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惯性原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惯性,惯性运动是普遍存在的,狭义惯性定律,直线的相对性
惯性原理论文文献综述
闫赤元[1](2018)在《惯性原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惯性原理探讨简介发展基础研究,加强原始创新,必须重新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也就是重新对原始理论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惯性的内涵、伽利略的惯性认识、迪卡尔的惯性原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得出迪卡尔惯性原理与地动学说相结合的现时存在的狭义惯性定律。通过对狭义惯性定律的分析认识了惯性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并得出直线相对性认识。通过对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具有保持性的事物分析,得出广义惯性定律。以上观点的确立为今后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准备了条件。(本文来源于《办公自动化》期刊2018年15期)
陈全渠[2](2018)在《基于惯性原理的压电泵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压电驱动流体动耦合软体驱动器设计理论》(项目编号:51405189)展开研究,针对传统止回阀流阻大、能量损失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心脏瓣膜型仿生阀,仿生阀开启时,阀瓣处于流道的侧面,流体的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较小。基于该仿生阀提出了一种惯性式压电泵,该泵动力源为压电悬臂梁,悬臂梁带动振动管上下往复振动,利用惯性原理驱动流体,使流体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沿振动管向上流动,实现泵送功能。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建立压电双晶片悬臂梁的理论模型,根据伯努利-欧拉梁理论公式,推导出悬臂梁电压与输出位移、输出力的微分方程。对压电悬臂梁进行模态分析,一阶振型为最优振型,在该振型下的固有频率为30Hz。通过谐响应分析获得悬臂梁自由端在60V电压下的最大位移为3.5mm。对影响压电悬臂梁输出位移的叁个主要参数(压电陶瓷的粘贴位置、基板的长度和厚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压电悬臂梁自由端的振幅随着压电陶瓷距固定端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在压电陶瓷粘贴在固定端处,自由端振幅最大;随着基板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加;随着金属基板厚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金属基板的厚度为0.4mm时,自由端振幅最大。设计了一种心脏瓣膜型仿生阀,推导出过流特性方程。建立了阀座倾斜角度分别为0°、15°、30°、45°、60°和75°的仿生阀仿真模型。在入口压力为30Pa,出口压力为0Pa的条件下,分析了一段时间内通过仿生阀的流体体积,当倾斜角度为60°时,仿生阀的过流特性最优。同时通过位移探针获得了阀瓣在开启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发现当阀座倾斜角度大于45°时,阀瓣响应出现迟缓。随后实验探究了阀孔直径为6mm时,不同阀座倾斜角度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阀座倾斜角度为45°时压电泵的输出性能最优。其最优倾斜角度小于仿真结果,其原因为:当阀座倾斜角度大于45°时,阀瓣开启的滞后性,导致压电泵的输出流量随着阀座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对阀座倾斜角度为45°,不同阀孔直径的压电泵进行了实验测试。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惯性原理的仿生阀压电泵,建立了压电泵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其泵送机理,推导出压电泵的输出性能方程。实验探究了工作状态和无负载状态下的悬臂梁长度和自由端质量对压电悬臂梁振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状态和无负载状态,压电悬臂梁自由端振幅均随着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在工作状态下,随着自由端附加质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在附加质量相同时,对比振动管无流体阻力作用,发现振动管浸入到液体中,悬臂梁的最大振幅下降明显,固有频率变化较小。搭建实验平台,测试了惯性式压电泵输出性能。首先,实验探讨了压电悬臂梁长度对压电泵输出流量的影响,悬臂梁长度最小为80mm时的压电泵的输出性能最优,选取该长度的压电悬臂梁作为后续实验的驱动元件。