐喻认知的溯因推理对交际双方而言是一个形成假设、产生新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知识获得过程。对言语幽默进行的溯因推理解读可以拓展一般语言交际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郝一江[4](2016)在《自然语言语篇推理的形式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论是对自然语言信息处理,还是对计算机科学中的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而言,自然语篇推理既是不可回避的研究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在利用广义量词理论对语篇推理进行形式化的基础上,既可以对基于传统叁段论的语篇推理的有效性加以判定,也可以对基于广义叁段论的语篇推理的有效性加以判定。换言之,利用广义量词理论可以形式化地解释和证明自然语言语篇推理。(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赵梦媛[5](2015)在《间接言语行为使用条件与强重复最优应答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间接言语行为使用条件的博弈论解释一直存在均衡选择的问题。范·罗伊和赛文斯特的超规约信号博弈模型的简单期望收益推理所依据的"同情指数"概念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可能对间接言语行为使用条件进行明确的限定。IBR推理的假设符合直觉,可以适用于一般情况下间接言语行为的博弈解释。通过在IBR框架中引入"高阶信念"的概念,可以建立一个关于话语表达信号博弈的强IBR推理模型,这能够把对话双方的同情指数量化,并明确限定间接言语的使用条件。与弗兰克的基本IBR推理模型相比,强IBR推理放弃了等先验信念假设,通过引入概率变量考察交际双方的相互信念对其期望效用的影响,因而对实际交际情况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马前进[6](2014)在《讯问言语交流的实质、原则和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侦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侦查活动的延续,讯问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过程,以问答对话为主要方式。讯问言语交流的实质就是所谓的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理论主张,人的言语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当人们说出一串话语时,他就在完成一种行为,即所谓的"所说就所做"。为了便于讯问言语交流的顺利进行,成功实现讯问的目的,言语交流双方必须遵循所谓的合作原则。对于问题及其回答中的隐含、预设等会话含义,必须借助于语用推理来完成。(本文来源于《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张结根[7](2013)在《言语事件、交际目的与语用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言语事件是言语交际的基本描写单位,通常由多个言语行为组成,以其为语用推理单位可以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语用推理与语境的互动关系。交际目的是言语事件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会话含意的集中体现和有机统一体,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言语行为的实施和语用推理的方向。语用推理应该以言语事件为推理单位,并充分考虑言语事件的交际目的对语用推理的引导和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张艳[8](2013)在《第二语言语篇阅读推理的认知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理在读者解读语篇内容的心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作者无法也不可能在语篇中将他要表达的信息内容一一罗列出来。综合述评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第二语言语篇的阅读推理研究,发现所做的实证研究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对象的广度方面还有待于提高。(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李怀奎,李跃平[9](2013)在《意向性理论观照下的间接言语行为分析——语用推理理论系列研究之叁》一文中研究指出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由于对话语的命题内容没有给予应有重视而出现一定的不足,那就是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区分的条件不充分;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定义不全面;没有对常规性和非常规性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分和定性做出应有论述。从意向性结构F(P)的角度看,有时候话语的字面用意和其语境用意重迭,但其字面命题内容和语境命题内容不同,这时话语传达的言语行为就是间接的;不过大多数间接言语行为的字面用意和其语境用意有差别,如果话语的字面命题内容和语境命题内容有典型联系,那么它就属于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否则,就可以认为是属于非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刘小雨[10](2012)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社会文化因素在言语交际推理机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在言语交际话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交际话语理解的研究上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语言哲学家们沿着两条不同的思路,开辟出了言语交际对话理解的两种模式:代码模式,认为言语理解的过程即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推理模式,认为言语的理解是一个推理过程,必须有非语言信息因素的参与。人们所交流的并非总是等同于他们所说的,语言字面意义之和与交际内容之间总存在偏差,这一事实证明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话语理解绝不简单地等同于语言符号的编解码,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理解推理过程。本文以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建立的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目的在于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在此理论所提出的言语理解推理机制中的角色作用。关联理论延续了言语交际的语用学研究传统。与其前言语行为理论学者所提出的规范性交际模式不同,关联理论乃是基于关联原则这一解释性原则。他们以明示推理重新定义人类的言语交际,并赋予说话者两个基本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他们认为言语交际的成功在于听话者利用其所拥有的所有信息通过推理成功识别这两种意图,在这一推理过程中,关联原则不仅决定了信息的选取和语境的构成,并且决定了推理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过程。但是关联理论两位学者的认知语言观和理论研究方法引起了许多批评,认为其理论缺乏社会文化维度。本文的重点则在于分析关联理论下言语交际会话含义理解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参与的作用。借助于从《红楼梦》中选取的丰富的人物对话实例分析,本文旨在阐明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所建立的关联理论本身蕴含了社会文化因素的考量,并且能够有力地解释社会文化因素在言语理解推理机制中参与的特点、过程及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2-12-22)

言语推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事件相关电位(ERP)等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成熟与运用,为深入揭示儿童内隐社会认知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此合理制定儿童德育课程的教育规划和课堂策略,科学培养儿童的言语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实践上指导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本研究在Na等人(2011)提出的自发特质推理范式基础上,结合行为实验和ERP技术,考察言语能力与自发特质推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自发特质推理的认知神经机制。实验采用2(组别:大学生vs儿童)×2(词语类型:特质词vs相反词)的实验设计。记录并分析被试在实验任务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行为结果表明,小学叁年级儿童存在明显的自发特质推理效应,这一效应显着体现在其任务反应时上,但正确率未达到显着水平;作为控制组的大学生被试正确率和反应时均未出现显着的自发特质推理效应。然而ERP结果却表明,两组被试均出现了自发特质推理效应。其中,大学生充分体现为300-450ms之间诱发的前语义加工的N200效应;而小学叁年级儿童则体现为450-600ms之间延迟诱发的语义N400效应。根据上述结果,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小学儿童被试和大学生被试在本实验任务中均出现了自发特质推理效应,但该效应更适合用ERP技术进行检验。(2)基于文化背景及实验语义材料的不同。据此推测,自发特质推理受文化和言语能力的影响,存在跨文化差异。(3)两组被试在自发特质推理上的不同机制与个体的言语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大学生被试其言语能力发展成熟,而小学儿童被试的言语能力处于发展阶段。据此推测,个体言语能力水平的发展将促进自发特质推理能力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言语推理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晓露.从“角色—观众”的推理角度探讨喜剧电影中幽默言语的语用推理[J].海外英语.2019

[2].燕倩倩.言语发展对自发特质推理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7

[3].刘睿.隐喻认知的溯因推理研究——以奥巴马2016白宫晚宴演讲中的言语幽默为例[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

[4].郝一江.自然语言语篇推理的形式化探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赵梦媛.间接言语行为使用条件与强重复最优应答推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

[6].马前进.讯问言语交流的实质、原则和推理[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7].张结根.言语事件、交际目的与语用推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8].张艳.第二语言语篇阅读推理的认知与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9].李怀奎,李跃平.意向性理论观照下的间接言语行为分析——语用推理理论系列研究之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10].刘小雨.关联理论视角下社会文化因素在言语交际推理机制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标签:;  ;  ;  ;  

言语推理论文-周晓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