其次,在振动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探讨了仿生阀距液面高度和振动管浸入深度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阀距液面高度对压电泵输出流量的影响不明显,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压电泵的输出流量逐渐增大。最后,在改变振动管长度的情况下,实验测试了工作背压和振动管浸入深度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经实验发现,当振动管长度为80mm、浸入深度为20mm时,在电压98V、频率40Hz的激励信号下,压电泵的最大输出流量为228ml/min。以上研究表明,本文设计的仿生阀具有能够减小流阻、降低能量损失的特点,将该仿生阀应用到压电泵当中,验证了惯性原理驱动流体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任金鹏[3](2018)在《基于惯性原理的直线型压电驱动器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微小机械与精密机械成为机械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惯性冲击式压电驱动器是其中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该种驱动器的运行轨道一般为水平布置,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需要驱动器在倾斜轨道上进行快速精密定位的情况,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驱动器的定位精度、快速性、以及负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惯性冲击式压电驱动器的性能急需提升。本文基于惯性冲击原理提出并设计一种两组压电单晶片振子驱动的直线惯性驱动器,其驱动元件采用压电单晶片振子,振子分为两组,一组为主驱动振子提供沿驱动器运动方向的拉力,另一组为辅助驱动振子提供沿驱动器运动方向的推力,两组驱动振子配合驱动,较一组振子驱动,驱动器的平均速度更快、定位精度更高,拖动负载能力更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对压电单晶片振子进行结构优化,最终确定振子的最优结构尺寸为铍青铜基板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是L_(cu)=80mm、W_(cu)=30mm、T_(cu)=0.4mm,压电陶瓷层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是L_p=60mm、W_p=30mm、T_p=0.2mm,且铍青铜基板与压电陶瓷的刚度比A=2,此时振子自由端输出的惯性力最大并且该振子被称为最优振子。基于有限元理论对最优振子进行模态分析以及谐响应分析得到振子的一阶固有频率为75Hz,建立振子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MATLAB Simulink进行振子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振子在对称方波驱动下振子自由端输出的惯性力最大、其次为正弦波、叁角波的驱动能力最弱。根据最优结构尺寸制作压电单晶片振子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振子的实际一阶固有频率为73Hz,相同幅值、频率电压下,对称方波激励下振子自由端输出的惯性力最大,其次为正弦波,叁角波的驱动能力最弱,与仿真结果一致。对驱动器进行受力分析得到驱动器沿水平面和倾斜平面运动时的平衡方程,进而得出驱动器沿水平面和倾斜平面进行双向稳定运动的条件(1)主驱动振子自由端输出的惯性力大于辅助驱动振子自由端输出的惯性力;(2)主辅驱动振子上的激励电压同频率且需要有180度相位差;建立直线惯性压电驱动器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驱动器样机的制作,利用MATLAB Simulink建立驱动器样机的传递函数模型,根据仿真结果得到驱动器样机平均速度与主驱动振子激励电压_1U、直线轨道倾斜角度α的关系曲线,通过曲线拟合得到主辅驱动振子激励电压之和对直线轨道倾斜角度α的变化率,利用MATLTAB编制直线惯性压电驱动器激励电压输出程序以及驱动器速度控制程序,并通过MATLAB中Data Acquisition Toolbox工具箱控制数据采集卡输出振子激励电压。对制作的直线惯性压电驱动器样机进行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主辅驱动振子配合驱动提升了驱动器样机的平均速度从而提高驱动器样机的快速定位能力;当辅助驱动振子的激励电压为主驱动振子激励电压的30%左右时,驱动器样机拖动负载的能力最强;减小主辅驱动振子激励电压之差,驱动器样机的步距减小,驱动器样机的定位精度提高,驱动器样机能够达到的最小步距与采集卡的最小输出电压有关,采集卡模拟输出端口的位数越大驱动器样机能够达到的步距越小;本文最后进行了驱动器样机匀速控制实验,通过增加振子激励电压来补偿由于直线轨道倾斜角度α增大而造成的样机速度损失,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直线轨道倾斜角度的增大驱动器样机运动平均速度近似保持不变,最大速度波动为12um/s,速度控制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王伟,叶雪平[4](2016)在《基于惯性原理的流态化气固分离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固体粉末流态化领域,需要对气体中的固体颗粒进行分离回收。当前环保对排放颗粒物的要求越来越严,需要对传统分离方法进行升级。分析比较了几种常规分离方式的特点及瓶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惯性原理的气固分离方法,并应用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种简易设备模型。依托该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该型式分离器结构设计的一个通用依据,据此设计的分离器理论上可以分离所有粒径的颗粒,并且没有已分离颗粒再带起问题,具有解决目前细颗粒物分离难的潜力。提供了一个理论模型,为今后实用设备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炼油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田斌,张伟锋,刘永刚,王丹[5](2010)在《基于惯性原理的图像边缘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Canny算法对噪声比较敏感,检测到的边缘不够光滑,且需要人为指定高、低阈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Canny边缘检测算法。首先,利用Canny算子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梯度的新方法;然后,根据图像梯度信息自适应地生成高、低阈值;最后,根据惯性原理进行边缘跟踪,使边缘更光滑。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根据图像梯度信息自适应地生成高、低阈值,还保留了原Canny算法的定位准确的优点,对噪声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郭汉英[6](2007)在《伽利略惯性原理、牛顿体系及其宇宙佯谬》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科学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起步的,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摆脱出来。经过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等先驱的不懈努力,到牛顿建立力学体系,取得极其伟大的成功。牛顿之后,经典力学又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应用非常广泛而且重要。这里,主要考察有关伽利略惯性原理以及牛顿(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07年06期)
郭汉英[7](2006)在《惯性原理及其宇宙起源(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常曲率空时惯性原理及其宇宙学意义常曲率空时相对性原理和德西特不变的相对论如何面对暗宇宙的尖锐挑战?为什么我们的宇宙在加速膨胀,一定不渐近平坦,而很可能具有一个正的极小宇宙常数,渐近于德西特空时?而按照通常的处理,德西特空时却带来一系列疑难;极小而又为(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06年05期)
郭汉英[8](2006)在《惯性原理及其宇宙起源(上)》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言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基准,也就失去依据。什么是引进物理量和描述物理规律的规矩和基准呢?在力学和物理学中,惯性原理即对于惯性观测者以惯性运动和惯性系为基础的相对性原理,对于力学量和物理量的引进、力学和物理规律的描述,起着十分重要的基准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06年04期)
阎耀军[9](2006)在《为社会预测辩护(五)——社会预测的惯性原理及其运用的条件和局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领域中事物的运动同自然界一样具有惯性,所以我们能够运用惯性原理进行社会预测。但是由于社会惯性不像自然界中的惯性那样单纯,所以在运用惯性原理进行社会预测时,不仅要注意到社会惯性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还应注意把握运用的条件及其局限。(本文来源于《理论与现代化》期刊2006年04期)
黄家荣[10](2006)在《也谈惯性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一文的发表(见本刊2003年第7期)引发了一场争论。从发表的多篇文章来看,论辩双方都各持已见,短期内似难获得统一。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而又意义不大的争论,特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曲线运动不是惯性运动在讨论惯性运动之前(本文来源于《发明与创新(综合版)》期刊2006年01期)
惯性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压电驱动流体动耦合软体驱动器设计理论》(项目编号:51405189)展开研究,针对传统止回阀流阻大、能量损失严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心脏瓣膜型仿生阀,仿生阀开启时,阀瓣处于流道的侧面,流体的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较小。基于该仿生阀提出了一种惯性式压电泵,该泵动力源为压电悬臂梁,悬臂梁带动振动管上下往复振动,利用惯性原理驱动流体,使流体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沿振动管向上流动,实现泵送功能。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建立压电双晶片悬臂梁的理论模型,根据伯努利-欧拉梁理论公式,推导出悬臂梁电压与输出位移、输出力的微分方程。对压电悬臂梁进行模态分析,一阶振型为最优振型,在该振型下的固有频率为30Hz。通过谐响应分析获得悬臂梁自由端在60V电压下的最大位移为3.5mm。对影响压电悬臂梁输出位移的叁个主要参数(压电陶瓷的粘贴位置、基板的长度和厚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压电悬臂梁自由端的振幅随着压电陶瓷距固定端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在压电陶瓷粘贴在固定端处,自由端振幅最大;随着基板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加;随着金属基板厚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金属基板的厚度为0.4mm时,自由端振幅最大。设计了一种心脏瓣膜型仿生阀,推导出过流特性方程。建立了阀座倾斜角度分别为0°、15°、30°、45°、60°和75°的仿生阀仿真模型。在入口压力为30Pa,出口压力为0Pa的条件下,分析了一段时间内通过仿生阀的流体体积,当倾斜角度为60°时,仿生阀的过流特性最优。同时通过位移探针获得了阀瓣在开启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发现当阀座倾斜角度大于45°时,阀瓣响应出现迟缓。随后实验探究了阀孔直径为6mm时,不同阀座倾斜角度压电泵的输出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阀座倾斜角度为45°时压电泵的输出性能最优。其最优倾斜角度小于仿真结果,其原因为:当阀座倾斜角度大于45°时,阀瓣开启的滞后性,导致压电泵的输出流量随着阀座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对阀座倾斜角度为45°,不同阀孔直径的压电泵进行了实验测试。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惯性原理的仿生阀压电泵,建立了压电泵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其泵送机理,推导出压电泵的输出性能方程。实验探究了工作状态和无负载状态下的悬臂梁长度和自由端质量对压电悬臂梁振动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状态和无负载状态,压电悬臂梁自由端振幅均随着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在工作状态下,随着自由端附加质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在附加质量相同时,对比振动管无流体阻力作用,发现振动管浸入到液体中,悬臂梁的最大振幅下降明显,固有频率变化较小。搭建实验平台,测试了惯性式压电泵输出性能。首先,实验探讨了压电悬臂梁长度对压电泵输出流量的影响,悬臂梁长度最小为80mm时的压电泵的输出性能最优,选取该长度的压电悬臂梁作为后续实验的驱动元件。其次,在振动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探讨了仿生阀距液面高度和振动管浸入深度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仿生阀距液面高度对压电泵输出流量的影响不明显,随着浸入深度的增加压电泵的输出流量逐渐增大。最后,在改变振动管长度的情况下,实验测试了工作背压和振动管浸入深度对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经实验发现,当振动管长度为80mm、浸入深度为20mm时,在电压98V、频率40Hz的激励信号下,压电泵的最大输出流量为228ml/min。以上研究表明,本文设计的仿生阀具有能够减小流阻、降低能量损失的特点,将该仿生阀应用到压电泵当中,验证了惯性原理驱动流体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惯性原理论文参考文献
[1].闫赤元.惯性原理探讨[J].办公自动化.2018
[2].陈全渠.基于惯性原理的压电泵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8
[3].任金鹏.基于惯性原理的直线型压电驱动器理论与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王伟,叶雪平.基于惯性原理的流态化气固分离方法探讨[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6
[5].田斌,张伟锋,刘永刚,王丹.基于惯性原理的图像边缘检测技术[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郭汉英.伽利略惯性原理、牛顿体系及其宇宙佯谬[J].现代物理知识.2007
[7].郭汉英.惯性原理及其宇宙起源(下)[J].现代物理知识.2006
[8].郭汉英.惯性原理及其宇宙起源(上)[J].现代物理知识.2006
[9].阎耀军.为社会预测辩护(五)——社会预测的惯性原理及其运用的条件和局限[J].理论与现代化.2006
[10].黄家荣.也谈惯性原理[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6
标签:惯性; 惯性运动是普遍存在的; 狭义惯性定律; 直线的相对性;